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事
丰收之后的满足能让人暂时忘却疲惫,院子里各式各样的作物让人心中安稳。
叶澜借着椅子把沉甸甸的背篓放下,稍稍坐了会儿缓了口气,这才活动着肩膀去了缸前,照例用凉水洗去脸上脖颈上的汗液。水渍也不用擦,就这样淌在脸上,让蒲扇吹过来的风带走别提多凉快。
月姐儿在给她锤肩膀,之前上药的时候让这女娃娃瞧见了一次,现在叶澜只要一停下来肩上就会出现一双鸡蛋这么大点的拳头。
最开始接触农活的时候才是最累人的,腰酸背痛已经是常态,最要命的是隔天起来手都要抖成筛子。好在现在适应了不少,加上平日里要挑的重担基本都是由秦铮来的,她费不上多少力。
凉快了一下,趁着太色还没暗,她便拿了簸箩,同孩子们去村口摇桂花。临走时不忘舀一勺凉水把红柿子镇着,回来时吃恰好冰冰凉凉,嗓子可舒服了。
远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馥郁,依旧是叶少花多,沉甸甸往下坠着。低矮处不用踮脚就可以轻松采下,稍高的地方要用棍子打。
许是上树摘八月瓜的得意劲还没消,予哥儿说什么都要做这个活,叶澜干脆让他表现。
她和月姐儿站在树下,纷纷扬扬的桂花不多时就似落水一般掉了下来,摇桂花比采柿子还省劲,簸箩里积了一层金黄的星星点点,头上也满是花香。
“够了吗?”予哥儿问着,觉得用棍子打慢了,于是咬着下唇攀上去晃枝桠。地上掉的更多,倒也不浪费,反正簸箩里已经有了不少。
三人身上尽是花香,那味道闻了别提多沁人心肺。也不带回家去,直接连簸带花去河边清洗。
潺潺溪水平缓流动着,在上游找了个好落脚的地方蹲着,簸箩放里头,挑去里边的叶子,再将双手扶着旁边轻轻晃动里边的桂花。动作轻柔地拨弄一下,有损坏的花便会随着流水一同游到下游。
洗好了,端起来,簸箩漏出的水砸到河里哗啦哗啦直响,溅起的水打到脸上尤其清凉。
“鱼!有鱼!”
予哥儿一声惊呼直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叶澜定睛一看,那鱼和底下的小石颜色相近,乍一看还真看不见在哪儿。小鱼被河里飘着的桂花吸引,探着一点脑袋,嘴一圈一吸,一粒桂花就被吃了去。
还不少,就是小了点,才手指这么大。不过就是这样的小鱼晒成干才好吃,叶澜已经能想象到蒸鱼干的滋味了,口津都在嘴里滚了一圈。
现在没有捉鱼的工具,用簸箩肯定是不够的,河里的鱼反应很快,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当。
洗好桂花,握着簸箩掂了掂,水分落得差不多就可以回去了。
“到时候做栗子放上一些增香,还可以给你们缝上一个香包挂屋里。”
“我才不要,这些都是你们姑娘家喜欢的东西,大男人才不需要什么香呢。”
叶澜还没来得及回怼一下这小子,村里头就有人火急火燎朝她跑了过来,嘴里断断续续不知说了什么,等这人稍稍缓过气来,她这才听清他口中的话,“你爹,你家地里出事了。”
这下哪还能镇定下来,当即就把簸箩塞到了予哥儿手里,同来人朝自家地里赶去。边跑边冲着身后的兄妹俩喊:“你把妹妹带回去,不要乱跑!”
到田头一看,乌泱乌泱围了一片人。
那人提着嗓子喊了一声“叶二家姑娘来了”,闻言的村民自觉让出一条路让她挤进去。
李寡妇也在,她听见这边有动静就丢下锄头来了,但还是来迟了,只能在人群外踮着脚看。妇人本就生的矮小,饶是她再怎么蹦,能瞧见的只有里边的几个脑袋。周围人又太吵,压根听不清里头说的是什么。见到叶澜来,李寡妇不停念叨着“可算来了”,接着跟在她身后挤了进去。
知道李寡妇着急,叶澜何尝不急。她跳下地里,跑到叶老爹身前,气还没顺过来,“爹,这、这是怎么了?”
