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大雪封山,才陷出的脚印不过一个时辰就会被白色掩盖。
宋知柔勒停了马,目光专注地盯着前方之人。
他摇摇晃晃地走在雪地里,衣着散乱,神情惊恐,全失了草原男儿的野性。
宋知柔缓缓举弓,右手从箭囊中抽出一支骨箭,对准了他。
不料下一瞬,一股强劲的力道从身后狠狠贯穿她的肩膀,她左肩一钝,手里的弓便落下去,摔进雪里。
几乎本能地,她用另一只手攥紧缰绳,调马,回头。
四野漆寂,男子高坐马上,眉头紧锁,手中的弓弦正在轻轻铮鸣。
半日前——
宋知柔和加措弯腰钻出毡帐,火光在二人脸上跳跃着,将两幅迥异的五官绘得十分深刻。
“我要走了。”宋知柔松缓地说。
这已是她来到漠北的第三年冬。
初时,面对一望无垠的草原,恐惧总会侵袭全身,于是她哭泣,挣扎,却始终没有逃。
京城太远,她一个人,无粮无马,断是回不去的。可是京城里,阿娘尚在——她得活。
雪飘飘摇摇地落着,加措目不转睛地盯着宋知柔,见她上扬的唇角逐渐收敛,他一喜。
继而用他笨拙的,带着口音的汉话问她:“你,舍不得?”
宋知柔偏首。
风好像停了,月光罩在少年脸上,使她的心忽然一闷。
加措像可汗,高大漂亮,有一双狼似的眼睛。他严肃时,长眸放出凌厉的光,很凶狠;一旦笑起来,那双眼睛又像海一样,干净美好。
宋知柔沉默了。
她转过脸,朝前慢慢踱了两步:“我有一事,未能办成。”
若此仇不报,就这么回了京师,她不甘心。
加措立马跟上:“让我去,我帮你。”
“你帮我的已经够多了。”宋知柔微笑道。
若不是你,我估计三年前就已经死在了怀仙公主手中。
加措显然有些失望,他皱起眉:“你走了,还会再见吗?”
……
天色灰蒙,除却风声雪声,四周是庞然的静。
宋知柔咬紧牙关,努力地想要看清马背上人的面容。
隔得远,又兼清晨雾气缭绕,只看见他身上宽大的长袍。
直到他驱马靠近,袖口图纹逐渐清晰。
宋知柔目光闪烁,胸口猛烈起伏着。
朝她挽弓放矢之人——
是加措。
……
西北,兰城。
天气冷得像在坠刀子,把人暴露在外的肌肤都钉住,一层层向内割划。日头尚未出,正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候,军士们从营房踏出来,面上带着点刚起身的郁气。
近几月边关平静,鲜有外族侵扰,可守城的高将军却是一刻也不容手下懈怠。
魏元瞻作为高将军的爱将,自是以身作则,每日第一个出营房,像有无限精力似的,练到所有人都歇下了,他还要独自在外头踢会儿蹴鞠。
眼下,他的两个侍卫打水回来,看自家主子只身一人站在前场,审视他的长枪。
分明是个十九岁的少年,身形却已有了男人那样的结实轮廓,哪怕不佩刀,单站在那,也掩不住他身上锋芒。
忽然,北风刮面,寒冷的空气凝入肺腑,痛得人呼吸都愈发困难。
其中一名侍从掩住口鼻,闷声叹道:“你说咱们爷,好好的京官不做,为何非要来这荒野边陲,投张都督麾下?一年半载也罢,这都三年了,便是磨砺镀金,从玉阳到兰城,战功也该攒够了——咱何时才能回京啊?”
“咱这离哪儿近,你不知道?”
天际之上,一只阔翅的鹰正盘桓着向西北飞去。再往北,应该是草原了吧?
那侍从幡然醒悟:“嗬!爷还惦记着跟四姑娘的仇呢?”
他口中的四姑娘,是京城宋家最桀骜的小女儿,宋知柔。自她入京起,与他家主子的恩怨可谓一数一箩筐。
只在三年前,四姑娘不知何故被皇后娘娘添到了怀仙公主和亲漠北的名册里。
自此,归期不期。
便是那一月,魏元瞻不顾侯夫人极力反对,求侯爷去信西北,让张都督将他收至麾下,从最末等的士卒做起,一路历练。
年长些的侍卫听了这话,眼皮嫌弃地翻了翻:“仇什么仇!蠢货!”
十二月尾。
怀仙公主向朝廷上书求归的消息终于传到兰城。
帝允其所请,命礼部尚书赵琛即刻前往兰城迎接,同兰城守将高弘玉一并率军护送公主回京。
魏元瞻得到这个消息时,融融的雪飘过枯树,落在他的眉梢。他眉目一颤,指尖甚至也在微微发抖。
他忙收紧十指,将手藏于身后,一双灼灼的眼睛看住高弘玉:“迎公主回朝,此事……当真?”
