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离开之后,黎锦也在“账本”上写下了第二条相关记录。
其实,黎锦之前是想收男孩子十一文钱的。
毕竟是第二个客人,给予适当的优惠,很符合黎锦自身的感受习惯。
但是,稍作思考之后,黎锦觉得,十一文钱和十二文钱在语言与数字的感觉上是差不多的。
区别在于,十二文钱听起来比十一文钱要顺耳、吉利一些。
十二听起来就像是个吉祥的数字,而十一则有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诡异感。
所以,还是收取十二文钱吧,感觉上更为自然。
说起来,十三文钱听上去,同样不怎么吉利。
虽然大夏人太介意西方人的文化倒也不太合理,但黎锦还是下意识对十三这个数字有些排斥。
总而言之,黎锦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收取十二文钱,已经是对新客人的优惠了”这个思考方式。
希望这个男孩子,也能明白黎锦的用意。
理解不了就算了。
女孩子虽然是先进来的,但进食的速度却比男孩子慢得多。
男孩子吃完之后,又过了一会儿,女孩才刚刚吃完。
之后,女孩子站了起来。
令人惊讶的是,她在离开“有间饭庄”之前,还特意过去和黎锦说话。
“你家的这个排骨确实好吃。”女孩子说道。
“是吧?”获得了肯定,黎锦微笑道,“我也觉得非常好吃。下次记得再来啊。”
女孩子又问道:“你家只有这几样东西吗?还有别的菜能点吗?”
黎锦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目前是只有这几样……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女孩听了,很遗憾地叹了口气,她说道:“你家怎么连素菜都没有啊?食肆只有这点选择的话,是不是显得太单调了?”
“糖醋萝卜片难道不算素菜吗?”黎锦很困惑地说道,“在我看来,这就是素菜了。你不喜欢吗?”
而且,“糖醋萝卜片”本来最初还不在黎锦的计划之中呢。
会变成一道小菜,也不过是黎锦的一时心血来潮而已。
以“排骨饭”为招牌的“有间饭庄”,竟然还会吸引到偏好“素食主义”的客人吗?
如果这猜想是真的,那黎锦会觉得很惊讶的。
“虽然我也很喜欢‘糖醋萝卜片’,但这不算‘素菜’的啊。”女孩说道,“这是‘咸菜’吧。我说的‘素菜’,指的是那种可以直接视为‘主菜’,作为一种‘套餐’形式而存在的‘素菜’啊。”
明明是个小女孩,说话却这么文绉绉、弯弯绕绕的。
对方要不是黎锦这种习惯了用文绉绉的方式聊天的人的话,也许还不能第一时间听明白呢。
京城的小姑娘,都是这样子说话的吗?
还是说……难道黎锦拥有“特别容易吸引这种顾客的体质”吗?
算了,先不想这个了……黎锦从短暂到近似刹那的遐思中回过神来。
“嗯,原来你说的是这种‘素菜’啊……”黎锦沉吟了一番,略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个嘛,只能请你等待啦,过一段时间再说吧。我们家刚开业嘛,这一段时间的销售主打就是排骨饭了,暂时没有你说的这种‘素菜’的销售计划呢。抱歉啦。”
本来,就是因为只做一两种食物更方便,才会把“有间饭庄”供应的餐品设计成这样的。
如果听取女孩的建议的话,那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麻烦的。
客人的建议是很重要的,但是每个建议都采纳的话,经营者的负担就太重了。
黎锦是这么认为的。
“这样啊,我还是想提供这个建议啊。”女孩殷勤地说道,“你们家现在的餐品实在太单一了,只能吸引到爱吃排骨的顾客。考虑一下,改变这一点吧。”
“谢谢,我会考虑的。”黎锦点了点头,柔和地说道。
嘴上是这么说,黎锦在心里却没打算采纳。
毕竟,黎锦其实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只卖一种餐品的话,品种固然单一,但反而更有特色,容易被人记住也说不定。
至少,黎锦是这么期望的。
“那么,我走了。”女孩恋恋不舍地说道。
“请再来哦。”黎锦柔声说道。
怎么说呢……虽然是个幼稚的小姑娘,不过黎锦倒是对这女孩也有些恋恋不舍。
毕竟,她是光顾“有间饭庄”的第一个客人。
因为这个女孩子第一个进入“有间饭庄”,饭庄才总算“开张”的。
第一个女孩刚走没多久,又有第二个女孩进来了。
“……嗨。”第二个女孩以平板而清楚的声音,对黎锦打着招呼,“你还真的开业了啊。”
黎锦认真端详了女孩一下,才发现这个女孩,就是之前跟放鞭炮时的自己打听的那个姑娘。
也就是药铺抓药的那个女孩。
还真巧呢。
“那当然。”黎锦说道,“开业这种事,是‘深思熟虑’的事情,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事情哦。我说要开业,当然就一定要开业了。”
“那可真不错。”姑娘想了想,然后说道,“你家卖什么?给我来一份。”
