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奶奶快不行了,我奶奶和她奶奶是亲姐妹。老人想要些我奶奶的物件。”
“这样啊。老了是会想念自己的亲人吧。不知道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我出狱了,一定会再找个老公。到时候和这个男的在一起到老,希望他死在我后面。他把我送走,就不用孤单单一个人在后面了。”
刘温酒本来不打算再婚的,但在这地方呆久了,那孤单寂寞似乎就是长在心里了。等她出狱,她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也不会想要和妈妈再呆在一起的,各过各的生活。她想好了,她不要自己一个人孤单地生活,所以她一定会再婚的。
“你也才四十多,怎么想这些?”柳青桃疑惑道。
“可我们家有遗传病哎,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来着,反正不是很长寿。要是让我得糖尿病,那不比蹲监狱都难受?”刘温酒一脸嫌恶的表情。
“出去控制好作息和饮食的话,应该不会的。”
“我就是控制不了啊。这里就一点好,强制给我安排健康作息了。健康饮食算不上,吃不上几顿肉,更别提海鲜烤肉那些。”刘温酒谈起监狱这些,真是恨得紧,却偏偏这能救命。
刘温酒又问道:“这次探视完,你表妹有没有给你准备东西啊。”
柳青桃摇了摇头:“没有,她只是来问话。”没有这个义务。
刘温酒点点头道:“也对。”她还以为既然跨了省赶来了,可能关系会好一点,带点吃的喝的。不过吃的喝的带不进来,那穿的是可以的。
真的关心的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带。
监狱里探视规定,不能带食物,但可以带衣物。如果什么都能带,那还是坐牢吗?坐牢为什么这么有威慑力,那是因为人生活的衣食住行主动权和自由,全部被剥夺了。
不谈些虚的钱啊名啊权啊,就单单这个穿衣,就够让人难熬的。
在外面,你冷了自己可以去穿衣服,在里面,要是没有人给你送衣服的话,冬天还是很难熬的。更别提鞋子这一类了。
监狱里的制服是统一的,春天和秋天全部是电视剧里那个样式的蓝色衬衫。夏天,则是蓝色短袖衬衫。而冬天,是统一的的棉服。
其实这里也有卖衣服的,只不过质量么,每个人的感受不一。不过,不管是发的还是可以买的,刘温酒从进来第一天起就没舒坦过。就算她妈送了衣服过来,她还是会时不时地生病难受。
她也知道自己矫情,坐牢还要考虑穿的舒不舒服。外衣其实都好忍受,反正都呆里面了,汗臭也就臭自己。但里面更贴身的内衣内裤,鞋子和袜子,就算被老妈骂了多少次矫情,刘温酒还是会拜托她妈妈买,每个季度给她送过来。
像她还有妈妈关心。就算老人不耐烦,但至少会一到两个月来送一次。碰上换季,气温突然很热,或者突然很冷的时候,还会特意来一趟。
而柳青桃没人探视,日子要难捱得多。在某个冬天,老天爷降温大甩卖,鞋子又单薄得厉害,柳青桃才拜托她让家里人代买了双棉鞋送来。
这么多年下来,两人同吃同住,没有感情是假的。她心疼柳青桃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除开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柳青桃的为人处事还是不让人反感的,不矫情,也不会无缘无故麻烦人。就拿拜托她代买衣服这事儿,这么些年,零零散散加起来,其实次数并不多,而且一年中往往是入秋,甚至已经到了冬季,她才会开口。
后来又有一次,拜托她妈妈买了件过冬的毛衣。
有次她都觉得她妈买的那些毛衣真是丑的惊人,她都自觉要不别要钱了,但柳青桃还就这么穿在身上了。
“其实,你不喜欢的话可以不要的。”
“我挺喜欢的,我妈从来没给我买衣服。这衣服很保暖,很实用。替我谢谢你妈妈。”
刘温酒看着穿着橘黄色臃肿毛衣,随着被冻的有些发紫嘴唇一张一合吐出的水雾,脸上又是温柔的神色的柳青桃,她又心疼了。
她不知道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日日夜夜的相处中,给她的感受是,尽管柳青桃比自己还年轻,但在她身上,岁月似乎被冻住了,仿佛永远不会期待春天到来的冬日,她的心是死寂的。
心疼之余,但又觉得她身上有些谜团。比如柳青桃的内衣从来没有让她代买,但每次换季却都有新的,而且很合身。这让她忍不住往八卦的方向猜,不管是不是那个邵卿,柳青桃应该是有一个男人的,但不是法定的结婚对象,因为她的确未婚。
这男人还挺周到的。
这么一想,还挺刺激的。每次看着柳青桃拆内衣的包装袋,刘温酒忍不住吐槽自己的八卦之心。但身在牢里,也就这点八卦乐子能让她的多巴胺瞬间分泌,给她快乐。
等出狱的那一天真的来的时候,柳青桃的心里还是没有任何波澜。
她站在看守所的门口,天气很不错,天蓝的干净,很明亮,远处送来的风是和这八年里她闻到的另一个味道,深吸一口,仿佛肺被洗过一般。
但再抬眼看向天空,她不禁又问了那个之前无数遍问过自己的问题:出来了,我能做些什么呢?
