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悠儿本没有午歇的习惯,只是六年前阿娘病逝,自己被祖母接到身边,便养成了习惯。
这一觉她睡得昏沉,睁眼看见头顶翠绿绣着仙鹤牡丹的帐帷,恍惚了一瞬,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幼时,过一会儿阿娘就会掀开帘子抱起她,温温柔柔的说“我家流苏怎么还不睡呀,是睡醒了吗?”
然后小声轻哄,她就这样一动不动望着眼前的帷幕,更像是在梦中,怀着说不清的期待没有动作,而外头的几个丫鬟也没发觉,默默绣着刺绣陪她,她微微侧头,不看她们倒映在帐帷上的影子。
就这样直到眼睛干涩,一滴泪水顺着眼角滑落,她抹了抹脸,才掀开被子坐起身。
琐碎的声音不大,年纪最小的红萏最先听见动静,放下手里的龙刀和珠针,“姑娘醒了。”
谭悠儿扶额坐了会,喉咙干涩,一句话也不想说,绿萏察言观色,倒了杯温水,哄着她喝下“姑娘睡迷糊了,喝些水缓缓。”
甘甜的茶水浸唇,谭悠儿方才扯着嘴角勾起一抹笑,还没说话便听见外头的动静。
“外面怎么回事,有人来了?”
青萏走进来回话。
“姑娘,姑奶奶来看您了。”
谭悠儿和谭湘就差了一岁,两人说是姑侄,实则玩伴,二房没有和谭湘年纪相仿的女孩儿,大房亦然,故而两个女孩儿关系最是要好,彼此也不大讲究那些虚礼。
青萏说完,谭湘便带着金好等人进来了,何柒纨对她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担忧她少人侍候,在谭湘身边安排了不少人,这样一拨人走过来,簇拥着最前头中间粉团脸儿、杏眼桃腮的少女,好生气派。
谭湘走进来见谭悠儿只穿了一件里衣,蹙着眉帮她拿了见云烟粉织金上袄。
“如今外头越来越冷了,你怎么就穿这么单薄一件。虽说屋子里也没到点炭的时候,但是你这样是真的不怕冷啊。”谭湘瞪他一眼,坐在她床榻边,替谭悠儿把被子掖到胸口。
“再说你本来身子就不好,都不知道注意着点。”
亲人关心的话让谭悠儿心里一暖,她弯弯眉眼浅笑。
谭悠儿容色秀丽清冷,眉宇常年轻蹙微颦,加上双眸如墨玉深潭上寒烟笼罩,带着淡淡的忧郁,让人心生怜惜,如今笑起来冲散了这一份孤寂,整个人都鲜活起来。
谭湘本是想着明日来邀约,又怕不提前说好谭悠儿有事,两下坐不住,便赶过来了。
绿萏正拿了篦子替她梳发,谭悠儿动不了,便拉着她的手说话。
“我刚睡醒呢,你就来了。来找我是有事?”
谭湘是会顺着杆子往上爬的性子,最是没脸没皮,也不顾几个丫鬟在,就抱着侄女的手撒娇。
“我舅母后天要办春日宴,说是替人做媒,我娘就想着让我跟去玩玩。”
谭悠儿是订好了亲的,她亲舅舅担心她爹不靠谱,有心照拂妹子唯一的女儿,恰好膝下有个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叫管正宲,便做主主动与她祖父母商定了这门亲事,纳采、问名都办好了,只等着再过一年纳吉就差不多了。
她瞬间明白祖奶奶这里头的意思,虽有些韵羡谭湘能够出去耍,但也不敢开口跟去,只点头“那你怎么来找我了,不好好打扮打扮?”
谭湘嘟起嘴“这不是我看了妆匣,里头的首饰都是戴过的,看着也老旧了,我想去翠宝阁买些新的。”
毕竟首饰这玩意可不嫌多,谭湘一向喜欢最亮丽的首饰,这些戴过几年的她平时用上还罢,宴会上戴去她就怕被人笑话。
谭悠儿无声笑笑,绿萏梳好头发悄无声息退到一边。
谭悠儿有心逗她,故意不说自己陪同的话,只问别的。
“首饰不够那你可和祖奶奶说了?”
