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帕子
太阳已经有越升越高的架势。这段日子雨水少,地面干得不能再干,有些卖完东西的摊子已经早早收档,嫌热的人也抓紧时间采买东西回家。叶澜今日没戴席帽出来,好在可以贴着商铺的檐下走,这才不觉得太热。
商铺和档位虽在同一条街,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天差地别。商铺铺面贵得很,家里没点底子还真是买不下一方空间。叶澜提前打听过,按照半年租,位置好一些的铺面要五两银子,差一些的也要三四两。
对比起来都是可圈可点,但要真做起生意来还得往细了打算。叶澜不着急这些,带着孩子拐进绣坊周围的茶铺里。
见她又来到茶水铺,予哥儿当即就疑惑起来,“怎么又要喝茶?!”
那铺子只有小小一个摊位,借着巷子的空隙设了几方小桌。要吃茶的就坐在里边,其实坐不了多久,多是解了渴歇下脚就走,因此铺子前的生意还算可以。
“大人的事小孩儿别插嘴。”叶澜朝巷子里环顾,最后朝稍边上那一桌走去。
桌边坐的不是生面孔,正是昨日才见过的叶盼娣。她这次打扮的素净很多,应该是在脸上抹了一层灰,瞧着黑了不少。穿的也是最简单的麻葛,穿了有些年头了,旧得很。
叶澜把肩上的背篓先放下,又帮着把孩子的小背篓也取下了,没敢给小孩背重物,里头都是轻物什。长凳挪出来些,她先把月姐儿抱了上去才坐在边上,而后扬眉示意予哥儿坐到叶盼娣那边的凳子去。
都坐稳了,叶澜顾自拿了茶盏倒茶,问叶盼娣话的时候头都没抬,“你在这儿等了很久?”
“没有,也是刚到。”
话刚说完叶盼娣就想咬了自己的舌头,那叶澜又不是傻的,一摸那茶壶就知道怎么个事儿了,还用等着她自己入套吗。
面上当即又羞又红,对面的人却是看破不说破,嘴角轻轻勾了一下,握着茶盏往自己嘴边送。稍稍抿了一口,这才冲着边上的篮子挑眉,“拿来吧。”
里边五条帕子,大致一翻就能分出哪些花式是叶盼娣绣的哪些是她那小姐妹绣的。上次交过手,这次叶澜心中已经大概定了价,喝完了那一杯温茶水才不紧不慢起身。
“我这两个孩子你可得帮我看好了,要是丢了一个你绣几百条帕子都赔不起。”她朝外走了,月姐儿小腿一蹬就从凳子上蹦了下来,以为嫂嫂不要他们了,可怜巴巴看着,还要回头示意哥哥一块过来。
倒是忘了和这两孩子说这茬子事了。叶澜把月姐儿抱回椅子上去,同她解释自己是去做点生意问些话,让她在这和姨母一块坐一会儿。月姐儿这下放心了,挥着手让她早去早回。
叶澜已经走到了巷子口,看见绣坊的牌子忽地想起什么,于是又倒回来同叶盼娣说了一句,那边点了头,她这下才算是真的去了。
留下叶盼娣跟这一大一小干瞪眼。予哥儿不爱搭理叶盼娣也不怎么想喝水,就这么坐在椅子上扣青砖上的青苔。让他干坐着哪里坐得住,没两下就晃着腿要从凳子上下去,吓得叶盼娣赶紧拉住他,“你嫂嫂还没回来,不能走。”
又是一个烦人的,秦时予不耐烦地坐回位置上,随手拿了一个茶盏在桌上转。
月姐儿就安静多了,但的确是无趣,她趴在桌子上听了一阵哥哥转茶盏的嗡嗡声,而后盯着巷子口。年纪不大却一个劲叹气,没过一会儿就要问叶盼娣一句“嫂嫂什么时候回来”。
被问的人简直快要疯掉,巴不得叶澜快些回来。又要招架女娃娃的问题又要防着男娃娃一个不留神钻出去,叶盼娣一个头两个大,也不知这叶澜平时是怎么应付兄妹两的,她反正只剩焦灼,最后也和月姐儿一起盯着巷子口,眼巴巴等叶澜回来。
那边叶澜进展的还算顺利,等着卖帕子的人数中规中矩,加起她来也就三五个,她原想就这么等着的,谁知管事的绣娘见到她立刻就迎了上来,“小娘子今天又送来什么好品子了?”