黎锦便把商品的价格又复述了一次。
从开业到现在,自己一直都在用口头复述这个,似乎太可怕了点儿?黎锦感到不安。
黎锦心想,等下如果有空的话,自己就去写一份餐品目录。
把餐品目录贴在墙上就好,等有人来问的时候,就指一指。
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很多说话的时间了。
想出了这个计划之后,本应说干就干的。
要不是面前还有这个女孩要招呼的缘故,黎锦一定会立刻就动手开始做的。
“那个碗,是‘小碗米饭’的碗吗?”姑娘指着客人,也就是前面那个男孩还没收走的饭碗说道。
“是的。”黎锦说道,“那个装排骨的碗,也是装‘小碗排骨’用的碗哦。”
“那……那我也来一份这个人的套餐吧。”姑娘说道。
“原价应该是十三文钱。”黎锦说道,“因为你是我的第三位客人,优惠你一下。十二文钱就可以了。”
“才优惠一文钱呀?”姑娘惊讶地说道,“你说过要给我的优惠,原来就是这种水平吗?才便宜一文钱?真抠门……”
“我这个本来就是小本生意啊……”黎锦理直气壮地说道,“而且,你又不是第一个来店里的……”
“罢了罢了。”姑娘说道,“那么,我还是先尝尝看再说吧。但是,如果不好吃的话,我可是要和你争论的。”
“不会不好吃的哦。”黎锦自信地说,“从开业到现在,本饭庄一直都是零差评呢!”
虽然客人只有两个,但他们离开前可是认真给予好评的,这给了黎锦相当大的信心。
“那不是才两个人吗?”姑娘说道,“连我都算上,才只有三个人的话,前面两个人觉得好吃,这也不能证明什么呀。甚至,反而强化了这两个人都是‘托儿’的可能性呢。”
“不是‘托儿’哦。”黎锦柔和平静地说道,“你吃了就知道了。我烹饪的美食,可不是需要‘托儿’赞美才能吸引客人的食物哦。”
“算了。”姑娘说道,“总之,你把套餐里的东西端上来吧。我饿了呢。”
“这就来了。”黎锦转身进入厨房,把阿诚帮忙盛好的套餐端了上来。
“咦?这确实挺香的呢。”姑娘闻了闻,惊讶地说道,“这是怎么做的啊?”
“这就是商业机密了啦。”黎锦笑了笑,说道,“不能告诉你哦。如果你吃着好吃的话,下次一定要再来啊。”
“好,我尝尝吧。”姑娘爽快地说道。
这个之前还流露出不满的姑娘,在黎锦端出排骨之后,居然变得老实好说话了起来。
看来自己的厨艺是真的不错。
黎锦有些隐约地得意起来,不过倒还没有忘形就是了。
“请慢用哦。”黎锦这么说完,就从姑娘的面前离开了。
记账的时候,黎锦本来想用记号“●”在第二条下面,从左点到右边,直接代替抄写。
只把“由于是第二个客人给予优惠”里面的“二”改成“三”的。
但是,黎锦仔细想了想,最后还是老老实实重新抄写了一遍。
只是为了省事,牺牲辨识时的易读性的话,就实在得不偿失了。
“‘小碗米饭’‘小碗排骨’‘糖醋白萝卜片’,合计应是十三文钱,由于是第三个客人给予优惠,十二文钱。”黎锦又再这么抄写了一遍。
记账之后,黎锦便找到一张纸,把自己的定价写了上去。
「菜单
一块排骨两文钱
大碗米饭三文钱
小碗米饭二文钱
大碗排骨,每碗十块,十五文钱
小碗排骨,每碗五块,八文钱
糖醋白萝卜片一碟三文钱」
黎锦的字写得很大,也很清楚。
她写完之后,觉得在这里还用肉汤当浆糊就太奇怪了。
但黎锦又不愿意做临时购买或熬制浆糊这么麻烦的事情。
沉吟之后,黎锦最后选择了“挖一小块米饭,用水泡开之后充当浆糊”的糊弄做法。
看来,果然还是需要浆糊啊。黎锦心想。
但今天能用浆糊做的事情,应该已经没有了。
眼下又这么忙,只能改日再说了。
来了这三个人之后,客源似乎暂停了一会儿,但黎锦并没有放在心上。
随后,即使不能说是“络绎不绝”、也一直都断断续续地登门吃饭的客人,突然开始出现和增加了。
而黎锦的记账方式,也在客人们一个个到来的时候,变得越来越详尽与精准了。
其实,黎锦之前是想收男孩子十一文钱的。
毕竟是第二个客人,给予适当的优惠,很符合黎锦自身的感受习惯。
但是,稍作思考之后,黎锦觉得,十一文钱和十二文钱在语言与数字的感觉上是差不多的。
区别在于,十二文钱听起来比十一文钱要顺耳、吉利一些。
十二听起来就像是个吉祥的数字,而十一则有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诡异感。
所以,还是收取十二文钱吧,感觉上更为自然。
说起来,十三文钱听上去,同样不怎么吉利。
虽然大夏人太介意西方人的文化倒也不太合理,但黎锦还是下意识对十三这个数字有些排斥。
总而言之,黎锦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收取十二文钱,已经是对新客人的优惠了”这个思考方式。
希望这个男孩子,也能明白黎锦的用意。
理解不了就算了。
女孩子虽然是先进来的,但进食的速度却比男孩子慢得多。
男孩子吃完之后,又过了一会儿,女孩才刚刚吃完。
之后,女孩子站了起来。
令人惊讶的是,她在离开“有间饭庄”之前,还特意过去和黎锦说话。
“你家的这个排骨确实好吃。”女孩子说道。
“是吧?”获得了肯定,黎锦微笑道,“我也觉得非常好吃。下次记得再来啊。”
女孩子又问道:“你家只有这几样东西吗?还有别的菜能点吗?”