周遭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叶澜听得头都要炸了,直接叫停,指了一个站得前的中年男人,叫他一个人说即可。
这下终于能听清来龙去脉,叶澜朝田埂上站着的人扫去一眼,原来又是这个大伯母闹事。
一看不得了,叶大一家全都来了——她那个大伯父蹲在田埂上嗒吧嗒吧抽着旱烟,眯着眼皱着眉不知盯着何处;叶盼娣也在,躲在她爹身后攥着衣角,面上很是局促;更稀奇的是她那个堂弟也出现了,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在田埂上啃着甘薯,年岁不小了,长得矮矮胖胖,一看就是没干过活的。
叶刘氏扯着嗓子,声音又尖又粗,“你来了正好,说说这地要怎么办!”
叶家分家时就已经明确把家里的地分了开来,虽说地是分了,但两块地挨得近,早些时候暴雨冲了田埂,具体是谁家的,时间一长,稻子长了出来谁也说不明白。早不说晚不提,如今稻子马上就要熟了,叶刘氏又把这件事扯了出来。
周遭有先前看不惯叶澜的人也先入为主,咬定是叶二家占了叶大家的便宜,跟着叶刘氏应和,满是戏谑。“快把人家的地还回去吧,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这是连自家人都要占个便宜。”
李寡妇那反驳的声音简直细若蚊声,压根没有人愿意听,只一个劲数落着叶澜。她急得拍腿,偏偏帮不上什么忙,还急出了一头汗。还是叶澜给了她一个安抚性的眼神,那颗心才终于镇定些。
眼看着风头都指向了女儿,叶老爹扯扯叶澜的胳膊,示意她往自己身后站,“你来干什么,爹一个人就能应付得来。”他那常年被劳作压弯的肩膀佝着,比叶澜高出不了多少。
闻言,叶澜险些就要翻出个白眼笑出声来,白眼是给周围看戏人的,笑是笑叶老爹。就靠叶老爹这老好人的性子,指不定会被那叶刘氏欺负成什么样。她扯下他的手拍了拍以示安抚,接着爬上了田埂,从头走到尾,回来之后似乎是累了,坐到坡上就问叶刘氏,“大伯母既然提了,那便是有想法喽?阿公当时是怎么分家的,伯母现在便怎么分得好。”
听她这么说,叶刘氏当即得意起来,鼻子都要朝到天上去,“这块地半里长,说好两家人平分的,一看你家就种到我家这边来了,伯母也不多要,属于我们家的拿回来就好。”
“哦?阿公说是一家一半啊。”叶澜貌似恍然大悟,又不经意道,“可我方才走下来这一遭,好像不是一人一半啊。”
她一副吃惊样,又让围着的村民作证,“在场的都是见证人,怕我量错了,可有哪位父老乡亲愿意帮我两家量一下?”
有热闹看,大家一个比一个积极,立刻有两个年轻汉子跑着拿来了尺,沿着叶澜走过的路量了一番。还有人不放弃,躲在人群里喊,“到时候量出来地少了,可别说是大家伙欺负你!”
村民顿时哄笑一团,当中有人起哄,冲着那两个汉子就嚷嚷,“如何了,这里可是正正好一半的地方?”话里看笑话的意味再明显不过。
叶澜耳空一切,先前修篱笆的时候她就大概量过自己的身体尺寸,方才走上这么一趟心里立刻就有底了。她丝毫不怕,心虚的人自会后怕。
叶刘氏扯着嘴角虚笑一下,妄想不动声色挪开步子,“大伯母年纪大了,眼花也是常有的事……”
这话叶盼娣说还更可信一些,她日日做手工,指不定昏天黑地了还在一针一针绣帕子呢,眼睛清明都算是好事了。轮到叶刘氏说这话,叶澜简直嗤之以鼻,一把伸手拉住她的胳膊就不让她挪步,“有大家伙帮着看,咱这心里也放心嘛。”
“量出来了,这地正正好半里,但你们站着的位置嘛……”那汉子故弄玄虚,惹得其他人连着发出嘘吁声,冲着他们喊少打哑谜。
“地确实是少了,只不过少地的不是叶大家。”他咧开嘴笑,把后面那半句话说完,“叶二这边少了十尺!”
