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元拿起证件翻看一遍,递给身旁的张学文。

    张学文接过来查看一番,又传给了对面的蒋君。

    她仔细检查了一下红章和名字,冲两人点点头,把证件还给原主。

    “周记者能来,真是我们村的荣耀啊。”赵德元缺人对方身份无误,脸上立刻挂了笑,伸出胳膊示意对面的人入座。

    来人二十八·九岁的样子,带着一副黑边圆框眼镜,天生一个笑脸,气质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

    刚刚自己的证件被三个人轮番检查,周文浩不仅没生气,反而放低姿态和赵德元寒暄,“赵支书太客气了,我在市里也对咱们‘长寿窑’久闻大名,这次能来采访,也是我的荣幸。”

    几人一来一往,赵德元对市里报社派来的笔杆子有意捧着,而周文浩态度谦和,丝毫不摆架子,对赵德元的问题更是有问必答。

    蒋君一边和几人交流着,眼睛却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周文浩。

    看他的言谈举止,就明白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他情商很高,不过三两句就把赵德元和张学文两人忽悠的放下警惕,脸上带笑,一副看自家后辈的慈爱眼神。

    “还是太单纯啊。”蒋君在心里摇摇头,默默的感叹道。

    果然,闲言少叙片刻,在两人松懈下来的时候,周文浩突然插入正题。

    “……听赵支书和张队长说的,我对咱们‘长寿瓷’真是太好奇了,正好我也来了,能不能带我去咱们窑厂看看,记录一下咱们长寿窑生产过程的独特之处。”

    他一双眼睛盯着村里的一把手赵德元,眼神里写满了好奇和单纯,要不是知道他记者的身份,真以为他只是想要参观一下。

    赵德元刚想一口答应,话到嘴边意识到不对了,他脸上的笑容一僵,不自然的和张学文交换个眼神。

    周文浩的要求不过分,但是……

    大河村的窑厂就是个草台班子,除了一座柴窑炉,连个像样的生产车间都没有。

    再加上陶瓷特殊的生产过程,村里的男人们都光着膀子在外面选土练泥,着实不符合“长寿瓷”的文雅神秘。

    “哎呀,这个……”赵德元转变口风,皱着眉头打着官腔,“我们这个长寿窑之所以好,就是里面有独特技术在里面,你这又是拍照又是采访的,不就把我们的技术泄露了吗!”

    “不行不行。”老实人也有狡猾的时候,赵德元摇着脑袋,连连拒绝。

    周文浩爬山涉水的来到偏僻的大河村,铆足劲要写出一篇好稿子,哪能轻易放弃。

    他不死心的补充,“我不拍咱们窑厂具体的生产步骤,就拍个远景,工人在窑厂里生产的画面就行。”

    “不行。”赵德元还是拒绝,“我们厂柴炉的摆放位置,造型,都是有讲究的,属于我们村的机密,不能和别人说。”

    周文浩一再被拒绝,也维持不了内心的平和,有些着急了。

    他在来之前设想这次采访会很顺利,给大河村报道长寿窑是扬名宣传的好机会,哪想到实际比他想象的困难。

    刚开头就被村领导拒绝了。

    周文浩的职业本能让他敏锐的察觉到赵德元三推四阻的背后隐藏着秘密。

    真像他说的那般,怕泄露机密?

    还是窑厂生产不正规,怕他发现猫腻?

    或者是窑厂人心涣散,把有人跳出来揭短?

    周文浩的脑海里快速闪过几种可能性,大河村生产的碗盘,也在城里卖了很长时间了,质量是经过检验的。

    现在拦着他不让他拍照,很大可能是厂子规模小,生产场地乱之类的小问题,怕他报道出去毁了“长寿窑”的名声。

    想通其中的关键,他慢慢冷静下来,也不慌乱了。

    周文浩读书多却不是死读书,丝毫不迂腐。

    他心里明白,领导让他来给长寿窑报道文章,是看重他们的名气和热度,想把“长寿瓷”打造成特色产品,给市里增光。

    要是他真执拗的追查到底,把“长寿窑”的名声毁了,大河村记恨他,领导也不会表扬他,自己到时候里外不是人。

    周文浩变了想法,也不再执拗的现场拍摄了。

    他索性将错就错,装作被赵德元说服了。

    “赵支书说得对,咱们长寿窑确实不一般,生产过程保密也是应该的,万一我一不小心拍到不该拍的,就是大河村的罪人了。我想了想还是不拍了。”

    周文浩诚恳的点点头,虚心受教的样子让赵德元松了口气,只是还没等他这口气喘匀,就听周文浩又提出来新要求。

    “既然长寿窑拍不成了,不如就拍长寿宴吧。”

    长寿宴?