“也不全是好品子,这不也是有差的嘛。”
两人称得上是“相敬如宾”,说起来还是上次叶澜打好了关系。别的东西她说不上精通,生意场上的事她可没少吃亏,经验现在用到这小地方简直绰绰有余。
管事的大绣娘亲昵握住她挎篮子的那只手,一双眼睛笑得只剩一条缝,“咱到旁儿细说。”
忽然一人被大绣娘热切迎走了,那剩的几个人都伸着脖子往她们的方向看。
其中就有一个赵芙蓉。
她面上是最着急的,偏偏站在最末,把脖子抻断了也看不清那边的景象。叶澜何时晓得刺绣这一说,莫要说绣品了,她怕是连针都拿不稳,补衣裳都要走针。
越看不清越着急,赵芙蓉刚迈出一只脚想上前看个仔细,她前边的人就扭头白了她一眼,以为是想插队,鄙夷的声音尖锐刺耳,“想到前边去就早些来,懂不懂先来后到?”
她正要回嘴,管事绣娘已经一把掀开了帘子,冲着她们就是呵斥,“吵什么吵,若是不想卖了就走走走,我这小小绣坊留不住你们这尊大佛。”
赵芙蓉没理睬前边人翻的大白眼,而是趁着帘子掀开的时候瞧见了里边的情形。就连叶澜手里的帕子也瞧见一角,可惜距离太远,花式针脚如何全部看不清楚。倒是那花式瞧着有些眼熟,好似从前在哪见过。
原想看个仔细,但大绣娘在外边嚎了一嗓子很快又回去了。帘子放下遮住了里头的人,一进一出,不过须臾已经恢复了温声细语的样子,“这三条帕子确实差了些,但看在咱两的关系上还是多给你一些。”
她报了个价,叶澜却稳着不出声,这下焦急的成了大绣娘,咿呀嗔怪道:“哎呦小娘子,我这绣坊也不是什么品次的都收,你也得让上边的人看上不是?这样吧,一条帕子再多这个数,真的不能再多了!”
拉扯得差不多,这三条成交,剩下两条叶盼娣绣的就更好商量,照着上次的价来,两条多了十文钱。大绣娘顿时眉开眼笑,叫人把帕子收进去就去取钱。
那一串串的铜钱摞在一起,叫人一看一个眼红。大绣娘的笑说收就收,甩着那几吊钱当啷响,“看什么看,人家绣的多,你们手脚要这么快哪能少的了你们的。”
赵芙蓉只看见那钱落在叶澜手里,她的手当即就往下沉了沉。大绣娘还攥着手帕将人送到门口,招呼着下次早些来,再多带些好的。
待大绣娘回来,赵芙蓉立刻就将她的胳膊拉住,“可否让我瞧一眼她绣的花式?”
