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给太后请安时,在门口便听到茶杯砸碎的声音。
接着传来太后的怒骂:“一群不开眼的东西,我姜家满门忠烈,怎会出现叛将。”
叛将?
我正欲进去的脚步一顿,如今正在打仗的姜家人,只有我的阿爹和二伯。
“伯川已然牺牲,他们不去救柏言,反倒给柏言泼上脏水,简直是可恨。”
伯川是我的二伯,柏言是我阿爹。
所以,二伯牺牲了......
而阿爹,被污蔑?那阿爹他现在可活着?
我大步冲了进去,太后看到我一愣,随后眸中哀伤,她猜到我在门外听到了。
“哀家可怜的阿宝啊,放宽心,有姑婆在一天,不会让姜家就此蒙冤。”
我心系阿爹的安危,急忙问阿爹如何。
尽管自己很气愤,但太后还是拉过我的手,安慰道:“你阿爹他,定会平安的。”
太后说,二伯死了,死在了城破之际。
他至死都没有后退一步,保护着城中上万百姓。
阿爹赶到时,敌军已经将二伯的尸首大卸八块,他们的士兵在烧杀抢掠,欺辱着我们的百姓。
二伯用自己的命,也没护住这满城的百姓。
那一晚,战争何其惨烈,直到天明,动静才消下去。
援军赶到时,护城河已被染红,城内的尸体堆积成山。
那尸山,有我方的军队,和敌方的军队,以及......我们的百姓。
阿爹失踪了,清点战后残骸时未曾找到阿爹的尸首。
朝中与姜家争锋相对的大臣开始言之凿凿的说,阿爹叛了,为了苟活投靠了敌军。
他们甚至编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证,企图将阿爹钉在耻辱柱上。
“你要相信你爹。我们姜家的儿郎,断不会做叛将!”
我当然相信阿爹,阿爹他,一直都是大英雄。
阿爹的失踪,让此事成了一桩迷案。
尽管有朝臣摆上一些莫须有的罪证,但皇上始终未曾表态。
京中开始流言四起,坊间流传着姜家叛国的谣言。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最终演变成阿爹叛国,导致满城百姓身死。
百姓们的唾沫星子,都快将姜府给淹没。
我向太后请辞,请求回到姜府。
我长大了,姜家如今只有我一人在京城,那姜府,自当由我来护。
我的阿爹,我的大伯二伯,我的小叔,都是大英雄。
做为他们的小辈,我自然不能当缩头乌龟。
太后起初不同意,但还是被我说服。
或许,她心里是欣慰的,姜家人,有自己的血性。
所以她放任我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姜府常年没有主人在,留家的几位仆从很是忠心,他们将府中打理的仅仅有条。
我下马车时,贵叔正在清扫门前的菜叶。
他见到我时,愣了一下,随后欣喜溢出眼眶:
“是阿宝小姐,小姐回来了。”
我看着他熟悉的面容,想起六年前,也是在府门,贵叔送我上马车。
他说:“阿宝小姐是进宫享福的,贵叔就在府里守着,等哪日小姐想家了,回来便能看到一模一样的姜府。”
贵叔将我迎进府,欣喜的上了茶水和糕点。
很快,他发现了我不会说话。
一双苍老的眼满是热泪,“佛祖保佑,我们阿宝小姐定能好的。”
这么多年,其实我早已习惯。
只是回到了熟悉的家,又有些不习惯了。
贵叔将这几日发生的事统统说与我听。
他讲的比较含蓄,大多就是有偏激的百姓在府门前扔烂叶,时不时辱骂几句。
但我知道,事实远不止如此。
我虽久居深宫,但也是熟读史书兵法,懂谋略,更懂人心。
读书时,总想着就算自己不能亲自上战场,也可以在幕后做阿爹的女军师。
如今读的这些书,倒用在了自己人身上。
门外传来动静,似乎是石头砸门的声音。
贵叔眼眸一闪,忙道:“小姐回房吧,老奴来处理。”
我摇头,让他召集府内所有人,一同去府门。
百姓一旦被挑唆,是毫无理智的,唯有蛮力镇压,才见成效。
府内有阿爹留下的护卫队,原是留下保护我的,只是宫中不能带外人,便留在了府内。
吱呀一声府门打开,我看见了聚在门口的百姓。
为首的是一个老奶奶,她在孙子的搀扶下,红着眼激情谩骂。
护卫队有序的将这群百姓隔开,有百姓被护卫队镇住,散了一些。
那老奶奶却见来了个能说事的,情绪更加激动。
她上前一步,怒斥:
“我三个儿子都死在了梵城,至死都在保护国家,而他们的将军,却弃城叛逃!”
紧接着,有更多的人在斥责姜家叛逃,应该受到惩罚,告慰那些英勇守城的将士。
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亲人死去跟我阿爹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看见阿爹打了败仗,却忘了,我姜家儿郎,是如何用自己的性命来守护这个国家。
护卫们将剑抽出,剑与剑鞘相撞的响声,伴随着整齐划一的跺脚声,让这条街道瞬间死一般寂静。
我走了出来,站在护卫前面。
姜府门口,至少站了百来个百姓,有看热闹的,也有真的痛恨叛国者的。
我将他们的面孔一一记在心中。
末了,我开口:
“二十年前,雁门关战役,我的祖父战死,换了满城的生机。十四年前,我的小叔,也死在了雁门关。六年前,我的大伯,英勇杀敌,最终连个全尸都没有。半月前,我二伯,面对三万敌军,未退一步。我阿父,也在那场战役中消失。我姜家满门忠烈,你们凭何说我阿爹叛逃!凭何!”
“就凭你们所谓的找不到尸首?就凭你们所谓的有人瞧见?人呢?在哪?那场战役,无人生还!”
话落,整个街道更加寂静。百姓们静在我的一番言论,而姜府众人,被我开口说话所惊。
其实早在两年前,我便能言语,但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有时候,不说话能挡下很多事。
可有时候,说话才能扛起更多的事!
