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承认原型论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东西,因为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其实他过往的一些生活体验和经历是碎片化的,有时候就像积木一样随机组合,并不是完全逻辑,很难说肯定某个人物就是某个原型。

    上一章我修改了几次,依然漏洞很多,看到评论,有人提到《射雕英雄传》,于是我又琢磨了一下黄蓉,发现我可能低估了杜冶芬在金庸情感生活中的份量。

    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在金庸说出杜冶芬BETRAY了他,和别人有了私情以后,特意写了文章,其中主要写了杜冶芬和金庸的感情,并且提到特殊年代杜冶芬一家因受金庸牵连吃过的苦,旨在提醒金庸要念旧,不要乱讲。

    其中他说【姐姐的青年时代,纯净慧敏,至少给查哥的生活和文思,留下美好的瞬间。】

    说明他们也发现了金庸小说中有杜冶芬的影子,对金庸的文思也就是写作灵感有影响,至于有哪些美好瞬间,恐怕也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只是不好直说。

    这里需要说一下,杜冶秋后来也从事戏剧电影行业,演过电影,做过编剧导演,文笔也很好。

    后来我想了一下黄蓉,发现她应该是以杜冶芬为原型设定的人设。

    首先大家不觉得黄蓉父亲叫黄药师,这个名字很特别吗?

    杜冶芬是医药世家,她父亲是一个医生,家中之前开过药铺,杜冶芬离开香港回杭州后,一直在父亲身边学配药。

    【数月后,姐姐真的回来了,但已是这年秋末。后来一直在父亲身边学配药,就再没回香港。】

    这大概就是黄蓉父亲叫黄药师的缘故。

    既然叫药师,顾名思义对医药很有研究。

    书中黄药师自创的九花玉露丸和无常丹都是极为灵验的灵丹妙药。

    九花玉露丸就不必说了,无常丹更是灵药,黄药师曾说【天下伤药,无出我桃花岛无常丹之右。】

    黄字来自一味中药杜仲,因为皮黄,称为黄皮杜仲。

    杜冶芬祖籍浙江宁波。

    桃花岛正好在舟山市,紧邻宁波。

    金庸谈到舟山桃花岛时说:

    “那时我并未亲自到访桃花岛,但我在地理书上看到了东海的这个岛屿。由于我是浙江人,在创作《射雕英雄传》时需要一个海上的岛屿作为背景,而这个岛屿需要带有一些浪漫色彩,同时也不能离大陆太近或太远。桃花岛的位置恰到好处,面积广阔,且在南宋时期鲜有人至,因此非常适合为黄药师、黄蓉、周伯通等人设立一个活动的天地。”

    说明他写这本书时,专门到那一带找的地方。

    而故事的起始所在的临安牛家村,就在杭州,属于杭州的一个区。

    杭州正是杜冶芬家所在之地,在那里金庸遇到的杜冶芬。

    网上有关于杜冶秋的家庭介绍:杜冶秋祖籍宁波,1932年中秋之夜出生在湖北大冶矿区一户医生之家,他的童年和少年正处抗战时期,在贵州遵义度过。战后他跟姐姐杜冶芬跟着父亲在上海上学,后来母亲和兄长1946年从内地来上海团聚。

    杜冶秋的文章里写:【清心寡欲的母亲实在不习惯上海的繁嚣和应酬,吵着要回杭州讨个宁静。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倾其所有用八根大条在直通西湖的中正街上“顶”下一栋政府官员的房子】

    杜冶芬就跟母亲一起回杭州了。

    后来他父亲也离开上海,回到杭州挂牌行医。

    所以金庸《射雕英雄传》的选址,基本围绕杜冶芬设定的。

    杜冶芬在杭州的家就在西湖边上。

    【父亲杜宗光用八根大条在杭州直通西湖的中正街上“顶”下一栋政府官员的房子】

    后来金庸回大陆,在杭州买了三套房子,曾想在杭州终老。

    他在内地的第一套房子就是花1400万在西湖边建了别墅,后来捐赠给杭州市,成为云松书舍。

    金庸在杭州还有两套房产,一处在九溪玫瑰园、另一处在元华公寓。

    金庸太太林乐怡就曾透露金庸本人的心思:他一生最喜爱的城市的确是杭州,确实有过在杭州终老的念头。但因生活香港长久、医疗服务较为方便等原因,最终未能成行。

    金庸本人也说过他深爱杭州,“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杭州”“我的第一份爱情在杭州”“一生最爱的城市是杭州”“年纪大了,但最忆是杭州”。