就这么站了一会儿,柳青桃觉得自己傻得很,又匆匆走进看守所,询问了最近的银行位置,才迈着步子,奔向银行的方向去。
她在ATM机上查自己的银行卡余额。
当时老板按照约定给的是110万。随后她设置了,给她妹妹住的那家精神病院的账户,每年自动打款10万。精神病院的收费是每个月8000,一年下来是9万六,她索性就每年打个整。
按下取“1000”的选项,拿着这10张人民币,她觉得肚子有些饿。
先去附近的面馆吃完面,吃饱了,再想其他的吧。
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面条,闻着香料十足的味道,她却有些犯恶心。刚从监狱里出来,她吃不惯这个油腻程度。但腻就腻了,她身体很疲倦,不吃不行,只得硬着头皮吃,还喝了几口汤。
“老板,这附近有网吧吗?”
这时不是正常饭点,所以正在算账老板有空回答她的问题,他头也不抬道:“我想想……应该是叫战斗网吧,在南马街,离这里大概2公里。你找的到伐?”
“我可以打的,您告诉我名字就很好啦。谢谢。”柳青桃从容答道。
“哦,是哎是哎……这有什么好谢的,慢走哦。”
柳青桃笑了笑,随后出门招了辆出租车。
到了网吧,她熟门熟路得问吧台小哥。
“这里有包夜要多少?”
“正常价格1小时3块,包夜的话20”
“身份证在这里,麻烦你开一台机子,24小时的。”
“好的,泡面零食需要的话,呼叫网管啊。”
网吧算是B市里能过夜消费最便宜的场所了。
想起十几岁的时候,被老师家长灌输网吧不是个乖孩子去的地方,她不禁笑了笑。
不过,柳青桃也的确做到了,她26岁才第一次进网吧。她也能理解大人们不想小孩学坏的担忧。
但她现在36 了,要前没钱要青春没青春,身上没什么东西可以值得被觊觎的。
不过她的安全意识还是一直有的。
顺利上了网,网购买了个千元手机,她准备等手机寄到店里,她再买票回老家。
坐在回家乡的客车上,柳青桃右手托腮看着窗外疾驰的农田、河流和村庄。被关押着只能看头顶天空的颜色和围墙的八年,仿佛已经和她彻底告别。
既然没有意愿奔向未来,那就只能回忆那让她悔恨痛苦的过去。
在事情发生的不久,她就已经撇除掉了对她妹妹和母亲的亲人滤镜,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她们性格和价值观念不是一类人。但理智归理智,折磨她的情绪并不会因为你本人已经认识到“离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而消散,还有诸多来自各方的道德指责也不可能让你立刻甩开脚步。
在里面的八年,她一直控制着自己不去想这些,也幸好,监狱里的劳作安排更让她能把心力放在别的地方。
刘温酒曾和她说起,她曾去看过心理疾病。她去看的的心理医生,是来自全国心理系专业排名第一的,B市师范大学心理系。她和心理医生谈了很多,一共去了6周。
在刘温酒的讲述里,心理医生似乎逃不开专注你的原生家庭。她细细地听着,最后问道:“那有让你的情况好转吗?”
