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巍峨耸立,远看皇城一派富贵辉煌,好不华丽,近看,却忽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时已槐序。
帝都长安的花都已被晒焉了,但这来往络绎不绝的市井小民却又多了新的谈资,热火朝天地可不热闹,传来传去,竟传到了皇城东宫的那位耳朵里去。
当今的天下是谢家天下。
从谢家起昔建立王朝,传承至今已经有了三百四十三年的历史,其中历经二十三代帝王,荣辱迭起,不可胜数。
不乏昏君暴戾,恣睢不恤之徒,但唯有如今这一位,起先高瞻远瞩,大有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但人到晚年、日暮西山,却愈发穷兵黩武,独断专横,变得迷信起来,寻方士,炼丹药,妄图追求长生不老。
但人只要活着,又怎么可能不死?
生死天定,这是自然命数,但今上不信命,他信人定胜天,前些年朝堂来了个方士,自称仙人下凡,靠一手江湖骗术唬住了今上,于是得到宠信,大加恩宠,这几年劳师动众寻访神仙地,结果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这本也没什么,只那方士宠臣后来却又将手伸进朝堂,残杀忠臣,勾结小人,插手国事,就是煌峨皇城治下的百姓也多得是被他害惨了的。
“殿下。”
东宫内,那身穿月白色长袍的官员步入其中,其中琼楼玉宇,雕栏玉砌皆是与皇宫内如出一辙的奢靡之风,他目不斜视,得了首肯后径直向着太子往常与幕僚议事的地方而去。
他进去的时候,太子正背手而立,听到脚步声,方才转头,轻问:“卿来此为何?”
官员俯身颔首,“回禀殿下,殿下可曾听闻太傅之事?”
太子道:“甚是可惜。”
他须臾落座,同时让面前的官员陈安素挑了个座位坐下,满朝皆知这位太子殿下待人和善,对待东宫幕僚更是亲和有礼,大有礼贤下士之风。
倘若叫李凝玉见到今日的太子,或许也会生出几分讶异。
当初冷宫皇子的眼底还是掩盖不住的锐利冷漠,如今却竟再也找不到一丝一毫的踪迹,叫人看了,只觉得宛如端华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太傅是太子之师,摊上谋逆之罪,又与殿下您息息相关,不论如何陛下也应该押入大理寺商讨一二,而不是直接定罪。”
陈安素冷色划过眼底,“陛下这样做,岂不是昭示了对您的不满?如今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殿下……”
“陈卿勿急,父皇对孤有意见并非一日之寒,只不过这次做得太过明显罢了,”太子轻柔的语气叫陈安素焦灼的心抚平下来,“听闻晋南那一带发了洪水,百姓粮食又是颗粒无收,父皇有意叫人去巡检赈灾。”
陈安素眉角一挑,“殿下是想让臣请旨去?”
“非也。”名满长安的端华太子抿了口刚才泡好的碧螺春,那壶中热气蒸腾而上变成白雾,模糊了他的面孔,口吻平静:“孤打算亲去晋南。”
过了半晌,陈安素才艰难开口:“这,不太好吧,三皇子他们还虎视眈眈。”
太子轻笑,“如他们所愿又如何。此去晋南,父皇早就看孤不惯必会准许,如此一来,既能避免跟着三弟他们几个窝里斗,还能得到一个好声名,至于长安——”他站起身,拍了拍陈安素,“这不是还有你在嘛。”
陈安素还能说什么呢,便也只好点头同意了太子的想法。
太子叫太监送陈安素离去,随后便仿佛京剧变脸一般,刚才对陈安素亲昵的面孔一下子冷下来,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手帕擦拭着刚才碰了陈安素的手指,然后唤了一声外头站立的奴从,“回去吧。”
那奴从是他身边的亲信,与陈安素比又是不同,惯会说些巧话讨人开心,不过对于朝政也并非一无所知,“殿下,烦请节哀。”
他指的是太傅一家尽数被诛之事。
太傅是太子之师,而听闻陛下还曾有意将太傅之女许配太子做太子妃,只是可惜了,年纪轻轻就已经香消玉殒。
太子也轻道:“老师死得可惜了。”
他与太傅有过师生之谊,对太傅的死并不能说无动于衷,因而叹一句可惜,但也仅此而已。
