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马车外吵吵嚷嚷,沈书兰率先上了马车,看见沈佩林后面色变沉了下来,无视她的存在没有打招呼。她的长姐沈书影倒是比她会来事,冲沈佩林笑了笑算做问候。她自诩没那么大面子,于是忽视沈书兰点了点头。
沈佩林有很多兄弟姐妹。沈靖轩原配并不是金氏,原先的大娘子是大理寺少卿的嫡长女秦玟,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在秦玟及笄后便成亲了,婚后育有一儿沈圣望,但是秦玟产后虚弱没两年人就没了。
金氏早就和沈靖轩勾搭在一起了,当年她说沈佩林的母亲是外室,但她自己又是什么好东西?沈圣望和沈书音只差一岁。
金氏诞育二女一子,家里的妾室被她收拾的妥妥帖帖,只有芸小娘生育了一个庶女。
虽说兄弟姐妹众多,但是关系并不好,不过在外都是会装会演的主,硬是在京城谋得一个家庭和睦的美谈。
沈佩林母亲那边改嫁有一子一女,但是她没见过,或是没印象了,很小的时候就回了沈家,此后便再也没回过江南。
和她有血缘的人很多,但她还是孤身一人。她有时候很讨厌沈书兰,厌恶她的愚蠢,厌恶她满脑子的情爱,同时她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很嫉妒她。沈书兰和自己姐姐有很多矛盾,但是因为姐妹的原因,两人还是很亲昵,无论遇到何事她有一个人商量,虽说这两人没少抱团欺负她,金氏对于沈佩林来说她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庶母,手段地段恶劣,但也是实打实为了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家只有沈圣望和她有点同病相怜。
不过嘛。想到这沈佩林差点笑出来,挨了沈书兰的瞪,她拧过头朝着马车的墙壁。
她那位兄长要是知道自己可怜他,没准要被气死了。
他要比沈佩林好很多,至少还有个外祖家撑腰,读书也上进,因为知道自己父亲的德行所以并不亲近,沈靖轩因为对他母亲有所愧疚也并不在意他的态度,对这个儿子是听之任之。除了继母有时候找茬,还有谨防世子之位旁落,日子过得挺不错了。
沈圣望这个人性子淡的很,不同于沈佩林的装傻,他就是不爱理人,你说废话他扭着头就走,也不爱吭声。
沈书兰沈书影为了和他搞好关系没少吃闭门羹,为了兄妹之间关系和谐,沈靖轩也没少说好话重话,这些年也才过得去。
有时候站在旁边老听见沈书兰的吐槽。但也不想想沈圣望和谁亲近过,沈佩林也作为他的妹妹压根没和他说过几句话。
想起小时候刚回到沈家,金氏的几个孩子抱团,芸小娘的还未生产,她可是主动找过这个冰冷的哥哥想要相交的,沈圣望那一副轻蔑高冷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沈佩林还想翻个白眼。
沈圣望这个人骨子里是傲的,现在还收了一点气焰,不接受别人的可怜,也不接受自己的落魄。
沈国公府之前来了个秦家的亲戚,说到他的母亲不免哀婉叹息,又说到沈圣望得可怜,意思是想让沈靖轩对这个孩子多些愧疚,让沈圣望的日子好过些,但是对于沈圣望来说并不需要。
沈佩林还记着撒在地上滚动的果子。
到了地方,沈佩林坐在边上先下了车,沈靖轩和金氏恩爱夫妻的样子已经走在前面,沈圣望也是刚到,边上跟着最小的妹妹沈书沁。
虽说不近人情,但是这位冷面兄长一直对这个老幺颇为关照,也不知为何。
不过也有些奇怪,今天沈圣望看她的眼神总让她起鸡皮疙瘩,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往常像湖水一样平静的眼睛,被人投入了一块石头,
