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刚到,朝霞铺陈之后本应见日轮辉煌,岂料天际乌云密布,遮蔽了光明。
激昂有力的呐喊戛然而止,李贞合身躯颤抖,竭力支撑,将那浸透鲜血的万民书高高擎起。
太师一党、太后羽翼、中立之士,乃至心存正义的老臣,无论是否牵涉其中,此刻皆缄默不语。
唯独蔫润知纯真未泯。
他拂去眼角的朦胧水汽,猛一转身,衣袍翻飞间,毅然决然地跪倒在地,发出“扑通”一声重响。
顶着一对泛红的眼眸,他声音虽带哽咽,却字字清晰,高声疾呼。
“太后娘娘,公主殿下,人才之选拔,实为社稷兴衰之根本,而科举之道,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途径。今有众多寒门学子受辱,且不惜身受廷杖之苦,千里迢迢,血书呈上,其志之坚,其冤之深,可见一斑!
地方官吏滥用职权,肆意践踏朝廷威严,竟敢无视太祖皇帝所立之铁律,肆意妄为,窃取文墨,横行乡里,舞弊营私,这等恶行若任其蔓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民心尽失,学子离心,人才凋零,权贵嚣张,百官贪腐成风,明昭王朝恐将沦为乌烟瘴气之地。
届时,我等又有何颜面去见太祖皇帝?去见那素手执针,为老臣缝补衣裳,慈爱如母的圣德皇后?去见那些为护我朝安宁,血洒疆场,乃至身首异处的忠烈之士,还有那些逝去的亲友故人呢?”
傻子。
萧沁澜扯了扯嘴角,幽深瞳仁中却满是欣慰。
也只有他敢说此话,其余备太子皆身负外戚或九族之累,皇权一怒之下,足以令人生死无常。
忠勤伯对他并无多少温情,自幼他便跟随皇姑母征战四方,斩将搴旗。
及至年长,又独守空旷的伯爵府邸,目睹那府中欢声笑语,自己却形单影只。
心地纯良,性情敦厚,方能如此安然处之,换作旁人,甚至包括自己,恐早已寻机报复。
“贤昭对此事,有何见解?”太后慵懒之声蓦然响起。
听罢,忠臣原本稍感宽慰的心情瞬间又紧绷起来。
贤昭公主素爱和光同尘,不愿轻易得罪于人,通俗些便是和稀泥。
庆如□□欲挺身而出,为天下学子讨个公道,却见珠帘之后,嫡公主突然向太后行了一礼,目光已非昔日困顿,熠熠生辉。
至此关头,已至尾声,是时候让老臣们明了,何以身为“臣”之道。
“母后在上,儿臣自幼聆听父皇言及前朝暴虐,如何践踏百姓,吸血吮髓。正因有此鉴戒,方有今朝之朗朗乾坤,京师之繁华,太和殿之庄严。
今日之事,不论其背后真相如何,是学子诬告,还是另有隐情,处置之道,唯‘公正’二字而已。此乃皇权不可逾越之底线,乃万民之殷切期盼,亦是群臣为官之根本准则……”
言罢,她抬起素手,轻启珠帘,转身拾级而下,一袭华丽的紫衣宫装,被拖曳得平整无虞,未见丝毫褶皱。
陆承韫抬眼望去,但见看似娇弱温婉的嫡公主,神情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行至众臣之前,不顾颜面,不顾尊卑,只为公正二字,竟掀起宫装,脊背挺拔如松,屈膝而跪。
“沁澜身为女流之辈,体力难以征战沙场,智力难以独当朝堂。然经詹事大人与少保悉心教导,亦深知百姓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此等泣血控诉,绝望血书,不惜以命相搏所受之廷杖,岂敢轻忽?岂敢不查?
学子敢于远赴京城,鸣冤告状,足见其对朝廷尚存厚望。当年至此,一路走来,所见不公不义之事甚多。诸位叔伯长辈,明昭王朝盛世繁华,锦绣绵延,后世言论,就拜托诸位长辈了。”
&
自晨间朝会散后,未及半日便已至午时。
京师之中,富贾云集,酒楼食肆宾客盈门。
美食佳肴、陈酿醇醪,初语楼内更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自贩夫走卒至显赫富商,四海之人汇聚一堂。
“诸位,诸位……”一身着华贵淡紫色锦袍的男子,悄然靠近,低声问道:“方才坊间流传之事,确否属实?那中宫嫡出的贤昭公主,竟真的向群臣屈膝行礼了吗?”