刘温酒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没有。”
她始终记得刘说出这个结论时脸上的哀伤神色,但随即又是开玩笑似的说道:“一小时收我800,心疼死我的钱了。”
她听到这个价格也跟着笑了,的确,很贵,贵到估计她一辈子都不会去找心理医生。
她又突然记起,某人曾和她提过的一个黄色笑话。也把这个笑话讲给了刘温酒听:“对于男人来说,最好的心理医生的是某些不正经职业的女性。他们找这个,最喜欢的不是那方面,反而对着妓女大吐苦水。”
刘温酒缓了半天,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意思,随即做贼似得笑道:“那出去,我可得找个牛郎试他一试。”
不过终究,时间冲淡了所有,她早已没有当初的激烈情绪,不需要再找心理医生了。
她和她妈妈的关系,在她妹妹住进精神病院前就已经不好了。更准确来说,是她单方面不想再和母亲产生联系。
不联系的原因很简单。只是简单的家庭琐事而已。
从她小时候说起,那就是她家贫。什么样的家贫呢?她从小长大的房子住的房子只有最下面的一层有简单的刮过腻子,其余全是裸露的红色转头的颜色。墙上如此,地面更不能装修精良,只有几块斑驳水泥。
从小到大,她最羞耻的就是有同学要来她家玩,和老师来家访,怕他们来了后和同学分享的快乐。
她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来她家里。
至于她爸呢?很简单的结局,死了,在她妹妹出生三年后死了。
她家是一个,很标准的,穷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需要互相扶持互助才能勉强生活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妈妈从小教育她要勤俭节约,努力念书。学习之余,还需要照顾好妹妹的学习和起居。
她也是这么做的。
但故事并不像语文阅读理解的文章里那样,一家人互相扶持着,互相感激着对方的存在那样走。
在她妹妹15岁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儿,和一个混混在一起了。她妈妈私下里打电话让她管一管她妹妹,她也一口答应。
她以为她在她妹妹面前说话是有分量的,她妹妹是会听她的话的。
但显然这只是她一个人的感觉良好。
哪怕之前有无数生活的痕迹告诉她,她妹妹其实很讨厌她的管教。
比如她让她妹妹不要熬夜玩手机,半夜三点把她的手机从被窝里拿走,被她妹妹用指甲,两只手臂上全是血。再又比如:她让她妹妹好好念书,不然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她妹妹转头和她母亲哭诉:“姐姐瞧不起我。”
“这样啊。老了是会想念自己的亲人吧。不知道我们老了会是什么样子?我出狱了,一定会再找个老公。到时候和这个男的在一起到老,希望他死在我后面。他把我送走,就不用孤单单一个人在后面了。”
刘温酒本来不打算再婚的,但在这地方呆久了,那孤单寂寞似乎就是长在心里了。等她出狱,她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也不会想要和妈妈再呆在一起的,各过各的生活。她想好了,她不要自己一个人孤单地生活,所以她一定会再婚的。
“你也才四十多,怎么想这些?”柳青桃疑惑道。
“可我们家有遗传病哎,高血压还是糖尿病来着,反正不是很长寿。要是让我得糖尿病,那不比蹲监狱都难受?”刘温酒一脸嫌恶的表情。
“出去控制好作息和饮食的话,应该不会的。”
“我就是控制不了啊。这里就一点好,强制给我安排健康作息了。健康饮食算不上,吃不上几顿肉,更别提海鲜烤肉那些。”刘温酒谈起监狱这些,真是恨得紧,却偏偏这能救命。
刘温酒又问道:“这次探视完,你表妹有没有给你准备东西啊。”
柳青桃摇了摇头:“没有,她只是来问话。”没有这个义务。
刘温酒点点头道:“也对。”她还以为既然跨了省赶来了,可能关系会好一点,带点吃的喝的。不过吃的喝的带不进来,那穿的是可以的。
真的关心的人,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带。
监狱里探视规定,不能带食物,但可以带衣物。如果什么都能带,那还是坐牢吗?坐牢为什么这么有威慑力,那是因为人生活的衣食住行主动权和自由,全部被剥夺了。
