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都念不明白的衍霖二十六年,大尹的太子妃在战中被敌军掳去,素来宠妻的太子不为所动,一箭射杀于河边,大败南疆。
如今冬节将至,太子一行快马加鞭班师回朝也是赶不上那团圆之意,又痛失正妻,因此干脆驻扎于平州,算是与民同乐
而回平州过冬节的颜尚书一家在太子到达平州时,也接到了母亲故去的外甥女。
平州北城颜府。
冬日晴光好,颜安在室内临帖临得风风火火的下人都从窗户下走过三回了,她才磨出两个“苦心造诣”的打字。
婢女红昀伺候着笔墨,见此情形,也不免添了一斋枸杞红枣汤,出声询问:“小姐,要是练得辛苦,不如去新修的水天园里散散心?”
红昀是舅母派遣给她的婢女,虽然年纪小说话直率,但这么一个提议也算得体贴,可惜如今太子萧栾和他的副将楚明誉如今被邀至府上,正住在水天园前面的芳珂园,颜安这么一去是指定要撞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撞上——她如今身子正孱弱,折腾不起那些繁复的礼节。况且阖府上下,就她这么一个货真价实从乡下来的土包子,到时候闹出什么笑话来也是给她舅父舅母添麻烦。
“无碍。”颜安胡乱想了一通,也就心安理得地推拒了这么一个提议,看着宣纸上歪歪扭扭的“静心”二字,还是觉得自己果然没古人那随手一笔写出飘逸字体的天赋。
在这个穿书都要泛滥成本地人都所剩无几的年代,考研给自己考猝死的颜安也是赶上潮流穿越了,还是胎穿,前半辈子随着她娘亲在边关小城吃沙子躲匪盗的那种——不过有关于她真正的角色,有关于她惨淡的命运,都比不上前尘洗净,现在是个在原书中都没提到的的路人甲好。
路人甲好啊,颜安想着,正巧听见屏风外有脚步响起,她抬头看去,见是舅母拨给她的侍女瑾德,就开口问她最近结交的路人甲好朋友:“怎么去了这么久——宋蕖今日没邀我来吃斋吗?”
“并未。”瑾德做事极为妥帖,朝着她微微福身道:“听宋家下人说,他们小姐昨日误入南城花楼一掷千金,自觉破了戒在家闭门思过,这几日都不敢去佛门圣地?”
“南城花楼?”颜安本端起枣汤抿了一口,闻言险些没一口喷出来。
平州南城花楼,是个听名字都知道的烟花之地,男女客不忌的那种。
宋家大概是商贾世家,因此比世家贵族都要开放些。宋蕖作为他们本家要继承家业的独女,并没有那不许抛头露面的老旧规矩,虽说去这种地方看起来无伤大雅,但宋蕖本人最爱佛门静修,素斋围棋,算是半个佛门弟子,守礼君子。
说宋蕖去南城花楼,怕不是比她这个穿越人士造个空调还离谱?
颜安压下内心惊讶,示意瑾德起身,放下汤盏,怀疑道:“真的是宋蕖去了?不是她哪个堂哥堂姐冒名?”
“奴婢不敢欺瞒,因此特地绕路去花楼附近打听一番。宋小姐昨天不仅去了,还拿千金包了一位当红的小倌一个月,只说是买他一个月自由做主的时间,然后就自己把自己关在府上。”
瑾德说着,便支使红昀去外面把东西端进来,“宋小姐怕是来不了,主子若是想吃斋,奴婢叫府上备好马车就是,疏山寺想来也不敢慢待我们尚书家的小姐。”
颜安本是想着借着宋蕖的名头躲个清净,听了这一番话,不免有些意动:她倒没有多爱斋饭,但瑾德一切都安排妥帖,她还能短暂地远离府上那两尊瘟神,何乐而不为?
