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母女二人回去之后,装作诚心道歉的模样,严母也没刻意为难二人,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便让他们去歇着了。
几日后,赐婚的圣旨下来,这件事便彻底敲定了,也结束了。
婚期有多紧呢,年前就要成婚,胡氏一下就忙了起来,她也看出来了,幸亏她事后当机立断,补救及时。
眼下只要给严芷准备嫁妆,送她出嫁就好。
太后听说后,冷笑了一声。
“还好哀家也没太抬举这二人,不成器啊。”
太后未尝不知道胡氏的想法,她就算身份在尊贵,可到底已经年老,拿捏不住萧御,谁又愿意去捧她呢。
“哀家匣子里的丹药不多了,回头让那些仙师在做一批。”
“是。”
太后不知道的是,她匣子里的丹药早被人换了,萧御虽然不喜她,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管她。
入冬后,京城天气很冷,每日都要下雪,有时候是一个时辰,也有时候会下大半天。
对于萧御来说也是有好消息的,青州那边,大部分百姓基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赈灾的钱粮也都到了百姓手里,确保他们可以安稳过冬。
明年春种的种子也有了,在过一个月,赶在年前,派出去赈灾的那些官员士兵也都能回京了。
御书房内,一旁香炉里燃着龙涎香,味道有些淡了,小墩子刚要去添,萧御忽然开口道:“撤了吧,日后不用焚香。”
这玩意也不算便宜。
户部的账本,萧御看了好几遍,官员俸禄加上去了就不能再减少,后宫开销,严宁也压到了最低。
许多没必要的开销上他再去减一减,多少也能省下一些。
休养生息的日子要多两年,西凉那边也是有好消息传来的,他已经快弄到了西凉派来潜伏在这边人的画像了。
即便可以易容,但说实话完全改变是不可能的,总是能发现蛛丝马迹,一旦发觉不对,他再让人深入调查,一定可以把这些人都抓出来,处以极刑。
在他暗中授意抬举下,西凉国王的这位弟弟不甘示弱,如今西凉王室内争不断,国王也不能跟之前一般,全心全意的想着这边。
等他把这些探子处理了,有几十万大军在边疆震着,西凉人也不敢集结军队,有任何动静,过个几年,大军直接挺近,日后子孙后代再也不会起战事了。
萧御想到这,心情愉悦,虽然这一日比他预计的晚了几年,但迟早会来,有生之年,他一定会看到。
转眼间,年关将近,负责去青州赈灾的官员们也都回来了,裴安回了军营,却意外碰到萧安。
听刘将军说完,他瞬间懂了。
陛下让大皇子来历练学习,他们自然会全力教他,至于学成什么样子,还是看他个人。
萧安有长进吗?自然也有,起先,他是被安排到跟那些官宦子弟一起,后来在萧御的授意下,他又被安排到了那些普通的营帐内,他如今算是住在军营完全是隐姓埋名的一个状态,这些普通的士兵将领,也没人知道他的身份,他跟之前那些人是完全分开了。
他在军营一点特殊待遇都不会有,他为何会住到军营,不得不说萧御前段时间查问他的功课了。
读了这几年书,认字是没问题的,大道理也都知晓,不是从前的懵懂稚子。
萧御让他去军营学习,又跟他说让他准备好上战场,他也不敢表现出惧怕的模样,直接提出想要全心全意的待在军营练习。
萧安想的很简单,他不能死,他逢年过节还要祭拜他的母亲,但他父皇说一不二的,他也违逆不了,如今每日读半天书,在军营半天,虽然也能学到一些,但到底不如一整天在军营学得多。
既然确定要他去战场,他索性一直在军营训练最好,等真的上了战场,他起码也有一身本事,就算立不下大功,但总归是能保命的。
他眼下训练的时候,也格外用功。
裴安都有些惊讶,他之前也没少看萧御训斥这个儿子,他私下跟萧御说了,萧御听后一笑,说了一个好字。
无论何种原因,能把本事真正的学到身上,总归是好的。
这一年转眼间匆匆而过,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快到萧旭的周岁礼了。
这次夫妻二人给他办了隆重的抓周仪式,看着儿子一日日长大,严宁喜不自胜,萧安去了军营,她也不用操那份心了。
