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为屠
天色刚刚破晓,塞外的冷风刮在人脸上,凛冽如刀割。
一匹白马驮着主人,不管不顾地沿官道飞奔,直向西方而去。
天宽地阔路绵长,其间一人一马拉长成线的身影,何尝不像一柄利刃,裁开这片笼罩万物的混沌?
马背上的骑士已经疾驰了整整两天两夜,粒米未进,滴水不沾,且精神高度紧张,片刻不敢合眼。
万幸座下万里挑一的名马照夜玉狮子,虽累得口吐白沫,犹自配合他的每一次指令,意志顽强地前进。
在这两天两夜的时间里,如他一般不能寐者,不知凡几。
眼看即将进入陆压山地界,他这才放缓马速,持缰揽辔前行。
猝然“砰”地一记闷响,原来是他挺直的上身变得歪斜后,背上长刀坠滑,刀鞘磕在了马臀上。
白马吃痛,嘶鸣两下,站定不动了。
它的体力消耗到达极限,已然不堪重负。
“罢了,白帝,你去歇歇吧!”他叹气道,翻身下马,牵着它走下官道,寻了一处平整的地面休息。
这匹叫做“白帝”的皎皎白驹精贵无比,便是啃食杂草、略略汲取水分也不肯的。
然而附近并没有水源,入眼全是黄土、石块、风砂,它站着打起盹来,仍是不饮不食。
累极的男人卸下背负的斩马/刀,横放在手边上,拥一身精贵的绫罗绸缎,趺坐在尘土堆中。
“孤堂堂亲藩,如何沦落至此?”
他自言自语,两眼无神地瞪着天际。
此人正是前几日孤身闯出句注塞的昌王佐雅弘。
他以为,自己带头突破李奕设下的障碍之后,郑天立会带兵紧随其后,孰料他们竟被李家军拦截了下来!
好个李奕,这般猖狂!
他无声地朝地上呸了一口,无奈口干到一丝唾液也无。
李奕所依仗的,不过是其父李昊,偏生昌王暂时还奈何他们不得。
那李昊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实乃乡野宰狗的屠夫出身,拜入江湖学武,机缘巧合下担任了皇帝南巡路上的随扈,从此平步青云。
他随皇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外夷小儿夜啼,家长必吓唬道:“李无敌来也!”
故他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加封鄂国公,为公爵第一等。
后年事已高兼伤病累累,他不再领兵在外,就取消了大将军之号,只担任大司马。
隆朝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李大司马以功迁上柱国,进太尉,留于太京管理夏官,掌全国军事,位列三公之一。
“李公的这双手,伸得怪长的。”佐雅弘不屑地哼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
皇帝召见的密旨语焉不详,但昌王猜得到,这是传位的用意!李昊指挥李奕妨碍自己见驾,是否预见到了这一点?
这其实是昌王感到头疼的地方——除开皇帝半公开的偏爱,他身后始终缺乏来自朝臣的有力的支持。
襄皇后膝下无子,皇帝真正的长子,由他太子时期的宠妃赵良娣所生,号赵皇孙。
待他登临大宝,进赵氏为慧妃,册封赵皇孙为太子,生下次子的吴良娣进为瑞妃。未几,赵子夭折,改立吴子,孰料这位也福薄。
再熬上数载,后宫没了慧妃客妃,瑞妃换了燕姓女,空降了琉人做流妃。
储君之位空悬经年,导致皇子们人手一个君王梦。
可寿王毕竟齿序居长,继承皇位,顺理成章。
大司马之外,太宰齐邕掌邦治,大司空秦舒眉邦土。他俩一贯同李昊政见不合,却也坚持长幼有序不可废,算不得昌王的支持者。
武将卫国,文臣辅政,文官集团在权力上是与皇帝共治天下的。
隆朝上下两万多名官员,十分之一在京城为官,其中四品及以上官员都要进殿上朝。这些文官不单是为了服务皇权而存在,更是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
尤其齐邕所在的齐氏,作为八望中最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以一门三十九位太宰、四十六名大将军著称于世,上分君忧,下担民福。
皇帝不欲一意孤行,导致权臣抱团、副君被架空,也就一直从中筹谋斡旋,敲打齐邕等人,尽心竭力替昌王铺路。
“管他的呢!”佐雅弘有气无力地想,“阿爹即位至今,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那帮臣子站的也不是寿王这个人,而是祖宗传下来‘立嫡立长’的规矩,我无需太过介怀。
“倒是阿爹择此良机召我前去,一定是打算授兵权予我。我已是大将军王了,再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自然如虎添翼!届时以我为东宫,朝中有谁敢不从?”