    其实金庸是海宁人,他在杭州住的时间并不长,在杭州与杜冶芬认识不久,就去上海进了《大公报》,唯一特别的就是在杭州认识了杜冶芬。

    杜冶秋说他回到上海,【时隔不久,查哥哥竟然也来了,原来他在数千名竞争者中崭露头角,考入了上海《大公报》。小别重逢,格外亲密。】

    所以百度百科里说金庸1946就进入上海大公报是不对的,按杜冶秋的说法,1947年8月,他暑假回杭州,遇到金庸时,当时金庸在《东南日报》工作,几个月后才回上海考入大公报。

    金庸在杭州一共待过两三年的时间吧。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黄蓉曾在西湖边喝酒赏荷,大概也有他当初和杜冶芬的影子。

    杜冶秋还特地说他姐姐烧的一手好菜。

    【因姐姐尚未满十八岁,不但长得清丽可人,又偏偏不是个“养尊处优”的小姐,协理家务井井有条,且能烧得一手好菜,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而黄蓉的厨艺自不必说,在书中也是大书特书。

    杜冶秋形容姐姐:

    【娇小玲珑清秀文雅】,1947年金庸认识杜冶芬时,杜十六岁。

    黄蓉的人设出场时十五六岁,个子矮小。

    书中写黄蓉:【他身材矮小,落入人堆之中,登时便不见踪影。】

    从这点看,身高明显是作者有意设定,就不可能是夏梦原型,因为夏梦身高170,在那个年代是很高的。要知道女孩子到十五六岁,一般身高基本定型了。

    而且黄蓉很聪明,金庸说夏梦没有王语嫣聪明,就可见夏梦在他心里的形象定位根本不符合黄蓉。

    书中的黄蓉初出场时年龄尚稚,身材尚未长成,娇小瘦削,两年后稚气大消,已长成亭亭少女。

    杜冶秋写她姐姐离开香港回杭州时:

    【这时,她已俨然港派仕女打扮,脸上的稚气虽然全消失了,但却更加楚楚动人。】

    他给杜冶芬的形容词还有:【纯净慧敏 ,生性活泼幽默】

    书中金庸写黄蓉:

    【黄蓉□□秀美,原本不假,只是她自幼受了父亲薰陶,不免有些任性妄为,但在郭靖心中,她却是个十全十美、无半点瑕疵之人。】

    金庸和杜冶芬的婚事办的很盛大,都是由女方这边一手操办的,金庸家里没人参加。

    杜冶秋写杜的婚礼【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上海亲友那里,因早先她就读清心女中时,也受宠于他们的。这时,家里的世交、济民医院院长董伯伯(五十年代著名女中音董爱琳的父亲)出面,坚持婚礼要由他在上海操办,言下决不可草草行事。这下可闹大了,董伯伯的规格家里是了解的,花费决不在小数。但为女儿终身大事,加上情面难却,只好硬着头皮,全家人先后赶往上海。

    董伯伯排场之大,远非父亲所料,新房订在国际饭店,这是当年国内最高的大厦。婚礼则在贝当路国际礼拜堂举行,又是个华人望而却步的地方】

    婚礼太过盛大,以至于把杜家存的钱都花光了,说明杜家的确很宠爱这个女儿:

    【不久,查哥和姐姐乘船去了香港。由于当时班船还要在台湾基隆港停靠,父亲放心不下,急电在那里的大舅舅,嘱其务必去码头照看,并多给一些银两放在他们身边,因为我家所存,几乎被这场婚事花销殆尽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金庸的父亲在他们婚礼后才到来。