百姓散去,姜府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但我知道,谣言,不是凭一人三两句话,便能消散。
为今之计,是找到阿爹。
哪怕是…尸首。
我将护卫队全部派出,前往边关,寻找阿爹。
如今,多一个人寻找,阿爹便多一分生机。
这些护卫都是阿爹手下的将士,自然不会信阿爹叛逃。
而且,他们跟着我阿爹的时间长,熟悉阿爹的联络方式。
姜府只剩下五名仆从,但我不惧,若没有其他人的干预,那些百姓短时间不会再上门闹事。
就算有闹事者,我手中有剑,也会护好家。
我开始静下心思考这件事,二伯和阿爹十年沙场经验,是不可能出现如此惨烈的败仗。朝中那些不轨的声音,倒让我打开了思路。
此战役确有叛将,但定不是我阿爹。
他们如此急切将屎盆子扣在我阿爹头上,定是想隐藏什么。
单凭我一人的力量,是查不了朝中重臣的。
六部中,有不少官员是姜家门生,也有不少暗棋,只不过,官位都不大。
但星火也燎原,只要时机对,他们能促成很多事情。
我将爹爹留给我的玉佩,作为信物,重新唤醒了这些人。
很快,我便得到了消息,那日朝堂最迫切给我阿爹定罪的,是姬丞相。
姬丞相是文官之首,他与武将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此次如此置人于死地,很是异常。
这件事情,就算姬丞相不是主谋,也定脱不了干系。
我开始查姬丞相,查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小心打草惊蛇,还是他先发制人。
不过三日后,姜府门口又围了好些人。
为首的,是一个男人。
他声称,自己是我阿爹麾下副将的弟弟。
“姜家就是叛国,我哥亲眼所见,姜三将军投敌。”
我呵斥,“一派胡言,污蔑朝臣该当死罪。”
男人笑了,从怀中掏出一张沾满血的手帕,高举在空中。
“我有血书为证,这是我哥临死前写下,拖人带回京中。”
百姓一片哗然,尽管血书没有被证实是否是真由我阿爹的副将所写,但群情激奋,已成定局。
京中百姓安稳日子过的太久了,他们爱看热闹,也喜欢搅浑水。
他们离战火太远了,所以对保家卫国的大将军没有任何感觉,一个将军是否清白与他们有何干系,他们只是想看贵族遭难,高台倾覆,用来作为茶间笑谈。
我看着那被举的高高的血书,抬起剑,朝男人的手腕划去。
鲜血滴落,血书被丢在地上。
贵叔连忙将血书捡起,递到我手中。
摊开血书,上面所言确如男人所言,就连布料都是军中将士的军服。
一切似乎都毫无破绽。
但他们忽略了,人在濒死的情况下是写不出这么整齐的字。
我正要出言反击,那男人好似恼羞成怒,直直的朝我扑来。
我能看到他眼中,满满的杀意。
本能的,我握紧了手中的剑。
下一刻,温润带着腥臭的液体洒在我的脸上。
那个男人,显然没有想到我有刺死他的本事,眼睛瞪的大大的,直直的倒在了地上。
我用阿爹送的短剑,杀了这个男人。
五年未开刃的剑,一朝开刃,便是一条人命。
姗姗来迟的赵祈川看见满身是血的我,大步走向我。
他温热的掌心抚过我的脸颊,拂去我脸上的血。
我愕然的看着他:“赵祈川,我杀人了。”
“无事,是他该死。”
周围的人听见赵祈川的话,皆倒吸一口凉气。
“姜家满门忠烈,再有何人散播谣言,孤绝不姑息。”
赵祈川狠厉的目光扫向在场的所有人,接着道:
“姜三将军只是失踪,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叛国。”
有百姓嘟囔血书便是证据,我将手中的血书砸向他们,怒道:“濒死之人,能写出如此工整的字?”
他们不说话了,不代表他们信了,只是他们不占理。
一旦挑事的领头羊殉了,剩下的小羊羔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人群散去,赵祁川拿走我紧握的剑,握住我冰凉的手:
“没事了阿宝,跟我回宫吧,这里不安全。”
他的话让我清醒了几分,我摇头,阿爹未回,我如今便是姜府的主人,哪有主人弃家逃走的。
他也知道我性子执拗,没过多劝阻,只是留了很多亲兵。
那一天,我们在姜府谈了许久。
他让我放心,我让他小心。
五日过去了,依旧没有阿爹的消息,对于一个战场失踪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好在赵祁川那边的部署,到了该收网的时候。
我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等待赵祁川的人来接我。
接下来,有场硬仗要打。
很快,我便从侧门被接入了宫中。
在偏殿,我将朝堂上的言论一律记在心中,揣摩着这些话的用意。
直到大殿上传唤着我的名字,我才整理了衣袖,站了起来。
步入大殿时,我坦然接受着所有目光,有质疑的,有惊惧的,当然也有担忧和信任的。
高座上的皇帝威严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
“阿宝,太子说你有证明你父亲无罪的证物?”
我恭敬的道:“臣女派人去了边关,找到了父亲,他还活着,并且告诉了臣女一些事情。”
“姜爱卿还活着?”皇帝有一瞬间的激动,随后安静下了,接着问:“他告诉你何事?”
“父亲说...”我将目光转向身侧的姬丞相,缓缓道:“朝中有内鬼。”
此言一出,满堂惊惧。
大夏朝出过奸臣出过叛乱者,但从未出过叛国者。这也是为何我阿爹被污蔑叛国,百姓们纷纷吐口水的原因。
叛国者,在大夏百姓的心中,是不耻的,可恨的。
皇帝拔高声调,严肃的问:“是何人?”
我将手中的书信呈上,朝臣们都盯着那封沓书信,看着它呈在皇帝的面前。
余光瞟向身旁的姬丞相,发现他正看着我,目光如炬让我有些不舒服。
皇帝一张一张翻阅着信件,越看脸色越沉,大臣们也跟着紧张起来,不敢出气。
皇帝狠狠的将手中的书信扬洒在地,冲着姬丞相吼道:“姬宁,你好大的胆子!”