“此事千真万确,兄台且听我道来……”旁边一男子环顾四周,见众人皆兴致勃勃地议论纷纷,遂压低声音继续说道:“起因据传与此次乡试大有干系。愚弟揣测,或许是有人仗势徇私,舞弊科场,而受屈者无处申冤,故而击响登闻鼓,直上京师,欲求圣裁。”
“噫!这科举初开,便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徇私舞弊,地方官员竟也视而不见,任由其行,何其胆大妄为啊!”
“地方官吏?呵,区区一介地方小吏,焉有胆量擅自徇私舞弊?若非背后有靠山撑腰,怎么敢如此猖獗?”
“这……莫非那背后有撑腰之人,还是京师中的某位重臣?”
“哼,依我看,恐怕不止一位。众所周知,当今皇族仅余……”男子话音一转,更为低沉,“仅余一位公主与太后相依为命,朝堂之上,多是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的言臣。
他们血性犹存,但是三年盛世太平,又难免为眼前繁华所惑,心中或有异念。毕竟自古以来,帝王之位可是皆由男子承继,而今皇族凋零至此,公主殿下又性情温婉,若换做是我,亦难保不生觊觎之心。”
“兄台此言,莫非意指这事乃朝中老臣联手,意在试探皇族的底线?真是实难预料!”
“可不,若皇室执意严查,恐激起朝野动荡,甚至引发叛乱。届时史书一笔,功过任由人评说。叛乱之后,那些贼子再做些惠及百姓之事,后世之人也不过唏嘘感叹几句罢了。”
“诚如君所言,若是不予彻查,老臣们势必会愈发放肆。皇权更迭,自古有之。届时,后世之人对太后与公主口诛笔伐,而乱臣贼子既得名利,又掌天下,此等算计,何其精妙!”
“老兄这话可真是一针见血,令人心生寒意。为官之道,果然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轻易驾驭。”
“岂止为官,就算是那太和殿上九五之尊之位亦是这般。依我之见,贤昭公主此举为国为民,不愧为太祖后裔,皇家典范。以退为进,迫使朝中老臣收敛锋芒,同时亦警告其下属官员,以免他们成为老臣徇私的替罪羊。这样即便史书留痕,这些随太祖开疆拓土的老臣,亦无颜叛乱,更无理由叛乱。”
“嘿嘿,若真有人胆敢反叛,那便是对太祖皇帝大不敬,更是欺凌那孤儿寡母,天理难容。这……由此可见,贤昭公主非但非懦弱之人,反而颇具胆识与谋略啊!”
“胆识二字,说来轻巧。试想天家之尊,历朝历代,岂有轻易舍弃尊严以恤百姓的?无奈下跪,不过公主殿下天性纯良,心怀慈悲罢了。若换作你我,亦不会对此事视而不见?只有朝中那些利欲熏心之徒,方可能置若罔闻。”
“唉,方今盛世初定,万民皆望安宁,还是莫要再生战乱。”
“确是,我等百姓所求不过安居乐业而已。不说了,饮酒叙话,哎,对了,那《西游记》昨日讲到那个章节了?”
&
“砰——”
少保府中,尤项将一件瓷器狠狠砸在地上,喘着粗气刚想再动手,却骤然想起自己俸禄,遂愤愤转身,重重坐于檀木圈椅之中,怒目而视着那满地碎片。
管家见状上前欲劝,他却摆手止之,叹道:“贤昭公主本性纯良,自幼为我等老臣所熟知,非有心计之人。今日大殿上之事,实乃她过于仁慈,被太后所利用。”
“可……太后似乎,并未有何异常?”
“你懂什么。”尤项起身,背负双手步至窗前,凝视着窗外那片已复晴朗的天穹,“我朝太后随太祖征战多年,是太祖皇帝唯一的侧室。其余诸妃皆是登基之后,为稳固朝纲而纳。太后能得太祖皇帝之心,与那被万军颂扬、仁慈无双的圣德皇后并驾齐驱,其手段之高明,管中窥豹,见端知末。
往昔种种不提,单论这些年太后行事之果决、决策之独断,我等一清二楚。朝会甫毕,市井间就已经遍传此事,且还将真相隐去,保全了皇家颜面。太后对我等老臣恐怕早已心存芥蒂,想要借科举之机,选拔新锐,以代之。”
管家眉头紧锁,问道:“事已至此,大人打算如何应对后续?”