    黄蓉和郭靖的婚礼也是黄家操办的,郭靖的大师父没来。

    金庸和杜冶芬在年轻时真心相爱过,金庸公派去香港大公报时,杜冶芬亲自到上海送他上飞机,临别叮嘱:

    “我们每天都各自祈祷一次,祈盼你早日回来。”

    后来金庸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第一次婚姻时说:

    “第一次结婚的时候,她很爱我,我很爱她。但事后离了婚,你问我后悔不后悔,我说不后悔。因为在当时条件下,大家好真心真意的。事后变故,大家没办法知道。”

    正如郭靖和黄蓉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杜冶芬也不像朱玫,朱玫主动追的金庸,二十年婚姻,金庸出轨,朱玫离婚后,也未再嫁,孤独终老。

    杜冶芬之前因金庸工作忙,倍感寂寞曾出轨,另外在金庸1953去杭州办理离婚手续时,杜父就告诉他,杜冶芬已经有别人了。

    射雕中黄蓉曾说【“他要娶别人,那我也嫁别人。他心只有我一个,那我心也只有他一个。”】

    黄蓉郭靖是彼此一见钟情而相爱,谈不上谁主动追谁。更不像金庸对夏梦那样的单箭头属性。

    黄蓉的这些人设都更像杜冶芬,而非朱玫或者夏梦。

    金庸谈起杜治芬时说过:你爱一个人,要一生一世爱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不想做到,是没法做到…”

    可见郭靖黄蓉的情感是金庸跟杜冶芬一见钟情后,又能白头到老的理想模式。

    金庸说他写的郭靖时太过理想化了,我觉得这其中也包括郭靖和黄蓉的感情模式也是他跟杜冶芬感情的理想化呈现。

    金庸要写两情相悦的一对理想情侣,自然不会选择夏梦做原型,所以他选定了杜冶芬做黄蓉原型。

    因为黄蓉,我又想到了周芷若,书中虽说金庸提到因周芷若出生在芷江而得名。

    但是他为什么会设定她出生在芷江呢?

    在人物设定上,他专门提到周芷若母亲姓薛,明显他在意指周芷若的芷出自薛宝钗蘅芜苑的【蘅芷清芬】,还是落在杜冶芬的芬上。

    而且白芷和杜若也是两味中药,又契合了杜家医药世家,因此以药材命名的模式。

    周芷若和张无忌之间,也并非完全单箭头式的感情,周芷若虽迫于师命,骗了张无忌,但是她实际上对张无忌也是一见钟情,曾自承“我对你也是刻骨铭心的相爱”。

    正如杜冶芬与金庸相爱成婚,又背弃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张周二人也曾要拜堂成亲,我总觉得在倚天中,张无忌有四女同娶之念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但是作者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张无忌一直把周芷若当做正妻大婆。所以书末周芷若一句不让张无忌和赵敏拜堂成亲,张无忌一口就答应了。

    但是周芷若的人物形象【青裙曳地,身形修长】,明显更符合夏梦,而非杜冶芬。

    所以周芷若到底是夏梦原型,还是杜冶芬原型,我最终还是感觉二者兼而有之,她应该是以杜冶芬设定加夏梦演的《绝代佳人》综合而成的一个角色。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郭芙砍断杨过胳膊,周芷若对张无忌当胸一剑,这种伤害的感觉,到底来自杜冶芬还是夏梦。

    按照惯常思维,杜冶芬的BETRAY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金庸对夏梦纯属单相思,应该谈不上伤害和恨。