姬丞相诚惶诚恐,恭敬的跪下,“陛下,老臣不知犯了何事。”
皇帝示意他捡起地上的书信好好看看。
姬丞相一一阅过书信,沉静的面容有一丝裂开,随后高呼:“陛下,老臣冤枉啊。”
“你有何冤,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姬宁卖国,还要将朕的十座城池拱手相让。朕还没看出来,你竟如此狼子野心,想坐上朕这把龙椅。”
姬丞相抬起头,一脸痛心,“陛下,老臣是被冤枉的,这些信件,老臣真的没有写过呀。”
他一脸被冤枉的痛心,倒让皇帝犹豫了几分。
加之,他麾下的门生一一站出来,指出信件的来历不明,让现场陷入僵局。
我深吸一口气,道:
“这信件,是由我父亲深入敌营窃取而来,自然是真实的。”
话落,姜家在朝中的暗棋以及太子的人,都开始附和,证实信件的真实性。
皇帝眼眸半眯,略带怀疑的看着姬丞相,“姬宁,姜爱卿冒死取回的信件,做不得假,你还有何话要说。”
我看着姬丞相吃瘪的样子,嘴角微微扬起,我赌赢了。
皇帝和我爹是自小一同长大的情谊,当案子陷入两难的地步时,皇帝会潜意识的偏颇我爹。
“陛下,信件定是姜三将军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杜撰来污蔑老臣的。”
我嗤笑一声,看着姬丞相,“真是好笑,我爹为何要污蔑你!朝中这么多臣子,为何独独污蔑你?”
姬丞相一时语塞,但还是梗着脖子反驳:“谁知道你爹安的什么心,都已经叛国了再拉忠臣下水也不是不可能。”
赵祁川听到此,适时开口:“丞相慎言,这件案子至此还未有实证证明姜三将军叛国,倒是丞相大人,先解释下手中的书信吧。”
“这书信算哪门子实证,印信都是假的!”
“噢?丞相怎知这印信是假的?”
或许是太激动,姬丞相有些说漏嘴了,我开始乘胜追击。
“据我所知,敌国太子印信这种私密物,作为大夏的丞相,是不会知道的吧。”
“那你又如何证明这是真的?”
“我爹丢了半条命,亲自深入虎穴窃取的,焉能有假?”
“放屁,你爹早死了!”
布满冷汗的手掌紧紧攥拢,我设想的最坏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我阿爹死了,他还是死了...
阿爹的死讯,却让此事换来了一场生机。
“当初说我父亲叛国的是你,现在说我父亲死了的也是你,姬丞相,你还有何话要说?”
皇帝也终于听出了一些猫腻,立刻派人将姬丞相押住。
形势所迫,姬丞相最终还是招了。
他起初也只是被敌国太子抓住了把柄,用此为要挟让他传递一些消息。后来,姬丞相还是抵不过利益诱惑,和敌国太子合作。
才有了梵城惨烈的战役。
因为姬宁的欲望,梵城死了上万人。
如果不是我阿爹和二伯拼死抵抗,敌国的大军或许早已踏入了皇城。
姬宁千算万算,算漏了我姜家人的血性。
他自然是万般怨恨姜家人,所以才会将叛国的罪名扣在阿爹头上。
“我本想着,姜家就剩个小丫头片子,掀不起什么风浪。可没曾想,就是一个小丫头,坏了我整盘棋。”
姬宁被押走时,眼中尽是对皇权的不甘以及对我的怨恨。
姜家清白了,我终于松了口气,脚步开始虚浮差点没站稳。
赵祁川走到我身边,扶住了我。
“已经没事了,你做的很好。”
是啊,已经没事了,我做的很好。
我一人,也可以扛起整个姜家。
只是,真的只有我一人了。
我决定亲自前往边关,接回我阿爹和二伯的尸骨,顺便接回我最后的亲人。
二婶和我的小堂弟。
赵祁川请命和我一同前去,皇帝应允了。
临行前,太后拉着我好一顿哭泣,讲了许多我阿爹兄弟几个小时候的事。
我听着乐呵呵的笑,可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阿爹曾说,我是他的珍宝,是姜家的珍宝。可如今,再也没有人将我视若珍宝。
无人在意的珍宝,还算是珍宝吗。
阿宝,也还算从前的阿宝吗。
京城离边关很远,远到父女六年未见面。
京城离边关又很近,快马加鞭七日便能到。
日夜奔波四日,马儿跑死了两匹,还剩三日,我便能见到阿爹。
赵祁川看不下去,劝阻我休息休息。
我拒绝,六年未见阿爹,我很想他。
赵祁川无奈,将饼子和水递到我面前:“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
我接过,默默的吃了起来。
饼子很硬,应该是放久了的缘故,混着水勉强下咽。
正吃着,赵祁川的探子回来了。
探子和他说了些什么,赵祁川的面色开始变的难看起来。
我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大概能猜到什么。
“说吧,我能承受的住。”
还有什么比我阿爹死了更糟糕。
“探子说,你二婶自尽了,就在你二伯的灵堂上。你二伯的孩子,被她安排送往京城,但半路失踪了。听闻,那带有山匪...”