她竟觉得他像是对她有所愧疚,有所感激。
饭桌上也频频往她这个方向看,沈佩林不免想东想西。
沈靖轩也没有说要跟着他,沈佩林烦于应酬叫上荷叶顺着另一边走去了。
出门的时候叫上了几个小厮侍卫,她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使唤不动他们,于是不管不顾就走了,出门在外也没人知道她是谁,寻仇也寻不到她身上。
年年元宵都出来,灯会也翻不出花样来,为了娱乐大众谜底都是些简单的答案。
沈佩林随便摸了几个便去猜了,换了两盏俏皮的花灯和荷叶一人一个,一盏鸽子灯,一盏兔子灯。
等要走过摊子了,她看见一盏做工质朴的荷花灯停住了脚步,荷叶凑上来疑惑她在看什么,便听见沈佩林的揶揄,“没看见这个,荷花当配荷叶的。”
荷叶被她逗笑了。“我有一盏娘子送的兔子灯便足矣,什么配不配的,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当主子的原本就不用管奴才的死活,这几个小姐里属她家娘子最和善,最把奴婢奴才当人看,她也并不后悔被指给沈佩林。
灯会上也有卖小吃的,沈佩林手上拿着两盏灯,荷叶手上抱着很多吃的。他们当主子的是吃了,但是荷叶作为女使伺候在旁边,结束后只吃了一点点心又跟她出来了。
“娘子,你尝尝这个猪肉馍。”荷叶举到她嘴边。
沈佩林象征性的咬了一口,食不知味。
沈佩林在闹哄哄的甜水铺点了两碗甜水,拉着荷叶找到一个地方坐,等吃完了再走。
她撑着下巴看着外面的热闹,望着街上悬挂的彩色灯笼发愣,从天上向下看会不会像是在地上铺上了彩色的星星?
等她收回视线,却捕捉到了一个眼熟的身影,像是在哪见过。
荷叶唤她,沈佩林反应过来。
等出了铺子,她莫名其妙想到日仄时不小心冲撞的男人。留给她如此深的印象,不光是因为那人身上的气质,和前呼后拥的排场,又不是没见过世面。
没什么事戴什么面具呢?什么样的人会戴面具?这样又是要去办什么样的事呢?
沈佩林觉得此事不能多想,幸亏也没和人家生事,将那件披风还了便都解决了。
荷叶看着一处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带着沈佩林去看热闹,“娘子这是做什么的?”
“也是灯谜,没什么稀奇的,不过要扔飞镖,将谜题射中了才能猜。”
两人站在人群外,微微踮脚向里面看去。
“这么麻烦,奖品是什么?”荷叶倒是觉得新鲜,越是复杂的形式和谜题,奖品便越是贵重,外面的谜题便是孩童也能捡漏说对几个。
沈佩林只能看见个大概,人实在是太多,看样子是个砚台,想着挤不进去便也没什么兴趣,刚要罢性走了,便听见刚刚挑战的人失败了。
店家敲锣,又在吆喝着,“上好的文房四宝,当今的状元郎用过的东西。只要猜中谜底拔得头筹,这样好的东西您尽管拿去。按照名次咱们这还有其他的奖品。”
人群里有质疑的声音,“谁不知道状元郎门第不低,还要将文房四宝拿出来吗?”
“虽是个噱头,但这砚台和紫毫笔确实是上好的,朱砂红的澄泥砚啊。”
“哎,这位郎君说的对!这块砚可不只是澄阳砚那么简单,这上面还有梁迎明提的字。”
梁迎明,这个名字说出口不少人向前几步想看个清楚。普通老百姓可能没听过他的名讳,但是读书人可谓耳熟能详。
此人颇有才华,十多年前中了进士,但是为人自由不愿意阿谀奉承,不喜官场的人情世故,便辞官游历。
虽有才华但有不少争议,因为性格任达不拘,所以他的诗文写山水写故人写歌姬。有些权贵有意结交他,而他倒好宁可躲在花楼厮混,也不给人家一份面子。
尽管主流上批判他,依然不能否认他的文学造诣。不少人为了他的书法也愿意豪掷千金。
“是,是他的字,我要,我出这个数。”一个郎君用手比了比。
商贩笑了笑摇摇头,“咱们是有规矩的,一人一次,交十五两银子报名,若是拔得头筹,便是你的。”
“咱们也得讲缘分不是?”