不久前还鼎沸的人群一下噤了声,等大家反应过来,细听还能听见有人在嘀咕“怎会如此”。
“我就说嘛,我虽年纪不大,但这双脚好歹走了不少路,怎么会走不出来。”叶澜弯了眼睛笑笑,叶刘氏讪讪然,直说自己看错了。
“原是算错了,我还以为大伯母是想占了我家的这点薄田,把粮食也收走了呢。”
十尺地,种出的粮食说不上多也说不上少,但每一粒粮都是汗水结出来的。方才指点叶澜的村民们好似不是同一批人,不约而同转了个口风对着叶刘氏指指点点。
叶刘氏好面子,面上当即就挂不住,“我同你们老叶家延了香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起来你叶二家无男丁,你又嫁出去了,这地就是我们的。”她的视线转向周围看戏的人,很快就锁定在李寡妇身上,“怎么着,你爹莫不是还想续弦,找李寡妇给叶家再生一个男丁出来?我看你们两家平日里没少来往,怕不是早就有这个想法,已经苟合了吧!”
她这句“香火”,毫无意外撇开了叶盼娣。那田埂上因为不堪红脸的姑娘立刻红了眼眶,背着人群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而叶澜听见她后面半段话之后火气顿时上来,这叶刘氏平日里总喜欢在自家讨便宜就算了,怎得还扯上无辜之人。李映香虽是寡妇,但这个时代一个寡妇生活有多不容易,流言蜚语有多容易击溃一个孤苦伶仃的妇人,叶刘氏何尝不知?!
她撸起袖子就要冲上去,定是要找叶刘氏讨个说法的。然而不等她动手,有人先一步把她护在了身后。
叶澜借着椅子把沉甸甸的背篓放下,稍稍坐了会儿缓了口气,这才活动着肩膀去了缸前,照例用凉水洗去脸上脖颈上的汗液。水渍也不用擦,就这样淌在脸上,让蒲扇吹过来的风带走别提多凉快。
月姐儿在给她锤肩膀,之前上药的时候让这女娃娃瞧见了一次,现在叶澜只要一停下来肩上就会出现一双鸡蛋这么大点的拳头。
最开始接触农活的时候才是最累人的,腰酸背痛已经是常态,最要命的是隔天起来手都要抖成筛子。好在现在适应了不少,加上平日里要挑的重担基本都是由秦铮来的,她费不上多少力。
凉快了一下,趁着太色还没暗,她便拿了簸箩,同孩子们去村口摇桂花。临走时不忘舀一勺凉水把红柿子镇着,回来时吃恰好冰冰凉凉,嗓子可舒服了。
远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馥郁,依旧是叶少花多,沉甸甸往下坠着。低矮处不用踮脚就可以轻松采下,稍高的地方要用棍子打。
许是上树摘八月瓜的得意劲还没消,予哥儿说什么都要做这个活,叶澜干脆让他表现。
她和月姐儿站在树下,纷纷扬扬的桂花不多时就似落水一般掉了下来,摇桂花比采柿子还省劲,簸箩里积了一层金黄的星星点点,头上也满是花香。
“够了吗?”予哥儿问着,觉得用棍子打慢了,于是咬着下唇攀上去晃枝桠。地上掉的更多,倒也不浪费,反正簸箩里已经有了不少。
三人身上尽是花香,那味道闻了别提多沁人心肺。也不带回家去,直接连簸带花去河边清洗。
潺潺溪水平缓流动着,在上游找了个好落脚的地方蹲着,簸箩放里头,挑去里边的叶子,再将双手扶着旁边轻轻晃动里边的桂花。动作轻柔地拨弄一下,有损坏的花便会随着流水一同游到下游。
洗好了,端起来,簸箩漏出的水砸到河里哗啦哗啦直响,溅起的水打到脸上尤其清凉。
“鱼!有鱼!”