手中的饼子掉落在地,我有些愣神,赵祁川后面的话我没听清,他的声音在我脑子里忽近忽远的。
我感觉我脑子嗡的一声炸开了,心跳加速,眼前开始变的模糊,之后便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我听到大夫对赵祁川说:“姑娘身子本就不好,加上连日奔波,如今情绪受到冲击,暂时昏迷。之后定要注意身子,她这底子本该好好养着的。”
我的身子,确实不好,从前都是阿爹悉心呵护着。
如今,好与不好也没有人会在意了。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赵祁川察觉到,连忙制止我。
“没听到大夫说,你要好好休养。”
我怔怔的看着他的眼睛,道:“赵祁川,我阿爹还等着我。”
“你躺下吧。”他将我扶着躺在床上,“我已经派人去接了,你就在此处等。”
我没有拗过他,因为我现在确实很虚弱。
等了一日,便等来了我阿爹的骨灰。
我将阿爹的骨灰紧紧抱在怀中,蹲下身子,痛哭出声。
阿爹那么高大的一个人,最后只存于这小小的坛中。
阿爹那么温暖的一个人,如今也变的冰冰凉凉。
我的阿爹啊,阿宝真的很想你,很想很想。
赵祁川蹲了下来,轻抚我的后背,他在安慰我。
我哭的更大声了,最后竟生生哭晕过去。
这次发了高烧,边境之地医术有限,赵祁川用马车载着我回到了京城。
我一直烧的迷迷糊糊的,再次清醒是在太后宫中。
太后一直守在我的床头,见我醒了连忙让嬷嬷请太医。
太医来把了脉,将太后叫到了一边,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但我知道,定是我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我在太后的悉心照顾下,醒来第三日已大好。
没有在宫里久留,我回了姜府。
姜家人都战死了,从前人丁兴旺的镇西侯府,如今只剩下我这一个孤儿。
阿爹和二伯二婶的后事,还得我去操持。
至于小堂弟,我宁愿相信他只是失踪了,他还活着。
只要没见到尸体,我不会放弃寻找的。
毕竟,需要给姜家也给我自己,留个念想。
阿爹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
皇帝和太后也抽空来了一次。
赵祁川每日都来。
姜府门口时常有百姓路过,朝里头张望,随后又走了。
我不求他们能感念我姜家为国捐躯的好,只求他们还我阿爹死后清白身。
葬礼进行了六日,今日是最后一日。
我已在灵堂跪了一夜,清早便听到府门口的动静。
我怕又有百姓来闹事,撑着酸痛的腿走出了灵堂。
府门口聚了不少人,见到我出来,都很激动。
“是阿宝小姐吗,我们是来吊唁的,还好赶上了。”
我看着风尘仆仆的众人,问他们是何人。
他们答,他们从边关来,以前都受过姜家的照拂。
“姜家的将军们保家卫国,英勇作战,才保护了我们边关这些百姓。”
“七年前,要是没有姜二将军,老头子我一家便丧在那玉门关口了。”
“三年前,是姜三将军亲手从死人堆里刨出了我孙儿。”
“要不是姜二将军和姜三将军,我们冀城的百姓,早就死在那场大火中了。”
“我们是代表了边关各城的百姓,来送将军们一程。”
面前的这些百姓穿着粗布棉衣,流着泪说着他们感念我姜家人。
门口路过的京中百姓,他们穿着绫罗绸缎,看着屋里的众人,露出一抹讥讽。
从前我没有去过边关,接触的都是京中之人。
我曾为我阿爹寒心,不理解他保护的为何都是一群见风使舵、冷血无情的百姓。
可如今,我才知道,我阿爹保护的,是那些需要被保护的百姓。
他们亦会感念、牢记我阿爹,我姜家的恩情。
*
今年的冬天来的格外早,一连下了好几场雨,雨过后空中的冷意愈发明显。
我的身体,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越发不好。终于在冬日第一场雪的时候,吐出一口鲜血。
太医说:“姜小姐郁结于心,加之本身底子薄弱,恐怕熬不过几年了。”
太后抱着我哭,喊着老天怎么如此不公,连姜家最后条血脉都不留。
赵祈川抿着个唇,站在一旁,眼底尽是哀伤。
我的身体我清楚,从去边关接阿爹的那几日,我便隐隐感觉力气有些提不起。
我在宫里修养,太后希望,最后的日子能好好照顾我。
赵祁川每日都来看我。
和小时候一样,会带好吃的和好玩的。
我总会告诉他,我已经不是小孩了,不需要这样哄我。
他会回我:“在我这里,你永远是阿宝妹妹。”
赵祁川这样,总会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他心悦我的错觉。
可我记得,五岁那年,他在寿宴上,说他不喜欢我。
其实我是喜欢赵祁川的,很喜欢。
从小时候他救我开始,从他为我出头开始。
赵祁川天之骄子,却对我无微不至,只要不是木头,都会动情的吧。
而今,他是太子,京中哪个女子不想嫁与他。
我一个将死之人,拖着个病弱身子,实在不配。
所以我没敢问他,就算他是真的心悦我,我也不敢捅破这张纸。
可当我在听到他与皇后争执的对话时,我还是破防了。
“镇西侯府已经不是从前的镇西侯府,她如今只是个孤女,你娶她,于你没有一点益处。”
“孤娶她,不是因为她是镇西侯府的女儿,只是因为她是姜阿宝。她没有家人了,以后孤便是她的家人。”
赵祁川他,果然是心悦我的。
他说,我没有家人了,以后,他便是我的家人。
若是换做从前,我定会欢喜的接受,等待嫁给他。
可现在,我怕误了赵祁川。
所以当赐婚圣旨下来时,我拒了。
赵祁川红着眼问我为什么,我释然一笑:“我快死了,赵祁川。”
他看着我脸上绝望的笑意,一把搂过我的身子,将我紧紧的抱在怀中。
“我知道,所以我一定要娶到你。”
我抬起头,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脸,真诚的问:“你是真的喜欢我?”
“是的,从小就喜欢。”
从小?
我推开赵祁川,“骗人,我记得那年陛下问你想不想让我给你做媳妇,你可没同意。”
赵祁川好笑的拉过我的手,握在掌心,“可我也没拒绝呀。”
我回想了下,确实没有明确的说拒绝,但那话可不就是拒绝。
“你说你喜欢胖的,可我瘦,非常瘦!”
“傻瓜,那是因为你太瘦了,我想把你喂胖点。”
*
我和赵祈川大婚了,普天同庆,京中的烟火放了整整三日。
新婚的喜气倒是让我面色红润了不少,但我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强弩之末罢了。
褪去寒气的春日,太阳暖洋洋的。
我窝在庭院的躺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狐裘。
批阅完奏折后的赵祈川走了过来,他蹲坐在我身旁,静静地陪着我。
我眺望着宫墙外的蓝天,忽然道:“赵祈川,我想骑马。”
身子一空,赵祈川将我抱了起来,连带着狐裘。
“行,为夫带娘子去骑马。”
皇城外,我终于骑上了马。
这是阿爹答应我却未曾实现的愿望。
如今,赵祈川替我实现了。
姜家的女儿,这辈子怎能连马背都没上过。
我看着头顶这片湛蓝的天空,想着:
若是我还能活很久,以后和赵祈川会有小宝宝吧。
他应该会非常健康,然后很调皮。
等大了些,和他外祖父一样,做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我的眼皮开始打架。
我很累,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赵祈川,我想睡一会儿。”
身后的男人紧紧抱着我,半晌,我听到他说:
“好。”
温热的眼泪滴在我的额头,我缓缓闭上了眼睛。
对不起,赵祈川。
太后曾经说过,我是个有福的孩子,定会苦尽甘来。
可到最后,我也没等到那甘。
或许,我也是得到了的,赵祁川,便是我生命中的那抹甘甜。
【正文完】
接着传来太后的怒骂:“一群不开眼的东西,我姜家满门忠烈,怎会出现叛将。”
叛将?