“瞧什么瞧,要人人都绣一样的花式我还卖什么呀。”说罢就转着眼珠子扭着腰走了,还要指教一下屋里的人,“莫要说我这坊里的绣娘了,就是普通人家都要紧着绣帕子往我这里送,想要银子就得手快手巧。”
赵芙蓉哪还有耐心听她在这儿叨叨,提了步子就往门外赶。那帕子肯定不是叶澜绣的,她绝对没有这样的手艺,那便是其他人。
再迟些便看不到了对方是谁了,可到了外边连叶澜的身影都看不见,更别说和她接触的人。人来人往,她穿的衣裳又不是什么艳丽的花色,赵芙蓉心里落了空,只得带着颗空心回去卖自己的帕子。
攒了如此久的绣工,到头来卖出去的怕是连叶澜手里的一半都没有,赵芙蓉气得牙痒痒,偏又无可奈何,只能回去冲着郑翰宣发闷气。
而出了门的叶澜没急着回巷子口,远远递了一个眼神过去就继续走。
月姐儿见了叶澜的身影兴奋喊着嫂嫂,叶盼娣嘘了声,叫他们把背篓都背上,付了茶钱牵着两个孩子就跟着走。两拨人也没有接触,一直到人少的地方才凑到一起。
镇上就这一家绣坊,叶澜忽地料想到会遇上熟人,于是走前叮嘱了一句,让她看着眼神行事。
如今这幅情形肯定是遇上了谁,叶盼娣满眼慌乱,忙问她绣坊里还有谁在。
“赵芙蓉也在里边。”帘子掀开时她便同赵芙蓉的视线交错而过。两人做的这事儿越少人知道越好,要是被叶刘氏知道了不知会闹得怎么个鸡飞狗跳。
叶盼娣当即有些慌乱:“那……”
“你放心吧,我出来的时候注意着后边,她没跟上来,应当是不知道的。”
这下叶盼娣心里稳了一些,而后沉甸甸的铜钱更是让她心里沉了底。
按照先前说好的,她把叶澜那份数出来递给她,“今日多谢你,我出来的久了得早些回去才是。”
叶澜点点头,两个孩子同背篓一起交还给自己,叶盼娣混进人群里随着人潮走了。留在原地的叶澜却一点不着急,她背上背篓掂量两下手里的铜钱,打算继续在街上逛逛。
她给兄妹两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这东西不常吃,偶尔买一次解解馋也是好的。月姐儿先给她喂了一颗,外甜里酸,一边边到嘴里发腻,一边酸到口津直流,确实是哄孩子的好玩意儿。
这下没有什么要着急的,三人饶有兴致在街上逛了起来。月姐儿瞧什么都有意思,一手被叶澜牵着,握着糖葫芦串的另一只手就往前指。
原本欢快的氛围却在月姐儿撞上前边人时戛然而止。
商铺和档位虽在同一条街,但二者之间却有着天差地别。商铺铺面贵得很,家里没点底子还真是买不下一方空间。叶澜提前打听过,按照半年租,位置好一些的铺面要五两银子,差一些的也要三四两。
对比起来都是可圈可点,但要真做起生意来还得往细了打算。叶澜不着急这些,带着孩子拐进绣坊周围的茶铺里。
见她又来到茶水铺,予哥儿当即就疑惑起来,“怎么又要喝茶?!”
那铺子只有小小一个摊位,借着巷子的空隙设了几方小桌。要吃茶的就坐在里边,其实坐不了多久,多是解了渴歇下脚就走,因此铺子前的生意还算可以。
“大人的事小孩儿别插嘴。”叶澜朝巷子里环顾,最后朝稍边上那一桌走去。
桌边坐的不是生面孔,正是昨日才见过的叶盼娣。她这次打扮的素净很多,应该是在脸上抹了一层灰,瞧着黑了不少。穿的也是最简单的麻葛,穿了有些年头了,旧得很。
叶澜把肩上的背篓先放下,又帮着把孩子的小背篓也取下了,没敢给小孩背重物,里头都是轻物什。长凳挪出来些,她先把月姐儿抱了上去才坐在边上,而后扬眉示意予哥儿坐到叶盼娣那边的凳子去。
都坐稳了,叶澜顾自拿了茶盏倒茶,问叶盼娣话的时候头都没抬,“你在这儿等了很久?”
