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阴雨后,逐渐到了暑热时节,可是山中却很凉爽,丝毫沾惹不到燥热之气。阿芷仍旧穿着春装,淡淡的烟色,压住了容色的艳绝。她似乎习惯了这样简素的装扮,就如她拒绝了婢从如云,喜欢上深居简出。就这样一辈子,也很好。
韩氏的发间不知什么时候生出了几根白发,她似乎对此颇为烦恼。容颜是她骄傲了半生的东西,如今怎能忍受镜中双鬓先斑,美人迟暮的遗憾。所以她最近很少照镜子,对于阿父多次催促她回府的消息,也是能拖则拖。
“我能得他一顾,不过因为相貌尚能入他之眼,如今连这个都要失去了……”韩氏叹息。
“他喜欢不喜欢有那么重要吗?”阿芷摩挲着手中的书,那是一卷装帧精美的佛经,宇文钧喜欢放在床头,时不时拿来翻看。她忍不住好奇,也翻了几页。清风吹过,书页凌乱,心也凌乱。
“他是我的夫主,若是不依仗他,我又该怎样活呢?”韩姬又叹,暗停针线,双眉微蹙。
阿芷将书阖上,将头靠在了窗棂上,望着不远处翠色森森的柳:“你不是还有我么,我们两个相依为命,不也挺好的么?为什么要靠男人,他们根本靠不住!”
宇文钧已经月余没有来了,韩氏想,阿芷大概生了怨气,以为自己又被抛弃了。其实她也猜不透天子的想法,他分明是深爱阿芷的,但却不知为何,迟迟不接她回去。流落在外难免患得患失,生出怨念。
“陛下日理万机,分身乏术也是正常的,你且耐着性子,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来看你。”韩氏这样安慰。却见阿芷笑着摇了摇头,也没说话,站起身走了出去。不知何时开始,阿芷习惯做出这样一种古怪的表情,明明是在笑,眼底却满是悲伤。也是,这样僻静的地方,住几天还算清幽,住的久了还真是无聊至极。若不是陪着女儿,她也是一日都待不下去的。
他来不来看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盼夕阳,困锁在方寸之地的女人,除了等待又能有什么选择。可是他不知道,自己不是个有耐心的人,厌恶等待,厌恶背叛,厌恶被人禁锢不得自由。
……
就是在这样的孤独困顿中,阿芷再次遇到了萧植。崇善寺的浮屠前放置着一只很大的香炉,香火缭绕着虚幻扭曲的烟雾,他的眉眼在这烟雾之中愈发的静谧疏远。想起初见时,亦是如此光景,多日未见,他仍是一副清远卓然的姿态,好像画中的仙人。
她没有贸然走上前去,只隔着半面浮屠,安静地看着他,脸上露出一抹安静的笑意。他似乎注意到了这个目光,回身而望,见那个人是她,亦带上同样的笑颜。
她刚刚向前几步,已被侍从拦住,声音是惯常的冷硬:“陛下只允娘娘就近走走,并未允娘娘私见外人。”
阿芷侧目而视,不怒而威:“他是我兄长,如何算得外人。”
“可……此处人多眼杂,还是莫要多做停留,以免徒惹事端。”
萧植已走了过来,看了看阿芷的身后,沉默着停在了不远不近的位置。他的相貌温柔到近乎慈悲,不同于宇文钧的外宽内忌,他的一言一行都会顾惜别人的感受,生怕因为自己而让对方陷入为难之地。
正是如此,阿芷心中的怒气和怨气才会更甚。
“陛下派你们来,可是看管囚徒?陛下所说的莫生事端,可是连和家兄说几句话也算。既然如此,你们干脆给我上副镣铐,走到哪里都大声喊着让别人回避才好。”阿芷冷着声,叱道。“退后!我与兄长说话,不想任何人在侧!”