    但是从时间线上讲,我觉得并非如此。

    金书里,郭芙是第一个对男主角造成重大身体伤害的人。

    先说代表夏梦的骆冰,在郭芙之前,余鱼同虽然苦恋骆冰,但是在他向骆冰表白后,骆冰虽训斥了他,却又马上原谅了他,从没有主动伤害他,余鱼同更不恨骆冰。

    再说代表杜冶芬的黄蓉,黄蓉和郭靖相爱,黄蓉从未伤害郭靖。

    但是到了郭芙,断臂一剑表示男主角被狠狠的伤害了。

    《神雕侠侣》写于1959年,正是金庸离开长城,开始创立明报的时候。

    在长城的两年,他效仿唐伯虎卖身为奴,为接近夏梦进长城影业,自编自导自演,为夏梦亲自打造电影《王老虎抢亲》。

    之后他写《神雕侠侣》,画风突变,男主角忽然被狠狠的伤害了。从时间线上讲,我认为这个伤害的感觉更可能是来自夏梦。

    金庸在《神雕侠侣》后记里写:

    【《神雕侠侣》的第一段于1959年5月20日在香港《明报》创刊号上发表。这部小说约刊载了三年,也就是写了三年。这三年是《明报》初创的最艰苦阶段。】

    我感觉他在长城又一次勇敢接近夏梦,结果仍被拒绝,深受打击后,愤而创立明报,从此开始将重心从沉迷感情,转而专心投入事业中,就像杨过一样断臂后,反而解毒,涅槃重生,比较符合逻辑。毕竟此时离杜冶芬离开他已经过去九年了,在这本书之前都没有男主角被狠狠伤害的情节。

    郭芙这个草包大小姐的形象,和聪明机智的黄蓉大相径庭。

    郭芙的特点命好,不大聪明也很符合夏梦。

    鲁豫采访夏梦标题:

    夏梦坦言一生很幸运,自曝是个马虎主妇。

    而且杨过从不在人前承认喜欢郭芙,一直在逃避郭芙,却又一直在暗中保护她,也很符合余鱼同对骆冰的暗恋模式,而非靖蓉的相爱模式。

    新修版里金庸暗线明显在设定过芙结合,我觉得一个是将郭芙命好贯彻始终,另外有个评论说的很有道理,金庸代入郭靖的话,对郭芙就有自家女儿的心态,金大侠大概也不想留下遗憾,希望郭杨两家终尝三世心愿,得以联姻吧。

    杨过说“我的结发妻子在大海彼岸,日夜记挂,不能相见。”,你要说在写这句话时,金庸有没有想到自己结发妻子杜冶芬,也许是有的,这个除了金庸自己,谁也不能断定,毕竟这只是一时的思维代入,不会影响人物的整体构思设定。

    另外金庸在《神雕侠侣》后记中写

    杨过【大张旗鼓地为一个小姑娘做生日,是热情而冲动的年轻人的狂妄行为,老成持重的理智中年人当然不干。外国有个年轻人为了向他的爱人表示情意,租了架飞机,在空中写大字“我爱你”,杨过这种狂气,有几分相似。

    他苦等小龙女十六年,郁积无可发泄,他替郭襄做生日,有点向小龙女大叫的意思:“小龙女,我等了你十六年,你还不来,我在给别个可爱小姑娘做生日了!”

    旁人要耻笑,杨过怕什么?他怎么会怕?他又不是你!】

    这段话明显是自我代入了。这段后记写于2003年1月,这一年金庸79岁了。

    在这之前,金庸在杭州买了三套房子,不知道有没有向杜冶芬大叫,我已经给别的小姑娘(林乐怡)送三份大礼的豪情。

    毕竟在夏梦(郭芙)面前,没有什么好炫耀的,人家也是功成名就,家庭幸福。

    我一直认为小龙女有杜冶芬的影子,倒不是说小龙女的原型完全是杜冶芬,小龙女这么奇葩的人,世间少有,显然大部分人设是金庸想象而成。但是其中有些情节和设定大概有杜冶芬给予的灵感。

    比如上面后记的那段向小龙女大叫的话,显然是将金庸代入自己向年轻时的杜冶芬在喊话,小龙女一直童颜不老。如果按书中情节,你会觉得难以理解,小龙女此时生死未明,杨过在襄阳怎么向小龙女大喊了?

