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敌必亮剑!

    没错,陈力要改写的,就是那部电视剧……他没有读过原著小说,但看过电视剧。

    此外,他还有一个绝大多数作家没有的优势,那便是他曾经上过战场,熟悉战争本身。

    当然,想要将一部影视作品,魔改、逆转为小说文本,其实……还挺有难度。

    要知道,影视、戏曲剧本与小说文本之间,差别极大,甚至可以说,这两者,完全就是两种文化产品。

    一般情况下,影视作品的剧本以对话为主,在注重剧情节奏和人物塑造的同时,还要兼顾画面感和可拍性,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加入一些声画效果的提示。

    小说则不同,设定好剧情结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后,便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叙事方式,可以细致入微,可以行云流水,可以大气磅礴,可以娓娓道来……

    写废二三十个开头后,陈力终于找到了写小说的感觉。

    【年月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平安县一带的天气冷得增怂。】

    【杨家沟落了一夜雪,村庄温暖,大地一片白茫茫。】

    【杨三娃牵着一头老驴,翻山越岭的去相亲,结果,在他路过七里坡时,却发现秀芹姑奶奶的坟堆旁,蹲着一个粗手大脚的老人。】

    【老人身材魁梧,此刻,却佝偻着背,哭成了泪人儿。】

    【……秀芹啊,我来陪你说说话。你累了,好好休息吧,你不用回答我,听我说就行了。】

    【秀芹,我李云龙爹娘死的早,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亲人……秀芹,我老李对不住你,前些年,又娶了老婆……可是秀芹啊,我李云龙的半条命,早在四十年前,就跟你一起,被埋在这里了。】

    【秀芹,咱们是办过婚礼的……独立团的战士们可以作证……我答应过你啊秀芹,今后不管走到哪,我李云龙都会回来,给你扫扫墓拔拔草。】

    【秀芹,秀芹……】

    ……

    年月日,陈力的‘大作’完美收官。

    一天爆肝多字,鏖战天,差不多就是万字,捏笔的三根手指,都磨出了老茧。

    本来,以《亮剑》电视剧的体量,写个万字左右的中篇小说,差不多就可以了。

    毕竟这是在年,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写出来,他得做出一定的取舍、删减和修改。

    然而,写着写着,他竟然有点刹不住车了。

    尤其当他突然找到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觉,整个人的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每每当他提笔写作时,他不再是陈家沟的穷小子,也不是什么红宁一中的学生,而是化身为一個很会讲故事的糟老头子。

    苍凉、深邃而睿智。

    客观而节制。

    同时,晋西北一带的民俗人情、风味小吃和家长里短,信手拈来,让他的小说既好看,又耐读。

    也就是说,陈力一个不小心,愣是将一部结构紧凑、铁血硬朗、热血沸腾的电视剧,魔改成了一部颇有人间烟火味儿的“言情小说”。

    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怀……都有。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陈力自己也有些哭笑不得。

    魔改后的《亮剑》,与当下最流行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相去甚远,也不知道能不能发表出来?

    管它呢,先邮寄出去再说。

    有一句老话怎么说的?有枣没枣,先敲几杆子再说。

    于是乎,经过一番仔细校对和局部微调修改后,他将书稿誊抄一份,跑了一趟县邮政局,花了一块九毛钱的邮资,将自己的书稿寄了出去。

    肯定不能‘一稿多投’。

    他给《亮剑》找的第一个‘婆家’,很是高大上:年才复刊的《人民文学》。() ()

    他已经想好了,如果《人民文学》杂志退稿,那就改投年初复刊的《收获》、年创刊的《十月》等杂志,听说这两家的稿费开得相当不错。

    尤其是《收获》,不仅稿费开的好,而且,对小说流派的包容更是没的说,堪称‘先锋’。

    当然。

    如果那些大刊上实在发表不了,就学一下牙医于华,去新华书店抄一批各省的文学刊物的投稿地址,有事没事的,一家一家的换着投。

    眼下的杂志社、出版社还挺讲究,对作者不错,中长篇小说投稿不过的,一律退稿,省却了一遍遍誊抄的麻烦……

    ……

    红宁县的春天还没开始,就直接进入了盛夏,太阳白花花的挂在天上,能晒死个人。

    果然是一个大旱之年,春节过后,三四个月,竟然连一场毛毛雨都没下过。

    不用说,红宁县境内二十八个公社,一百五十八个大队,将近九百个生产队,一半以上的夏粮绝收了。

    饥荒的阴影,开始弥漫开来。

    最明显的,是县一中的两千二百多学生,今天溜几个,明天跑几个,稀里哗啦走掉了一半多。

    陈力所在的文科高二九班,原本九十几个学生,更是剩下不足三十人。

    其中很大一部分跑回家的学生,并不单纯因为大旱,而是学校突然宣布,今年的预选名额,全县只有区区人。

    %左右的‘预选率’,真狠。

    不少自觉无望预选的人,自己找了个台阶,直接跑路了……

    在此期间,陈力抽空,趁着周末回了一趟陈家沟。

    学校通知,所有准备参加预选考试的学生,必须提前准备相关材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几样手续。

    他第一时间去了常书兰家,见到了文老师,详细说明了他们几个人在县城上学的情况。

    文老师听了很高兴。

    尤其当她听说,女儿常书兰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四门功课,在最近的一次测试中,都达到了分以上,这位当母亲的,自然是喜出望外,死活都要陈力留下来吃饭。

    陈力拗不过,只好留下来吃饭。

    文老师家的饭食很简单,包谷面糊糊,野菜团子,腌萝卜,外加几片野猪肉腌制的腊肉,真香。

    常书婷、常书萍、常书青、常书鱼、常书丹等五个小姨子,见了陈力哥,已经不显生,叽叽喳喳的像几只小麻雀,打听县城的各种趣事,以及外面的各种零嘴儿。

    到底还是几个馋丫头……陈力笑眯了眼,变戏法似的,从书包里掏出一包点心,每人一块。

    小丫头们吃了点心,欢天喜地的出去玩耍了。

    文老师这才开始说正事,她说,眼下的陈家沟不容乐观,再不想办法,可能会饿死人。

    她说,陈耀荣当了九年的生产队长,年年决算,都说小社的八个大粮仓里,还存了几万斤粮,就算颗粒无收两三年,陈家沟的人都不会挨饿。

    结果倒好。

    等到他出事后,大家这才愕然发现,打麦场上的那八个大粮仓,早就让人给搬空了。

    直径六米、高九米多的粮仓,只有最上面铺了一层粮食,下面,全特娘是麦草。

    这一下,不要说陈家沟的人慌了,就连红宁县、凤城、长安城的某些人,也是大惊失色。

    硕鼠。

    什么叫硕鼠?

    想不到,连续九年时间,年年都能评上各种先进的生产队长陈耀荣,竟然是一只大老鼠!

    整个汉西省,都被震动了。

    上面一声令下,开始大面积的突击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公社、大队和生产队……的粮仓!

章节目录

那年1978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杏花那个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杏花那个白并收藏那年1978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