萧旭过了周岁之后,茁壮成长,慢慢的也会叫爹娘了,严宁跟萧御有时候也会沉浸在养儿的快乐中,看着他蹒跚学步,嘴里的话越来越多,小小的人儿,已经能跑能走了。
这天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严母进宫了,她看到院子里跟着内侍们一起放风筝的外孙,面上开心不已。
但心里也担忧萧安,害怕他抢了外孙的储君之位。
“娘娘,太子殿下如今日渐长大,有些事情,您可不敢在拖了,这大皇子,不可小看,听说他如今在军营里很是用功呢。”
“母亲,您放心吧,不会的。”
萧安骨子里是个老实的孩子,严宁是知道的,她拿起一旁的茶壶,帮自家母亲倒了杯茶水。
“就算他无意,但陛下器重他,从前便请了名师教导,如今还让他去军营,时间长了,那些武将们跟他也熟悉了,难保日后安分啊。”
严母说到这就愁。
“母亲,陛下不是糊涂的。”
“旭儿马上就四岁了,女儿已经在帮他物色师傅了,等他生辰过后,便会让他去读书。”
“这赵王一年年的长大了,他的亲事,我看你得早日让陛下给他定下,不要选那些名门望族,普通的官宦人家才好。”
“母亲,陛下如今让他在军营学习,除非年节,他都不在宫里。”
严宁想到萧安,这几年,这孩子对她还是很恭敬孝顺的,训练也很刻苦。
“陛下待你好,你的位置稳,但不能不想日后,要知道陛下如今就这两个儿子,不过,母亲希望你最好在生一个,无论男女,对你日后来说也多一重依靠。”
“女儿知道了,母亲放心。”
严宁对萧御还是十拿九稳的,但有些话,她又不能明晃晃的跟严母说。
萧安对萧旭真的没威胁,只要萧旭日后好好读书练武,储君之位不会有差错的,她也会严厉的教养他,不会娇惯他。
“你知道就好。”
至于萧安的亲事,说实话,有萧御在,也不该她主动开口,送走严母后,严宁抬眸看着不远处的大树,萧旭再过半个月就满四岁了,她入宫也六七年了。
好的是这几年,也没发生什么事情。
不过让严宁没想到的是,前朝已经有些大臣开始给萧御上折子了,说的就是这件事。
当天晚上,萧御来到凤仪殿,也跟严宁说起了这件事。
“这孩子心性不定,不太稳重,朕希望他日后的妻子是一个稳重能干之人,皇后可有合适的人选?”
一晃眼,萧御登基也快十年多了,萧安如今已经十六岁了,这个年岁,在民间确实很多都成婚了。
萧御了解那些朝臣,如今看着他把萧安送入军营,不少人怕是猜测他还有别的心思,也都在试探,太子还小,说实话,这样于朝政不稳。
“臣妾回头举办一场茶会,邀请一些跟他年岁差不多的适龄小姐,陛下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家世容貌没那么重要,品行是最重要的。”
萧御点了点头,说了这么一句。
枕边风这东西,说实话,对于有的人来说没用,对于有的人来说,很有用,他不能乱防,但也不能不防。
严宁懂了,原本想要邀请三品及以上官员家眷来,到底是选亲王妃,她觉得家世也不能太低,但萧御这么一说,她直接把要求放到了五品,人多了选择就更多了。
“要不让安儿来选,陛下跟臣妾之后再考察,总归是要跟他携手共度一生,若是只让您跟臣妾做主,日后他们夫妻再不睦,也闹心不是。”
萧御闻言点了点头,他素来严厉,但也没那么强势霸道,儿女婚嫁是大事,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为人父母,终究是要先一步离开子女的,孩子慢慢长大,也总有自己的主意,做父母的也要尊重他们。
想当年,他还是亲王的时候,被先皇重用,因为能力出色,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不少官员世家都想把自家女儿嫁给他。
那时候萧御在娶妻这件事上,没那么执着,是先娶了侧妃的。
先皇也没有逼迫他,私下虽然跟他说了不少适龄女子,但他没有明确表示。
“臣妾还有一件事想要跟陛下说。”
“旭儿已经快四岁了,臣妾想他该开蒙读书了。”
“有些早吧,而且早早练字,会伤了孩子筋骨。”
“倒也不用练字,可以每日先去上书房半日,听师傅们讲一讲学也是好的,如今他每日在院子里跟内侍跑来跑去的,臣妾瞧着也是浪费时间。”
萧御闻言点了点头。
“既如此,朕来安排。”
“好。”
“今日岳母进宫了?”