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为结局可以为手段辩护*。
只是思及皇帝,他将将平定的心绪又乱了:阿爹,平安吗?
他心系权柄不假,牵挂阿爹亦真——早在他启程动身以前,昌王府幕僚就曾提醒主人:“下官夜观天象,金星守毕宿已有百日,预兆着急难之忧!”
毕宿又名“罕车”,代表边兵,可见边境将不安宁*。
他当时亲自察看,果见苍穹一角,毕八星状如小网,左角一珠光独朗*,散发红光。金星与之紧密接,彼此闪耀。
御驾亲征,人在边关,这兵祸岂不是要应在皇帝身上?
昌王心急如焚,立刻点兵出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取直道昼夜急行军赶到句注塞。
*
佐雅弘下意识去摸他的斩马/刀。
天子赐尚方斩马,刀名“断佞”,旨在断佞臣人头,以厉其余。
他凭借断佞,杀敌斩将无数,气吞万里如虎。
沉甸甸的刀柄充实着他的掌心,他用力一握,随即安心下来。
只要断佞在手,他便充满能量,无畏无惧。
忽地,官道尽头传来嘚嘚的马蹄声,他伏地听声判断,来者不少于二十。
佐雅弘警惕地杵刀站起身,一只手按在白帝颈上,随时准备飞身上马迎战。白帝亦睁大了瞳仁,与主人望向同一个方向——
马队很快逼近,玄色披风,黑色甲衣,数量与他所料分毫不差。
认出那名带队之人的熟面孔,他惊喜道:“方郎官!”
饶是如此,他保持着防御的姿势,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被称作“方郎官”的男人勒马下地,上前见礼:“标下方照,参见昌王。”
右中郎将方照,专掌常侍侍郎,更直宿卫,为皇帝的亲近之臣。
佐雅弘拿眼一扫,方照身后所统卫兵皆出自宿卫军,常随侍帝侧,可见他们的确是从陆压山大营赶过来的。
且方照是太京人,身出将门,由皇帝一手拔擢重用,不似高唐那般同李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皇帝选方照来接应,更彰显其用心良苦。
“免礼,方郎官请起。”
佐雅弘一颗心将才落了地,流露一丝解脱般的笑意,旋即两脚发了软,几乎支撑不住。
方照见状,道一声“僭越了”,伸手扶稳昌王,又命下属奉上水囊。
佐雅弘小抿一口水,略微润湿干裂的嘴唇,又含一口在嘴里,慢慢咽下去,适应一会儿,再放开了畅饮。
在他喝水的功夫,方照见机递上干粮,并简单扼要禀明来意:皇帝龙体欠安,又迟迟不见昌王报到,便派自己快马兼程一路寻来。
“圣上病了?严重不严重?”佐雅弘顿时着急上火,“军医怎么说?”
方照顾左右而言他:“方某无能,还请大王尽快随我回营。”
吃饱喝足的佐雅弘点点头,把空了的水囊还给方照,背上断佞,一拍马鞍就将上马。
“大王,请恕方某无礼——您的爱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只是,任凭照夜玉狮子是多上等的好马,也经不起无休止的奔跑。
“强行鞭策它继续,容易对它的身体造成伤害,万一它在路上受伤,也影响您赶路的速度。
“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方某这边为您准备了别的马,您以为如何?”