“说了的,要不是这么说,我娘肯定不让阿兄带我出去。”
“那可真好,我记得上次出府还是龙阳节看赛舟。唔,翠宝阁是不是边上有家樊楼,我记着那家鹅盹掌汤齑做的极好——”
“流苏陪我去,我就请你吃!”谭湘估量着自己的荷包,咬咬牙放话。
“那感情好。”谭悠儿拍拍手,看谭湘吃瘪的样子心里开怀不少。
“好哇,好你个谭流苏,竟然唬我。”谭湘见她答应的那么爽狂,脱了鞋履,穿着鞋袜上了床,一把把谭悠儿扑倒床上,作势要挠她咯吱窝。
“谁叫我们家玉叶这么呆,啊哈哈别碰我,好痒。”
“哼,还敢说我呆,你看我的。”
“哈哈哈哈啊哈哈。”两个人玩闹了一阵,彼此头发全都散开,金箔、绿萏又白梳了。衣冠也全乱了,幸好因为她们还小,平常在家中长辈不让敷粉,不然只怕整个被褥都要脏掉。
玩累了两人倒在床上,一左一右挨着,说起小话。
“那说好了哦,明日巳时咱们坐马车去翠宝阁。”
“好。”
这样静静靠了一会,谭悠儿拉下帷幕,不让她人看见,又爬回原位躺下,小声说。
“我今日做噩梦了。”
“怎么了,你梦着什么了?”谭悠儿胆子比谭湘还小,记得以前大堂嫂刚刚离世时,她时常梦魇,哭着要娘,直到后来才好些,但她夜里睡觉都要点上蜡烛,还要人陪着睡下才行,谭湘以为这次也差不多,却没想到谭悠儿说的不是这个。
“我梦到阿娘与我说,”谭悠儿看了眼帷幕外朦朦胧胧的人影,趴在她耳边小声说,“阿娘说紫微星动,太白经天,就在黎州。”
“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梦里模模糊糊的,看不真切,初醒来时什么也不记得,方才看着你倒是忽然想起来了。”
看着自己便想起来了,好生玄异,谭湘想笑却笑不出来,她读的书杂,《易经》也看过一些,知道这是在说潜龙在黎州,谭湘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这一个月,怎么人人都在念叨乱世将至,阿爹阿娘在说、兄长在说、阿姊在说,如今连逝世多年的大堂嫂都托梦来说了。
说不清的烦躁卷席谭湘,她阖眼,嘟嘟囔囔说了句“那你要和堂兄说吗?”
提到自己阿爹。谭悠儿叹了口气“算了吧,阿娘离开后,阿爹整日酗酒,如今好不容易振作起来,我再提阿娘不是惹得他伤心。”
谭悠儿爹娘伉俪情深,堂嫂逝世后,大堂兄谭禩意痛哭流涕,写下《再见难》,十日不见人,后来为了梦魇的女儿和高热的儿子从屋中出来便放话“此生不纳妾、不娶妻”、“一生一世一双人”、“不负亡人”等等。
在那年轰动了不少人家,女眷们因此对他都颇有好感。
“那白虎呢?”
谭悠儿的幼弟谭追昱,乳名白虎。
“白虎?你也不是不知道那家伙藏不住事,我只能和你说了。”谭悠儿幽幽看着眼前人纤长的睫毛,“玉叶,我只能和你说了,你……别传出去。”
谭湘听出她话语中的落寞,伸手搭在她肩上,“别怕别怕,你上头还有祖父祖母顶着呢,再不济还有我堂兄阿兄在,况且你还有我呢,我可是你小姑,肯定会保护好你的。”
两个人又胡乱聊了些,等到回去时,因着这一出,谭湘心情不大好。
她只想缩在自己的小家里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太平生活而已,什么潜龙、灾民、乱世,她丝毫不感兴趣。
但走到门前时她脚步一蹲,还是转身去了八百年不曾进的书房。
她的院子就住这自己一拨人,屋子空出许多,何柒纨便给她做了书房。
只是谭湘不爱读那些什么之乎者也的圣贤书,除了话本,其他只瞥几眼应付爹娘考察,书房便空了许久没人用好在每日都有人打扫,到也不见什么灰尘。
推门踏入,墨香混合着檀香扑面而来,斑驳光影透过薄纱窗洒下,与窗外的竹影交错。
置于中央的书案是何柒纨从嫁妆里拿出来的,据说是一块完整的黄花梨木,光照下色泽温润、一圈一圈的纹理如行云流水一般,都是从小到大看惯了的。
要是有一天,这些都没了,自己会如何?谭湘难道这么认真去想,却发觉脑海里一片空白。
她想不出,自己出生在黎州、生长于黎州,五千一百一十多个日夜,十四个春秋,她舍弃不下。
金好就看着自家姑娘望着书案愣神,脸上是已往没见过的肃然,她本想问问劝慰一下——为奴为婢的就要能为主子分忧才是合格,金好是最合格的,但她还是哑了声,没有发问,只安静的在谭湘身后跟着。