“是啊,母亲说,想要臣妾在给您生一个。”
萧御闻言一笑。
“朕也想再跟你有一个,不过全凭天意,强求不得。”
这几年前朝后宫一切平稳,没有天灾人祸,百姓生活十分安稳,国力日渐强盛,那些西凉探子逐渐被挖出,互相检举揭发,没了威胁,萧御心情愉悦。
“过几日让萧安回宫,还是尽早给他定下的好,明年他要出征了。”
“母后那边……?”
太后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她已经白了头发,整个人苍老不已,萧御想起前几日去请安的时候,不由得一叹。
幸亏他当初当机立断,要不太后也活不到今日,如今人是越发糊涂了。
“母后那边先不用管,再者,萧安若是能顺利成婚,也是喜事,她肯定会开心的。”
慈宁宫
太后如今下床都难,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一想到这几年,太后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如今她躺在塌上,什么也做不了,整个人看起来也比之前平和了不少,白发苍苍,满脸的老年斑。
“哀家,哀家想孙儿了。”
太后说话断断续续的,心腹嬷嬷闻言连忙上前,她比太后小十岁,倒是看着年轻一些,但有时候难免力不从心。
好在慈宁宫伺候的人不少,太医如今更是两班倒的过来,每日都请安。
“是大皇子还是太子殿下。”
“都想,让他们都来。”
太后眼神有些空洞,她怔怔的看着床顶的软帐,她并没有见到她所期待,她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弥留之际了。
“哀家,哀家不能走,安儿,安儿还未成婚呢。”
“让,让皇帝跟皇后也来,让他们都来。”
“是,是。”
心腹嬷嬷连忙去找小宫女传话。
凤仪殿那边,严宁时刻关注太后的状况,太后若是突然去了,那他们都要守孝半年,太医经常来回话。
虽然说的很保守,但严宁多少也能猜出来。
夜半三更,萧安不在,萧御跟严宁还是带着萧旭去了。
萧旭站在床榻前,他对这个皇祖母也没什么印象,不过她纵然不喜他母后,对他跟萧安倒是一直很宠爱。
“皇祖母。”
“好,好孩子。”
“母后,明日儿臣就让萧安回宫。”
“他不,不小了,该成婚,成婚了。”
“儿臣知道。”
“哀家,哀家有一侄孙女,正当妙龄,皇帝,你,你。”
萧御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
“儿臣知道,母后放心。”
“太,太子还小,他,他也是你的儿子,皇,皇后,皇后她,你,你们这些年,妃,妃嫔。”
太后说着说着,忽然说不出话了,她睁大了眼睛,嘴里呜咽着,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萧御连忙叫太医来。
看这情形,她快到了弥留之际了,萧御心里也不好受。
她确实养了她几年,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
一个时辰后,太医扎完针,满头大汗的退下,太后陷入了沉睡,到门口后,他看着萧御严宁,连忙弯腰拱手。
“陛下,娘娘,太后娘娘怕是,怕是就这几日了。”
“小墩子,立刻着人去郊外叫赵王回来。”
“是,是。”
破晓时分,宫门打开,萧安直接冲了进去,他个头已经隐隐超过了严宁,到萧御胸膛哪里了。
他紧赶慢赶的到了慈宁宫,看到门口的萧御严宁连忙行礼,二人折腾了大半夜,脸色都不算好。
但也只能熬着。
“不必多礼,一会你祖母醒了去看看她,这几日,你就不必去军营了。”
“是。”
如今再看萧安,眉目中隐约也有一些萧御的影子,并不全然像他母妃,这几年再军营内,他锻炼出来了一身腱子肉。
“你祖母记挂你跟你二弟,你们二人便在这守着,皇后你先回去,小墩子,去御书房把折子都给朕搬来。”
“是。”
严宁嘴唇动了动,最后倒也没拒绝。
这几年太后是出人意料的安静,或许她也看开了吧。