听方照说的有理,佐雅弘一番权衡利弊,不得已暂别白帝,换马上路。
他留下一名卫兵看顾爱马,喂水喂粮,吩咐等它体能恢复了,再追赶上马队。
此时天光大盛,太阳的暖意驱走了寒冷,一行人驰骋于沙原,卷起一阵风尘。
当陆压山巨大的廓形隐隐浮现在远方,佐雅弘突然紧急勒马,停了下来。
方照跟着勒马,关切地问道:“大王可是身子不适?”
“没什么……”佐雅弘慢慢地吐字,眼神逐渐深沉,“方郎官,纪丛为何没一起来?”
纪丛就是佐雅弘先头派出去面圣的信使。
从执行任务的角度来说,方照此行应带上纪丛,以在见面后取信于昌王;从纪丛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早该及时回到昌王身边复命……
除非纪丛凶多吉少,不可能再出现了!
初遇方照时,佐雅弘力倦神疲、头脑昏昏,一时反应不及,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等他在路上意识到,他已然被卫兵们悄悄以阵法相挟,前后左右的出路全部封死,当真是脱身无门。
方照见昌王的手移向斩马/刀,笑了一笑:“大王,方某奉令办差,没想到办得不好,惹您生气了,方某在这里给您赔不是。
“至于纪丛,您入了营就能见到他了。”
闻听此言,身陷包围圈的佐雅弘愈发笃定,纪丛已然遇害!
“既是令旨,可有凭据?”
方照露出迟疑之色。
“好你个方照!无凭无据,假传圣旨!”佐雅弘手中长刀出鞘,杀气森森,“念你曾经侍主有功的份儿上,你现在束手就擒,孤可以不治你的罪。
“否则,休怪孤先斩后奏,剁了你的脑袋!”
“大王误会了,圣上的旨意,便是天意,方某造得了假么?将来到了驾前,我还是个照他老人家意思办事的忠臣。您不相信,非要为难方某,这要怎么解释?”
“住口!还敢狡辩!你自诩为忠,岂非暗指孤是奸?!”
佐雅弘怒骂着,双手握柄,提刀欲斩向方照面门,引得一众卫兵忍不住惊呼——
昌王固然体力不济处于下风,但经年习武,修为非同小可,他们起码要付出死伤一半以上的惨烈代价,才有机会联手将昌王制服。
生死顷俄,方照疾喊:“方某奉当今太子之教,护送昌王入陆压山大营,请昌王解甲遵令,不得有误!”
太子?太子?
佐雅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太子?谁的太子?谁是太子?
方照重复一遍方才的说辞。
“荒唐!”昌王怒不可遏,却也被这一句话阻断了攻势,被迫挪开刀尖,“你目无王法,信嘴胡说,藐视皇命,其心可诛!”
“大王出口成章,方某佩服。”方照抱拳道,“那么,请您收刀驱马,我们接着赶路吧!”
佐雅弘丝毫不为所动:“孤不认识你口中的那个太子,凭什么接他的教令?”
“这个不急,等您到了圣驾跟前,一切自有分晓。”
方照这副言之凿凿的模样,倒叫佐雅弘生疑:矫诏假传可是诛九族的大罪!难不成事出有变,阿爹真在大营内定下了储君人选?会是何人?
脑海中飞速掠过几位兄长的脸:寿王、阳王、荣王……都不像。
最后,他打捞起一个极不可能的名字,托在舌尖,缓慢吐出:“老十三?”
十三皇子、维烈王、仁勇校尉,佐雅泽。
若非有此荒谬绝伦的太子之说,佐雅弘压根想不起来军中尚有这号人物。
方照低头避开断佞,转述皇帝口谕——
“圣躬违和,每顾及历代祖先为争登大宝,父子兄弟骨肉相残,总不免为之浩叹。
“皇十三子雅泽,聪睿夙成,端庄特秀,文实志经,武兼讲艺,有孝友温恭之德,有闳伟豁达之量。
“现命其全权代管陆压山大营内的一切军务,待凯旋返京之后,自当授之以册、宝,正位东宫,为皇太子,祭吿天地、宗庙、社稷,诏于天下。”
一匹白马驮着主人,不管不顾地沿官道飞奔,直向西方而去。
天宽地阔路绵长,其间一人一马拉长成线的身影,何尝不像一柄利刃,裁开这片笼罩万物的混沌?