黎锦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目前是只有这几样……其他的,以后再说吧。”
女孩听了,很遗憾地叹了口气,她说道:“你家怎么连素菜都没有啊?食肆只有这点选择的话,是不是显得太单调了?”
“糖醋萝卜片难道不算素菜吗?”黎锦很困惑地说道,“在我看来,这就是素菜了。你不喜欢吗?”
而且,“糖醋萝卜片”本来最初还不在黎锦的计划之中呢。
会变成一道小菜,也不过是黎锦的一时心血来潮而已。
以“排骨饭”为招牌的“有间饭庄”,竟然还会吸引到偏好“素食主义”的客人吗?
如果这猜想是真的,那黎锦会觉得很惊讶的。
“虽然我也很喜欢‘糖醋萝卜片’,但这不算‘素菜’的啊。”女孩说道,“这是‘咸菜’吧。我说的‘素菜’,指的是那种可以直接视为‘主菜’,作为一种‘套餐’形式而存在的‘素菜’啊。”
明明是个小女孩,说话却这么文绉绉、弯弯绕绕的。
对方要不是黎锦这种习惯了用文绉绉的方式聊天的人的话,也许还不能第一时间听明白呢。
京城的小姑娘,都是这样子说话的吗?
还是说……难道黎锦拥有“特别容易吸引这种顾客的体质”吗?
算了,先不想这个了……黎锦从短暂到近似刹那的遐思中回过神来。
“嗯,原来你说的是这种‘素菜’啊……”黎锦沉吟了一番,略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个嘛,只能请你等待啦,过一段时间再说吧。我们家刚开业嘛,这一段时间的销售主打就是排骨饭了,暂时没有你说的这种‘素菜’的销售计划呢。抱歉啦。”
本来,就是因为只做一两种食物更方便,才会把“有间饭庄”供应的餐品设计成这样的。
如果听取女孩的建议的话,那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麻烦的。
客人的建议是很重要的,但是每个建议都采纳的话,经营者的负担就太重了。
黎锦是这么认为的。
“这样啊,我还是想提供这个建议啊。”女孩殷勤地说道,“你们家现在的餐品实在太单一了,只能吸引到爱吃排骨的顾客。考虑一下,改变这一点吧。”
“谢谢,我会考虑的。”黎锦点了点头,柔和地说道。
嘴上是这么说,黎锦在心里却没打算采纳。
毕竟,黎锦其实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只卖一种餐品的话,品种固然单一,但反而更有特色,容易被人记住也说不定。
至少,黎锦是这么期望的。
“那么,我走了。”女孩恋恋不舍地说道。
“请再来哦。”黎锦柔声说道。
怎么说呢……虽然是个幼稚的小姑娘,不过黎锦倒是对这女孩也有些恋恋不舍。
毕竟,她是光顾“有间饭庄”的第一个客人。
因为这个女孩子第一个进入“有间饭庄”,饭庄才总算“开张”的。
第一个女孩刚走没多久,又有第二个女孩进来了。
“……嗨。”第二个女孩以平板而清楚的声音,对黎锦打着招呼,“你还真的开业了啊。”
黎锦认真端详了女孩一下,才发现这个女孩,就是之前跟放鞭炮时的自己打听的那个姑娘。
也就是药铺抓药的那个女孩。
还真巧呢。
“那当然。”黎锦说道,“开业这种事,是‘深思熟虑’的事情,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事情哦。我说要开业,当然就一定要开业了。”
“那可真不错。”姑娘想了想,然后说道,“你家卖什么?给我来一份。”
黎锦便把商品的价格又复述了一次。
从开业到现在,自己一直都在用口头复述这个,似乎太可怕了点儿?黎锦感到不安。
黎锦心想,等下如果有空的话,自己就去写一份餐品目录。