澄阳砚的品质就足以让人动心,更何况有梁迎明提的字,这块砚脱离状元郎也值得。
“娘子?”荷叶拉了拉她,看她本来要走不知为何又停了步子。
她本以为娘子是看上了那块砚台,但是顺着目光看去似乎是在看别的。
“荷叶,咱们还有多少钱。”
荷叶摸了摸荷包,“估摸只有五两了,出门时忘记多拿点了。”
“娘子,你要参加?”
“是啊,挺让人动心的呢。” 沈佩林撇了撇嘴,环着手臂四处看了一圈。
“钱不够怎么办呢。”沈佩林其实看见了沈圣望,但是沈圣望那样的人她捉摸不透,等会儿还得吃闭门羹。
沈佩林低声说了一句算了,拔下自己头上的首饰拉着荷叶向里面挤进去。
沈书沁拉了拉沈圣望的衣袖,知道沈书沁有话要说沈圣望低下头来,沈书沁看见大哥离自己那么近有些害羞,脸上浮着淡淡的红晕。
“我,我看见三姐姐了。”
沈圣望抬头也捕捉到了沈佩林的身影。
“大哥,他们都说那块砚台很好,你不要吗?”在沈书沁眼里大哥是最有才华的人,刚刚一路走来大哥给她猜中了很多玩意。
“很好,但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我想要的。”
沈书沁一知半解总觉得大哥话里还有意思,不过看见三姐过去,她注意力又被吸引走了,“三姐好像是要参加。”
她有些惊讶,因为在那里排着的都是读书的男郎。
“你三姐应该没有带钱,咱们去帮她解个围。”
沈圣望本来要拉着她的手,反应过来后牵着她的袖子。
沈书沁眼里滑过一丝失落。
沈佩林大大方方的排在队伍里面,前面几个人书生大多没有射中飞镖,要么只猜中两个谜底遗憾失败,旁边的人听见谜底的难度,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排到沈佩林的时候,商贩注意到她。
“娘子,我们这可不是普通的谜题,报了名银子是不退的。”
她微微笑了笑,“既是商人为何有钱不赚。”
她拿出首饰递给他。
商贩接过东西,从衣着能看出她不是普通老百姓,可是拿出首饰来报名,似乎又没什么钱。
他再次提醒,“娘子恕不退款,首饰也不行。”
“我知道的。”沈佩林点了点头。
突然有人拿出了一袋银子放在了桌子上,“我替她付。”
虽然不经常和沈圣望说话,但是他的声音沈佩林还是能分辨出来的,尽管是帮别人,但是没听出半分热心,一如既往地冷淡。
“行,他替我付了。”沈佩林将首饰插了回去,“恕不退款啊,我回去还你。”
沈佩林走出去半步又回来了,“既都是男子参加,于我来说太不公平。”
后面的人听见沈佩林和店家的商量自然是不满,“既然觉得不公平就不要参加啊。”
沈佩林不管他们的议论,依然据理力争。店家看见确实只有她一个女子,但也着实看不起她,这么多的读书人也就如此,何况一个女子。“那边带上你的婢女。”
“让让她吧李兄,便是三个女子也不见得能答出来,咱们读书人何必计较。”
后面哄笑。但沈佩林置之不理拉着荷叶入了场。
沈书沁跟着沈圣望在场外绕了一圈跟着她。
沈书沁也知道大哥的个性,也知道除了对她好一些,大哥对谁都是冷冷淡淡的,往常姐妹之间遇到麻烦他也置之不理,缺了很多人情味儿,今天帮助三姐姐倒是头一次。
“大哥,你觉得三姐姐能拿到砚台吗?”对于沈书沁来说她当然是怀疑的,虽然和沈佩林差了岁数,但她也知道沈佩林是什么样的人。她上私塾的时候没少见证沈佩林逃课被骂,沈佩林也不爱写夫子布置的作业,总是逃出去找她舅舅。
“我不知道。”沈圣望这话很假,他心里清楚地很,在这一次灯会她拿不拿头筹只是想不想的问题。