不谈些虚的钱啊名啊权啊,就单单这个穿衣,就够让人难熬的。
在外面,你冷了自己可以去穿衣服,在里面,要是没有人给你送衣服的话,冬天还是很难熬的。更别提鞋子这一类了。
监狱里的制服是统一的,春天和秋天全部是电视剧里那个样式的蓝色衬衫。夏天,则是蓝色短袖衬衫。而冬天,是统一的的棉服。
其实这里也有卖衣服的,只不过质量么,每个人的感受不一。不过,不管是发的还是可以买的,刘温酒从进来第一天起就没舒坦过。就算她妈送了衣服过来,她还是会时不时地生病难受。
她也知道自己矫情,坐牢还要考虑穿的舒不舒服。外衣其实都好忍受,反正都呆里面了,汗臭也就臭自己。但里面更贴身的内衣内裤,鞋子和袜子,就算被老妈骂了多少次矫情,刘温酒还是会拜托她妈妈买,每个季度给她送过来。
像她还有妈妈关心。就算老人不耐烦,但至少会一到两个月来送一次。碰上换季,气温突然很热,或者突然很冷的时候,还会特意来一趟。
而柳青桃没人探视,日子要难捱得多。在某个冬天,老天爷降温大甩卖,鞋子又单薄得厉害,柳青桃才拜托她让家里人代买了双棉鞋送来。
这么多年下来,两人同吃同住,没有感情是假的。她心疼柳青桃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除开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情,柳青桃的为人处事还是不让人反感的,不矫情,也不会无缘无故麻烦人。就拿拜托她代买衣服这事儿,这么些年,零零散散加起来,其实次数并不多,而且一年中往往是入秋,甚至已经到了冬季,她才会开口。
后来又有一次,拜托她妈妈买了件过冬的毛衣。
有次她都觉得她妈买的那些毛衣真是丑的惊人,她都自觉要不别要钱了,但柳青桃还就这么穿在身上了。
“其实,你不喜欢的话可以不要的。”
“我挺喜欢的,我妈从来没给我买衣服。这衣服很保暖,很实用。替我谢谢你妈妈。”
刘温酒看着穿着橘黄色臃肿毛衣,随着被冻的有些发紫嘴唇一张一合吐出的水雾,脸上又是温柔的神色的柳青桃,她又心疼了。
她不知道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日日夜夜的相处中,给她的感受是,尽管柳青桃比自己还年轻,但在她身上,岁月似乎被冻住了,仿佛永远不会期待春天到来的冬日,她的心是死寂的。
心疼之余,但又觉得她身上有些谜团。比如柳青桃的内衣从来没有让她代买,但每次换季却都有新的,而且很合身。这让她忍不住往八卦的方向猜,不管是不是那个邵卿,柳青桃应该是有一个男人的,但不是法定的结婚对象,因为她的确未婚。
这男人还挺周到的。
这么一想,还挺刺激的。每次看着柳青桃拆内衣的包装袋,刘温酒忍不住吐槽自己的八卦之心。但身在牢里,也就这点八卦乐子能让她的多巴胺瞬间分泌,给她快乐。
等出狱的那一天真的来的时候,柳青桃的心里还是没有任何波澜。
她站在看守所的门口,天气很不错,天蓝的干净,很明亮,远处送来的风是和这八年里她闻到的另一个味道,深吸一口,仿佛肺被洗过一般。
但再抬眼看向天空,她不禁又问了那个之前无数遍问过自己的问题:出来了,我能做些什么呢?
就这么站了一会儿,柳青桃觉得自己傻得很,又匆匆走进看守所,询问了最近的银行位置,才迈着步子,奔向银行的方向去。
她在ATM机上查自己的银行卡余额。
当时老板按照约定给的是110万。随后她设置了,给她妹妹住的那家精神病院的账户,每年自动打款10万。精神病院的收费是每个月8000,一年下来是9万六,她索性就每年打个整。
按下取“1000”的选项,拿着这10张人民币,她觉得肚子有些饿。
先去附近的面馆吃完面,吃饱了,再想其他的吧。
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面条,闻着香料十足的味道,她却有些犯恶心。刚从监狱里出来,她吃不惯这个油腻程度。但腻就腻了,她身体很疲倦,不吃不行,只得硬着头皮吃,还喝了几口汤。
“老板,这附近有网吧吗?”
这时不是正常饭点,所以正在算账老板有空回答她的问题,他头也不抬道:“我想想……应该是叫战斗网吧,在南马街,离这里大概2公里。你找的到伐?”
“我可以打的,您告诉我名字就很好啦。谢谢。”柳青桃从容答道。
“哦,是哎是哎……这有什么好谢的,慢走哦。”
柳青桃笑了笑,随后出门招了辆出租车。
到了网吧,她熟门熟路得问吧台小哥。
“这里有包夜要多少?”
