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神还是那个大神

    高中生活的节奏很快,快到没缓过神,就迎来了期中考试。谢文同学考了班级第十,虽然不算拔尖,但是她却有十分的满意。

    刚刚入学时她就幻想过自己考第一的情形,那样面临的压力肯定很大,以自己的心态,还是不太适合。但是也不能太差,就这样第十名,正正好的名次,甚是欢喜。

    她拿到成绩的第一时间想的却是盛星同学考了多少分。两个人虽然是相同分数进的班,不知为何,谢文总感觉他很有实力,对他超级有信心。

    下课后,盛星站在座位边整理作业,谢文看四下无人,往前上了一步,也不扭捏,直接开口:“你考了多少名?多少分?”

    盛星同学一抬头,旁边多出的一个脑袋,嘴巴微微一抿,两个酒窝深深地显了出来:“659分,至于名次,目前班级好像还没有分数比我高的。”

    他的语气透着自信和意气风发。

    谢文同学瞬间石化,抬头看向他,落落大方地比了个大拇指:“真棒。”

    又看着自己和他差距的100分,渐渐生出些许的尴尬。得亏没有急着第一时间自报分数,幸好幸好。

    那个时代,教育改革还木有兴起,分数就是王道。盛星以全班第一全校第十的成绩,一跃成了班级里最大的一匹黑马。班主任似乎完全遗忘了之前让他写检讨的事情,看他就像看到自己一脚迈进北大校园的儿子一样,全然当做重点保护动物。

    第二次选座位,毋庸置疑,盛星坐在中间的第二排,而谢文同学凭借着班级的第十名成功降落到盛星同学的身后。

    那是离他最近的一次,只记得那一天,天很蓝,风儿也混杂着各类清香。

    日子如流水,哗哗啦啦,一如既往地向前。

    谢文也就安安稳稳地在盛星的身后学习和发呆,仅有的小心思都是与他有关。那时候的她只想前进一点再前进一点,虽然没啥上进心,依旧希望最后的结果能和他靠近一些。

    那时候班级流行333座位制,盛星坐在中间,左右都迎来了新的同桌,应珺与何晓。应珺活泼好动,喜欢各类运动,另一位何晓,涉猎极广,一半活泼一半文艺。他们三个成绩都还不错,性格也较为互补,后来他们三一坐就是三年,高中时候的同窗情谊简单又真挚,能踢会儿球、讨论几道题目抑或开个玩笑,那就是朋友。

    何晓家境优渥,也是独生子,爸爸在机关单位妈妈也是名校名师,爷爷奶奶还是最早的一批设计师,标准的书香门第。何晓自小无忧无虑,所以性格里一直保持着一份单纯可爱,就连喜欢的运动也那么阳春白雪,游泳、弹钢琴,还有电子竞技,毕竟是在2005年的那个秋季,那时候网吧的电脑都还那种最老式台式机,屁股都能伸出二里地。他这样的存在与喜好绝对算得上是特立独行,独树一格。

    由于整个县城只有这一所省重点高中,又因为地理位置的偏僻,特别流行家长陪读。但凡条件好点的家庭高一就开启了漫长的陪读生涯,条件稍微差点的家庭到高二高三也陆续开始。一直□□到不陪读的家庭实在少之又少。

    谢文家从改革开放后,爷爷辈是最早一批下海经商的人。

    父母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从她爷爷手中继承了家族生意-------粮食买卖,她的父母也是吃过苦的娃娃,接手过来之后就一直勤勤恳恳,生意也越做越大。就这样谢文和何晓成了最早一批在外租房的娃娃。

    那个时候每每晚自习下课铃一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往出涌,伴着昏黄的路灯和悠扬的下课铃声,一群充满朝气的孩子结伴而行,朝气蓬勃。

    谢文和何晓租的房子靠得近,所以他俩常常碰头,但因为不熟悉,也没说过话。

    转眼到了腊月,谢文租房的附近一家老人过世,晚上10:00多才下自习,她害怕,不敢回去。在那个岔路口反反复复地徘徊,就这样遇到了何晓。眼看周边的人也越来越少,谢文鼓起勇气大喊一声:“何晓,你能不能送我一段路?我是坐在你后面的谢文。”

    何晓转过头,突然被这样一个萌萌的生物闯进自己的视线里,是一位留着齐刘海,后面的头发刚刚过了耳廓的姑娘,应到:“我认识你。”

    谢文连忙指了指那个巷子:“那边那啥了,情况特殊,就这两天,麻烦麻烦。”

    何晓从自行车上一跃而下,推着车和她并肩:“我听说了,要不这几天下自习后你都等我一会儿,我去取个车,顺路送你。”

    听到这番话,谢文看他如同看到一位救她于水火的盖世英雄,立马如小鸡啄米般点头道:“太谢谢了,后面几晚就拜托你了,最多三天。”

    何晓爽朗一笑:“小事,走吧。”

    这是谢文于与何晓的第一次搭话,伴随着悠悠的月色,结伴而行。

章节目录

我们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牛牛吃稀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牛牛吃稀饭并收藏我们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