尤项淡然一笑,眼神微挑,“且看且行,本官可并未涉足其中。”
言毕,他又吩咐道:“速将客厅清扫干净,并告知夫人,日后摆设宜简不宜奢。”
管家躬身应诺。
&
“啪——”
慈宁宫内,太后端坐于凤榻之上,挥手屏退所有侍从,仅留琉薇与本采二人侍立左右。
忽地一掌挥出,萧沁澜猝不及防,脸颊受击,顿时偏头,留下醒目的五指印,随即跪倒在地。
激昂有力的呐喊戛然而止,李贞合身躯颤抖,竭力支撑,将那浸透鲜血的万民书高高擎起。
太师一党、太后羽翼、中立之士,乃至心存正义的老臣,无论是否牵涉其中,此刻皆缄默不语。
唯独蔫润知纯真未泯。
他拂去眼角的朦胧水汽,猛一转身,衣袍翻飞间,毅然决然地跪倒在地,发出“扑通”一声重响。
顶着一对泛红的眼眸,他声音虽带哽咽,却字字清晰,高声疾呼。
“太后娘娘,公主殿下,人才之选拔,实为社稷兴衰之根本,而科举之道,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途径。今有众多寒门学子受辱,且不惜身受廷杖之苦,千里迢迢,血书呈上,其志之坚,其冤之深,可见一斑!
地方官吏滥用职权,肆意践踏朝廷威严,竟敢无视太祖皇帝所立之铁律,肆意妄为,窃取文墨,横行乡里,舞弊营私,这等恶行若任其蔓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民心尽失,学子离心,人才凋零,权贵嚣张,百官贪腐成风,明昭王朝恐将沦为乌烟瘴气之地。
届时,我等又有何颜面去见太祖皇帝?去见那素手执针,为老臣缝补衣裳,慈爱如母的圣德皇后?去见那些为护我朝安宁,血洒疆场,乃至身首异处的忠烈之士,还有那些逝去的亲友故人呢?”
傻子。
萧沁澜扯了扯嘴角,幽深瞳仁中却满是欣慰。
也只有他敢说此话,其余备太子皆身负外戚或九族之累,皇权一怒之下,足以令人生死无常。
忠勤伯对他并无多少温情,自幼他便跟随皇姑母征战四方,斩将搴旗。
及至年长,又独守空旷的伯爵府邸,目睹那府中欢声笑语,自己却形单影只。
心地纯良,性情敦厚,方能如此安然处之,换作旁人,甚至包括自己,恐早已寻机报复。
“贤昭对此事,有何见解?”太后慵懒之声蓦然响起。
听罢,忠臣原本稍感宽慰的心情瞬间又紧绷起来。
贤昭公主素爱和光同尘,不愿轻易得罪于人,通俗些便是和稀泥。
庆如□□欲挺身而出,为天下学子讨个公道,却见珠帘之后,嫡公主突然向太后行了一礼,目光已非昔日困顿,熠熠生辉。
至此关头,已至尾声,是时候让老臣们明了,何以身为“臣”之道。
“母后在上,儿臣自幼聆听父皇言及前朝暴虐,如何践踏百姓,吸血吮髓。正因有此鉴戒,方有今朝之朗朗乾坤,京师之繁华,太和殿之庄严。
今日之事,不论其背后真相如何,是学子诬告,还是另有隐情,处置之道,唯‘公正’二字而已。此乃皇权不可逾越之底线,乃万民之殷切期盼,亦是群臣为官之根本准则……”
言罢,她抬起素手,轻启珠帘,转身拾级而下,一袭华丽的紫衣宫装,被拖曳得平整无虞,未见丝毫褶皱。
陆承韫抬眼望去,但见看似娇弱温婉的嫡公主,神情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行至众臣之前,不顾颜面,不顾尊卑,只为公正二字,竟掀起宫装,脊背挺拔如松,屈膝而跪。
“沁澜身为女流之辈,体力难以征战沙场,智力难以独当朝堂。然经詹事大人与少保悉心教导,亦深知百姓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此等泣血控诉,绝望血书,不惜以命相搏所受之廷杖,岂敢轻忽?岂敢不查?
学子敢于远赴京城,鸣冤告状,足见其对朝廷尚存厚望。当年至此,一路走来,所见不公不义之事甚多。诸位叔伯长辈,明昭王朝盛世繁华,锦绣绵延,后世言论,就拜托诸位长辈了。”
&
自晨间朝会散后,未及半日便已至午时。
京师之中,富贾云集,酒楼食肆宾客盈门。
美食佳肴、陈酿醇醪,初语楼内更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自贩夫走卒至显赫富商,四海之人汇聚一堂。
“诸位,诸位……”一身着华贵淡紫色锦袍的男子,悄然靠近,低声问道:“方才坊间流传之事,确否属实?那中宫嫡出的贤昭公主,竟真的向群臣屈膝行礼了吗?”