朝堂博弈,无不腥风血雨。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东宫内筑石阶百层,谢危楼向下走,萼绿君开了满园,或许是那个奴才提起了太傅,谢危楼突然记起太傅一家的那个小女儿。
印象并不如何深刻,毕竟就见过一次面,后来就是从旁人口中听过那人的消息。
彼时的谢危楼被在满朝的威逼下不得不把他接出的父皇刚从冷宫放出来,他是先皇后唯一的子嗣更是他父皇嫡长子,但为生母之故,后宫丫鬟仆从不待见他,因而虽说不至于食不果腹,但也称不上锦衣玉食,常受人苛待。
李凝玉头一次跟母亲去参加宫宴,年纪尚小克制不住好奇,因而走路慢了很多,冷不丁就撞见有几个小太监打扮的合伙一起在欺负人。
那个被压在地上的估计也是个小太监,看不清身形。
只能看出应该被打的很惨。
李凝玉才要走过去,却见形势突然反转,那被压在地上打的小太监居然翻身,一下子狠狠咬住身上人的手臂,从空隙里挣脱出来,口里还带着血。
眼神阴冷。
谢危楼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后宫的妃嫔搞得鬼,见父皇接他出来立刻心急了,火急火燎想对付他。
还要纠缠好一阵。
谢危楼心道,无妨,等他出去这些仇他必定会报复回去。
李凝玉却已经看不下去,她从小受父亲教导,就算眼前人不是她想象中的弱者,但多对一,她不相信可以打得过,“你们——是哪个宫的!”
谢危楼紧了紧脊背,眼底有过一丝诧异,没想到会有人来。
他看过去。
那是个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女孩,一身白裙——谢危楼待在冷宫没见过这种衣料,只知道看着就很贵气,脊背挺拔,脖颈儿像是画里的白鹤那般漂亮,长得也像年画里的娃娃,脸上带着稚气未消的婴儿肥,一双眼尾圆钝的大眼扑闪着,像只林间的鹿,漂亮清澈,很是严肃地看着他这边。
那几个小太监见说话的穿着富贵,在后宫里待久的都有眼力见,立刻就被吓得逃之夭夭。
李凝玉看了看谢危楼,她其实不太喜欢这个人的眼神,但是看着这人身上、脸颊的伤,又觉得这人有一点可怜。
她想了想,叫他和她走,找到一个宫廷侍卫后就让侍卫带这人去换下衣服,处理伤口。
谢危楼闷声不语。
眼睁睁看着这个像年画一样的女孩叮嘱完就朝着另一边离开。
“确实可惜了。”
谢危楼后来知道了那个女孩是太傅家的千金,他突而又重复了一遍可惜,叫那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奴才听到又有些惊奇。
//
李凝玉等到那衙役值班离去,已然弄清楚了一部分事情。
那衙役姓宋名小迢。
和原身一起住了大半年,原身是前段时间是走后门进到府衙的,和大部分人都不太熟,只说过几句话的关系,而这个后门估计就是年主簿,不过前几天闹掰了。
李凝玉从床上下来,她其实现在最疑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她偷偷摸了下□□——空荡荡一片,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又提心,女作男装——不可谓不大胆。
她寻觅镜子,这儿的镜子不比李家,模糊一片,但还算看得出来轮廓,李凝玉摸了摸自己的脸,很陌生的一张脸,单看面部轮廓,是完全的不相像。
天差地别的两张脸,面孔下却藏着同一个灵魂。
李凝玉盯着铜镜里陌生的脸庞,思绪转到她家人身上,她打小聪慧过人,遇事机敏,对政治也有非同一般的灵敏度,更是清楚她的父兄不会做出那等谋逆大事。
早前听闻今上荒庸无道,李凝玉却无法想到他会荒唐到这个地步,都不需要再三审查,那么轻易就定下了足以置人于死地的谋逆罪名,让她的父母亲人皆枉死。
此等君主——
李凝玉心中不是没有恨。
恰恰相反!
她只要一想到才和她谈笑风生的大嫂就那样死了就觉得难受,何况是与她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之死,这种恨意滔天,让李凝玉啖肉饮血的心都生了!
父亲教她识书读字,懂大义,君臣之别,男女尊卑,这些——李凝玉都知道,但李凝玉不认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狗屁话术,她爹有什么错!
她兄长又有什么错!
错的不是他们!是那狗屁的至尊帝王!是他身边的奸宦小人!
