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要多吃花生,才能补血健胃、美容养颜哦。”对黎锦灌输了这个观念的人,也不知是哪一位了。
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听到的说法,对黎锦来说,相关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
为什么印象会这么深刻呢?也许是自己那阔别已久的母亲留下的话语吧。
虽然就连正确与否也不是很清楚,但这种从幼小的时候就留存下来的记忆,黎锦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由于不确定、但有可能是母亲留下来的话语的缘故,黎锦一想到花生,就觉得特别亲切温暖。
说得夸张一些的话,“花生”这种东西,就好像黎锦的“家乡味”一样。
“紫竹小院”里没有种植花生,实在太可惜了。
黎锦想到这里,暗暗做了计划,明年如果还想得起来的话,就要种一些花生自给自足。
虽然黎锦没有种过花生,但是这么常见的作物,种植起来也应该是很简单的吧?
总而言之,黎锦真的很在意花生这种食材。
过去是吃别人做的饭,也就罢了。
将军若是在军中带头挑食,影响实在不好。
好不容易回到京城,难道还不好好补充、安抚一番,自己对花生这种食物的“匮乏感”吗?
所以,黎锦在自己做饭的情况下,连着好几天没有吃花生,对她来说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就好像以大米为主食的地方的人,若是连着两三天没吃大米的话,他们的感觉,应该就和“好久没吃大米了”差不多吧。
对黎锦来说,没有吃到花生的这种感觉,可能更为紧迫一些。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黎锦的错觉而已。
从小以大米为主食的人,连续三天不吃大米的话,到底是什么感觉?其实黎锦也不太清楚。
“最近没吃花生”这种小事,虽然对黎锦来说,其实是很严重的事情;但可惜的是,阿诚却是不太能理解黎锦的这种激动态度。
“也不是好久没吃吧……”阿诚只是有些疑惑地说道,“上次,阿诚和将军还亲手压过花生呢……”
“对我来说,就是好久没吃啦。”黎锦轻轻叹了口气,她不由得觉得,阿诚果然不能理解自己这种对花生的感受与感情。
这也是不奇怪的事情吧。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应该是因为,遇到阿诚之后到现在,黎锦一直都是毫不挑食的样子,她也没有在阿诚面前强调过自己是多么喜欢花生。
突然给阿诚解释“自己是多么喜欢花生”的话,感觉也很奇怪。
而且,说明时还要引入母亲的事情,这是让黎锦很难过的记忆。如果可以的话,黎锦不想提及。
思索了一阵子,黎锦也就决定,还是不解释了吧。
虽然,在黎锦的心里,阿诚的确是自己的知己,但也不是什么事情,对方都能理所当然地明白的。
真的能全部明白的话,那对方就不再是“知己”,而是“另一个自己”了。
本来,黎锦想要的,也不是“另一个自己”。
对黎锦来说,阿诚只要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就已经是很理想的挚友了。
想法完全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相处起来也未必快乐,反而很可能是痛苦的。
因为自己知道的对方全都知道,对方理解的自己也全都理解。
就好像是在照镜子一样,无法看到新的东西。彼此只是把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锁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而已。
那样的话,仔细想想也没有多快乐吧。反而,让黎锦不由得生出一种沉闷的感觉。
黎锦心想,只要阿诚一直能陪伴着自己就好了。
阿诚有多么理解自己、多大程度上与自己有共鸣,对黎锦来说,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总而言之,与现在的阿诚相处,黎锦就已经感到很开心了。如果改变的话,搞不好,是往黎锦不想要的方向发展。
最重要的是……黎锦真心希望,阿诚能“做自己”,就像她也希望能在阿诚面前“做自己”一样。
黎锦径直站了起来,说道:“我打算买一大堆花生米。”
说罢,黎锦也不等阿诚反应过来,就走了出去。
之前买的花生,还是自己给花生去壳的。对此,黎锦已经腻味了。
黎锦心想,这次说什么也要买花生米,自己去壳实在太麻烦了。
就算阿诚想代劳,黎锦也不愿意。
阿诚的时间精力也不是没有价值的,不应该浪费在这种事情上面。
不过,想到要买花生米的时候,黎锦又有些苦恼了。
花生米这种小东西,意外地很难带回家呢。
这是因为它太过零碎了,而且,“花生衣”还会脱落下来,弄得到处都是碎屑。感觉上,买花生米居然比买粮食还要麻烦多了。