我正欲进去的脚步一顿,如今正在打仗的姜家人,只有我的阿爹和二伯。
“伯川已然牺牲,他们不去救柏言,反倒给柏言泼上脏水,简直是可恨。”
伯川是我的二伯,柏言是我阿爹。
所以,二伯牺牲了......
而阿爹,被污蔑?那阿爹他现在可活着?
我大步冲了进去,太后看到我一愣,随后眸中哀伤,她猜到我在门外听到了。
“哀家可怜的阿宝啊,放宽心,有姑婆在一天,不会让姜家就此蒙冤。”
我心系阿爹的安危,急忙问阿爹如何。
尽管自己很气愤,但太后还是拉过我的手,安慰道:“你阿爹他,定会平安的。”
太后说,二伯死了,死在了城破之际。
他至死都没有后退一步,保护着城中上万百姓。
阿爹赶到时,敌军已经将二伯的尸首大卸八块,他们的士兵在烧杀抢掠,欺辱着我们的百姓。
二伯用自己的命,也没护住这满城的百姓。
那一晚,战争何其惨烈,直到天明,动静才消下去。
援军赶到时,护城河已被染红,城内的尸体堆积成山。
那尸山,有我方的军队,和敌方的军队,以及......我们的百姓。
阿爹失踪了,清点战后残骸时未曾找到阿爹的尸首。
朝中与姜家争锋相对的大臣开始言之凿凿的说,阿爹叛了,为了苟活投靠了敌军。
他们甚至编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证,企图将阿爹钉在耻辱柱上。
“你要相信你爹。我们姜家的儿郎,断不会做叛将!”
我当然相信阿爹,阿爹他,一直都是大英雄。
阿爹的失踪,让此事成了一桩迷案。
尽管有朝臣摆上一些莫须有的罪证,但皇上始终未曾表态。
京中开始流言四起,坊间流传着姜家叛国的谣言。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最终演变成阿爹叛国,导致满城百姓身死。
百姓们的唾沫星子,都快将姜府给淹没。
我向太后请辞,请求回到姜府。
我长大了,姜家如今只有我一人在京城,那姜府,自当由我来护。
我的阿爹,我的大伯二伯,我的小叔,都是大英雄。
做为他们的小辈,我自然不能当缩头乌龟。
太后起初不同意,但还是被我说服。
或许,她心里是欣慰的,姜家人,有自己的血性。
所以她放任我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姜府常年没有主人在,留家的几位仆从很是忠心,他们将府中打理的仅仅有条。
我下马车时,贵叔正在清扫门前的菜叶。
他见到我时,愣了一下,随后欣喜溢出眼眶:
“是阿宝小姐,小姐回来了。”
我看着他熟悉的面容,想起六年前,也是在府门,贵叔送我上马车。
他说:“阿宝小姐是进宫享福的,贵叔就在府里守着,等哪日小姐想家了,回来便能看到一模一样的姜府。”
贵叔将我迎进府,欣喜的上了茶水和糕点。
很快,他发现了我不会说话。
一双苍老的眼满是热泪,“佛祖保佑,我们阿宝小姐定能好的。”
这么多年,其实我早已习惯。
只是回到了熟悉的家,又有些不习惯了。
贵叔将这几日发生的事统统说与我听。
他讲的比较含蓄,大多就是有偏激的百姓在府门前扔烂叶,时不时辱骂几句。
但我知道,事实远不止如此。
我虽久居深宫,但也是熟读史书兵法,懂谋略,更懂人心。
读书时,总想着就算自己不能亲自上战场,也可以在幕后做阿爹的女军师。
如今读的这些书,倒用在了自己人身上。
门外传来动静,似乎是石头砸门的声音。
贵叔眼眸一闪,忙道:“小姐回房吧,老奴来处理。”
我摇头,让他召集府内所有人,一同去府门。
百姓一旦被挑唆,是毫无理智的,唯有蛮力镇压,才见成效。
府内有阿爹留下的护卫队,原是留下保护我的,只是宫中不能带外人,便留在了府内。
吱呀一声府门打开,我看见了聚在门口的百姓。
为首的是一个老奶奶,她在孙子的搀扶下,红着眼激情谩骂。
护卫队有序的将这群百姓隔开,有百姓被护卫队镇住,散了一些。
那老奶奶却见来了个能说事的,情绪更加激动。
她上前一步,怒斥:
“我三个儿子都死在了梵城,至死都在保护国家,而他们的将军,却弃城叛逃!”
紧接着,有更多的人在斥责姜家叛逃,应该受到惩罚,告慰那些英勇守城的将士。
他们其实知道,自己的亲人死去跟我阿爹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看见阿爹打了败仗,却忘了,我姜家儿郎,是如何用自己的性命来守护这个国家。
护卫们将剑抽出,剑与剑鞘相撞的响声,伴随着整齐划一的跺脚声,让这条街道瞬间死一般寂静。
我走了出来,站在护卫前面。
姜府门口,至少站了百来个百姓,有看热闹的,也有真的痛恨叛国者的。
我将他们的面孔一一记在心中。
末了,我开口:
“二十年前,雁门关战役,我的祖父战死,换了满城的生机。十四年前,我的小叔,也死在了雁门关。六年前,我的大伯,英勇杀敌,最终连个全尸都没有。半月前,我二伯,面对三万敌军,未退一步。我阿父,也在那场战役中消失。我姜家满门忠烈,你们凭何说我阿爹叛逃!凭何!”
“就凭你们所谓的找不到尸首?就凭你们所谓的有人瞧见?人呢?在哪?那场战役,无人生还!”
话落,整个街道更加寂静。百姓们静在我的一番言论,而姜府众人,被我开口说话所惊。
其实早在两年前,我便能言语,但我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有时候,不说话能挡下很多事。
可有时候,说话才能扛起更多的事!
