起先是众人跟着后面,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谁也越不过皇帝去。临了到了山中央,有了肥头大耳的臣子早已经累倒瘫痪在路边,或扶着树木,或巴着石头,以手捶胸顺气,无不累的半死。
见皇帝健龙飞奔一般,回头看了一眼众人惨状,摇摇头,然后微笑着接着上去。
累趴的臣子见皇帝丝毫未怪罪,还有一丝得意,果然这肥硕身子也是拍马屁的极好工具。紧接着,便放心地顺石顺树倒下去,满嘴泥,满嘴草,重重舒了口气,安然地躺下了。
旁边一个满嘴泥的臣子对着一个满嘴草的臣子说道:“我们这样,皇帝会不会怪罪?”
“我看你是新进的官儿,你是不懂这里面的翘翘,皇帝每年上山干什么?”
“属下愚钝。”
“就是为了避开当今太后,去给自己的亲娘祈福。”
“啊?原来民间传言皇帝并非当今太后亲生,原来是真的。”
“老臣只是提点你,你不可胡言乱语。这一点众人心照不宣,也是皇帝与太后的痛点所在,最忌有人拿这一点作文章。”
“小的明白,小的绝不胡言乱语。”说罢,更安然地倒在树底下,那一嘴的泥草也来不及清理。可见是累极了。
在众人有的还在气喘吁吁,有的那在琢磨皇帝那么一点心思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暗暗放快脚步,以众人皆不可知的速度,登上巍峨之巅。
当皇帝自以为甩开了众人,以天子的自信与贵气,俯视山下,傲然独立的时候,有一个人竟在暗暗嘲笑天子的自以为是。
皇帝站在巍峨山巅,环视一周,只见目之所及,尽是一片群山环绕,苍郁一片。不禁感叹:真是一片大好河山。人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朕却看得江山如此清晰。
连绵起伏的山,在雾色底下十分壮观,薄薄的一层雾笼罩着,别有一番磅礴的气势,似乎是不见尽头的。
清漪正心里想着如何避开天子,以免触怒龙颜。毕竟她还是有几分自知,但是又想:皇帝是除了她之外唯一一个在山顶的人,除了他给她作证还有谁呢?
正犹豫间,皇帝却发现了她。
“原来是你!”皇帝似乎并不吃惊,也并没有责怪清漪。
清漪忐忑的心终于平复下来一丝,心中仍是惴惴不安。所谓得见龙颜便是如此吧!
“民女拜见陛下。”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不必多礼。”皇帝说着便用手扶她起来。
清漪一惊,立即往后挪了挪。
皇帝见状,眼神中生出几分爱怜,似是看着一个柔弱的小动物一般,看她接下来怎样反应。
“皇帝说话可要算数。”
“哦?”皇帝微微一惊,似是有些意外,一时间并未想起说过什么要算数的话。
“皇帝难道忘了,第一个爬上山顶的人,便重重有赏?”
“你说的是这个。但是朕就是那个第一,你最多算第二,你还有什么说话呢。”
“皇帝没有看到民女罢了。民女一直在那棵树后面歇着。”
皇帝看着清漪还在微微喘/息,脸色潮/红,原先的满脚泥,被途中树枝树叶挂了干净,仍旧有残留,衣服有些许刮破。
稚嫩的脸庞还有些孩子气。
“就算你说的对,但是人人惧怕朕的威严,都不敢上山在朕的前途,为何你却如此胆大,冒着触怒天威的危险要上来呢。”
皇帝说这番话的时候故作严肃。清漪从未见过,猜不透,于是徐徐屈身道:“民女心中想着给亡故的母亲和……祈福,便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想着皇帝也是仁孝治天下,也必不会怪罪。所以就肆无忌惮上来了。”
“你倒是诚实,比起阿谀奉承的臣子,这也是朕听过最真的话了。你下去吧。朕自当不食言,重重赏赐于你。”
皇帝在听说母亲二字的时候,心头便有些涌动,只想一个人静一静,于是打发了清漪。
见皇帝健龙飞奔一般,回头看了一眼众人惨状,摇摇头,然后微笑着接着上去。
累趴的臣子见皇帝丝毫未怪罪,还有一丝得意,果然这肥硕身子也是拍马屁的极好工具。紧接着,便放心地顺石顺树倒下去,满嘴泥,满嘴草,重重舒了口气,安然地躺下了。
旁边一个满嘴泥的臣子对着一个满嘴草的臣子说道:“我们这样,皇帝会不会怪罪?”