予哥儿一声惊呼直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叶澜定睛一看,那鱼和底下的小石颜色相近,乍一看还真看不见在哪儿。小鱼被河里飘着的桂花吸引,探着一点脑袋,嘴一圈一吸,一粒桂花就被吃了去。
还不少,就是小了点,才手指这么大。不过就是这样的小鱼晒成干才好吃,叶澜已经能想象到蒸鱼干的滋味了,口津都在嘴里滚了一圈。
现在没有捉鱼的工具,用簸箩肯定是不够的,河里的鱼反应很快,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当。
洗好桂花,握着簸箩掂了掂,水分落得差不多就可以回去了。
“到时候做栗子放上一些增香,还可以给你们缝上一个香包挂屋里。”
“我才不要,这些都是你们姑娘家喜欢的东西,大男人才不需要什么香呢。”
叶澜还没来得及回怼一下这小子,村里头就有人火急火燎朝她跑了过来,嘴里断断续续不知说了什么,等这人稍稍缓过气来,她这才听清他口中的话,“你爹,你家地里出事了。”
这下哪还能镇定下来,当即就把簸箩塞到了予哥儿手里,同来人朝自家地里赶去。边跑边冲着身后的兄妹俩喊:“你把妹妹带回去,不要乱跑!”
到田头一看,乌泱乌泱围了一片人。
那人提着嗓子喊了一声“叶二家姑娘来了”,闻言的村民自觉让出一条路让她挤进去。
李寡妇也在,她听见这边有动静就丢下锄头来了,但还是来迟了,只能在人群外踮着脚看。妇人本就生的矮小,饶是她再怎么蹦,能瞧见的只有里边的几个脑袋。周围人又太吵,压根听不清里头说的是什么。见到叶澜来,李寡妇不停念叨着“可算来了”,接着跟在她身后挤了进去。
知道李寡妇着急,叶澜何尝不急。她跳下地里,跑到叶老爹身前,气还没顺过来,“爹,这、这是怎么了?”
周遭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叶澜听得头都要炸了,直接叫停,指了一个站得前的中年男人,叫他一个人说即可。
这下终于能听清来龙去脉,叶澜朝田埂上站着的人扫去一眼,原来又是这个大伯母闹事。
一看不得了,叶大一家全都来了——她那个大伯父蹲在田埂上嗒吧嗒吧抽着旱烟,眯着眼皱着眉不知盯着何处;叶盼娣也在,躲在她爹身后攥着衣角,面上很是局促;更稀奇的是她那个堂弟也出现了,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在田埂上啃着甘薯,年岁不小了,长得矮矮胖胖,一看就是没干过活的。
叶刘氏扯着嗓子,声音又尖又粗,“你来了正好,说说这地要怎么办!”
叶家分家时就已经明确把家里的地分了开来,虽说地是分了,但两块地挨得近,早些时候暴雨冲了田埂,具体是谁家的,时间一长,稻子长了出来谁也说不明白。早不说晚不提,如今稻子马上就要熟了,叶刘氏又把这件事扯了出来。
周遭有先前看不惯叶澜的人也先入为主,咬定是叶二家占了叶大家的便宜,跟着叶刘氏应和,满是戏谑。“快把人家的地还回去吧,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这是连自家人都要占个便宜。”
李寡妇那反驳的声音简直细若蚊声,压根没有人愿意听,只一个劲数落着叶澜。她急得拍腿,偏偏帮不上什么忙,还急出了一头汗。还是叶澜给了她一个安抚性的眼神,那颗心才终于镇定些。
眼看着风头都指向了女儿,叶老爹扯扯叶澜的胳膊,示意她往自己身后站,“你来干什么,爹一个人就能应付得来。”他那常年被劳作压弯的肩膀佝着,比叶澜高出不了多少。
闻言,叶澜险些就要翻出个白眼笑出声来,白眼是给周围看戏人的,笑是笑叶老爹。就靠叶老爹这老好人的性子,指不定会被那叶刘氏欺负成什么样。她扯下他的手拍了拍以示安抚,接着爬上了田埂,从头走到尾,回来之后似乎是累了,坐到坡上就问叶刘氏,“大伯母既然提了,那便是有想法喽?阿公当时是怎么分家的,伯母现在便怎么分得好。”
听她这么说,叶刘氏当即得意起来,鼻子都要朝到天上去,“这块地半里长,说好两家人平分的,一看你家就种到我家这边来了,伯母也不多要,属于我们家的拿回来就好。”
“哦?阿公说是一家一半啊。”叶澜貌似恍然大悟,又不经意道,“可我方才走下来这一遭,好像不是一人一半啊。”
她一副吃惊样,又让围着的村民作证,“在场的都是见证人,怕我量错了,可有哪位父老乡亲愿意帮我两家量一下?”