她平日里很少发怒,这般声色俱厉,侍从自然不敢拂逆,加上她的身份和皇上的恩宠,他们当然也不好得罪太深。于是相互觑了觑,犹疑着退后了些。
“兄长送来的东西,我都很喜欢,只是苦于无法相见,不能当面道声感谢。想不到今日这般巧,竟能在佛寺相遇。”阿芷垂着眸子,轻声道。
萧植看着她,多日不见,她仿佛又瘦了些。本来娇丽的容颜,不知从何处染上了几分萧索寂寥之色。她的境遇,他知之甚详,可终究无能为力。
“算不上巧……”怎会是巧合,崇善寺就在碧影山中,多来几次,或许可以邂逅相遇。
“什么?”阿芷问道,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话。
萧植摇头,笑了笑:“没什么,确实很巧。陛下御驾亲征多日,你在山里待着一定很闷吧。我再寻些东西送去,不知你想要什么……前些日子得了几方不错的砚台,我托御前的人带去给你吧。你以前很喜欢书法,我再寻些字帖……可好?”
“我什么都不缺的,兄长无需操心。”阿芷心里感动,却又不想让他多有牵挂。崔府那么多人,只有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兄长,待自己最好。可是她身份尴尬,不想他牵扯其中。听说他的阿父被南朝皇帝封了王,想必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南归。那样的前途似锦,才配得上他这样芝兰玉树的人。
他的神色却有些落寞,虽然仍带着笑意,但眸中却是黯淡的光:“是啊,他待你有情,不会亏了你的。”
他口中的人是谁,不言而喻。人人都说宇文钧待她有情,怎么连萧植这样通透的人,也会有这样的误解。
“他待我的情意,又有多少呢?若不是兄长相护,我恐怕早就成了白象足下的一缕亡魂了。兄长待我有救命之恩,可惜我一直无法报答。”阿芷苦笑,指在衣袖下轻轻交缠,才能掩盖住心口的刺痛。
萧植望着她,俊逸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平静如湖却似泛着浅浅的涟漪:“说什么报答,只要你好,我便放心了。”
隐忍又唐突的一句话,听得阿芷的心微微的颤了一下。她想从对方的眸中读出更分明的情绪,却并无所获。长久的沉默着,直到他躲开了她的视线,耳尖微微泛着红,这时她才明白了那些细心周到,那些关怀备至从来都不是她的错觉。可是这个慌乱无措的发现后,便是更深重绵长的悲哀。
终究是太迟了,终究是她不配……
韩氏的发间不知什么时候生出了几根白发,她似乎对此颇为烦恼。容颜是她骄傲了半生的东西,如今怎能忍受镜中双鬓先斑,美人迟暮的遗憾。所以她最近很少照镜子,对于阿父多次催促她回府的消息,也是能拖则拖。
“我能得他一顾,不过因为相貌尚能入他之眼,如今连这个都要失去了……”韩氏叹息。
“他喜欢不喜欢有那么重要吗?”阿芷摩挲着手中的书,那是一卷装帧精美的佛经,宇文钧喜欢放在床头,时不时拿来翻看。她忍不住好奇,也翻了几页。清风吹过,书页凌乱,心也凌乱。
“他是我的夫主,若是不依仗他,我又该怎样活呢?”韩姬又叹,暗停针线,双眉微蹙。
阿芷将书阖上,将头靠在了窗棂上,望着不远处翠色森森的柳:“你不是还有我么,我们两个相依为命,不也挺好的么?为什么要靠男人,他们根本靠不住!”