如果这些想法教其他人知道,必定要痛骂李凝玉大逆不道,更甚者要将她叫去官府!
但李凝玉遵循礼度、循规蹈矩过了近十七年,竟也不觉得她的想法何错之有。
本来嘛,杀人偿命,天经地义,难道就因为他是帝王,就可以免了这天经地义,还得咽下血水硬说一声对么?
她才不认!
方才梦中的那一股揪心之痛恍惚间再次浮起,李凝玉蓦地将镜子挪开,目光也落到窗户外,清醒地意识到——这真的不是梦,她居然真的借尸还魂,重新活了过来。
这仇,她一定会报。
李凝玉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父亲曾教她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这些她都记得,纵使此时李凝玉心中也只算是生出了这个报仇想法,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但有一点也是能够肯定的,她要离开这儿,去往京城!
但是不能就这样离开。
就算孤身一人去往京城,凭她一人之力,又如何报仇,因此,她不仅不可以就这样离开,还得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得到贵人举荐,再顺理成章入京城。
依照她的年纪,考科举这条路其实不是不行。
但很快就被李凝玉否决。
科举严苛,为了防止学生作弊,会进行搜身,届时她的女儿身一定瞒不过别人耳目,如果有心之人要做文章,甚至算得上欺君之罪。
谁知道她还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命就这一条。
退一万步讲,科举时间战线拉得太长,而如今朝野不稳,世家门阀对寒族子弟打压也十分严重,如她这样的无父无母的孤儿,最是易被拿捏的对象。
因而,对李凝玉来说,要想迅速快捷地谋求个一官半职,也只有一条路可走——得贵人举荐。
李凝玉正是在府衙当职,对普通百姓而言倒确实是更容易接触到当地达官显贵的途径。
李凝玉干脆穿好衣服,从卧室走出去。
她住的地方正是府衙替衙役安排的住处,吏舍连在一起,面对面,肩对肩,连成了一条巷子,叫皂儿巷。
出去的时候日落西山。
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一处小摊,李凝玉原本没在意,却冷不丁地,突听到人说,“欸——你们知道不知道,我刚当值的时候知府从我旁边路过,我听到他说啊,咱们晋南,很快要有贵人到来。”
“还是来自长安那儿的。”
时已槐序。
帝都长安的花都已被晒焉了,但这来往络绎不绝的市井小民却又多了新的谈资,热火朝天地可不热闹,传来传去,竟传到了皇城东宫的那位耳朵里去。
当今的天下是谢家天下。
从谢家起昔建立王朝,传承至今已经有了三百四十三年的历史,其中历经二十三代帝王,荣辱迭起,不可胜数。
不乏昏君暴戾,恣睢不恤之徒,但唯有如今这一位,起先高瞻远瞩,大有圣君贤相,励精图治,但人到晚年、日暮西山,却愈发穷兵黩武,独断专横,变得迷信起来,寻方士,炼丹药,妄图追求长生不老。
但人只要活着,又怎么可能不死?
生死天定,这是自然命数,但今上不信命,他信人定胜天,前些年朝堂来了个方士,自称仙人下凡,靠一手江湖骗术唬住了今上,于是得到宠信,大加恩宠,这几年劳师动众寻访神仙地,结果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这本也没什么,只那方士宠臣后来却又将手伸进朝堂,残杀忠臣,勾结小人,插手国事,就是煌峨皇城治下的百姓也多得是被他害惨了的。
“殿下。”
东宫内,那身穿月白色长袍的官员步入其中,其中琼楼玉宇,雕栏玉砌皆是与皇宫内如出一辙的奢靡之风,他目不斜视,得了首肯后径直向着太子往常与幕僚议事的地方而去。
他进去的时候,太子正背手而立,听到脚步声,方才转头,轻问:“卿来此为何?”
官员俯身颔首,“回禀殿下,殿下可曾听闻太傅之事?”