把餐品目录贴在墙上就好,等有人来问的时候,就指一指。
这样的话,就可以节省很多说话的时间了。
想出了这个计划之后,本应说干就干的。
要不是面前还有这个女孩要招呼的缘故,黎锦一定会立刻就动手开始做的。
“那个碗,是‘小碗米饭’的碗吗?”姑娘指着客人,也就是前面那个男孩还没收走的饭碗说道。
“是的。”黎锦说道,“那个装排骨的碗,也是装‘小碗排骨’用的碗哦。”
“那……那我也来一份这个人的套餐吧。”姑娘说道。
“原价应该是十三文钱。”黎锦说道,“因为你是我的第三位客人,优惠你一下。十二文钱就可以了。”
“才优惠一文钱呀?”姑娘惊讶地说道,“你说过要给我的优惠,原来就是这种水平吗?才便宜一文钱?真抠门……”
“我这个本来就是小本生意啊……”黎锦理直气壮地说道,“而且,你又不是第一个来店里的……”
“罢了罢了。”姑娘说道,“那么,我还是先尝尝看再说吧。但是,如果不好吃的话,我可是要和你争论的。”
“不会不好吃的哦。”黎锦自信地说,“从开业到现在,本饭庄一直都是零差评呢!”
虽然客人只有两个,但他们离开前可是认真给予好评的,这给了黎锦相当大的信心。
“那不是才两个人吗?”姑娘说道,“连我都算上,才只有三个人的话,前面两个人觉得好吃,这也不能证明什么呀。甚至,反而强化了这两个人都是‘托儿’的可能性呢。”
“不是‘托儿’哦。”黎锦柔和平静地说道,“你吃了就知道了。我烹饪的美食,可不是需要‘托儿’赞美才能吸引客人的食物哦。”
“算了。”姑娘说道,“总之,你把套餐里的东西端上来吧。我饿了呢。”
“这就来了。”黎锦转身进入厨房,把阿诚帮忙盛好的套餐端了上来。
“咦?这确实挺香的呢。”姑娘闻了闻,惊讶地说道,“这是怎么做的啊?”
“这就是商业机密了啦。”黎锦笑了笑,说道,“不能告诉你哦。如果你吃着好吃的话,下次一定要再来啊。”
“好,我尝尝吧。”姑娘爽快地说道。
这个之前还流露出不满的姑娘,在黎锦端出排骨之后,居然变得老实好说话了起来。
看来自己的厨艺是真的不错。
黎锦有些隐约地得意起来,不过倒还没有忘形就是了。
“请慢用哦。”黎锦这么说完,就从姑娘的面前离开了。
记账的时候,黎锦本来想用记号“●”在第二条下面,从左点到右边,直接代替抄写。
只把“由于是第二个客人给予优惠”里面的“二”改成“三”的。
但是,黎锦仔细想了想,最后还是老老实实重新抄写了一遍。
只是为了省事,牺牲辨识时的易读性的话,就实在得不偿失了。
“‘小碗米饭’‘小碗排骨’‘糖醋白萝卜片’,合计应是十三文钱,由于是第三个客人给予优惠,十二文钱。”黎锦又再这么抄写了一遍。
记账之后,黎锦便找到一张纸,把自己的定价写了上去。
「菜单
一块排骨两文钱
大碗米饭三文钱
小碗米饭二文钱
大碗排骨,每碗十块,十五文钱
小碗排骨,每碗五块,八文钱
糖醋白萝卜片一碟三文钱」
黎锦的字写得很大,也很清楚。
她写完之后,觉得在这里还用肉汤当浆糊就太奇怪了。
但黎锦又不愿意做临时购买或熬制浆糊这么麻烦的事情。
沉吟之后,黎锦最后选择了“挖一小块米饭,用水泡开之后充当浆糊”的糊弄做法。
看来,果然还是需要浆糊啊。黎锦心想。
但今天能用浆糊做的事情,应该已经没有了。
眼下又这么忙,只能改日再说了。
来了这三个人之后,客源似乎暂停了一会儿,但黎锦并没有放在心上。
随后,即使不能说是“络绎不绝”、也一直都断断续续地登门吃饭的客人,突然开始出现和增加了。
而黎锦的记账方式,也在客人们一个个到来的时候,变得越来越详尽与精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