沈佩林有很多兄弟姐妹。沈靖轩原配并不是金氏,原先的大娘子是大理寺少卿的嫡长女秦玟,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在秦玟及笄后便成亲了,婚后育有一儿沈圣望,但是秦玟产后虚弱没两年人就没了。
金氏早就和沈靖轩勾搭在一起了,当年她说沈佩林的母亲是外室,但她自己又是什么好东西?沈圣望和沈书音只差一岁。
金氏诞育二女一子,家里的妾室被她收拾的妥妥帖帖,只有芸小娘生育了一个庶女。
虽说兄弟姐妹众多,但是关系并不好,不过在外都是会装会演的主,硬是在京城谋得一个家庭和睦的美谈。
沈佩林母亲那边改嫁有一子一女,但是她没见过,或是没印象了,很小的时候就回了沈家,此后便再也没回过江南。
和她有血缘的人很多,但她还是孤身一人。她有时候很讨厌沈书兰,厌恶她的愚蠢,厌恶她满脑子的情爱,同时她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很嫉妒她。沈书兰和自己姐姐有很多矛盾,但是因为姐妹的原因,两人还是很亲昵,无论遇到何事她有一个人商量,虽说这两人没少抱团欺负她,金氏对于沈佩林来说她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庶母,手段地段恶劣,但也是实打实为了自己的孩子。
在这个家只有沈圣望和她有点同病相怜。
不过嘛。想到这沈佩林差点笑出来,挨了沈书兰的瞪,她拧过头朝着马车的墙壁。
她那位兄长要是知道自己可怜他,没准要被气死了。
他要比沈佩林好很多,至少还有个外祖家撑腰,读书也上进,因为知道自己父亲的德行所以并不亲近,沈靖轩因为对他母亲有所愧疚也并不在意他的态度,对这个儿子是听之任之。除了继母有时候找茬,还有谨防世子之位旁落,日子过得挺不错了。
沈圣望这个人性子淡的很,不同于沈佩林的装傻,他就是不爱理人,你说废话他扭着头就走,也不爱吭声。
沈书兰沈书影为了和他搞好关系没少吃闭门羹,为了兄妹之间关系和谐,沈靖轩也没少说好话重话,这些年也才过得去。
有时候站在旁边老听见沈书兰的吐槽。但也不想想沈圣望和谁亲近过,沈佩林也作为他的妹妹压根没和他说过几句话。
想起小时候刚回到沈家,金氏的几个孩子抱团,芸小娘的还未生产,她可是主动找过这个冰冷的哥哥想要相交的,沈圣望那一副轻蔑高冷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沈佩林还想翻个白眼。
沈圣望这个人骨子里是傲的,现在还收了一点气焰,不接受别人的可怜,也不接受自己的落魄。
沈国公府之前来了个秦家的亲戚,说到他的母亲不免哀婉叹息,又说到沈圣望得可怜,意思是想让沈靖轩对这个孩子多些愧疚,让沈圣望的日子好过些,但是对于沈圣望来说并不需要。
沈佩林还记着撒在地上滚动的果子。
到了地方,沈佩林坐在边上先下了车,沈靖轩和金氏恩爱夫妻的样子已经走在前面,沈圣望也是刚到,边上跟着最小的妹妹沈书沁。
虽说不近人情,但是这位冷面兄长一直对这个老幺颇为关照,也不知为何。
不过也有些奇怪,今天沈圣望看她的眼神总让她起鸡皮疙瘩,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往常像湖水一样平静的眼睛,被人投入了一块石头,
她竟觉得他像是对她有所愧疚,有所感激。
饭桌上也频频往她这个方向看,沈佩林不免想东想西。
沈靖轩也没有说要跟着他,沈佩林烦于应酬叫上荷叶顺着另一边走去了。