这么想着,颜安也就一口应答下来。
瑾德闻言,立马叫红昀把东西带进来伺候着颜安出门,福身道:“如今天寒,夫人早些用了些料子又做了冬装,如今出门正是合适,奴婢去叫管家的备车,小姐要不要在疏山寺小住几天?”
红昀端进来的正是一件紫色缀毛披风,颜安辨不清楚这是什么料子,她点点头示意红昀上前,“不必,只一顿斋饭罢,冬节将至,府上有客,我在外久住,也是给舅父舅母添麻烦了。”
瑾德称是,这才退下出门去。
“小姐,这是云锦呢!”见着瑾德绕过屏风径直出去了,伺候着她穿衣的红昀把兜帽给系好,又轻手轻脚地为她带上面纱,这才忍不住惊叹出来,“夫人真是大手笔,这几日不是云锦就是绸缎,多贵重的料子也是如水一样的用。”
确实有钱,颜安摸着这披风里面内嵌的呢绒,在内心如是附和红昀,但她又不免被人这躲着瑾德说话的情态惹得好笑:“你刚刚怎么不在瑾德面前说这些,她难道会吃了你不成?”
“奴婢···”红昀这几日跟在她身旁,也是处得亲昵,她抿了抿嘴,递了一个汤婆子过来,“奴婢听说瑾德姐姐以前是在夫人面前伺候的,在小姐身边也是把事情做的圆满利落,不想让她觉得奴婢不好。”
颜安之前倒是没听过红昀这么说,不免好奇:“你夸舅母,怎么就是不好了?”
“小姐不明白——红昀,红昀其实是夫人从牙行里面买的,这些天的事全是瑾德姐姐安排好了:平时备好的姜茶枣汤,和宋蕖姑娘的交际,就算临时要提出门都是汤婆子披风一应俱全······而红昀只用端茶倒水,要是还在这里闲话碎嘴,为了布料什么的空话半响,奴婢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的!”
“原来红昀是这么想的,”颜安一手抱着汤婆子,轻柔地笑了笑,伸出一只手,“你明明做了很多啊,比如,现在扶着你孱弱的主子出门去?”
她舅父颜白树即使是个书里面边角都不占的路人甲,那也是大尹朝的尚书,因此颜安这个表小姐出门,都有两辆马车相随,仆妇和侍卫是一个不落。
今日算是颜安来平州后实打实的第一次独自出门,疏山寺就在北城郊的青屏山上,满山青松,路是她和宋蕖走过许多次的,倒也没有什么慌乱。
疏山寺的方丈是个高瘦的老头,一听说是颜安来了,凭借她和宋蕖的关系,也就照旧安置了后山一座小院,念着佛号告辞,让手底下年轻的僧侣招待。
她们来得早,还没到斋饭的时候,颜安抱着汤婆子看了看路旁高耸的青松,看寺里面人影稀疏,在仆妇侍卫的簇拥下空站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自己是主子,向僧侣道:“小师父,如今可以去大殿里面上香吗?”
僧侣称是:“颜施主称贫僧虚若就好,如今将近冬节,寺中少客拜访,大殿却是时时刻刻可以进去的。”
“颜施主善心。”虚若竖掌躬身,低眉道,“请跟我来。”
“多谢虚若师父了。”颜安开口,借着瑾德的力一福身算是回礼,这想起身后一大群人,又开口吩咐:“这么多人跟着惹人注目,不如都回院子里吧。”
瑾德跟着她和宋蕖来了几次,闻言自然应是,留了红昀与两个侍卫供她差遣,爽快离开。
虚若带着她们从大门穿堂而过,红昀是第一次来疏山寺,见瑾德走了,一边扶着颜安一边好奇道:“小姐喜欢佛法吗?”