太子道:“甚是可惜。”
他须臾落座,同时让面前的官员陈安素挑了个座位坐下,满朝皆知这位太子殿下待人和善,对待东宫幕僚更是亲和有礼,大有礼贤下士之风。
倘若叫李凝玉见到今日的太子,或许也会生出几分讶异。
当初冷宫皇子的眼底还是掩盖不住的锐利冷漠,如今却竟再也找不到一丝一毫的踪迹,叫人看了,只觉得宛如端华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太傅是太子之师,摊上谋逆之罪,又与殿下您息息相关,不论如何陛下也应该押入大理寺商讨一二,而不是直接定罪。”
陈安素冷色划过眼底,“陛下这样做,岂不是昭示了对您的不满?如今朝野上下议论纷纷,殿下……”
“陈卿勿急,父皇对孤有意见并非一日之寒,只不过这次做得太过明显罢了,”太子轻柔的语气叫陈安素焦灼的心抚平下来,“听闻晋南那一带发了洪水,百姓粮食又是颗粒无收,父皇有意叫人去巡检赈灾。”
陈安素眉角一挑,“殿下是想让臣请旨去?”
“非也。”名满长安的端华太子抿了口刚才泡好的碧螺春,那壶中热气蒸腾而上变成白雾,模糊了他的面孔,口吻平静:“孤打算亲去晋南。”
过了半晌,陈安素才艰难开口:“这,不太好吧,三皇子他们还虎视眈眈。”
太子轻笑,“如他们所愿又如何。此去晋南,父皇早就看孤不惯必会准许,如此一来,既能避免跟着三弟他们几个窝里斗,还能得到一个好声名,至于长安——”他站起身,拍了拍陈安素,“这不是还有你在嘛。”
陈安素还能说什么呢,便也只好点头同意了太子的想法。
太子叫太监送陈安素离去,随后便仿佛京剧变脸一般,刚才对陈安素亲昵的面孔一下子冷下来,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手帕擦拭着刚才碰了陈安素的手指,然后唤了一声外头站立的奴从,“回去吧。”
那奴从是他身边的亲信,与陈安素比又是不同,惯会说些巧话讨人开心,不过对于朝政也并非一无所知,“殿下,烦请节哀。”
他指的是太傅一家尽数被诛之事。
太傅是太子之师,而听闻陛下还曾有意将太傅之女许配太子做太子妃,只是可惜了,年纪轻轻就已经香消玉殒。
太子也轻道:“老师死得可惜了。”
他与太傅有过师生之谊,对太傅的死并不能说无动于衷,因而叹一句可惜,但也仅此而已。
朝堂博弈,无不腥风血雨。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东宫内筑石阶百层,谢危楼向下走,萼绿君开了满园,或许是那个奴才提起了太傅,谢危楼突然记起太傅一家的那个小女儿。
印象并不如何深刻,毕竟就见过一次面,后来就是从旁人口中听过那人的消息。
彼时的谢危楼被在满朝的威逼下不得不把他接出的父皇刚从冷宫放出来,他是先皇后唯一的子嗣更是他父皇嫡长子,但为生母之故,后宫丫鬟仆从不待见他,因而虽说不至于食不果腹,但也称不上锦衣玉食,常受人苛待。
李凝玉头一次跟母亲去参加宫宴,年纪尚小克制不住好奇,因而走路慢了很多,冷不丁就撞见有几个小太监打扮的合伙一起在欺负人。
那个被压在地上的估计也是个小太监,看不清身形。
只能看出应该被打的很惨。
李凝玉才要走过去,却见形势突然反转,那被压在地上打的小太监居然翻身,一下子狠狠咬住身上人的手臂,从空隙里挣脱出来,口里还带着血。
眼神阴冷。
谢危楼不用想都知道必定是后宫的妃嫔搞得鬼,见父皇接他出来立刻心急了,火急火燎想对付他。
还要纠缠好一阵。
谢危楼心道,无妨,等他出去这些仇他必定会报复回去。
李凝玉却已经看不下去,她从小受父亲教导,就算眼前人不是她想象中的弱者,但多对一,她不相信可以打得过,“你们——是哪个宫的!”