“都出去吧。”谭湘回过神,让她离开。
谁都没留下,就自己一个人待在里面,她很少悲秋殇月,很快便收拾好心情。
难得来书房一趟,干脆读会书。
书架上的书其实不少,她随手抽了一本,没想到是《女戒》,翻开一看,大半本都被她胡乱涂鸦了,字里行距也很陌生,想来幼时一点也没看进去。
她对这个也没兴趣,又放了回去,又抽了一本书坐下,拿着就觉着封皮触感不对,果然一翻,外头包着《孟子》,里头却是话本。
谭湘这才想起,这是二兄怕爹娘发现,藏在自己这里的书。
二兄和她其实也差不多,不爱读书,两个人小时候同病相怜了许久,所以二兄把这书藏在她这儿。
不过她想拿的是《春秋》,谭湘将这书放回去,找了许久,才在角落找到。
她不爱看言语晦涩的史书,如今却想去瞧瞧。
平常看着昏昏欲睡的书,如今再看却发觉没有幼时那般难以理解。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影子逐渐西斜,屋里变得幽暗起来,谭湘亲自起身点了烛灯。
暖黄的烛光倒映在视线中,烛芯时不时跳动,焰火摇曳,将烛台前人的影子拉成长长一片。
“姑娘,该用晚膳了。”
谭家二房也不是时常聚在一起吃的,要是没有提前发话,都是个人在个人的院子用膳,谭湘合上书,长呼一口气。
谭湘被自己傻笑了,她真是傻了,这么大的事就是她一人又有什么用呢。
就像她安慰谭悠儿的,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的顶着,自小学的东西和史书里,也不见有谁教导乱世下女子能做什么。
她看了半天,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还不如去想想明日去翠宝阁要买些什么配衣裳。
如此这番,她心情又好了起来,还有心思哼起前些日子给节度使夫人过寿时听到的曲儿。
“相思何堪此秋凉。自南自北,杳无音信,空对明月愁长。”
这一觉她睡得昏沉,睁眼看见头顶翠绿绣着仙鹤牡丹的帐帷,恍惚了一瞬,还以为自己回到了幼时,过一会儿阿娘就会掀开帘子抱起她,温温柔柔的说“我家流苏怎么还不睡呀,是睡醒了吗?”
然后小声轻哄,她就这样一动不动望着眼前的帷幕,更像是在梦中,怀着说不清的期待没有动作,而外头的几个丫鬟也没发觉,默默绣着刺绣陪她,她微微侧头,不看她们倒映在帐帷上的影子。
就这样直到眼睛干涩,一滴泪水顺着眼角滑落,她抹了抹脸,才掀开被子坐起身。
琐碎的声音不大,年纪最小的红萏最先听见动静,放下手里的龙刀和珠针,“姑娘醒了。”
谭悠儿扶额坐了会,喉咙干涩,一句话也不想说,绿萏察言观色,倒了杯温水,哄着她喝下“姑娘睡迷糊了,喝些水缓缓。”
甘甜的茶水浸唇,谭悠儿方才扯着嘴角勾起一抹笑,还没说话便听见外头的动静。
“外面怎么回事,有人来了?”
青萏走进来回话。
“姑娘,姑奶奶来看您了。”
谭悠儿和谭湘就差了一岁,两人说是姑侄,实则玩伴,二房没有和谭湘年纪相仿的女孩儿,大房亦然,故而两个女孩儿关系最是要好,彼此也不大讲究那些虚礼。
青萏说完,谭湘便带着金好等人进来了,何柒纨对她是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担忧她少人侍候,在谭湘身边安排了不少人,这样一拨人走过来,簇拥着最前头中间粉团脸儿、杏眼桃腮的少女,好生气派。
谭湘走进来见谭悠儿只穿了一件里衣,蹙着眉帮她拿了见云烟粉织金上袄。
“如今外头越来越冷了,你怎么就穿这么单薄一件。虽说屋子里也没到点炭的时候,但是你这样是真的不怕冷啊。”谭湘瞪他一眼,坐在她床榻边,替谭悠儿把被子掖到胸口。
“再说你本来身子就不好,都不知道注意着点。”
亲人关心的话让谭悠儿心里一暖,她弯弯眉眼浅笑。
谭悠儿容色秀丽清冷,眉宇常年轻蹙微颦,加上双眸如墨玉深潭上寒烟笼罩,带着淡淡的忧郁,让人心生怜惜,如今笑起来冲散了这一份孤寂,整个人都鲜活起来。
谭湘本是想着明日来邀约,又怕不提前说好谭悠儿有事,两下坐不住,便赶过来了。
绿萏正拿了篦子替她梳发,谭悠儿动不了,便拉着她的手说话。
“我刚睡醒呢,你就来了。来找我是有事?”