“或许吧,”颜安不否认也不确定。
她和宋蕖来过十几次,从没有走近寺前大院,如果不是这次独自前来且无事可做,自己是不会去大殿参拜的:一方面她本人的确是在唯物主义灌输下长大的好学生,对于宗教之类的都是敬谢不敏;另一方面她本人又确实是经历穿书这样奇幻经历到现在也无法摆脱的囚徒——颜安看着那在树木与高墙间耸立的大殿,心间也没什么波动。
她想着,把话头从自己身上摘开,笑说:“你要问佛法,怎么不问面前的虚若师父?”
“是欸,听说疏山寺的缘法算得很准。”红昀大概也听过疏山寺的传闻,闻言立马调转话头,“虚若师父,你能给我们小姐能算这些嘛?”
“若是颜安施主愿意,”虚若在大殿门口停下,示意请进,“参拜完佛祖就行,贫僧在偏殿等着。”
“多谢虚若师父了。”颜安接过侍卫们买好的香火,松开红昀的手,“我想一个人试试,你们在殿外稍等就好。”
疏山寺的大殿其实算不上大,或是因着进来少人拜访,和尚们做完早课就闭了半扇门,颜安推开门禁止走进去,那一路来香烛和香火的气息在此刻画成实质,佛祖的金身端坐在三尺金莲上,慈眉善目地瞧着她,像是垂怜,却又像是某张记忆里的脸的重现。
颜安对着这尊佛像毫无预兆地发了许久的呆,这才点了手上三柱香,按照她记忆里宋蕖说的拜了一拜——她自从身子孱弱后,精神头不大好,真正站在佛堂里,做这些一步不错的不错,只是为了“不错”这个结果。
颜安取下兜帽和面纱,跪坐在蒲团中,因为没有什么要许的愿,她并未闭上双眼,合掌与神像投来的视线相对。
即使在无人处,她也不自觉跪姿端正,对比上农家女的身份,她此刻在殿中的仪态乃至追溯到初入颜府,除开那一笔丑陋的字,其余一举一动,都像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她刚点上的香燎出的白雾还没飘到佛像那张脸庞,一道锋利尖锐的东西就猛得从背后抵上她的脖颈处。
“带我去见太子,不然就死在这里。”
如今冬节将至,太子一行快马加鞭班师回朝也是赶不上那团圆之意,又痛失正妻,因此干脆驻扎于平州,算是与民同乐
而回平州过冬节的颜尚书一家在太子到达平州时,也接到了母亲故去的外甥女。
平州北城颜府。
冬日晴光好,颜安在室内临帖临得风风火火的下人都从窗户下走过三回了,她才磨出两个“苦心造诣”的打字。
婢女红昀伺候着笔墨,见此情形,也不免添了一斋枸杞红枣汤,出声询问:“小姐,要是练得辛苦,不如去新修的水天园里散散心?”
红昀是舅母派遣给她的婢女,虽然年纪小说话直率,但这么一个提议也算得体贴,可惜如今太子萧栾和他的副将楚明誉如今被邀至府上,正住在水天园前面的芳珂园,颜安这么一去是指定要撞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都撞上——她如今身子正孱弱,折腾不起那些繁复的礼节。况且阖府上下,就她这么一个货真价实从乡下来的土包子,到时候闹出什么笑话来也是给她舅父舅母添麻烦。
“无碍。”颜安胡乱想了一通,也就心安理得地推拒了这么一个提议,看着宣纸上歪歪扭扭的“静心”二字,还是觉得自己果然没古人那随手一笔写出飘逸字体的天赋。
在这个穿书都要泛滥成本地人都所剩无几的年代,考研给自己考猝死的颜安也是赶上潮流穿越了,还是胎穿,前半辈子随着她娘亲在边关小城吃沙子躲匪盗的那种——不过有关于她真正的角色,有关于她惨淡的命运,都比不上前尘洗净,现在是个在原书中都没提到的的路人甲好。
路人甲好啊,颜安想着,正巧听见屏风外有脚步响起,她抬头看去,见是舅母拨给她的侍女瑾德,就开口问她最近结交的路人甲好朋友:“怎么去了这么久——宋蕖今日没邀我来吃斋吗?”