马背上的骑士已经疾驰了整整两天两夜,粒米未进,滴水不沾,且精神高度紧张,片刻不敢合眼。
万幸座下万里挑一的名马照夜玉狮子,虽累得口吐白沫,犹自配合他的每一次指令,意志顽强地前进。
在这两天两夜的时间里,如他一般不能寐者,不知凡几。
眼看即将进入陆压山地界,他这才放缓马速,持缰揽辔前行。
猝然“砰”地一记闷响,原来是他挺直的上身变得歪斜后,背上长刀坠滑,刀鞘磕在了马臀上。
白马吃痛,嘶鸣两下,站定不动了。
它的体力消耗到达极限,已然不堪重负。
“罢了,白帝,你去歇歇吧!”他叹气道,翻身下马,牵着它走下官道,寻了一处平整的地面休息。
这匹叫做“白帝”的皎皎白驹精贵无比,便是啃食杂草、略略汲取水分也不肯的。
然而附近并没有水源,入眼全是黄土、石块、风砂,它站着打起盹来,仍是不饮不食。
累极的男人卸下背负的斩马/刀,横放在手边上,拥一身精贵的绫罗绸缎,趺坐在尘土堆中。
“孤堂堂亲藩,如何沦落至此?”
他自言自语,两眼无神地瞪着天际。
此人正是前几日孤身闯出句注塞的昌王佐雅弘。
他以为,自己带头突破李奕设下的障碍之后,郑天立会带兵紧随其后,孰料他们竟被李家军拦截了下来!
好个李奕,这般猖狂!
他无声地朝地上呸了一口,无奈口干到一丝唾液也无。
李奕所依仗的,不过是其父李昊,偏生昌王暂时还奈何他们不得。
那李昊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实乃乡野宰狗的屠夫出身,拜入江湖学武,机缘巧合下担任了皇帝南巡路上的随扈,从此平步青云。
他随皇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外夷小儿夜啼,家长必吓唬道:“李无敌来也!”
故他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加封鄂国公,为公爵第一等。
后年事已高兼伤病累累,他不再领兵在外,就取消了大将军之号,只担任大司马。
隆朝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李大司马以功迁上柱国,进太尉,留于太京管理夏官,掌全国军事,位列三公之一。
“李公的这双手,伸得怪长的。”佐雅弘不屑地哼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
皇帝召见的密旨语焉不详,但昌王猜得到,这是传位的用意!李昊指挥李奕妨碍自己见驾,是否预见到了这一点?
这其实是昌王感到头疼的地方——除开皇帝半公开的偏爱,他身后始终缺乏来自朝臣的有力的支持。
襄皇后膝下无子,皇帝真正的长子,由他太子时期的宠妃赵良娣所生,号赵皇孙。
待他登临大宝,进赵氏为慧妃,册封赵皇孙为太子,生下次子的吴良娣进为瑞妃。未几,赵子夭折,改立吴子,孰料这位也福薄。
再熬上数载,后宫没了慧妃客妃,瑞妃换了燕姓女,空降了琉人做流妃。
储君之位空悬经年,导致皇子们人手一个君王梦。
可寿王毕竟齿序居长,继承皇位,顺理成章。
大司马之外,太宰齐邕掌邦治,大司空秦舒眉邦土。他俩一贯同李昊政见不合,却也坚持长幼有序不可废,算不得昌王的支持者。
武将卫国,文臣辅政,文官集团在权力上是与皇帝共治天下的。
隆朝上下两万多名官员,十分之一在京城为官,其中四品及以上官员都要进殿上朝。这些文官不单是为了服务皇权而存在,更是为了天下生民而存在。
尤其齐邕所在的齐氏,作为八望中最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以一门三十九位太宰、四十六名大将军著称于世,上分君忧,下担民福。
皇帝不欲一意孤行,导致权臣抱团、副君被架空,也就一直从中筹谋斡旋,敲打齐邕等人,尽心竭力替昌王铺路。
“管他的呢!”佐雅弘有气无力地想,“阿爹即位至今,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那帮臣子站的也不是寿王这个人,而是祖宗传下来‘立嫡立长’的规矩,我无需太过介怀。
“倒是阿爹择此良机召我前去,一定是打算授兵权予我。我已是大将军王了,再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自然如虎添翼!届时以我为东宫,朝中有谁敢不从?”