百姓散去,姜府众人皆松了一口气。
但我知道,谣言,不是凭一人三两句话,便能消散。
为今之计,是找到阿爹。
哪怕是…尸首。
我将护卫队全部派出,前往边关,寻找阿爹。
如今,多一个人寻找,阿爹便多一分生机。
这些护卫都是阿爹手下的将士,自然不会信阿爹叛逃。
而且,他们跟着我阿爹的时间长,熟悉阿爹的联络方式。
姜府只剩下五名仆从,但我不惧,若没有其他人的干预,那些百姓短时间不会再上门闹事。
就算有闹事者,我手中有剑,也会护好家。
我开始静下心思考这件事,二伯和阿爹十年沙场经验,是不可能出现如此惨烈的败仗。朝中那些不轨的声音,倒让我打开了思路。
此战役确有叛将,但定不是我阿爹。
他们如此急切将屎盆子扣在我阿爹头上,定是想隐藏什么。
单凭我一人的力量,是查不了朝中重臣的。
六部中,有不少官员是姜家门生,也有不少暗棋,只不过,官位都不大。
但星火也燎原,只要时机对,他们能促成很多事情。
我将爹爹留给我的玉佩,作为信物,重新唤醒了这些人。
很快,我便得到了消息,那日朝堂最迫切给我阿爹定罪的,是姬丞相。
姬丞相是文官之首,他与武将不对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只是,此次如此置人于死地,很是异常。
这件事情,就算姬丞相不是主谋,也定脱不了干系。
我开始查姬丞相,查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小心打草惊蛇,还是他先发制人。
不过三日后,姜府门口又围了好些人。
为首的,是一个男人。
他声称,自己是我阿爹麾下副将的弟弟。
“姜家就是叛国,我哥亲眼所见,姜三将军投敌。”
我呵斥,“一派胡言,污蔑朝臣该当死罪。”
男人笑了,从怀中掏出一张沾满血的手帕,高举在空中。
“我有血书为证,这是我哥临死前写下,拖人带回京中。”
百姓一片哗然,尽管血书没有被证实是否是真由我阿爹的副将所写,但群情激奋,已成定局。
京中百姓安稳日子过的太久了,他们爱看热闹,也喜欢搅浑水。
他们离战火太远了,所以对保家卫国的大将军没有任何感觉,一个将军是否清白与他们有何干系,他们只是想看贵族遭难,高台倾覆,用来作为茶间笑谈。
我看着那被举的高高的血书,抬起剑,朝男人的手腕划去。
鲜血滴落,血书被丢在地上。
贵叔连忙将血书捡起,递到我手中。
摊开血书,上面所言确如男人所言,就连布料都是军中将士的军服。
一切似乎都毫无破绽。
但他们忽略了,人在濒死的情况下是写不出这么整齐的字。
我正要出言反击,那男人好似恼羞成怒,直直的朝我扑来。
我能看到他眼中,满满的杀意。
本能的,我握紧了手中的剑。
下一刻,温润带着腥臭的液体洒在我的脸上。
那个男人,显然没有想到我有刺死他的本事,眼睛瞪的大大的,直直的倒在了地上。
我用阿爹送的短剑,杀了这个男人。
五年未开刃的剑,一朝开刃,便是一条人命。
姗姗来迟的赵祈川看见满身是血的我,大步走向我。
他温热的掌心抚过我的脸颊,拂去我脸上的血。
我愕然的看着他:“赵祈川,我杀人了。”
“无事,是他该死。”
周围的人听见赵祈川的话,皆倒吸一口凉气。
“姜家满门忠烈,再有何人散播谣言,孤绝不姑息。”
赵祈川狠厉的目光扫向在场的所有人,接着道:
“姜三将军只是失踪,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叛国。”
有百姓嘟囔血书便是证据,我将手中的血书砸向他们,怒道:“濒死之人,能写出如此工整的字?”
他们不说话了,不代表他们信了,只是他们不占理。
一旦挑事的领头羊殉了,剩下的小羊羔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人群散去,赵祁川拿走我紧握的剑,握住我冰凉的手:
“没事了阿宝,跟我回宫吧,这里不安全。”
他的话让我清醒了几分,我摇头,阿爹未回,我如今便是姜府的主人,哪有主人弃家逃走的。
他也知道我性子执拗,没过多劝阻,只是留了很多亲兵。
那一天,我们在姜府谈了许久。
他让我放心,我让他小心。
五日过去了,依旧没有阿爹的消息,对于一个战场失踪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好在赵祁川那边的部署,到了该收网的时候。
我起了个大早,穿戴整齐,等待赵祁川的人来接我。
接下来,有场硬仗要打。
很快,我便从侧门被接入了宫中。
在偏殿,我将朝堂上的言论一律记在心中,揣摩着这些话的用意。
直到大殿上传唤着我的名字,我才整理了衣袖,站了起来。
步入大殿时,我坦然接受着所有目光,有质疑的,有惊惧的,当然也有担忧和信任的。
高座上的皇帝威严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
“阿宝,太子说你有证明你父亲无罪的证物?”
我恭敬的道:“臣女派人去了边关,找到了父亲,他还活着,并且告诉了臣女一些事情。”
“姜爱卿还活着?”皇帝有一瞬间的激动,随后安静下了,接着问:“他告诉你何事?”
“父亲说...”我将目光转向身侧的姬丞相,缓缓道:“朝中有内鬼。”
此言一出,满堂惊惧。
大夏朝出过奸臣出过叛乱者,但从未出过叛国者。这也是为何我阿爹被污蔑叛国,百姓们纷纷吐口水的原因。
叛国者,在大夏百姓的心中,是不耻的,可恨的。
皇帝拔高声调,严肃的问:“是何人?”
我将手中的书信呈上,朝臣们都盯着那封沓书信,看着它呈在皇帝的面前。
余光瞟向身旁的姬丞相,发现他正看着我,目光如炬让我有些不舒服。
皇帝一张一张翻阅着信件,越看脸色越沉,大臣们也跟着紧张起来,不敢出气。
皇帝狠狠的将手中的书信扬洒在地,冲着姬丞相吼道:“姬宁,你好大的胆子!”