    杜冶芬的家庭是母亲说了算,杜母是个特别爱清静,不喜社交的人。这一点杜冶秋的文章里曾反复提及:

    【那天看戏,咪咪博士的面子真够大的,连从不走出房门的母亲也居然去了,一家人倾巢出动,在我记忆中当属破例。】

    【尤其是那最怕应酬的母亲,真叫有苦说不出。】

    【清心寡欲的母亲实在不习惯上海的繁嚣和应酬,吵着要回杭州讨个宁静。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倾其所有用八根大条在直通西湖的中正街上“顶”下一栋政府官员的房子】

    杜冶秋在另一篇文章里还提及,家里全靠他父亲忙来忙去,可是却都要听他母亲的。本来他父亲好不容易已经在上海站稳脚跟,就是因为他母亲讨厌上海的应酬,他父亲才不得不又舍弃上海的工作去了杭州。很可惜这篇文章我忘了标题,现在搜不到了。里面还提到杜冶芬原名乐琴,后来自己改名杜冶芬。

    都说父母的婚姻会影响子女,杜母的性格多少会影响女儿。

    杜冶芬也有这种倾向。

    杜冶秋的文章里说:

    【据说1948年3月《大公报》要派金庸到香港工作,他不是很乐意,曾写信到杭州征求姐姐的意见,她的答复是短期可以,时间长了不行。后来报馆高层同意他的要求:只去半年。】

    虽然短短一段话,可以看出杜冶芬也是很有主见的人,一句【短期可以,时间长了不行】,绵里藏针,很理所当然的在替金庸做决定。

    可惜金庸并非杜父那样听老婆话的人,否则不会执意选择留在香港,早和杜冶芬回内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也不会有金庸武侠小说了。

    杜冶芬到香港后,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又不懂粤语,导致最终离开香港,跟她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同样是从上海移居香港不久,鲁豫问夏梦初到香港一定不很适应,她说没有,很奇怪自己能听懂粤语,很快就适应了。

    整个采访夏梦反复在说自己命好,一生都很顺利,小龙女说【咱们不幸,那是命苦,让别人快快乐乐的,不很好吗?】,显然跟夏梦不是一路人,夏梦就是命好的郭芙。

    杜冶芬的这种性格特征,可能给金庸创作带来灵感,比如张无忌对周芷若的又敬又怕,小龙女的社恐。朱玫虽然也是女强人,婚姻后期时常因意见不合与金庸发生争吵,但是感觉金庸不敢跟杜冶芬吵架。

    杜冶芬曾两次离开香□□自回杭州。第一次是金庸北上求职外交官时,杜冶芬回了杭州,金庸求职未果,去接她时,她已经不想回香港,在杜父劝说下,才随金庸回港。

    第二次不告而别,回了杭州再也没回来。金庸最后还跟杜父说自己没照顾好她。

    金庸曾说他写书的时候,以及重读自己作品的时候,常常为书中人物的不幸而流泪。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他写张无忌与小昭被迫分手时哭了;写萧峰因误会而打死心爱的阿朱时哭得更加伤心。”

    说明他写书时的确会代入自己。书中小龙女曾数次不告而别,他写杨过等不到小龙女而太阳下山时,哭出声来,很可能是代入了杜冶芬离开他后,他在空无一人的家中再也没等来杜冶芬,想起当时的孤单无助,所以才会哭出声来。

    张无忌和小昭分手时,大概是想起来和林乐怡分手过,当时他和朱玫离婚时也是一波三折。

    萧峰打死阿朱,这个我看书时也哭了,这里的确比较令人感动。

    事实上杜冶芬从一开始就不想离开杭州,一直想拉着金庸回杭州。

    杜冶秋在文章里说,【而当时香港这地方在我们印象中,尽是老广的聚所,拖着木拖板吃蛇吃猴脑什么的,连话也听不懂。广东朋友看了可别见气,此话虽属歪曲,但那时确实是这么想的】

    金庸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也有回内地求职外交官的想法,但是到了1951年土改,他父亲被枪决以后,他基本断了这个念头,大概也造成了杜冶芬最终决绝而去。