宇文钧已经月余没有来了,韩氏想,阿芷大概生了怨气,以为自己又被抛弃了。其实她也猜不透天子的想法,他分明是深爱阿芷的,但却不知为何,迟迟不接她回去。流落在外难免患得患失,生出怨念。
“陛下日理万机,分身乏术也是正常的,你且耐着性子,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来看你。”韩氏这样安慰。却见阿芷笑着摇了摇头,也没说话,站起身走了出去。不知何时开始,阿芷习惯做出这样一种古怪的表情,明明是在笑,眼底却满是悲伤。也是,这样僻静的地方,住几天还算清幽,住的久了还真是无聊至极。若不是陪着女儿,她也是一日都待不下去的。
他来不来看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盼夕阳,困锁在方寸之地的女人,除了等待又能有什么选择。可是他不知道,自己不是个有耐心的人,厌恶等待,厌恶背叛,厌恶被人禁锢不得自由。
……
就是在这样的孤独困顿中,阿芷再次遇到了萧植。崇善寺的浮屠前放置着一只很大的香炉,香火缭绕着虚幻扭曲的烟雾,他的眉眼在这烟雾之中愈发的静谧疏远。想起初见时,亦是如此光景,多日未见,他仍是一副清远卓然的姿态,好像画中的仙人。
她没有贸然走上前去,只隔着半面浮屠,安静地看着他,脸上露出一抹安静的笑意。他似乎注意到了这个目光,回身而望,见那个人是她,亦带上同样的笑颜。
她刚刚向前几步,已被侍从拦住,声音是惯常的冷硬:“陛下只允娘娘就近走走,并未允娘娘私见外人。”
阿芷侧目而视,不怒而威:“他是我兄长,如何算得外人。”
“可……此处人多眼杂,还是莫要多做停留,以免徒惹事端。”
萧植已走了过来,看了看阿芷的身后,沉默着停在了不远不近的位置。他的相貌温柔到近乎慈悲,不同于宇文钧的外宽内忌,他的一言一行都会顾惜别人的感受,生怕因为自己而让对方陷入为难之地。
正是如此,阿芷心中的怒气和怨气才会更甚。
“陛下派你们来,可是看管囚徒?陛下所说的莫生事端,可是连和家兄说几句话也算。既然如此,你们干脆给我上副镣铐,走到哪里都大声喊着让别人回避才好。”阿芷冷着声,叱道。“退后!我与兄长说话,不想任何人在侧!”
她平日里很少发怒,这般声色俱厉,侍从自然不敢拂逆,加上她的身份和皇上的恩宠,他们当然也不好得罪太深。于是相互觑了觑,犹疑着退后了些。
“兄长送来的东西,我都很喜欢,只是苦于无法相见,不能当面道声感谢。想不到今日这般巧,竟能在佛寺相遇。”阿芷垂着眸子,轻声道。
萧植看着她,多日不见,她仿佛又瘦了些。本来娇丽的容颜,不知从何处染上了几分萧索寂寥之色。她的境遇,他知之甚详,可终究无能为力。
“算不上巧……”怎会是巧合,崇善寺就在碧影山中,多来几次,或许可以邂逅相遇。
“什么?”阿芷问道,似乎没有听到他的话。
萧植摇头,笑了笑:“没什么,确实很巧。陛下御驾亲征多日,你在山里待着一定很闷吧。我再寻些东西送去,不知你想要什么……前些日子得了几方不错的砚台,我托御前的人带去给你吧。你以前很喜欢书法,我再寻些字帖……可好?”
“我什么都不缺的,兄长无需操心。”阿芷心里感动,却又不想让他多有牵挂。崔府那么多人,只有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兄长,待自己最好。可是她身份尴尬,不想他牵扯其中。听说他的阿父被南朝皇帝封了王,想必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南归。那样的前途似锦,才配得上他这样芝兰玉树的人。
他的神色却有些落寞,虽然仍带着笑意,但眸中却是黯淡的光:“是啊,他待你有情,不会亏了你的。”
他口中的人是谁,不言而喻。人人都说宇文钧待她有情,怎么连萧植这样通透的人,也会有这样的误解。
“他待我的情意,又有多少呢?若不是兄长相护,我恐怕早就成了白象足下的一缕亡魂了。兄长待我有救命之恩,可惜我一直无法报答。”阿芷苦笑,指在衣袖下轻轻交缠,才能掩盖住心口的刺痛。
萧植望着她,俊逸的脸上看不出悲喜,平静如湖却似泛着浅浅的涟漪:“说什么报答,只要你好,我便放心了。”
隐忍又唐突的一句话,听得阿芷的心微微的颤了一下。她想从对方的眸中读出更分明的情绪,却并无所获。长久的沉默着,直到他躲开了她的视线,耳尖微微泛着红,这时她才明白了那些细心周到,那些关怀备至从来都不是她的错觉。可是这个慌乱无措的发现后,便是更深重绵长的悲哀。
终究是太迟了,终究是她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