姬丞相诚惶诚恐,恭敬的跪下,“陛下,老臣不知犯了何事。”
皇帝示意他捡起地上的书信好好看看。
姬丞相一一阅过书信,沉静的面容有一丝裂开,随后高呼:“陛下,老臣冤枉啊。”
“你有何冤,这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姬宁卖国,还要将朕的十座城池拱手相让。朕还没看出来,你竟如此狼子野心,想坐上朕这把龙椅。”
姬丞相抬起头,一脸痛心,“陛下,老臣是被冤枉的,这些信件,老臣真的没有写过呀。”
他一脸被冤枉的痛心,倒让皇帝犹豫了几分。
加之,他麾下的门生一一站出来,指出信件的来历不明,让现场陷入僵局。
我深吸一口气,道:
“这信件,是由我父亲深入敌营窃取而来,自然是真实的。”
话落,姜家在朝中的暗棋以及太子的人,都开始附和,证实信件的真实性。
皇帝眼眸半眯,略带怀疑的看着姬丞相,“姬宁,姜爱卿冒死取回的信件,做不得假,你还有何话要说。”
我看着姬丞相吃瘪的样子,嘴角微微扬起,我赌赢了。
皇帝和我爹是自小一同长大的情谊,当案子陷入两难的地步时,皇帝会潜意识的偏颇我爹。
“陛下,信件定是姜三将军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杜撰来污蔑老臣的。”
我嗤笑一声,看着姬丞相,“真是好笑,我爹为何要污蔑你!朝中这么多臣子,为何独独污蔑你?”
姬丞相一时语塞,但还是梗着脖子反驳:“谁知道你爹安的什么心,都已经叛国了再拉忠臣下水也不是不可能。”
赵祁川听到此,适时开口:“丞相慎言,这件案子至此还未有实证证明姜三将军叛国,倒是丞相大人,先解释下手中的书信吧。”
“这书信算哪门子实证,印信都是假的!”
“噢?丞相怎知这印信是假的?”
或许是太激动,姬丞相有些说漏嘴了,我开始乘胜追击。
“据我所知,敌国太子印信这种私密物,作为大夏的丞相,是不会知道的吧。”
“那你又如何证明这是真的?”
“我爹丢了半条命,亲自深入虎穴窃取的,焉能有假?”
“放屁,你爹早死了!”
布满冷汗的手掌紧紧攥拢,我设想的最坏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我阿爹死了,他还是死了...
阿爹的死讯,却让此事换来了一场生机。
“当初说我父亲叛国的是你,现在说我父亲死了的也是你,姬丞相,你还有何话要说?”
皇帝也终于听出了一些猫腻,立刻派人将姬丞相押住。
形势所迫,姬丞相最终还是招了。
他起初也只是被敌国太子抓住了把柄,用此为要挟让他传递一些消息。后来,姬丞相还是抵不过利益诱惑,和敌国太子合作。
才有了梵城惨烈的战役。
因为姬宁的欲望,梵城死了上万人。
如果不是我阿爹和二伯拼死抵抗,敌国的大军或许早已踏入了皇城。
姬宁千算万算,算漏了我姜家人的血性。
他自然是万般怨恨姜家人,所以才会将叛国的罪名扣在阿爹头上。
“我本想着,姜家就剩个小丫头片子,掀不起什么风浪。可没曾想,就是一个小丫头,坏了我整盘棋。”
姬宁被押走时,眼中尽是对皇权的不甘以及对我的怨恨。
姜家清白了,我终于松了口气,脚步开始虚浮差点没站稳。
赵祁川走到我身边,扶住了我。
“已经没事了,你做的很好。”
是啊,已经没事了,我做的很好。
我一人,也可以扛起整个姜家。
只是,真的只有我一人了。
我决定亲自前往边关,接回我阿爹和二伯的尸骨,顺便接回我最后的亲人。
二婶和我的小堂弟。
赵祁川请命和我一同前去,皇帝应允了。
临行前,太后拉着我好一顿哭泣,讲了许多我阿爹兄弟几个小时候的事。
我听着乐呵呵的笑,可眼泪却怎么也止不住。
阿爹曾说,我是他的珍宝,是姜家的珍宝。可如今,再也没有人将我视若珍宝。
无人在意的珍宝,还算是珍宝吗。
阿宝,也还算从前的阿宝吗。
京城离边关很远,远到父女六年未见面。
京城离边关又很近,快马加鞭七日便能到。
日夜奔波四日,马儿跑死了两匹,还剩三日,我便能见到阿爹。
赵祁川看不下去,劝阻我休息休息。
我拒绝,六年未见阿爹,我很想他。
赵祁川无奈,将饼子和水递到我面前:“吃饱了才有力气赶路。”
我接过,默默的吃了起来。
饼子很硬,应该是放久了的缘故,混着水勉强下咽。
正吃着,赵祁川的探子回来了。
探子和他说了些什么,赵祁川的面色开始变的难看起来。
我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大概能猜到什么。
“说吧,我能承受的住。”
还有什么比我阿爹死了更糟糕。
“探子说,你二婶自尽了,就在你二伯的灵堂上。你二伯的孩子,被她安排送往京城,但半路失踪了。听闻,那带有山匪...”