“并未。”瑾德做事极为妥帖,朝着她微微福身道:“听宋家下人说,他们小姐昨日误入南城花楼一掷千金,自觉破了戒在家闭门思过,这几日都不敢去佛门圣地?”
“南城花楼?”颜安本端起枣汤抿了一口,闻言险些没一口喷出来。
平州南城花楼,是个听名字都知道的烟花之地,男女客不忌的那种。
宋家大概是商贾世家,因此比世家贵族都要开放些。宋蕖作为他们本家要继承家业的独女,并没有那不许抛头露面的老旧规矩,虽说去这种地方看起来无伤大雅,但宋蕖本人最爱佛门静修,素斋围棋,算是半个佛门弟子,守礼君子。
说宋蕖去南城花楼,怕不是比她这个穿越人士造个空调还离谱?
颜安压下内心惊讶,示意瑾德起身,放下汤盏,怀疑道:“真的是宋蕖去了?不是她哪个堂哥堂姐冒名?”
“奴婢不敢欺瞒,因此特地绕路去花楼附近打听一番。宋小姐昨天不仅去了,还拿千金包了一位当红的小倌一个月,只说是买他一个月自由做主的时间,然后就自己把自己关在府上。”
瑾德说着,便支使红昀去外面把东西端进来,“宋小姐怕是来不了,主子若是想吃斋,奴婢叫府上备好马车就是,疏山寺想来也不敢慢待我们尚书家的小姐。”
颜安本是想着借着宋蕖的名头躲个清净,听了这一番话,不免有些意动:她倒没有多爱斋饭,但瑾德一切都安排妥帖,她还能短暂地远离府上那两尊瘟神,何乐而不为?
这么想着,颜安也就一口应答下来。
瑾德闻言,立马叫红昀把东西带进来伺候着颜安出门,福身道:“如今天寒,夫人早些用了些料子又做了冬装,如今出门正是合适,奴婢去叫管家的备车,小姐要不要在疏山寺小住几天?”
红昀端进来的正是一件紫色缀毛披风,颜安辨不清楚这是什么料子,她点点头示意红昀上前,“不必,只一顿斋饭罢,冬节将至,府上有客,我在外久住,也是给舅父舅母添麻烦了。”
瑾德称是,这才退下出门去。
“小姐,这是云锦呢!”见着瑾德绕过屏风径直出去了,伺候着她穿衣的红昀把兜帽给系好,又轻手轻脚地为她带上面纱,这才忍不住惊叹出来,“夫人真是大手笔,这几日不是云锦就是绸缎,多贵重的料子也是如水一样的用。”
确实有钱,颜安摸着这披风里面内嵌的呢绒,在内心如是附和红昀,但她又不免被人这躲着瑾德说话的情态惹得好笑:“你刚刚怎么不在瑾德面前说这些,她难道会吃了你不成?”
“奴婢···”红昀这几日跟在她身旁,也是处得亲昵,她抿了抿嘴,递了一个汤婆子过来,“奴婢听说瑾德姐姐以前是在夫人面前伺候的,在小姐身边也是把事情做的圆满利落,不想让她觉得奴婢不好。”
颜安之前倒是没听过红昀这么说,不免好奇:“你夸舅母,怎么就是不好了?”
“小姐不明白——红昀,红昀其实是夫人从牙行里面买的,这些天的事全是瑾德姐姐安排好了:平时备好的姜茶枣汤,和宋蕖姑娘的交际,就算临时要提出门都是汤婆子披风一应俱全······而红昀只用端茶倒水,要是还在这里闲话碎嘴,为了布料什么的空话半响,奴婢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的!”
“原来红昀是这么想的,”颜安一手抱着汤婆子,轻柔地笑了笑,伸出一只手,“你明明做了很多啊,比如,现在扶着你孱弱的主子出门去?”