“我看你是新进的官儿,你是不懂这里面的翘翘,皇帝每年上山干什么?”
“属下愚钝。”
“就是为了避开当今太后,去给自己的亲娘祈福。”
“啊?原来民间传言皇帝并非当今太后亲生,原来是真的。”
“老臣只是提点你,你不可胡言乱语。这一点众人心照不宣,也是皇帝与太后的痛点所在,最忌有人拿这一点作文章。”
“小的明白,小的绝不胡言乱语。”说罢,更安然地倒在树底下,那一嘴的泥草也来不及清理。可见是累极了。
在众人有的还在气喘吁吁,有的那在琢磨皇帝那么一点心思的时候,有一个人已经暗暗放快脚步,以众人皆不可知的速度,登上巍峨之巅。
当皇帝自以为甩开了众人,以天子的自信与贵气,俯视山下,傲然独立的时候,有一个人竟在暗暗嘲笑天子的自以为是。
皇帝站在巍峨山巅,环视一周,只见目之所及,尽是一片群山环绕,苍郁一片。不禁感叹:真是一片大好河山。人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朕却看得江山如此清晰。
连绵起伏的山,在雾色底下十分壮观,薄薄的一层雾笼罩着,别有一番磅礴的气势,似乎是不见尽头的。
清漪正心里想着如何避开天子,以免触怒龙颜。毕竟她还是有几分自知,但是又想:皇帝是除了她之外唯一一个在山顶的人,除了他给她作证还有谁呢?
正犹豫间,皇帝却发现了她。
“原来是你!”皇帝似乎并不吃惊,也并没有责怪清漪。
清漪忐忑的心终于平复下来一丝,心中仍是惴惴不安。所谓得见龙颜便是如此吧!
“民女拜见陛下。”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不必多礼。”皇帝说着便用手扶她起来。
清漪一惊,立即往后挪了挪。
皇帝见状,眼神中生出几分爱怜,似是看着一个柔弱的小动物一般,看她接下来怎样反应。
“皇帝说话可要算数。”
“哦?”皇帝微微一惊,似是有些意外,一时间并未想起说过什么要算数的话。
“皇帝难道忘了,第一个爬上山顶的人,便重重有赏?”
“你说的是这个。但是朕就是那个第一,你最多算第二,你还有什么说话呢。”
“皇帝没有看到民女罢了。民女一直在那棵树后面歇着。”
皇帝看着清漪还在微微喘/息,脸色潮/红,原先的满脚泥,被途中树枝树叶挂了干净,仍旧有残留,衣服有些许刮破。
稚嫩的脸庞还有些孩子气。
“就算你说的对,但是人人惧怕朕的威严,都不敢上山在朕的前途,为何你却如此胆大,冒着触怒天威的危险要上来呢。”
皇帝说这番话的时候故作严肃。清漪从未见过,猜不透,于是徐徐屈身道:“民女心中想着给亡故的母亲和……祈福,便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我想着皇帝也是仁孝治天下,也必不会怪罪。所以就肆无忌惮上来了。”
“你倒是诚实,比起阿谀奉承的臣子,这也是朕听过最真的话了。你下去吧。朕自当不食言,重重赏赐于你。”
皇帝在听说母亲二字的时候,心头便有些涌动,只想一个人静一静,于是打发了清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