手中的饼子掉落在地,我有些愣神,赵祁川后面的话我没听清,他的声音在我脑子里忽近忽远的。
我感觉我脑子嗡的一声炸开了,心跳加速,眼前开始变的模糊,之后便失去了意识。
再次醒来,我听到大夫对赵祁川说:“姑娘身子本就不好,加上连日奔波,如今情绪受到冲击,暂时昏迷。之后定要注意身子,她这底子本该好好养着的。”
我的身子,确实不好,从前都是阿爹悉心呵护着。
如今,好与不好也没有人会在意了。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赵祁川察觉到,连忙制止我。
“没听到大夫说,你要好好休养。”
我怔怔的看着他的眼睛,道:“赵祁川,我阿爹还等着我。”
“你躺下吧。”他将我扶着躺在床上,“我已经派人去接了,你就在此处等。”
我没有拗过他,因为我现在确实很虚弱。
等了一日,便等来了我阿爹的骨灰。
我将阿爹的骨灰紧紧抱在怀中,蹲下身子,痛哭出声。
阿爹那么高大的一个人,最后只存于这小小的坛中。
阿爹那么温暖的一个人,如今也变的冰冰凉凉。
我的阿爹啊,阿宝真的很想你,很想很想。
赵祁川蹲了下来,轻抚我的后背,他在安慰我。
我哭的更大声了,最后竟生生哭晕过去。
这次发了高烧,边境之地医术有限,赵祁川用马车载着我回到了京城。
我一直烧的迷迷糊糊的,再次清醒是在太后宫中。
太后一直守在我的床头,见我醒了连忙让嬷嬷请太医。
太医来把了脉,将太后叫到了一边,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但我知道,定是我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我在太后的悉心照顾下,醒来第三日已大好。
没有在宫里久留,我回了姜府。
姜家人都战死了,从前人丁兴旺的镇西侯府,如今只剩下我这一个孤儿。
阿爹和二伯二婶的后事,还得我去操持。
至于小堂弟,我宁愿相信他只是失踪了,他还活着。
只要没见到尸体,我不会放弃寻找的。
毕竟,需要给姜家也给我自己,留个念想。
阿爹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
皇帝和太后也抽空来了一次。
赵祁川每日都来。
姜府门口时常有百姓路过,朝里头张望,随后又走了。
我不求他们能感念我姜家为国捐躯的好,只求他们还我阿爹死后清白身。
葬礼进行了六日,今日是最后一日。
我已在灵堂跪了一夜,清早便听到府门口的动静。
我怕又有百姓来闹事,撑着酸痛的腿走出了灵堂。
府门口聚了不少人,见到我出来,都很激动。
“是阿宝小姐吗,我们是来吊唁的,还好赶上了。”
我看着风尘仆仆的众人,问他们是何人。
他们答,他们从边关来,以前都受过姜家的照拂。
“姜家的将军们保家卫国,英勇作战,才保护了我们边关这些百姓。”
“七年前,要是没有姜二将军,老头子我一家便丧在那玉门关口了。”
“三年前,是姜三将军亲手从死人堆里刨出了我孙儿。”
“要不是姜二将军和姜三将军,我们冀城的百姓,早就死在那场大火中了。”
“我们是代表了边关各城的百姓,来送将军们一程。”
面前的这些百姓穿着粗布棉衣,流着泪说着他们感念我姜家人。
门口路过的京中百姓,他们穿着绫罗绸缎,看着屋里的众人,露出一抹讥讽。
从前我没有去过边关,接触的都是京中之人。
我曾为我阿爹寒心,不理解他保护的为何都是一群见风使舵、冷血无情的百姓。
可如今,我才知道,我阿爹保护的,是那些需要被保护的百姓。
他们亦会感念、牢记我阿爹,我姜家的恩情。
*
今年的冬天来的格外早,一连下了好几场雨,雨过后空中的冷意愈发明显。
我的身体,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越发不好。终于在冬日第一场雪的时候,吐出一口鲜血。
太医说:“姜小姐郁结于心,加之本身底子薄弱,恐怕熬不过几年了。”
太后抱着我哭,喊着老天怎么如此不公,连姜家最后条血脉都不留。
赵祈川抿着个唇,站在一旁,眼底尽是哀伤。
我的身体我清楚,从去边关接阿爹的那几日,我便隐隐感觉力气有些提不起。
我在宫里修养,太后希望,最后的日子能好好照顾我。
赵祁川每日都来看我。
和小时候一样,会带好吃的和好玩的。
我总会告诉他,我已经不是小孩了,不需要这样哄我。
他会回我:“在我这里,你永远是阿宝妹妹。”
赵祁川这样,总会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他心悦我的错觉。
可我记得,五岁那年,他在寿宴上,说他不喜欢我。
其实我是喜欢赵祁川的,很喜欢。
从小时候他救我开始,从他为我出头开始。
赵祁川天之骄子,却对我无微不至,只要不是木头,都会动情的吧。
而今,他是太子,京中哪个女子不想嫁与他。
我一个将死之人,拖着个病弱身子,实在不配。
所以我没敢问他,就算他是真的心悦我,我也不敢捅破这张纸。
可当我在听到他与皇后争执的对话时,我还是破防了。
“镇西侯府已经不是从前的镇西侯府,她如今只是个孤女,你娶她,于你没有一点益处。”
“孤娶她,不是因为她是镇西侯府的女儿,只是因为她是姜阿宝。她没有家人了,以后孤便是她的家人。”
赵祁川他,果然是心悦我的。
他说,我没有家人了,以后,他便是我的家人。
若是换做从前,我定会欢喜的接受,等待嫁给他。
可现在,我怕误了赵祁川。
所以当赐婚圣旨下来时,我拒了。
赵祁川红着眼问我为什么,我释然一笑:“我快死了,赵祁川。”
他看着我脸上绝望的笑意,一把搂过我的身子,将我紧紧的抱在怀中。
“我知道,所以我一定要娶到你。”
我抬起头,看着他近在咫尺的脸,真诚的问:“你是真的喜欢我?”
“是的,从小就喜欢。”
从小?
我推开赵祁川,“骗人,我记得那年陛下问你想不想让我给你做媳妇,你可没同意。”
赵祁川好笑的拉过我的手,握在掌心,“可我也没拒绝呀。”
我回想了下,确实没有明确的说拒绝,但那话可不就是拒绝。
“你说你喜欢胖的,可我瘦,非常瘦!”
“傻瓜,那是因为你太瘦了,我想把你喂胖点。”
*
我和赵祈川大婚了,普天同庆,京中的烟火放了整整三日。
新婚的喜气倒是让我面色红润了不少,但我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强弩之末罢了。
褪去寒气的春日,太阳暖洋洋的。
我窝在庭院的躺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狐裘。
批阅完奏折后的赵祈川走了过来,他蹲坐在我身旁,静静地陪着我。
我眺望着宫墙外的蓝天,忽然道:“赵祈川,我想骑马。”
身子一空,赵祈川将我抱了起来,连带着狐裘。
“行,为夫带娘子去骑马。”
皇城外,我终于骑上了马。
这是阿爹答应我却未曾实现的愿望。
如今,赵祈川替我实现了。
姜家的女儿,这辈子怎能连马背都没上过。
我看着头顶这片湛蓝的天空,想着:
若是我还能活很久,以后和赵祈川会有小宝宝吧。
他应该会非常健康,然后很调皮。
等大了些,和他外祖父一样,做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我的眼皮开始打架。
我很累,想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赵祈川,我想睡一会儿。”
身后的男人紧紧抱着我,半晌,我听到他说:
“好。”
温热的眼泪滴在我的额头,我缓缓闭上了眼睛。
对不起,赵祈川。
太后曾经说过,我是个有福的孩子,定会苦尽甘来。
可到最后,我也没等到那甘。
或许,我也是得到了的,赵祁川,便是我生命中的那抹甘甜。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