黎锦不确定地自己要想什么地考虑了片刻,又漫无目的在自己的行李里翻了半天。
结果是,近乎一无所获。
不过,虽然现成的容器没有找到,但黎锦却找到了几块面积不大、但足够做出她想要东西的麻布来。
黎锦便利用这种麻布,做成了一个非常简陋、但容积很大的麻布袋。
布袋的做法,对黎锦来说是很简单的。毕竟,她在不久之前,还给阿诚做了一个布袋装“猫脸香囊”呢。
因为距离上次做好布袋还没有多久,黎锦再做第二个,甚至都不用怎么动脑子、思索制作的方法,就能完成了。
黎锦觉得,凭着自己的针线活技能,也许闭着眼睛都能完成。
要不要测试一下,自己是否能在闭着眼睛的情况下,完成这种比较粗糙的针线活呢?黎锦居然还真的思索了一小会儿。
不过,黎锦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么做。这主要是因为,她比较担心,自己一旦得意忘形,就会轻则缝错、重则扎伤自己的手的缘故。
以后有时间精力的话,可以循序渐进地练习一下闭眼做针线活,这样还能节省用眼、对视力有益。
但此时,在这种比较匆忙,制作着急使用的物品的情况下,还是算了吧。
为了适合拿在手里,黎锦还在布袋上缝上了可以抽紧袋口的细带子,以及可以作为提手拎在手上的粗带子。
给袋子做提手的时候,尺寸一定要宽一些。
如果不做成宽提手的话,拎东西的时候,就会比粗带子容易断裂。
而且,细带子相比粗带子,拎在手上的感觉还更加勒手。尤其是拿重物的时候,稍微沉重一点,就难受极了。
做好袋子之后,黎锦便直接出了门。
这一次,她没想逛街,只想买花生仁、快去快回而已。
既因为是这么小的事情,黎锦想尽量节省时间。所以她觉得,还是不带阿诚,自己去去就来为好。
来到卖粮食的商铺,黎锦很快找到了正在销售的花生仁。
花生仁的种类很多,黎锦无法用眼睛分辨出明显的区别来。
除了价格之外,要说区别的话,大概是颜色和形状不一样吧。
价格越贵的花生,不仅个头稍微大一些,而且颜色还更加红润鲜艳。
不过,这对黎锦而言,也未必能增加多少吸引力。
相比那些鲜红的花生,黎锦反而觉得,那些颜色浅淡的、看起来不起眼的花生,也许更加与她的偏好相称。
面对外表太过于鲜艳漂亮的食物,黎锦总觉得有点难以信任。
花生的价格,相差也很大,令人有些意外。
这里至少有三四种生花生米出售。
最便宜的那种,售价只要六文钱一斤。
这种便宜的花生,颜色非常之浅淡。甚至可以说,简直连粉红色都算不上,只适合形容成一种较为深沉的肉色而已。
而最贵的、鲜艳红色花生,售价则是十二文钱一斤,相差足足一倍。
说“至少有三四种生花生米出售”的原因,自然不是因为黎锦的算术水平差到连三和四都搞不清。
而是因为,黎锦搞不清楚其中一种“算不算花生”而已。
出售花生的位置上,其中有一种黑色的大粒花生。
由于它的花生衣是黑色的,要仔细去观察,才能看出这是花生而不是黑豆之类的东西。
这种黑色花生,据说特别富有营养,常吃的话白发都会变黑。
但它的售价,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地贵,要二十文钱一斤。
黎锦搞不懂这种东西到底能不能算花生,所以就说“三四种生花生米”了。
不过,不管这种黑花生算不算花生,都不在黎锦的选购范围内。
在黎锦看来,这只是一种长得像花生的谜之物件而已。
黎锦斟酌了一下,就决定要买三斤最便宜的花生仁回去。
要是突然想买粮食或豆类的时候,没有带布袋的话,要怎么带回家呢?黎锦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才会自带布袋出门。
直到这次,黎锦才意外地知道,原来卖米面或是杂粮的地方,也兼卖布袋。
布袋的大小,大概是比黎锦做的布袋小上一圈的尺寸。
五文钱一个,意外地很贵啊。黎锦这样心想。
虽然这么贵,但在做工精细度上、不如黎锦做的布袋也就算了,居然还没有装上带子。
粗的带子或是细的带子都没有装上,自然也没有那种能抽紧袋口的绳子结构。
意味着买来的米面或杂粮,即使装在这里,也只不过是解决了无法带回家这个最迫切的问题而已。
排除了那个迫切问题之后,使用这种布袋来装东西的话,体验想必一定很差。
因为没有拎着的带子,所以只能抱在怀里。
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听到的说法,对黎锦来说,相关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
为什么印象会这么深刻呢?也许是自己那阔别已久的母亲留下的话语吧。
虽然就连正确与否也不是很清楚,但这种从幼小的时候就留存下来的记忆,黎锦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由于不确定、但有可能是母亲留下来的话语的缘故,黎锦一想到花生,就觉得特别亲切温暖。
说得夸张一些的话,“花生”这种东西,就好像黎锦的“家乡味”一样。
“紫竹小院”里没有种植花生,实在太可惜了。
黎锦想到这里,暗暗做了计划,明年如果还想得起来的话,就要种一些花生自给自足。
虽然黎锦没有种过花生,但是这么常见的作物,种植起来也应该是很简单的吧?