    三人对视一眼,想起来蒋君从城里拿回的两幅“百寿”字。

    当时就是打着要办“长寿宴”的名头,才把村里的生产的陶瓷打造成远近驰名的“长寿瓷”。村领导都知道“长寿宴”这回事。

    但是后来窑厂走上正轨,大家都把这件事忘了。

    几人也都知道,办长寿宴只是借口,都没把这事当真。

    不说别的,就说真要办宴席,菜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弄?

    赵德元张张嘴,想说长寿宴已经办过了。

    现在周文浩又把“长寿宴”重新提出,也证明他是做足了功课的。

    周文浩像是知道他想说什么,还没等他张嘴就把他的话堵了回来。

    “说来也巧,我有一个表弟正好在咱们村当知青,听他说咱们村的长寿宴还没办,这下我可是有福气了,能亲身体验一下。”

    “哦?周记者还有表弟在我们村当知青,这可真是巧了,是哪位啊?”赵德元笑呵呵的问,心里却怀疑周文浩这小子故意骗他。

    周文浩这话得半真半假,他有表弟在村里当知青是真,询问是假。

    自从知青下乡,两人已经多年没有联系,这么说也不过是诈一下赵德元三人,怕他们又找理由推辞。

    “他叫侯明安,是66年的老三届,咱们村也有四五年了。”

    侯明安?

    赵德元一听,还真有这个人。

    “这还真是巧了,呵呵呵呵。”赵德元不自然的笑笑,这村里有熟人,他还找什么借口。

    “长寿宴还没办呢,等我们要举办的时候,肯定会邀请周记者来。”正当赵德元无措时,一个清脆的女声插了进来,缓解了他的尴尬。

    “是啊,还没办……”赵德元被蒋君解脱出来,刚松了口气,又察觉不对,“嗯?”

    举办的时候邀请周文浩来,这是还要办长寿宴?

    想想长寿宴的花费,赵德元赶紧给蒋君使眼色,示意她别答应。

    相对于赵德元的不安,蒋君倒镇定的多,她回他一个“放心”的眼神,继续和周文浩周旋。

    “哦?那我可是期待了,咱们打算什么时候举办长寿宴啊,我也准备准备,肯定给咱们村写一篇满意的报道。”

    蒋君松了口,周文浩自然不会放过难得的机会,连忙继续追问,非要问出个确定的时间,免得过了时间又被她们搪塞过去。

    长寿窑报道不了,他就曲线救国,抓住长寿宴的机会,把大河村的瓷器捧出一个新高度。

    他总要写出一份满意的稿子,来给市报社领导交差。

    但是蒋君还真没有搪塞的想法。

    周文浩想借着长寿瓷的名气出风头,她却想拿市报社做跳板,进一步发展窑厂。

    大河村的窑厂不能止步于村里的小作坊的规模,迟早要走出去,周文浩的稿子就是送上门的机会。

    两人各有想法,殊途同归。周文浩对长寿宴着急,她也等不了太久。

    蒋君仔细思考了一下,“就定在九九重阳节吧,一是到时候地里的活儿少了,村里人才得闲,另一个也是重阳节是咱们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和长寿宴的名字也呼应。”

    “重阳节?”周文浩一盘时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不算太晚。

    “好,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周文浩和蒋君对视一眼,两人脸上都带着笑,但是这个笑容不达眼底,眼中都是算计。

    两人都是聪明人,高手过招,一个眼神便能把对方的想法摸个八九不离十,知道对方的斤两。

    周文浩见好就收,到达目的后,又恢复了一开始的谦逊和内敛,识相的告辞,“我就不打扰了几位领导工作了。我也和侯表弟好久没见了,正好我这次来咱们村工作,趁着这个机会去看看他。”

    赵德元当然不会阻拦,甚至巴不得他赶紧走,他们三人可以开小会讨论一下长寿宴的事情。

    “好好好,我让我们村的会计薛白云带你过去。”赵德元连忙答应,叫来了薛会计把人送走。

    等到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们三人时,赵德元叹了口气坐在下来,“蒋君啊,怎么能把长寿宴的事答应下来呢。”

    他嘴上含糊着嘟囔“还是太年轻”,转头却向张学文商量,替蒋君说话,“学文,这长寿宴当时也是为了咱们村的窑厂才提出来的,是为了咱们村。”

    “我想着这长寿宴也不是给外人吃,都是村里人吃,就当提前给村里人发福利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窑厂的账本,指着还没捂热乎的二百块钱盈利说,“咱也不办太大,就按照一百块钱办,你看怎么样。”

    张学文心里有些舍不得钱,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赵德元的决定很公正。

    再说一把手老支书都同意了,他也没必要横插一脚做坏人,惹得蒋君的记恨。

    “好。”张学文点点头,没有异议。

    谁知他话音刚落,就听见蒋君带着自信的拒绝,“老支书,我有一个想法能解决长寿宴的问题,你先让我试试吧,实在不行,再动用村里的钱。”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纺织女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纺织女工并收藏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