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因为结局可以为手段辩护*。
只是思及皇帝,他将将平定的心绪又乱了:阿爹,平安吗?
他心系权柄不假,牵挂阿爹亦真——早在他启程动身以前,昌王府幕僚就曾提醒主人:“下官夜观天象,金星守毕宿已有百日,预兆着急难之忧!”
毕宿又名“罕车”,代表边兵,可见边境将不安宁*。
他当时亲自察看,果见苍穹一角,毕八星状如小网,左角一珠光独朗*,散发红光。金星与之紧密接,彼此闪耀。
御驾亲征,人在边关,这兵祸岂不是要应在皇帝身上?
昌王心急如焚,立刻点兵出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取直道昼夜急行军赶到句注塞。
*
佐雅弘下意识去摸他的斩马/刀。
天子赐尚方斩马,刀名“断佞”,旨在断佞臣人头,以厉其余。
他凭借断佞,杀敌斩将无数,气吞万里如虎。
沉甸甸的刀柄充实着他的掌心,他用力一握,随即安心下来。
只要断佞在手,他便充满能量,无畏无惧。
忽地,官道尽头传来嘚嘚的马蹄声,他伏地听声判断,来者不少于二十。
佐雅弘警惕地杵刀站起身,一只手按在白帝颈上,随时准备飞身上马迎战。白帝亦睁大了瞳仁,与主人望向同一个方向——
马队很快逼近,玄色披风,黑色甲衣,数量与他所料分毫不差。
认出那名带队之人的熟面孔,他惊喜道:“方郎官!”
饶是如此,他保持着防御的姿势,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被称作“方郎官”的男人勒马下地,上前见礼:“标下方照,参见昌王。”
右中郎将方照,专掌常侍侍郎,更直宿卫,为皇帝的亲近之臣。
佐雅弘拿眼一扫,方照身后所统卫兵皆出自宿卫军,常随侍帝侧,可见他们的确是从陆压山大营赶过来的。
且方照是太京人,身出将门,由皇帝一手拔擢重用,不似高唐那般同李昊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皇帝选方照来接应,更彰显其用心良苦。
“免礼,方郎官请起。”
佐雅弘一颗心将才落了地,流露一丝解脱般的笑意,旋即两脚发了软,几乎支撑不住。
方照见状,道一声“僭越了”,伸手扶稳昌王,又命下属奉上水囊。
佐雅弘小抿一口水,略微润湿干裂的嘴唇,又含一口在嘴里,慢慢咽下去,适应一会儿,再放开了畅饮。
在他喝水的功夫,方照见机递上干粮,并简单扼要禀明来意:皇帝龙体欠安,又迟迟不见昌王报到,便派自己快马兼程一路寻来。
“圣上病了?严重不严重?”佐雅弘顿时着急上火,“军医怎么说?”
方照顾左右而言他:“方某无能,还请大王尽快随我回营。”
吃饱喝足的佐雅弘点点头,把空了的水囊还给方照,背上断佞,一拍马鞍就将上马。
“大王,请恕方某无礼——您的爱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只是,任凭照夜玉狮子是多上等的好马,也经不起无休止的奔跑。
“强行鞭策它继续,容易对它的身体造成伤害,万一它在路上受伤,也影响您赶路的速度。
“如果您不嫌弃的话,方某这边为您准备了别的马,您以为如何?”