有热闹看,大家一个比一个积极,立刻有两个年轻汉子跑着拿来了尺,沿着叶澜走过的路量了一番。还有人不放弃,躲在人群里喊,“到时候量出来地少了,可别说是大家伙欺负你!”
村民顿时哄笑一团,当中有人起哄,冲着那两个汉子就嚷嚷,“如何了,这里可是正正好一半的地方?”话里看笑话的意味再明显不过。
叶澜耳空一切,先前修篱笆的时候她就大概量过自己的身体尺寸,方才走上这么一趟心里立刻就有底了。她丝毫不怕,心虚的人自会后怕。
叶刘氏扯着嘴角虚笑一下,妄想不动声色挪开步子,“大伯母年纪大了,眼花也是常有的事……”
这话叶盼娣说还更可信一些,她日日做手工,指不定昏天黑地了还在一针一针绣帕子呢,眼睛清明都算是好事了。轮到叶刘氏说这话,叶澜简直嗤之以鼻,一把伸手拉住她的胳膊就不让她挪步,“有大家伙帮着看,咱这心里也放心嘛。”
“量出来了,这地正正好半里,但你们站着的位置嘛……”那汉子故弄玄虚,惹得其他人连着发出嘘吁声,冲着他们喊少打哑谜。
“地确实是少了,只不过少地的不是叶大家。”他咧开嘴笑,把后面那半句话说完,“叶二这边少了十尺!”
不久前还鼎沸的人群一下噤了声,等大家反应过来,细听还能听见有人在嘀咕“怎会如此”。
“我就说嘛,我虽年纪不大,但这双脚好歹走了不少路,怎么会走不出来。”叶澜弯了眼睛笑笑,叶刘氏讪讪然,直说自己看错了。
“原是算错了,我还以为大伯母是想占了我家的这点薄田,把粮食也收走了呢。”
十尺地,种出的粮食说不上多也说不上少,但每一粒粮都是汗水结出来的。方才指点叶澜的村民们好似不是同一批人,不约而同转了个口风对着叶刘氏指指点点。
叶刘氏好面子,面上当即就挂不住,“我同你们老叶家延了香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说起来你叶二家无男丁,你又嫁出去了,这地就是我们的。”她的视线转向周围看戏的人,很快就锁定在李寡妇身上,“怎么着,你爹莫不是还想续弦,找李寡妇给叶家再生一个男丁出来?我看你们两家平日里没少来往,怕不是早就有这个想法,已经苟合了吧!”
她这句“香火”,毫无意外撇开了叶盼娣。那田埂上因为不堪红脸的姑娘立刻红了眼眶,背着人群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而叶澜听见她后面半段话之后火气顿时上来,这叶刘氏平日里总喜欢在自家讨便宜就算了,怎得还扯上无辜之人。李映香虽是寡妇,但这个时代一个寡妇生活有多不容易,流言蜚语有多容易击溃一个孤苦伶仃的妇人,叶刘氏何尝不知?!
她撸起袖子就要冲上去,定是要找叶刘氏讨个说法的。然而不等她动手,有人先一步把她护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