出门的时候叫上了几个小厮侍卫,她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使唤不动他们,于是不管不顾就走了,出门在外也没人知道她是谁,寻仇也寻不到她身上。
年年元宵都出来,灯会也翻不出花样来,为了娱乐大众谜底都是些简单的答案。
沈佩林随便摸了几个便去猜了,换了两盏俏皮的花灯和荷叶一人一个,一盏鸽子灯,一盏兔子灯。
等要走过摊子了,她看见一盏做工质朴的荷花灯停住了脚步,荷叶凑上来疑惑她在看什么,便听见沈佩林的揶揄,“没看见这个,荷花当配荷叶的。”
荷叶被她逗笑了。“我有一盏娘子送的兔子灯便足矣,什么配不配的,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当主子的原本就不用管奴才的死活,这几个小姐里属她家娘子最和善,最把奴婢奴才当人看,她也并不后悔被指给沈佩林。
灯会上也有卖小吃的,沈佩林手上拿着两盏灯,荷叶手上抱着很多吃的。他们当主子的是吃了,但是荷叶作为女使伺候在旁边,结束后只吃了一点点心又跟她出来了。
“娘子,你尝尝这个猪肉馍。”荷叶举到她嘴边。
沈佩林象征性的咬了一口,食不知味。
沈佩林在闹哄哄的甜水铺点了两碗甜水,拉着荷叶找到一个地方坐,等吃完了再走。
她撑着下巴看着外面的热闹,望着街上悬挂的彩色灯笼发愣,从天上向下看会不会像是在地上铺上了彩色的星星?
等她收回视线,却捕捉到了一个眼熟的身影,像是在哪见过。
荷叶唤她,沈佩林反应过来。
等出了铺子,她莫名其妙想到日仄时不小心冲撞的男人。留给她如此深的印象,不光是因为那人身上的气质,和前呼后拥的排场,又不是没见过世面。
没什么事戴什么面具呢?什么样的人会戴面具?这样又是要去办什么样的事呢?
沈佩林觉得此事不能多想,幸亏也没和人家生事,将那件披风还了便都解决了。
荷叶看着一处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带着沈佩林去看热闹,“娘子这是做什么的?”
“也是灯谜,没什么稀奇的,不过要扔飞镖,将谜题射中了才能猜。”
两人站在人群外,微微踮脚向里面看去。
“这么麻烦,奖品是什么?”荷叶倒是觉得新鲜,越是复杂的形式和谜题,奖品便越是贵重,外面的谜题便是孩童也能捡漏说对几个。
沈佩林只能看见个大概,人实在是太多,看样子是个砚台,想着挤不进去便也没什么兴趣,刚要罢性走了,便听见刚刚挑战的人失败了。
店家敲锣,又在吆喝着,“上好的文房四宝,当今的状元郎用过的东西。只要猜中谜底拔得头筹,这样好的东西您尽管拿去。按照名次咱们这还有其他的奖品。”
人群里有质疑的声音,“谁不知道状元郎门第不低,还要将文房四宝拿出来吗?”
“虽是个噱头,但这砚台和紫毫笔确实是上好的,朱砂红的澄泥砚啊。”
“哎,这位郎君说的对!这块砚可不只是澄阳砚那么简单,这上面还有梁迎明提的字。”
梁迎明,这个名字说出口不少人向前几步想看个清楚。普通老百姓可能没听过他的名讳,但是读书人可谓耳熟能详。
此人颇有才华,十多年前中了进士,但是为人自由不愿意阿谀奉承,不喜官场的人情世故,便辞官游历。
虽有才华但有不少争议,因为性格任达不拘,所以他的诗文写山水写故人写歌姬。有些权贵有意结交他,而他倒好宁可躲在花楼厮混,也不给人家一份面子。
尽管主流上批判他,依然不能否认他的文学造诣。不少人为了他的书法也愿意豪掷千金。
“是,是他的字,我要,我出这个数。”一个郎君用手比了比。
商贩笑了笑摇摇头,“咱们是有规矩的,一人一次,交十五两银子报名,若是拔得头筹,便是你的。”
“咱们也得讲缘分不是?”