“那臣妾晚些时候再过来。”
“好。”
严宁离开后,萧安站到了萧旭旁边,萧御扫了一眼兄弟二人,去了一旁的偏殿。
“大哥,我听秋菊姑姑说,父皇母后好像想要帮你选王妃了。”
萧安闻言一怔,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内里。
皇祖母看样子快要去了,他此刻成亲怕是也不妥,如果能在出征前,让他成婚生子,这样,即便他会牺牲那他也不怕了,百年之后,总有人祭拜他跟母妃。
“这不好说,皇祖母若是去了,少说半年的孝期,今年也快过半了。”
萧安看着萧旭,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午间,太后醒来,几人又围了上去,严宁休息了两个时辰,也完全缓过来了。
“母后。”
太后抬眼便看到了萧御,她嘴唇动了动。
“皇帝。”
“儿臣在。”
“哀家要去了。”
太后说道这神情悲伤,往后看到两个孩子,看着严宁。
“哀家要去见先皇了,临走前看到你跟孩子们,哀家是真的开心,皇帝,你,哀家有你这个好儿子,还有两个孙子,这辈子无憾了。”
“只是,皇室子嗣仍然单薄,哀家希望日后忌日,还能多看到几个孩子。”
“母后可想跟父皇合葬?”
萧御来了这么一句,太后一怔,脑中逐渐浮现先皇在世的时候,最后的模样。
“要。”
太后这话斩钉截铁。
“儿臣知道了。”
“好。”
太后眼神逐渐变得迷离起来,严宁不知为何心里一紧,下一秒,她忽然闭上了双眸。
萧御探了探她的鼻息,面色一变,随后宫人们都跪下。
下午,太后去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朝臣们倒也没多意外,她都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了,迟早的事情,接下来就看后事怎么办了。
母女二人回去之后,装作诚心道歉的模样,严母也没刻意为难二人,不咸不淡的说了几句便让他们去歇着了。
几日后,赐婚的圣旨下来,这件事便彻底敲定了,也结束了。
婚期有多紧呢,年前就要成婚,胡氏一下就忙了起来,她也看出来了,幸亏她事后当机立断,补救及时。
眼下只要给严芷准备嫁妆,送她出嫁就好。
太后听说后,冷笑了一声。
“还好哀家也没太抬举这二人,不成器啊。”
太后未尝不知道胡氏的想法,她就算身份在尊贵,可到底已经年老,拿捏不住萧御,谁又愿意去捧她呢。
“哀家匣子里的丹药不多了,回头让那些仙师在做一批。”
“是。”
太后不知道的是,她匣子里的丹药早被人换了,萧御虽然不喜她,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管她。
入冬后,京城天气很冷,每日都要下雪,有时候是一个时辰,也有时候会下大半天。
对于萧御来说也是有好消息的,青州那边,大部分百姓基本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赈灾的钱粮也都到了百姓手里,确保他们可以安稳过冬。
明年春种的种子也有了,在过一个月,赶在年前,派出去赈灾的那些官员士兵也都能回京了。
御书房内,一旁香炉里燃着龙涎香,味道有些淡了,小墩子刚要去添,萧御忽然开口道:“撤了吧,日后不用焚香。”
这玩意也不算便宜。
户部的账本,萧御看了好几遍,官员俸禄加上去了就不能再减少,后宫开销,严宁也压到了最低。
许多没必要的开销上他再去减一减,多少也能省下一些。
休养生息的日子要多两年,西凉那边也是有好消息传来的,他已经快弄到了西凉派来潜伏在这边人的画像了。
即便可以易容,但说实话完全改变是不可能的,总是能发现蛛丝马迹,一旦发觉不对,他再让人深入调查,一定可以把这些人都抓出来,处以极刑。
在他暗中授意抬举下,西凉国王的这位弟弟不甘示弱,如今西凉王室内争不断,国王也不能跟之前一般,全心全意的想着这边。
等他把这些探子处理了,有几十万大军在边疆震着,西凉人也不敢集结军队,有任何动静,过个几年,大军直接挺近,日后子孙后代再也不会起战事了。