听方照说的有理,佐雅弘一番权衡利弊,不得已暂别白帝,换马上路。
他留下一名卫兵看顾爱马,喂水喂粮,吩咐等它体能恢复了,再追赶上马队。
此时天光大盛,太阳的暖意驱走了寒冷,一行人驰骋于沙原,卷起一阵风尘。
当陆压山巨大的廓形隐隐浮现在远方,佐雅弘突然紧急勒马,停了下来。
方照跟着勒马,关切地问道:“大王可是身子不适?”
“没什么……”佐雅弘慢慢地吐字,眼神逐渐深沉,“方郎官,纪丛为何没一起来?”
纪丛就是佐雅弘先头派出去面圣的信使。
从执行任务的角度来说,方照此行应带上纪丛,以在见面后取信于昌王;从纪丛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早该及时回到昌王身边复命……
除非纪丛凶多吉少,不可能再出现了!
初遇方照时,佐雅弘力倦神疲、头脑昏昏,一时反应不及,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等他在路上意识到,他已然被卫兵们悄悄以阵法相挟,前后左右的出路全部封死,当真是脱身无门。
方照见昌王的手移向斩马/刀,笑了一笑:“大王,方某奉令办差,没想到办得不好,惹您生气了,方某在这里给您赔不是。
“至于纪丛,您入了营就能见到他了。”
闻听此言,身陷包围圈的佐雅弘愈发笃定,纪丛已然遇害!
“既是令旨,可有凭据?”
方照露出迟疑之色。
“好你个方照!无凭无据,假传圣旨!”佐雅弘手中长刀出鞘,杀气森森,“念你曾经侍主有功的份儿上,你现在束手就擒,孤可以不治你的罪。
“否则,休怪孤先斩后奏,剁了你的脑袋!”
“大王误会了,圣上的旨意,便是天意,方某造得了假么?将来到了驾前,我还是个照他老人家意思办事的忠臣。您不相信,非要为难方某,这要怎么解释?”
“住口!还敢狡辩!你自诩为忠,岂非暗指孤是奸?!”
佐雅弘怒骂着,双手握柄,提刀欲斩向方照面门,引得一众卫兵忍不住惊呼——
昌王固然体力不济处于下风,但经年习武,修为非同小可,他们起码要付出死伤一半以上的惨烈代价,才有机会联手将昌王制服。
生死顷俄,方照疾喊:“方某奉当今太子之教,护送昌王入陆压山大营,请昌王解甲遵令,不得有误!”
太子?太子?
佐雅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太子?谁的太子?谁是太子?
方照重复一遍方才的说辞。
“荒唐!”昌王怒不可遏,却也被这一句话阻断了攻势,被迫挪开刀尖,“你目无王法,信嘴胡说,藐视皇命,其心可诛!”
“大王出口成章,方某佩服。”方照抱拳道,“那么,请您收刀驱马,我们接着赶路吧!”
佐雅弘丝毫不为所动:“孤不认识你口中的那个太子,凭什么接他的教令?”
“这个不急,等您到了圣驾跟前,一切自有分晓。”
方照这副言之凿凿的模样,倒叫佐雅弘生疑:矫诏假传可是诛九族的大罪!难不成事出有变,阿爹真在大营内定下了储君人选?会是何人?
脑海中飞速掠过几位兄长的脸:寿王、阳王、荣王……都不像。
最后,他打捞起一个极不可能的名字,托在舌尖,缓慢吐出:“老十三?”
十三皇子、维烈王、仁勇校尉,佐雅泽。
若非有此荒谬绝伦的太子之说,佐雅弘压根想不起来军中尚有这号人物。
方照低头避开断佞,转述皇帝口谕——
“圣躬违和,每顾及历代祖先为争登大宝,父子兄弟骨肉相残,总不免为之浩叹。
“皇十三子雅泽,聪睿夙成,端庄特秀,文实志经,武兼讲艺,有孝友温恭之德,有闳伟豁达之量。
“现命其全权代管陆压山大营内的一切军务,待凯旋返京之后,自当授之以册、宝,正位东宫,为皇太子,祭吿天地、宗庙、社稷,诏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