谭湘是会顺着杆子往上爬的性子,最是没脸没皮,也不顾几个丫鬟在,就抱着侄女的手撒娇。
“我舅母后天要办春日宴,说是替人做媒,我娘就想着让我跟去玩玩。”
谭悠儿是订好了亲的,她亲舅舅担心她爹不靠谱,有心照拂妹子唯一的女儿,恰好膝下有个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叫管正宲,便做主主动与她祖父母商定了这门亲事,纳采、问名都办好了,只等着再过一年纳吉就差不多了。
她瞬间明白祖奶奶这里头的意思,虽有些韵羡谭湘能够出去耍,但也不敢开口跟去,只点头“那你怎么来找我了,不好好打扮打扮?”
谭湘嘟起嘴“这不是我看了妆匣,里头的首饰都是戴过的,看着也老旧了,我想去翠宝阁买些新的。”
毕竟首饰这玩意可不嫌多,谭湘一向喜欢最亮丽的首饰,这些戴过几年的她平时用上还罢,宴会上戴去她就怕被人笑话。
谭悠儿无声笑笑,绿萏梳好头发悄无声息退到一边。
谭悠儿有心逗她,故意不说自己陪同的话,只问别的。
“首饰不够那你可和祖奶奶说了?”
“说了的,要不是这么说,我娘肯定不让阿兄带我出去。”
“那可真好,我记得上次出府还是龙阳节看赛舟。唔,翠宝阁是不是边上有家樊楼,我记着那家鹅盹掌汤齑做的极好——”
“流苏陪我去,我就请你吃!”谭湘估量着自己的荷包,咬咬牙放话。
“那感情好。”谭悠儿拍拍手,看谭湘吃瘪的样子心里开怀不少。
“好哇,好你个谭流苏,竟然唬我。”谭湘见她答应的那么爽狂,脱了鞋履,穿着鞋袜上了床,一把把谭悠儿扑倒床上,作势要挠她咯吱窝。
“谁叫我们家玉叶这么呆,啊哈哈别碰我,好痒。”
“哼,还敢说我呆,你看我的。”
“哈哈哈哈啊哈哈。”两个人玩闹了一阵,彼此头发全都散开,金箔、绿萏又白梳了。衣冠也全乱了,幸好因为她们还小,平常在家中长辈不让敷粉,不然只怕整个被褥都要脏掉。
玩累了两人倒在床上,一左一右挨着,说起小话。
“那说好了哦,明日巳时咱们坐马车去翠宝阁。”
“好。”
这样静静靠了一会,谭悠儿拉下帷幕,不让她人看见,又爬回原位躺下,小声说。
“我今日做噩梦了。”
“怎么了,你梦着什么了?”谭悠儿胆子比谭湘还小,记得以前大堂嫂刚刚离世时,她时常梦魇,哭着要娘,直到后来才好些,但她夜里睡觉都要点上蜡烛,还要人陪着睡下才行,谭湘以为这次也差不多,却没想到谭悠儿说的不是这个。
“我梦到阿娘与我说,”谭悠儿看了眼帷幕外朦朦胧胧的人影,趴在她耳边小声说,“阿娘说紫微星动,太白经天,就在黎州。”
“我也不知是什么意思,梦里模模糊糊的,看不真切,初醒来时什么也不记得,方才看着你倒是忽然想起来了。”
看着自己便想起来了,好生玄异,谭湘想笑却笑不出来,她读的书杂,《易经》也看过一些,知道这是在说潜龙在黎州,谭湘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这一个月,怎么人人都在念叨乱世将至,阿爹阿娘在说、兄长在说、阿姊在说,如今连逝世多年的大堂嫂都托梦来说了。
说不清的烦躁卷席谭湘,她阖眼,嘟嘟囔囔说了句“那你要和堂兄说吗?”