萧御想到这,心情愉悦,虽然这一日比他预计的晚了几年,但迟早会来,有生之年,他一定会看到。
转眼间,年关将近,负责去青州赈灾的官员们也都回来了,裴安回了军营,却意外碰到萧安。
听刘将军说完,他瞬间懂了。
陛下让大皇子来历练学习,他们自然会全力教他,至于学成什么样子,还是看他个人。
萧安有长进吗?自然也有,起先,他是被安排到跟那些官宦子弟一起,后来在萧御的授意下,他又被安排到了那些普通的营帐内,他如今算是住在军营完全是隐姓埋名的一个状态,这些普通的士兵将领,也没人知道他的身份,他跟之前那些人是完全分开了。
他在军营一点特殊待遇都不会有,他为何会住到军营,不得不说萧御前段时间查问他的功课了。
读了这几年书,认字是没问题的,大道理也都知晓,不是从前的懵懂稚子。
萧御让他去军营学习,又跟他说让他准备好上战场,他也不敢表现出惧怕的模样,直接提出想要全心全意的待在军营练习。
萧安想的很简单,他不能死,他逢年过节还要祭拜他的母亲,但他父皇说一不二的,他也违逆不了,如今每日读半天书,在军营半天,虽然也能学到一些,但到底不如一整天在军营学得多。
既然确定要他去战场,他索性一直在军营训练最好,等真的上了战场,他起码也有一身本事,就算立不下大功,但总归是能保命的。
他眼下训练的时候,也格外用功。
裴安都有些惊讶,他之前也没少看萧御训斥这个儿子,他私下跟萧御说了,萧御听后一笑,说了一个好字。
无论何种原因,能把本事真正的学到身上,总归是好的。
这一年转眼间匆匆而过,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快到萧旭的周岁礼了。
这次夫妻二人给他办了隆重的抓周仪式,看着儿子一日日长大,严宁喜不自胜,萧安去了军营,她也不用操那份心了。
萧旭过了周岁之后,茁壮成长,慢慢的也会叫爹娘了,严宁跟萧御有时候也会沉浸在养儿的快乐中,看着他蹒跚学步,嘴里的话越来越多,小小的人儿,已经能跑能走了。
这天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严母进宫了,她看到院子里跟着内侍们一起放风筝的外孙,面上开心不已。
但心里也担忧萧安,害怕他抢了外孙的储君之位。
“娘娘,太子殿下如今日渐长大,有些事情,您可不敢在拖了,这大皇子,不可小看,听说他如今在军营里很是用功呢。”
“母亲,您放心吧,不会的。”
萧安骨子里是个老实的孩子,严宁是知道的,她拿起一旁的茶壶,帮自家母亲倒了杯茶水。
“就算他无意,但陛下器重他,从前便请了名师教导,如今还让他去军营,时间长了,那些武将们跟他也熟悉了,难保日后安分啊。”
严母说到这就愁。
“母亲,陛下不是糊涂的。”
“旭儿马上就四岁了,女儿已经在帮他物色师傅了,等他生辰过后,便会让他去读书。”
“这赵王一年年的长大了,他的亲事,我看你得早日让陛下给他定下,不要选那些名门望族,普通的官宦人家才好。”
“母亲,陛下如今让他在军营学习,除非年节,他都不在宫里。”
严宁想到萧安,这几年,这孩子对她还是很恭敬孝顺的,训练也很刻苦。
“陛下待你好,你的位置稳,但不能不想日后,要知道陛下如今就这两个儿子,不过,母亲希望你最好在生一个,无论男女,对你日后来说也多一重依靠。”
“女儿知道了,母亲放心。”
严宁对萧御还是十拿九稳的,但有些话,她又不能明晃晃的跟严母说。
萧安对萧旭真的没威胁,只要萧旭日后好好读书练武,储君之位不会有差错的,她也会严厉的教养他,不会娇惯他。
“你知道就好。”
至于萧安的亲事,说实话,有萧御在,也不该她主动开口,送走严母后,严宁抬眸看着不远处的大树,萧旭再过半个月就满四岁了,她入宫也六七年了。
好的是这几年,也没发生什么事情。
不过让严宁没想到的是,前朝已经有些大臣开始给萧御上折子了,说的就是这件事。
当天晚上,萧御来到凤仪殿,也跟严宁说起了这件事。
“这孩子心性不定,不太稳重,朕希望他日后的妻子是一个稳重能干之人,皇后可有合适的人选?”
