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日语的,不可避免的需要看一些日本的小说。

    我弟恰好是三秋缒的粉丝,就抽了几本来看。

    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的小说,人物情节和精神内核是最核心的东西。

    人物的形象建立的过程是否合乎逻辑,人设是否会□□不ooc,描写的是否引人入胜。

    情节是不是吸引人,逻辑是否严密,以及主旨内核有没有,思想高度在哪里。

    这些都是需要均衡发展才能成就一个完美的小说。

    比如《复活》《老人与海》等。

    以及一些欧亨利,鲁迅的小说,我认为都是极好的。

    但是,有一些小说我不怎么看好。前三者我认为是不可取舍的,哪怕简洁干净如欧亨利,情节自然不用说,人物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往往有寥寥数笔角色跃然纸上的感觉。

    这些我不看好的小说就是瘸腿小说。

    比如我之前看的很多高产低质量的网络文学,废柴逆袭流,重生打脸等等,这些小说有情节,有的角色人设也立得住,但是精神内核实在是少的可怜。

    仅仅是通过世俗标准上的装逼装到了来推动发展,真的没什么嫩个深挖的东西。

    还有一些人设立不住,霸总又笑了之类的,反复ooc导致你看完这本小说根本描述不出来某个角色是什么样的性格。

    还有一些小说逻辑漏洞很大,这个问题直接贯穿三者。

    主角的感情逻辑不严密,莫名其妙就爱上或者做做朋友,这种错误其实有点像是一些低级写手会犯的。

    这里提一句,我的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那些靠过度的情节取胜的是商业性写作。

    这个典型代表就是某乎上的网文,通过炸裂的情节为噱头让人看了既莫名其妙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就是基础框架下呆的久了,偶尔新鲜一下还好,但是除了情节就什么都没了。

    有一些我看的很好的网文这里不展开细说。

    最后一种几乎是有点可气的是我要说的主角,日本小说。

    总结下来就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小说就小说,哪怕是世界名著比如钢铁~复活,安娜,迅哥地小说,还有飘,□□的葬礼之类的,或者是网文比如剑来之类的,它们虽然都有“讲道理”的部分,但是精神内核人物情节一样没少,不论是哪本都能拎出来说清楚这个小说讲了什么事。

    这情节或许平淡或许跌宕起伏它都有故事可讲。

    日本文学不然。

    它很莫名其妙。

    哪怕是那么理性的推理小说,都夹杂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

    过度的重视人物而不注重情节甚至是淡化,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情节是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他作为一个粘合剂能够把小说各个元素串联起来。

    在某个自然或社会背景下,那些人物这都是碎片化的,只有有情节才能把这些碎片串起来。

    人物去做事,这就是情节。

    通过情节我们能判断故事背景,能从这些情节中各个人物的反应来判断人物性格,甚至是心理活动。

    甚至因为有了情节才有了精神内核。

    老人和鲨鱼大战,和海洋大战才能塑造这样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人不屈服这样的精神内核也得以体现。

    如果老人与海让立本人来写,那大概就是,大篇幅的描写老人的心理,如何失望没捕鱼成功,然后恶战的时候也只是怎样的心理,手上有什么动作,鱼如何反抗,大海如何咆哮统统没有。

    这样的话还剩下什么。

    我感觉,很苍白。

    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他只能是用心去感知,直接用文字去描写心理,哪怕再细腻的文字它也是粗糙的。

    因为我们现实中就是没法开全知视角去很精确的确定一个人的心里动态,怎么就写小说就敢。

    就因为你是作者就可以赋予吗?可以,但这不礼貌。

    反反复复的心理描写只会让我感觉枯燥,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因为我不是主人公,遇到事情我不会这样想。

    何况,就算是这样想了,对读者来说大部分都理解心里了,发生什么事都没法迅速理清,理不清要怎么体会心理呢?

    与商业性写作相对应的,那是种精神内核很突出的小说。

    不是盈利目的,不需要搞噱头,这样的作品和我认为的好小说就是营养但不好吃的饭和不营养但好吃的饭是一样的。

    我支持后者。

    首先就是,饭好吃我才会吃,难吃哪怕再没营养也就那样,不愿尝试代表没机会了解啊。

    所以回归论点,优秀小说三缺一不可。

章节目录

木与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恶魔萧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恶魔萧萧并收藏木与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