澄阳砚的品质就足以让人动心,更何况有梁迎明提的字,这块砚脱离状元郎也值得。
“娘子?”荷叶拉了拉她,看她本来要走不知为何又停了步子。
她本以为娘子是看上了那块砚台,但是顺着目光看去似乎是在看别的。
“荷叶,咱们还有多少钱。”
荷叶摸了摸荷包,“估摸只有五两了,出门时忘记多拿点了。”
“娘子,你要参加?”
“是啊,挺让人动心的呢。” 沈佩林撇了撇嘴,环着手臂四处看了一圈。
“钱不够怎么办呢。”沈佩林其实看见了沈圣望,但是沈圣望那样的人她捉摸不透,等会儿还得吃闭门羹。
沈佩林低声说了一句算了,拔下自己头上的首饰拉着荷叶向里面挤进去。
沈书沁拉了拉沈圣望的衣袖,知道沈书沁有话要说沈圣望低下头来,沈书沁看见大哥离自己那么近有些害羞,脸上浮着淡淡的红晕。
“我,我看见三姐姐了。”
沈圣望抬头也捕捉到了沈佩林的身影。
“大哥,他们都说那块砚台很好,你不要吗?”在沈书沁眼里大哥是最有才华的人,刚刚一路走来大哥给她猜中了很多玩意。
“很好,但不是什么东西都是我想要的。”
沈书沁一知半解总觉得大哥话里还有意思,不过看见三姐过去,她注意力又被吸引走了,“三姐好像是要参加。”
她有些惊讶,因为在那里排着的都是读书的男郎。
“你三姐应该没有带钱,咱们去帮她解个围。”
沈圣望本来要拉着她的手,反应过来后牵着她的袖子。
沈书沁眼里滑过一丝失落。
沈佩林大大方方的排在队伍里面,前面几个人书生大多没有射中飞镖,要么只猜中两个谜底遗憾失败,旁边的人听见谜底的难度,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排到沈佩林的时候,商贩注意到她。
“娘子,我们这可不是普通的谜题,报了名银子是不退的。”
她微微笑了笑,“既是商人为何有钱不赚。”
她拿出首饰递给他。
商贩接过东西,从衣着能看出她不是普通老百姓,可是拿出首饰来报名,似乎又没什么钱。
他再次提醒,“娘子恕不退款,首饰也不行。”
“我知道的。”沈佩林点了点头。
突然有人拿出了一袋银子放在了桌子上,“我替她付。”
虽然不经常和沈圣望说话,但是他的声音沈佩林还是能分辨出来的,尽管是帮别人,但是没听出半分热心,一如既往地冷淡。
“行,他替我付了。”沈佩林将首饰插了回去,“恕不退款啊,我回去还你。”
沈佩林走出去半步又回来了,“既都是男子参加,于我来说太不公平。”
后面的人听见沈佩林和店家的商量自然是不满,“既然觉得不公平就不要参加啊。”
沈佩林不管他们的议论,依然据理力争。店家看见确实只有她一个女子,但也着实看不起她,这么多的读书人也就如此,何况一个女子。“那边带上你的婢女。”
“让让她吧李兄,便是三个女子也不见得能答出来,咱们读书人何必计较。”
后面哄笑。但沈佩林置之不理拉着荷叶入了场。
沈书沁跟着沈圣望在场外绕了一圈跟着她。
沈书沁也知道大哥的个性,也知道除了对她好一些,大哥对谁都是冷冷淡淡的,往常姐妹之间遇到麻烦他也置之不理,缺了很多人情味儿,今天帮助三姐姐倒是头一次。
“大哥,你觉得三姐姐能拿到砚台吗?”对于沈书沁来说她当然是怀疑的,虽然和沈佩林差了岁数,但她也知道沈佩林是什么样的人。她上私塾的时候没少见证沈佩林逃课被骂,沈佩林也不爱写夫子布置的作业,总是逃出去找她舅舅。
“我不知道。”沈圣望这话很假,他心里清楚地很,在这一次灯会她拿不拿头筹只是想不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