一晃眼,萧御登基也快十年多了,萧安如今已经十六岁了,这个年岁,在民间确实很多都成婚了。
萧御了解那些朝臣,如今看着他把萧安送入军营,不少人怕是猜测他还有别的心思,也都在试探,太子还小,说实话,这样于朝政不稳。
“臣妾回头举办一场茶会,邀请一些跟他年岁差不多的适龄小姐,陛下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
“家世容貌没那么重要,品行是最重要的。”
萧御点了点头,说了这么一句。
枕边风这东西,说实话,对于有的人来说没用,对于有的人来说,很有用,他不能乱防,但也不能不防。
严宁懂了,原本想要邀请三品及以上官员家眷来,到底是选亲王妃,她觉得家世也不能太低,但萧御这么一说,她直接把要求放到了五品,人多了选择就更多了。
“要不让安儿来选,陛下跟臣妾之后再考察,总归是要跟他携手共度一生,若是只让您跟臣妾做主,日后他们夫妻再不睦,也闹心不是。”
萧御闻言点了点头,他素来严厉,但也没那么强势霸道,儿女婚嫁是大事,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为人父母,终究是要先一步离开子女的,孩子慢慢长大,也总有自己的主意,做父母的也要尊重他们。
想当年,他还是亲王的时候,被先皇重用,因为能力出色,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不少官员世家都想把自家女儿嫁给他。
那时候萧御在娶妻这件事上,没那么执着,是先娶了侧妃的。
先皇也没有逼迫他,私下虽然跟他说了不少适龄女子,但他没有明确表示。
“臣妾还有一件事想要跟陛下说。”
“旭儿已经快四岁了,臣妾想他该开蒙读书了。”
“有些早吧,而且早早练字,会伤了孩子筋骨。”
“倒也不用练字,可以每日先去上书房半日,听师傅们讲一讲学也是好的,如今他每日在院子里跟内侍跑来跑去的,臣妾瞧着也是浪费时间。”
萧御闻言点了点头。
“既如此,朕来安排。”
“好。”
“今日岳母进宫了?”
“是啊,母亲说,想要臣妾在给您生一个。”
萧御闻言一笑。
“朕也想再跟你有一个,不过全凭天意,强求不得。”
这几年前朝后宫一切平稳,没有天灾人祸,百姓生活十分安稳,国力日渐强盛,那些西凉探子逐渐被挖出,互相检举揭发,没了威胁,萧御心情愉悦。
“过几日让萧安回宫,还是尽早给他定下的好,明年他要出征了。”
“母后那边……?”