谢危楼紧了紧脊背,眼底有过一丝诧异,没想到会有人来。
他看过去。
那是个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女孩,一身白裙——谢危楼待在冷宫没见过这种衣料,只知道看着就很贵气,脊背挺拔,脖颈儿像是画里的白鹤那般漂亮,长得也像年画里的娃娃,脸上带着稚气未消的婴儿肥,一双眼尾圆钝的大眼扑闪着,像只林间的鹿,漂亮清澈,很是严肃地看着他这边。
那几个小太监见说话的穿着富贵,在后宫里待久的都有眼力见,立刻就被吓得逃之夭夭。
李凝玉看了看谢危楼,她其实不太喜欢这个人的眼神,但是看着这人身上、脸颊的伤,又觉得这人有一点可怜。
她想了想,叫他和她走,找到一个宫廷侍卫后就让侍卫带这人去换下衣服,处理伤口。
谢危楼闷声不语。
眼睁睁看着这个像年画一样的女孩叮嘱完就朝着另一边离开。
“确实可惜了。”
谢危楼后来知道了那个女孩是太傅家的千金,他突而又重复了一遍可惜,叫那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奴才听到又有些惊奇。
//
李凝玉等到那衙役值班离去,已然弄清楚了一部分事情。
那衙役姓宋名小迢。
和原身一起住了大半年,原身是前段时间是走后门进到府衙的,和大部分人都不太熟,只说过几句话的关系,而这个后门估计就是年主簿,不过前几天闹掰了。
李凝玉从床上下来,她其实现在最疑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她偷偷摸了下□□——空荡荡一片,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又提心,女作男装——不可谓不大胆。
她寻觅镜子,这儿的镜子不比李家,模糊一片,但还算看得出来轮廓,李凝玉摸了摸自己的脸,很陌生的一张脸,单看面部轮廓,是完全的不相像。
天差地别的两张脸,面孔下却藏着同一个灵魂。
李凝玉盯着铜镜里陌生的脸庞,思绪转到她家人身上,她打小聪慧过人,遇事机敏,对政治也有非同一般的灵敏度,更是清楚她的父兄不会做出那等谋逆大事。
早前听闻今上荒庸无道,李凝玉却无法想到他会荒唐到这个地步,都不需要再三审查,那么轻易就定下了足以置人于死地的谋逆罪名,让她的父母亲人皆枉死。
此等君主——
李凝玉心中不是没有恨。
恰恰相反!
她只要一想到才和她谈笑风生的大嫂就那样死了就觉得难受,何况是与她血脉相连的骨肉至亲之死,这种恨意滔天,让李凝玉啖肉饮血的心都生了!
父亲教她识书读字,懂大义,君臣之别,男女尊卑,这些——李凝玉都知道,但李凝玉不认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狗屁话术,她爹有什么错!
她兄长又有什么错!
错的不是他们!是那狗屁的至尊帝王!是他身边的奸宦小人!
如果这些想法教其他人知道,必定要痛骂李凝玉大逆不道,更甚者要将她叫去官府!
但李凝玉遵循礼度、循规蹈矩过了近十七年,竟也不觉得她的想法何错之有。
本来嘛,杀人偿命,天经地义,难道就因为他是帝王,就可以免了这天经地义,还得咽下血水硬说一声对么?
她才不认!
方才梦中的那一股揪心之痛恍惚间再次浮起,李凝玉蓦地将镜子挪开,目光也落到窗户外,清醒地意识到——这真的不是梦,她居然真的借尸还魂,重新活了过来。
这仇,她一定会报。
李凝玉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父亲曾教她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这些她都记得,纵使此时李凝玉心中也只算是生出了这个报仇想法,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但有一点也是能够肯定的,她要离开这儿,去往京城!
但是不能就这样离开。
就算孤身一人去往京城,凭她一人之力,又如何报仇,因此,她不仅不可以就这样离开,还得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得到贵人举荐,再顺理成章入京城。
依照她的年纪,考科举这条路其实不是不行。
但很快就被李凝玉否决。
科举严苛,为了防止学生作弊,会进行搜身,届时她的女儿身一定瞒不过别人耳目,如果有心之人要做文章,甚至算得上欺君之罪。
谁知道她还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命就这一条。
退一万步讲,科举时间战线拉得太长,而如今朝野不稳,世家门阀对寒族子弟打压也十分严重,如她这样的无父无母的孤儿,最是易被拿捏的对象。
因而,对李凝玉来说,要想迅速快捷地谋求个一官半职,也只有一条路可走——得贵人举荐。
李凝玉正是在府衙当职,对普通百姓而言倒确实是更容易接触到当地达官显贵的途径。
李凝玉干脆穿好衣服,从卧室走出去。
她住的地方正是府衙替衙役安排的住处,吏舍连在一起,面对面,肩对肩,连成了一条巷子,叫皂儿巷。
出去的时候日落西山。
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了一处小摊,李凝玉原本没在意,却冷不丁地,突听到人说,“欸——你们知道不知道,我刚当值的时候知府从我旁边路过,我听到他说啊,咱们晋南,很快要有贵人到来。”
“还是来自长安那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