她舅父颜白树即使是个书里面边角都不占的路人甲,那也是大尹朝的尚书,因此颜安这个表小姐出门,都有两辆马车相随,仆妇和侍卫是一个不落。
今日算是颜安来平州后实打实的第一次独自出门,疏山寺就在北城郊的青屏山上,满山青松,路是她和宋蕖走过许多次的,倒也没有什么慌乱。
疏山寺的方丈是个高瘦的老头,一听说是颜安来了,凭借她和宋蕖的关系,也就照旧安置了后山一座小院,念着佛号告辞,让手底下年轻的僧侣招待。
她们来得早,还没到斋饭的时候,颜安抱着汤婆子看了看路旁高耸的青松,看寺里面人影稀疏,在仆妇侍卫的簇拥下空站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自己是主子,向僧侣道:“小师父,如今可以去大殿里面上香吗?”
僧侣称是:“颜施主称贫僧虚若就好,如今将近冬节,寺中少客拜访,大殿却是时时刻刻可以进去的。”
“颜施主善心。”虚若竖掌躬身,低眉道,“请跟我来。”
“多谢虚若师父了。”颜安开口,借着瑾德的力一福身算是回礼,这想起身后一大群人,又开口吩咐:“这么多人跟着惹人注目,不如都回院子里吧。”
瑾德跟着她和宋蕖来了几次,闻言自然应是,留了红昀与两个侍卫供她差遣,爽快离开。
虚若带着她们从大门穿堂而过,红昀是第一次来疏山寺,见瑾德走了,一边扶着颜安一边好奇道:“小姐喜欢佛法吗?”
“或许吧,”颜安不否认也不确定。
她和宋蕖来过十几次,从没有走近寺前大院,如果不是这次独自前来且无事可做,自己是不会去大殿参拜的:一方面她本人的确是在唯物主义灌输下长大的好学生,对于宗教之类的都是敬谢不敏;另一方面她本人又确实是经历穿书这样奇幻经历到现在也无法摆脱的囚徒——颜安看着那在树木与高墙间耸立的大殿,心间也没什么波动。
她想着,把话头从自己身上摘开,笑说:“你要问佛法,怎么不问面前的虚若师父?”
“是欸,听说疏山寺的缘法算得很准。”红昀大概也听过疏山寺的传闻,闻言立马调转话头,“虚若师父,你能给我们小姐能算这些嘛?”
“若是颜安施主愿意,”虚若在大殿门口停下,示意请进,“参拜完佛祖就行,贫僧在偏殿等着。”
“多谢虚若师父了。”颜安接过侍卫们买好的香火,松开红昀的手,“我想一个人试试,你们在殿外稍等就好。”
疏山寺的大殿其实算不上大,或是因着进来少人拜访,和尚们做完早课就闭了半扇门,颜安推开门禁止走进去,那一路来香烛和香火的气息在此刻画成实质,佛祖的金身端坐在三尺金莲上,慈眉善目地瞧着她,像是垂怜,却又像是某张记忆里的脸的重现。
颜安对着这尊佛像毫无预兆地发了许久的呆,这才点了手上三柱香,按照她记忆里宋蕖说的拜了一拜——她自从身子孱弱后,精神头不大好,真正站在佛堂里,做这些一步不错的不错,只是为了“不错”这个结果。
颜安取下兜帽和面纱,跪坐在蒲团中,因为没有什么要许的愿,她并未闭上双眼,合掌与神像投来的视线相对。
即使在无人处,她也不自觉跪姿端正,对比上农家女的身份,她此刻在殿中的仪态乃至追溯到初入颜府,除开那一笔丑陋的字,其余一举一动,都像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她刚点上的香燎出的白雾还没飘到佛像那张脸庞,一道锋利尖锐的东西就猛得从背后抵上她的脖颈处。
“带我去见太子,不然就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