太后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她已经白了头发,整个人苍老不已,萧御想起前几日去请安的时候,不由得一叹。
幸亏他当初当机立断,要不太后也活不到今日,如今人是越发糊涂了。
“母后那边先不用管,再者,萧安若是能顺利成婚,也是喜事,她肯定会开心的。”
慈宁宫
太后如今下床都难,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一想到这几年,太后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
如今她躺在塌上,什么也做不了,整个人看起来也比之前平和了不少,白发苍苍,满脸的老年斑。
“哀家,哀家想孙儿了。”
太后说话断断续续的,心腹嬷嬷闻言连忙上前,她比太后小十岁,倒是看着年轻一些,但有时候难免力不从心。
好在慈宁宫伺候的人不少,太医如今更是两班倒的过来,每日都请安。
“是大皇子还是太子殿下。”
“都想,让他们都来。”
太后眼神有些空洞,她怔怔的看着床顶的软帐,她并没有见到她所期待,她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弥留之际了。
“哀家,哀家不能走,安儿,安儿还未成婚呢。”
“让,让皇帝跟皇后也来,让他们都来。”
“是,是。”
心腹嬷嬷连忙去找小宫女传话。
凤仪殿那边,严宁时刻关注太后的状况,太后若是突然去了,那他们都要守孝半年,太医经常来回话。
虽然说的很保守,但严宁多少也能猜出来。
夜半三更,萧安不在,萧御跟严宁还是带着萧旭去了。
萧旭站在床榻前,他对这个皇祖母也没什么印象,不过她纵然不喜他母后,对他跟萧安倒是一直很宠爱。
“皇祖母。”
“好,好孩子。”
“母后,明日儿臣就让萧安回宫。”
“他不,不小了,该成婚,成婚了。”
“儿臣知道。”
“哀家,哀家有一侄孙女,正当妙龄,皇帝,你,你。”
萧御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
“儿臣知道,母后放心。”
“太,太子还小,他,他也是你的儿子,皇,皇后,皇后她,你,你们这些年,妃,妃嫔。”
太后说着说着,忽然说不出话了,她睁大了眼睛,嘴里呜咽着,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萧御连忙叫太医来。
看这情形,她快到了弥留之际了,萧御心里也不好受。
她确实养了她几年,不可能一点感情都没有。
一个时辰后,太医扎完针,满头大汗的退下,太后陷入了沉睡,到门口后,他看着萧御严宁,连忙弯腰拱手。
“陛下,娘娘,太后娘娘怕是,怕是就这几日了。”
“小墩子,立刻着人去郊外叫赵王回来。”
“是,是。”
破晓时分,宫门打开,萧安直接冲了进去,他个头已经隐隐超过了严宁,到萧御胸膛哪里了。
他紧赶慢赶的到了慈宁宫,看到门口的萧御严宁连忙行礼,二人折腾了大半夜,脸色都不算好。
但也只能熬着。
“不必多礼,一会你祖母醒了去看看她,这几日,你就不必去军营了。”
“是。”
如今再看萧安,眉目中隐约也有一些萧御的影子,并不全然像他母妃,这几年再军营内,他锻炼出来了一身腱子肉。
“你祖母记挂你跟你二弟,你们二人便在这守着,皇后你先回去,小墩子,去御书房把折子都给朕搬来。”
“是。”
严宁嘴唇动了动,最后倒也没拒绝。
这几年太后是出人意料的安静,或许她也看开了吧。
“那臣妾晚些时候再过来。”
“好。”
严宁离开后,萧安站到了萧旭旁边,萧御扫了一眼兄弟二人,去了一旁的偏殿。
“大哥,我听秋菊姑姑说,父皇母后好像想要帮你选王妃了。”
萧安闻言一怔,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内里。
皇祖母看样子快要去了,他此刻成亲怕是也不妥,如果能在出征前,让他成婚生子,这样,即便他会牺牲那他也不怕了,百年之后,总有人祭拜他跟母妃。
“这不好说,皇祖母若是去了,少说半年的孝期,今年也快过半了。”
萧安看着萧旭,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午间,太后醒来,几人又围了上去,严宁休息了两个时辰,也完全缓过来了。
“母后。”
太后抬眼便看到了萧御,她嘴唇动了动。
“皇帝。”
“儿臣在。”
“哀家要去了。”
太后说道这神情悲伤,往后看到两个孩子,看着严宁。
“哀家要去见先皇了,临走前看到你跟孩子们,哀家是真的开心,皇帝,你,哀家有你这个好儿子,还有两个孙子,这辈子无憾了。”
“只是,皇室子嗣仍然单薄,哀家希望日后忌日,还能多看到几个孩子。”
“母后可想跟父皇合葬?”
萧御来了这么一句,太后一怔,脑中逐渐浮现先皇在世的时候,最后的模样。
“要。”
太后这话斩钉截铁。
“儿臣知道了。”
“好。”
太后眼神逐渐变得迷离起来,严宁不知为何心里一紧,下一秒,她忽然闭上了双眸。
萧御探了探她的鼻息,面色一变,随后宫人们都跪下。
下午,太后去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朝臣们倒也没多意外,她都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了,迟早的事情,接下来就看后事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