“正常价格1小时3块,包夜的话20”
“身份证在这里,麻烦你开一台机子,24小时的。”
“好的,泡面零食需要的话,呼叫网管啊。”
网吧算是B市里能过夜消费最便宜的场所了。
想起十几岁的时候,被老师家长灌输网吧不是个乖孩子去的地方,她不禁笑了笑。
不过,柳青桃也的确做到了,她26岁才第一次进网吧。她也能理解大人们不想小孩学坏的担忧。
但她现在36 了,要前没钱要青春没青春,身上没什么东西可以值得被觊觎的。
不过她的安全意识还是一直有的。
顺利上了网,网购买了个千元手机,她准备等手机寄到店里,她再买票回老家。
坐在回家乡的客车上,柳青桃右手托腮看着窗外疾驰的农田、河流和村庄。被关押着只能看头顶天空的颜色和围墙的八年,仿佛已经和她彻底告别。
既然没有意愿奔向未来,那就只能回忆那让她悔恨痛苦的过去。
在事情发生的不久,她就已经撇除掉了对她妹妹和母亲的亲人滤镜,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她们性格和价值观念不是一类人。但理智归理智,折磨她的情绪并不会因为你本人已经认识到“离开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而消散,还有诸多来自各方的道德指责也不可能让你立刻甩开脚步。
在里面的八年,她一直控制着自己不去想这些,也幸好,监狱里的劳作安排更让她能把心力放在别的地方。
刘温酒曾和她说起,她曾去看过心理疾病。她去看的的心理医生,是来自全国心理系专业排名第一的,B市师范大学心理系。她和心理医生谈了很多,一共去了6周。
在刘温酒的讲述里,心理医生似乎逃不开专注你的原生家庭。她细细地听着,最后问道:“那有让你的情况好转吗?”
刘温酒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没有。”
她始终记得刘说出这个结论时脸上的哀伤神色,但随即又是开玩笑似的说道:“一小时收我800,心疼死我的钱了。”
她听到这个价格也跟着笑了,的确,很贵,贵到估计她一辈子都不会去找心理医生。
她又突然记起,某人曾和她提过的一个黄色笑话。也把这个笑话讲给了刘温酒听:“对于男人来说,最好的心理医生的是某些不正经职业的女性。他们找这个,最喜欢的不是那方面,反而对着妓女大吐苦水。”
刘温酒缓了半天,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意思,随即做贼似得笑道:“那出去,我可得找个牛郎试他一试。”
不过终究,时间冲淡了所有,她早已没有当初的激烈情绪,不需要再找心理医生了。
她和她妈妈的关系,在她妹妹住进精神病院前就已经不好了。更准确来说,是她单方面不想再和母亲产生联系。
不联系的原因很简单。只是简单的家庭琐事而已。
从她小时候说起,那就是她家贫。什么样的家贫呢?她从小长大的房子住的房子只有最下面的一层有简单的刮过腻子,其余全是裸露的红色转头的颜色。墙上如此,地面更不能装修精良,只有几块斑驳水泥。
从小到大,她最羞耻的就是有同学要来她家玩,和老师来家访,怕他们来了后和同学分享的快乐。
她不希望任何一个人来她家里。
至于她爸呢?很简单的结局,死了,在她妹妹出生三年后死了。
她家是一个,很标准的,穷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需要互相扶持互助才能勉强生活的家庭。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她妈妈从小教育她要勤俭节约,努力念书。学习之余,还需要照顾好妹妹的学习和起居。
她也是这么做的。
但故事并不像语文阅读理解的文章里那样,一家人互相扶持着,互相感激着对方的存在那样走。
在她妹妹15岁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儿,和一个混混在一起了。她妈妈私下里打电话让她管一管她妹妹,她也一口答应。
她以为她在她妹妹面前说话是有分量的,她妹妹是会听她的话的。
但显然这只是她一个人的感觉良好。
哪怕之前有无数生活的痕迹告诉她,她妹妹其实很讨厌她的管教。
比如她让她妹妹不要熬夜玩手机,半夜三点把她的手机从被窝里拿走,被她妹妹用指甲,两只手臂上全是血。再又比如:她让她妹妹好好念书,不然未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她妹妹转头和她母亲哭诉:“姐姐瞧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