    这一点跟小龙女一直想拉着杨过回古墓类似。杨过对古墓的感情也很复杂,有留恋,但是又觉得惨淡压抑,想逃离。当时内地的环境,对比香港是比较闭塞的。

    金庸谈起杜治芬时说过:你爱一个人,要一生一世爱她,但往往做不到。不是不想做到,是没法做到…”

    金庸谈杨龙:也不是。中国人,身边觉得一个人对异性只有一个,这种事情有是有的,但是很少的。杨过喜欢小龙女,一生一世爱她一个人。这个世界上是有的,这个非常好的人,应该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尊敬的。但不是很现实。

    两段评论意思一样,我感觉他表面是在谈杨龙,其实是从自己跟杜冶芬的感情经历来讲的体会。

    金庸小说还有个人物南兰,是《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里的角色。

    南兰嫌丈夫不够温柔体贴,终日郁郁不欢。英俊潇洒的天龙门弟子田归农来苗家作客。为了得到苗家世传的藏宝图,田归农勾引了南兰。南兰见异思迁,抛夫弃女,随其私奔。

    这个南兰应该也是以杜冶芬为原型写的,借鉴她因金庸工作忙,备觉寂寞,而出轨那段。

    杜冶秋写金庸和杜冶芬的婚约破裂原因:【但此时姐姐已不愿回港,那时他们住在湾仔,查哥担任国际版的编译工作,全是通宵达旦,加上查哥为了到北京求职,一去就是很多天,她在香港那边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适应查哥的生活规律。她又不会说粤语,不愿一个人出去,生性活泼幽默的她自然寂寞难耐。】

    另外还有一个以杜冶芬为原型的人物就是阿碧。

    阿碧雅擅乐韵,和黄蓉一样歌声动听。前面也提到了,杜冶芬原名乐琴。

    另外阿碧也和黄蓉一样善于烹饪。书中她做的菜有她制作的菜肴包括玫瑰松子糖、茯苓软糕、翡翠甜饼、藕粉火腿饺等,每道都很精致。

    书中描写阿碧的形象:

    【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全身尽是秀气】

    不论年龄,还是外形,都和杜冶芬很像,看杜冶芬的照片,的确非常秀气。

    阿碧可将兵器做乐器。

    【一条斗过大江南北、□□白道英豪的兵刃,到了她一双洁白柔嫩的手中,竟又成了一件动人心灵的乐器。】

    这点跟小龙女很像,小龙女的绸带上的金玲也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小龙女也善弹琴。

    书中张无忌说阿碧【比你俊美十倍的人,世上绝不会有,除非是……除非是那位玉像天仙。】

    等于承认杜冶芬很美,夏梦更美。玉像就代表夏梦的美色。

    【段誉低吟:“长记绿罗裙,处处忆芳草!”

    钟灵道:“哥哥,你想念王姑娘么?”

    段誉道:“有一些,不全部是!”他心中所想,除了王语嫣外,更有太湖中的阿碧。这一望无迹的碧野,恰如太湖的春水碧波、阿碧的绿色罗裙】。

    这里的太湖,其实暗喻西湖。因为夏梦祖籍苏州,所以《天龙八部》里的曼陀山庄和燕子坞都设在苏州,说起阿碧也只能说太湖了。王语嫣毋庸置疑是以夏梦为原型的人物。

    跟《倚天屠龙记》一样,新版《天龙八部》也将分别代表夏梦和杜冶芬的阿碧和王语嫣合为了一体,结局同归慕容复,同被段誉所挂念。

    同归慕容复是因为夏梦和杜冶芬都嫁给了别人,是金庸得到了又失去和求而不得的两个女人。

    我归纳了一下各个人物比较确定的原型,其余就不扩大化了,毕竟作者以创作为主,不见得各个人物都有原型:

    杜冶芬:南兰、黄蓉、小龙女

    朱玫:李沅芷、赵敏

    夏梦:骆冰、王语嫣、阿珂、郭芙

    杜冶芬+夏梦:周芷若

    金庸通过周芷若之口所说的: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显然是在通过书中人物抒发自己的一些感慨,那么年近八十的金庸最终只想着谁呢?