“此事千真万确,兄台且听我道来……”旁边一男子环顾四周,见众人皆兴致勃勃地议论纷纷,遂压低声音继续说道:“起因据传与此次乡试大有干系。愚弟揣测,或许是有人仗势徇私,舞弊科场,而受屈者无处申冤,故而击响登闻鼓,直上京师,欲求圣裁。”
“噫!这科举初开,便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徇私舞弊,地方官员竟也视而不见,任由其行,何其胆大妄为啊!”
“地方官吏?呵,区区一介地方小吏,焉有胆量擅自徇私舞弊?若非背后有靠山撑腰,怎么敢如此猖獗?”
“这……莫非那背后有撑腰之人,还是京师中的某位重臣?”
“哼,依我看,恐怕不止一位。众所周知,当今皇族仅余……”男子话音一转,更为低沉,“仅余一位公主与太后相依为命,朝堂之上,多是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的言臣。
他们血性犹存,但是三年盛世太平,又难免为眼前繁华所惑,心中或有异念。毕竟自古以来,帝王之位可是皆由男子承继,而今皇族凋零至此,公主殿下又性情温婉,若换做是我,亦难保不生觊觎之心。”
“兄台此言,莫非意指这事乃朝中老臣联手,意在试探皇族的底线?真是实难预料!”
“可不,若皇室执意严查,恐激起朝野动荡,甚至引发叛乱。届时史书一笔,功过任由人评说。叛乱之后,那些贼子再做些惠及百姓之事,后世之人也不过唏嘘感叹几句罢了。”
“诚如君所言,若是不予彻查,老臣们势必会愈发放肆。皇权更迭,自古有之。届时,后世之人对太后与公主口诛笔伐,而乱臣贼子既得名利,又掌天下,此等算计,何其精妙!”
“老兄这话可真是一针见血,令人心生寒意。为官之道,果然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轻易驾驭。”
“岂止为官,就算是那太和殿上九五之尊之位亦是这般。依我之见,贤昭公主此举为国为民,不愧为太祖后裔,皇家典范。以退为进,迫使朝中老臣收敛锋芒,同时亦警告其下属官员,以免他们成为老臣徇私的替罪羊。这样即便史书留痕,这些随太祖开疆拓土的老臣,亦无颜叛乱,更无理由叛乱。”
“嘿嘿,若真有人胆敢反叛,那便是对太祖皇帝大不敬,更是欺凌那孤儿寡母,天理难容。这……由此可见,贤昭公主非但非懦弱之人,反而颇具胆识与谋略啊!”
“胆识二字,说来轻巧。试想天家之尊,历朝历代,岂有轻易舍弃尊严以恤百姓的?无奈下跪,不过公主殿下天性纯良,心怀慈悲罢了。若换作你我,亦不会对此事视而不见?只有朝中那些利欲熏心之徒,方可能置若罔闻。”
“唉,方今盛世初定,万民皆望安宁,还是莫要再生战乱。”
“确是,我等百姓所求不过安居乐业而已。不说了,饮酒叙话,哎,对了,那《西游记》昨日讲到那个章节了?”
&
“砰——”
少保府中,尤项将一件瓷器狠狠砸在地上,喘着粗气刚想再动手,却骤然想起自己俸禄,遂愤愤转身,重重坐于檀木圈椅之中,怒目而视着那满地碎片。
管家见状上前欲劝,他却摆手止之,叹道:“贤昭公主本性纯良,自幼为我等老臣所熟知,非有心计之人。今日大殿上之事,实乃她过于仁慈,被太后所利用。”
“可……太后似乎,并未有何异常?”
“你懂什么。”尤项起身,背负双手步至窗前,凝视着窗外那片已复晴朗的天穹,“我朝太后随太祖征战多年,是太祖皇帝唯一的侧室。其余诸妃皆是登基之后,为稳固朝纲而纳。太后能得太祖皇帝之心,与那被万军颂扬、仁慈无双的圣德皇后并驾齐驱,其手段之高明,管中窥豹,见端知末。
往昔种种不提,单论这些年太后行事之果决、决策之独断,我等一清二楚。朝会甫毕,市井间就已经遍传此事,且还将真相隐去,保全了皇家颜面。太后对我等老臣恐怕早已心存芥蒂,想要借科举之机,选拔新锐,以代之。”
管家眉头紧锁,问道:“事已至此,大人打算如何应对后续?”
尤项淡然一笑,眼神微挑,“且看且行,本官可并未涉足其中。”
言毕,他又吩咐道:“速将客厅清扫干净,并告知夫人,日后摆设宜简不宜奢。”
管家躬身应诺。
&
“啪——”
慈宁宫内,太后端坐于凤榻之上,挥手屏退所有侍从,仅留琉薇与本采二人侍立左右。
忽地一掌挥出,萧沁澜猝不及防,脸颊受击,顿时偏头,留下醒目的五指印,随即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