“圣旨刚到,还能有假?”高弘玉将那卷绢帛给他,“这次,你跟我去。”
魏元瞻略略定神,眼里闪过无限喜色。
不待高弘玉离去,他已展开绢帛,反复将圣上的旨意看了又看。
紧接着,就见他一把将其合上,欢喜地笑了出来。
在高弘玉的印象里,魏元瞻鲜少将喜怒如此外放。他这高兴的模样,仿佛下一瞬就要亲吻圣旨,以谢陛下圣恩。
高弘玉不解他因何高兴至此,稍作猜想,以为他与怀仙公主曾有旧谊。
却听见他喊了谁的名字,很轻一声。
绝不是怀仙公主的名讳。
隐约像在喊……
“知柔。”
宋知柔勒停了马,目光专注地盯着前方之人。
他摇摇晃晃地走在雪地里,衣着散乱,神情惊恐,全失了草原男儿的野性。
宋知柔缓缓举弓,右手从箭囊中抽出一支骨箭,对准了他。
不料下一瞬,一股强劲的力道从身后狠狠贯穿她的肩膀,她左肩一钝,手里的弓便落下去,摔进雪里。
几乎本能地,她用另一只手攥紧缰绳,调马,回头。
四野漆寂,男子高坐马上,眉头紧锁,手中的弓弦正在轻轻铮鸣。
半日前——
宋知柔和加措弯腰钻出毡帐,火光在二人脸上跳跃着,将两幅迥异的五官绘得十分深刻。
“我要走了。”宋知柔松缓地说。
这已是她来到漠北的第三年冬。
初时,面对一望无垠的草原,恐惧总会侵袭全身,于是她哭泣,挣扎,却始终没有逃。
京城太远,她一个人,无粮无马,断是回不去的。可是京城里,阿娘尚在——她得活。
雪飘飘摇摇地落着,加措目不转睛地盯着宋知柔,见她上扬的唇角逐渐收敛,他一喜。
继而用他笨拙的,带着口音的汉话问她:“你,舍不得?”
宋知柔偏首。
风好像停了,月光罩在少年脸上,使她的心忽然一闷。
加措像可汗,高大漂亮,有一双狼似的眼睛。他严肃时,长眸放出凌厉的光,很凶狠;一旦笑起来,那双眼睛又像海一样,干净美好。
宋知柔沉默了。
她转过脸,朝前慢慢踱了两步:“我有一事,未能办成。”
若此仇不报,就这么回了京师,她不甘心。
加措立马跟上:“让我去,我帮你。”
“你帮我的已经够多了。”宋知柔微笑道。
若不是你,我估计三年前就已经死在了怀仙公主手中。
加措显然有些失望,他皱起眉:“你走了,还会再见吗?”
……
天色灰蒙,除却风声雪声,四周是庞然的静。
宋知柔咬紧牙关,努力地想要看清马背上人的面容。
隔得远,又兼清晨雾气缭绕,只看见他身上宽大的长袍。
直到他驱马靠近,袖口图纹逐渐清晰。
宋知柔目光闪烁,胸口猛烈起伏着。
朝她挽弓放矢之人——
是加措。
……
西北,兰城。
天气冷得像在坠刀子,把人暴露在外的肌肤都钉住,一层层向内割划。日头尚未出,正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候,军士们从营房踏出来,面上带着点刚起身的郁气。
近几月边关平静,鲜有外族侵扰,可守城的高将军却是一刻也不容手下懈怠。
魏元瞻作为高将军的爱将,自是以身作则,每日第一个出营房,像有无限精力似的,练到所有人都歇下了,他还要独自在外头踢会儿蹴鞠。
眼下,他的两个侍卫打水回来,看自家主子只身一人站在前场,审视他的长枪。
分明是个十九岁的少年,身形却已有了男人那样的结实轮廓,哪怕不佩刀,单站在那,也掩不住他身上锋芒。
忽然,北风刮面,寒冷的空气凝入肺腑,痛得人呼吸都愈发困难。
其中一名侍从掩住口鼻,闷声叹道:“你说咱们爷,好好的京官不做,为何非要来这荒野边陲,投张都督麾下?一年半载也罢,这都三年了,便是磨砺镀金,从玉阳到兰城,战功也该攒够了——咱何时才能回京啊?”
“咱这离哪儿近,你不知道?”
天际之上,一只阔翅的鹰正盘桓着向西北飞去。再往北,应该是草原了吧?
那侍从幡然醒悟:“嗬!爷还惦记着跟四姑娘的仇呢?”
他口中的四姑娘,是京城宋家最桀骜的小女儿,宋知柔。自她入京起,与他家主子的恩怨可谓一数一箩筐。
只在三年前,四姑娘不知何故被皇后娘娘添到了怀仙公主和亲漠北的名册里。
自此,归期不期。
便是那一月,魏元瞻不顾侯夫人极力反对,求侯爷去信西北,让张都督将他收至麾下,从最末等的士卒做起,一路历练。
年长些的侍卫听了这话,眼皮嫌弃地翻了翻:“仇什么仇!蠢货!”
十二月尾。
怀仙公主向朝廷上书求归的消息终于传到兰城。
帝允其所请,命礼部尚书赵琛即刻前往兰城迎接,同兰城守将高弘玉一并率军护送公主回京。
魏元瞻得到这个消息时,融融的雪飘过枯树,落在他的眉梢。他眉目一颤,指尖甚至也在微微发抖。
他忙收紧十指,将手藏于身后,一双灼灼的眼睛看住高弘玉:“迎公主回朝,此事……当真?”
“圣旨刚到,还能有假?”高弘玉将那卷绢帛给他,“这次,你跟我去。”
魏元瞻略略定神,眼里闪过无限喜色。
不待高弘玉离去,他已展开绢帛,反复将圣上的旨意看了又看。
紧接着,就见他一把将其合上,欢喜地笑了出来。
在高弘玉的印象里,魏元瞻鲜少将喜怒如此外放。他这高兴的模样,仿佛下一瞬就要亲吻圣旨,以谢陛下圣恩。
高弘玉不解他因何高兴至此,稍作猜想,以为他与怀仙公主曾有旧谊。
却听见他喊了谁的名字,很轻一声。
绝不是怀仙公主的名讳。
隐约像在喊……
“知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