提到自己阿爹。谭悠儿叹了口气“算了吧,阿娘离开后,阿爹整日酗酒,如今好不容易振作起来,我再提阿娘不是惹得他伤心。”
谭悠儿爹娘伉俪情深,堂嫂逝世后,大堂兄谭禩意痛哭流涕,写下《再见难》,十日不见人,后来为了梦魇的女儿和高热的儿子从屋中出来便放话“此生不纳妾、不娶妻”、“一生一世一双人”、“不负亡人”等等。
在那年轰动了不少人家,女眷们因此对他都颇有好感。
“那白虎呢?”
谭悠儿的幼弟谭追昱,乳名白虎。
“白虎?你也不是不知道那家伙藏不住事,我只能和你说了。”谭悠儿幽幽看着眼前人纤长的睫毛,“玉叶,我只能和你说了,你……别传出去。”
谭湘听出她话语中的落寞,伸手搭在她肩上,“别怕别怕,你上头还有祖父祖母顶着呢,再不济还有我堂兄阿兄在,况且你还有我呢,我可是你小姑,肯定会保护好你的。”
两个人又胡乱聊了些,等到回去时,因着这一出,谭湘心情不大好。
她只想缩在自己的小家里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太平生活而已,什么潜龙、灾民、乱世,她丝毫不感兴趣。
但走到门前时她脚步一蹲,还是转身去了八百年不曾进的书房。
她的院子就住这自己一拨人,屋子空出许多,何柒纨便给她做了书房。
只是谭湘不爱读那些什么之乎者也的圣贤书,除了话本,其他只瞥几眼应付爹娘考察,书房便空了许久没人用好在每日都有人打扫,到也不见什么灰尘。
推门踏入,墨香混合着檀香扑面而来,斑驳光影透过薄纱窗洒下,与窗外的竹影交错。
置于中央的书案是何柒纨从嫁妆里拿出来的,据说是一块完整的黄花梨木,光照下色泽温润、一圈一圈的纹理如行云流水一般,都是从小到大看惯了的。
要是有一天,这些都没了,自己会如何?谭湘难道这么认真去想,却发觉脑海里一片空白。
她想不出,自己出生在黎州、生长于黎州,五千一百一十多个日夜,十四个春秋,她舍弃不下。
金好就看着自家姑娘望着书案愣神,脸上是已往没见过的肃然,她本想问问劝慰一下——为奴为婢的就要能为主子分忧才是合格,金好是最合格的,但她还是哑了声,没有发问,只安静的在谭湘身后跟着。
“都出去吧。”谭湘回过神,让她离开。
谁都没留下,就自己一个人待在里面,她很少悲秋殇月,很快便收拾好心情。
难得来书房一趟,干脆读会书。
书架上的书其实不少,她随手抽了一本,没想到是《女戒》,翻开一看,大半本都被她胡乱涂鸦了,字里行距也很陌生,想来幼时一点也没看进去。
她对这个也没兴趣,又放了回去,又抽了一本书坐下,拿着就觉着封皮触感不对,果然一翻,外头包着《孟子》,里头却是话本。
谭湘这才想起,这是二兄怕爹娘发现,藏在自己这里的书。
二兄和她其实也差不多,不爱读书,两个人小时候同病相怜了许久,所以二兄把这书藏在她这儿。
不过她想拿的是《春秋》,谭湘将这书放回去,找了许久,才在角落找到。
她不爱看言语晦涩的史书,如今却想去瞧瞧。
平常看着昏昏欲睡的书,如今再看却发觉没有幼时那般难以理解。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影子逐渐西斜,屋里变得幽暗起来,谭湘亲自起身点了烛灯。
暖黄的烛光倒映在视线中,烛芯时不时跳动,焰火摇曳,将烛台前人的影子拉成长长一片。
“姑娘,该用晚膳了。”
谭家二房也不是时常聚在一起吃的,要是没有提前发话,都是个人在个人的院子用膳,谭湘合上书,长呼一口气。
谭湘被自己傻笑了,她真是傻了,这么大的事就是她一人又有什么用呢。
就像她安慰谭悠儿的,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子的顶着,自小学的东西和史书里,也不见有谁教导乱世下女子能做什么。
她看了半天,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还不如去想想明日去翠宝阁要买些什么配衣裳。
如此这番,她心情又好了起来,还有心思哼起前些日子给节度使夫人过寿时听到的曲儿。
“相思何堪此秋凉。自南自北,杳无音信,空对明月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