总而言之,黎锦真的很在意花生这种食材。
过去是吃别人做的饭,也就罢了。
将军若是在军中带头挑食,影响实在不好。
好不容易回到京城,难道还不好好补充、安抚一番,自己对花生这种食物的“匮乏感”吗?
所以,黎锦在自己做饭的情况下,连着好几天没有吃花生,对她来说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就好像以大米为主食的地方的人,若是连着两三天没吃大米的话,他们的感觉,应该就和“好久没吃大米了”差不多吧。
对黎锦来说,没有吃到花生的这种感觉,可能更为紧迫一些。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黎锦的错觉而已。
从小以大米为主食的人,连续三天不吃大米的话,到底是什么感觉?其实黎锦也不太清楚。
“最近没吃花生”这种小事,虽然对黎锦来说,其实是很严重的事情;但可惜的是,阿诚却是不太能理解黎锦的这种激动态度。
“也不是好久没吃吧……”阿诚只是有些疑惑地说道,“上次,阿诚和将军还亲手压过花生呢……”
“对我来说,就是好久没吃啦。”黎锦轻轻叹了口气,她不由得觉得,阿诚果然不能理解自己这种对花生的感受与感情。
这也是不奇怪的事情吧。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应该是因为,遇到阿诚之后到现在,黎锦一直都是毫不挑食的样子,她也没有在阿诚面前强调过自己是多么喜欢花生。
突然给阿诚解释“自己是多么喜欢花生”的话,感觉也很奇怪。
而且,说明时还要引入母亲的事情,这是让黎锦很难过的记忆。如果可以的话,黎锦不想提及。
思索了一阵子,黎锦也就决定,还是不解释了吧。
虽然,在黎锦的心里,阿诚的确是自己的知己,但也不是什么事情,对方都能理所当然地明白的。
真的能全部明白的话,那对方就不再是“知己”,而是“另一个自己”了。
本来,黎锦想要的,也不是“另一个自己”。
对黎锦来说,阿诚只要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就已经是很理想的挚友了。
想法完全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相处起来也未必快乐,反而很可能是痛苦的。
因为自己知道的对方全都知道,对方理解的自己也全都理解。
就好像是在照镜子一样,无法看到新的东西。彼此只是把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锁在极为狭小的空间里而已。
那样的话,仔细想想也没有多快乐吧。反而,让黎锦不由得生出一种沉闷的感觉。
黎锦心想,只要阿诚一直能陪伴着自己就好了。
阿诚有多么理解自己、多大程度上与自己有共鸣,对黎锦来说,都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总而言之,与现在的阿诚相处,黎锦就已经感到很开心了。如果改变的话,搞不好,是往黎锦不想要的方向发展。
最重要的是……黎锦真心希望,阿诚能“做自己”,就像她也希望能在阿诚面前“做自己”一样。
黎锦径直站了起来,说道:“我打算买一大堆花生米。”
说罢,黎锦也不等阿诚反应过来,就走了出去。
之前买的花生,还是自己给花生去壳的。对此,黎锦已经腻味了。
黎锦心想,这次说什么也要买花生米,自己去壳实在太麻烦了。
就算阿诚想代劳,黎锦也不愿意。
阿诚的时间精力也不是没有价值的,不应该浪费在这种事情上面。
不过,想到要买花生米的时候,黎锦又有些苦恼了。
花生米这种小东西,意外地很难带回家呢。
这是因为它太过零碎了,而且,“花生衣”还会脱落下来,弄得到处都是碎屑。感觉上,买花生米居然比买粮食还要麻烦多了。
黎锦不确定地自己要想什么地考虑了片刻,又漫无目的在自己的行李里翻了半天。
结果是,近乎一无所获。
不过,虽然现成的容器没有找到,但黎锦却找到了几块面积不大、但足够做出她想要东西的麻布来。