    他最后一次修订天龙,王语嫣砸碎了玉像,段誉似乎也从美色中解脱了,离开了王语嫣,但是皇后之位始终空缺。

    可能最后金庸最想的人是杜冶芬,可理想妻子的人设还是夏梦吧。

    《书剑恩仇录》里霍青桐的名字青桐也是古琴的材料,在古代青桐是琴的代称,同样应该是以杜冶芬原名乐琴为灵感起的。

    霍青桐也有黄蓉的女诸葛属性。陈家洛曾收下霍青桐的短剑,被视为定情信物。霍青桐也有离家出走的剧情,发现陈家洛迷恋上香香公主,于是离家出走。

    我觉得当年杜冶芬的离开,不能怪在一个人身上,金庸当时天天混迹影视圈,与女明星打交道,大概也令杜有了危机感,以至于有了自己也想演戏当女明星的想法。

    关于金庸当时笔名林欢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杜冶秋说的,取了查和杜字的两个木成林,而世面上广为流传的是因夏梦的梦字上的林,有讨夏梦欢心之意,毕竟金庸当时写的是影评,而夏梦当时出道即一炮而红。

    陈家洛等于先与霍青桐结缘,后遇香香公主。

    香香公主绝代佳人,正符合夏梦香江大公主的雅称,最后被陈家洛献给乾隆皇帝,与金庸给夏梦写的如姬人设契合。据说夏梦的剧照师也叫陈家洛,金庸曾求他多洗一套夏梦的照片给自己。

    传言当金庸追求夏梦时,朱玫是知道内情的。朱玫毫不在意,淡然而自信地说:“他在做梦”。可见当初夏梦和金庸二人悬殊,旁观者清,只有陷入感情的人才会丧失理性。

    香香公主与陈家洛的故事,就是金庸的一场幻梦。

    书中陈家洛到底爱霍青桐还是香香公主,一直也是争论热点。

    金庸笔下男主的爱情就是很拖泥带水,哪个也舍不得,很符合他的双鱼座特质。

    陈家洛在书中既爱香香公主,也放不下霍青桐。

    但是结局香香公主自尽,陈家洛也没娶霍青桐。

    我觉得同样是牵挂霍青桐,但是理想的妻子还是香香公主。

    旧版《神雕侠侣》里还有个人物秦南琴,其实黄蓉分身,翻版小龙女。

    书中秦南琴是广东人,杨过就要带小龙女去岭南养鸡养鸭。杜冶芬家在杭州的房子,楼下的后院,养鸡、养鸭,还养了条狗。

    秦南琴捕蛇为生,小龙女小龙为蛇。

    秦南琴因长期生活于密林,脸色苍白没有血色。对应小龙女生活在古墓不见阳光,脸上没有血色。

    秦南琴因有感于全真教画像的活死人三个字而活下来,对应小龙女居于活死人墓。

    秦南琴先被全真弟子杨康QJ,对应小龙女被全真弟子甄志丙QJ。

    秦南琴后又被彭长老侵犯,彭长老事后被啄瞎一只眼。

    对应小龙女被公孙止侵犯,公孙止事后被射瞎一只眼。

    秦南琴这个人物后来因重复过多,被金庸删除了。

    还有下面评论说到的金庸推荐王祎演阿碧的事情,王祎是浙江丽水龙泉人,金庸因战乱在丽水读过中学,算是老乡。

    王祎随浙江大学艺术团赴香港演出时,结识金庸,金庸见她之后说“乍见小龙女,忽逢小明星!”

    我觉得除了容貌外,王祎和杜冶芬一样是浙江人也很重要,从金庸的写作看,他对出生地比较看重。

    另外金庸最认可的小龙女陈玉莲也有几分像杜冶芬,都是小短脸,清秀的长相。

章节目录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玥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玥佚并收藏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