黎锦便利用这种麻布,做成了一个非常简陋、但容积很大的麻布袋。
布袋的做法,对黎锦来说是很简单的。毕竟,她在不久之前,还给阿诚做了一个布袋装“猫脸香囊”呢。
因为距离上次做好布袋还没有多久,黎锦再做第二个,甚至都不用怎么动脑子、思索制作的方法,就能完成了。
黎锦觉得,凭着自己的针线活技能,也许闭着眼睛都能完成。
要不要测试一下,自己是否能在闭着眼睛的情况下,完成这种比较粗糙的针线活呢?黎锦居然还真的思索了一小会儿。
不过,黎锦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么做。这主要是因为,她比较担心,自己一旦得意忘形,就会轻则缝错、重则扎伤自己的手的缘故。
以后有时间精力的话,可以循序渐进地练习一下闭眼做针线活,这样还能节省用眼、对视力有益。
但此时,在这种比较匆忙,制作着急使用的物品的情况下,还是算了吧。
为了适合拿在手里,黎锦还在布袋上缝上了可以抽紧袋口的细带子,以及可以作为提手拎在手上的粗带子。
给袋子做提手的时候,尺寸一定要宽一些。
如果不做成宽提手的话,拎东西的时候,就会比粗带子容易断裂。
而且,细带子相比粗带子,拎在手上的感觉还更加勒手。尤其是拿重物的时候,稍微沉重一点,就难受极了。
做好袋子之后,黎锦便直接出了门。
这一次,她没想逛街,只想买花生仁、快去快回而已。
既因为是这么小的事情,黎锦想尽量节省时间。所以她觉得,还是不带阿诚,自己去去就来为好。
来到卖粮食的商铺,黎锦很快找到了正在销售的花生仁。
花生仁的种类很多,黎锦无法用眼睛分辨出明显的区别来。
除了价格之外,要说区别的话,大概是颜色和形状不一样吧。
价格越贵的花生,不仅个头稍微大一些,而且颜色还更加红润鲜艳。
不过,这对黎锦而言,也未必能增加多少吸引力。
相比那些鲜红的花生,黎锦反而觉得,那些颜色浅淡的、看起来不起眼的花生,也许更加与她的偏好相称。
面对外表太过于鲜艳漂亮的食物,黎锦总觉得有点难以信任。
花生的价格,相差也很大,令人有些意外。
这里至少有三四种生花生米出售。
最便宜的那种,售价只要六文钱一斤。
这种便宜的花生,颜色非常之浅淡。甚至可以说,简直连粉红色都算不上,只适合形容成一种较为深沉的肉色而已。
而最贵的、鲜艳红色花生,售价则是十二文钱一斤,相差足足一倍。
说“至少有三四种生花生米出售”的原因,自然不是因为黎锦的算术水平差到连三和四都搞不清。
而是因为,黎锦搞不清楚其中一种“算不算花生”而已。
出售花生的位置上,其中有一种黑色的大粒花生。
由于它的花生衣是黑色的,要仔细去观察,才能看出这是花生而不是黑豆之类的东西。
这种黑色花生,据说特别富有营养,常吃的话白发都会变黑。
但它的售价,自然也是理所当然地贵,要二十文钱一斤。
黎锦搞不懂这种东西到底能不能算花生,所以就说“三四种生花生米”了。
不过,不管这种黑花生算不算花生,都不在黎锦的选购范围内。
在黎锦看来,这只是一种长得像花生的谜之物件而已。
黎锦斟酌了一下,就决定要买三斤最便宜的花生仁回去。
要是突然想买粮食或豆类的时候,没有带布袋的话,要怎么带回家呢?黎锦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才会自带布袋出门。
直到这次,黎锦才意外地知道,原来卖米面或是杂粮的地方,也兼卖布袋。
布袋的大小,大概是比黎锦做的布袋小上一圈的尺寸。
五文钱一个,意外地很贵啊。黎锦这样心想。
虽然这么贵,但在做工精细度上、不如黎锦做的布袋也就算了,居然还没有装上带子。
粗的带子或是细的带子都没有装上,自然也没有那种能抽紧袋口的绳子结构。
意味着买来的米面或杂粮,即使装在这里,也只不过是解决了无法带回家这个最迫切的问题而已。
排除了那个迫切问题之后,使用这种布袋来装东西的话,体验想必一定很差。
因为没有拎着的带子,所以只能抱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