“没有,也是刚到。”
话刚说完叶盼娣就想咬了自己的舌头,那叶澜又不是傻的,一摸那茶壶就知道怎么个事儿了,还用等着她自己入套吗。
面上当即又羞又红,对面的人却是看破不说破,嘴角轻轻勾了一下,握着茶盏往自己嘴边送。稍稍抿了一口,这才冲着边上的篮子挑眉,“拿来吧。”
里边五条帕子,大致一翻就能分出哪些花式是叶盼娣绣的哪些是她那小姐妹绣的。上次交过手,这次叶澜心中已经大概定了价,喝完了那一杯温茶水才不紧不慢起身。
“我这两个孩子你可得帮我看好了,要是丢了一个你绣几百条帕子都赔不起。”她朝外走了,月姐儿小腿一蹬就从凳子上蹦了下来,以为嫂嫂不要他们了,可怜巴巴看着,还要回头示意哥哥一块过来。
倒是忘了和这两孩子说这茬子事了。叶澜把月姐儿抱回椅子上去,同她解释自己是去做点生意问些话,让她在这和姨母一块坐一会儿。月姐儿这下放心了,挥着手让她早去早回。
叶澜已经走到了巷子口,看见绣坊的牌子忽地想起什么,于是又倒回来同叶盼娣说了一句,那边点了头,她这下才算是真的去了。
留下叶盼娣跟这一大一小干瞪眼。予哥儿不爱搭理叶盼娣也不怎么想喝水,就这么坐在椅子上扣青砖上的青苔。让他干坐着哪里坐得住,没两下就晃着腿要从凳子上下去,吓得叶盼娣赶紧拉住他,“你嫂嫂还没回来,不能走。”
又是一个烦人的,秦时予不耐烦地坐回位置上,随手拿了一个茶盏在桌上转。
月姐儿就安静多了,但的确是无趣,她趴在桌子上听了一阵哥哥转茶盏的嗡嗡声,而后盯着巷子口。年纪不大却一个劲叹气,没过一会儿就要问叶盼娣一句“嫂嫂什么时候回来”。
被问的人简直快要疯掉,巴不得叶澜快些回来。又要招架女娃娃的问题又要防着男娃娃一个不留神钻出去,叶盼娣一个头两个大,也不知这叶澜平时是怎么应付兄妹两的,她反正只剩焦灼,最后也和月姐儿一起盯着巷子口,眼巴巴等叶澜回来。
那边叶澜进展的还算顺利,等着卖帕子的人数中规中矩,加起她来也就三五个,她原想就这么等着的,谁知管事的绣娘见到她立刻就迎了上来,“小娘子今天又送来什么好品子了?”
“也不全是好品子,这不也是有差的嘛。”
两人称得上是“相敬如宾”,说起来还是上次叶澜打好了关系。别的东西她说不上精通,生意场上的事她可没少吃亏,经验现在用到这小地方简直绰绰有余。
管事的大绣娘亲昵握住她挎篮子的那只手,一双眼睛笑得只剩一条缝,“咱到旁儿细说。”
忽然一人被大绣娘热切迎走了,那剩的几个人都伸着脖子往她们的方向看。
其中就有一个赵芙蓉。
她面上是最着急的,偏偏站在最末,把脖子抻断了也看不清那边的景象。叶澜何时晓得刺绣这一说,莫要说绣品了,她怕是连针都拿不稳,补衣裳都要走针。
越看不清越着急,赵芙蓉刚迈出一只脚想上前看个仔细,她前边的人就扭头白了她一眼,以为是想插队,鄙夷的声音尖锐刺耳,“想到前边去就早些来,懂不懂先来后到?”
她正要回嘴,管事绣娘已经一把掀开了帘子,冲着她们就是呵斥,“吵什么吵,若是不想卖了就走走走,我这小小绣坊留不住你们这尊大佛。”
赵芙蓉没理睬前边人翻的大白眼,而是趁着帘子掀开的时候瞧见了里边的情形。就连叶澜手里的帕子也瞧见一角,可惜距离太远,花式针脚如何全部看不清楚。倒是那花式瞧着有些眼熟,好似从前在哪见过。
原想看个仔细,但大绣娘在外边嚎了一嗓子很快又回去了。帘子放下遮住了里头的人,一进一出,不过须臾已经恢复了温声细语的样子,“这三条帕子确实差了些,但看在咱两的关系上还是多给你一些。”
她报了个价,叶澜却稳着不出声,这下焦急的成了大绣娘,咿呀嗔怪道:“哎呦小娘子,我这绣坊也不是什么品次的都收,你也得让上边的人看上不是?这样吧,一条帕子再多这个数,真的不能再多了!”
拉扯得差不多,这三条成交,剩下两条叶盼娣绣的就更好商量,照着上次的价来,两条多了十文钱。大绣娘顿时眉开眼笑,叫人把帕子收进去就去取钱。
那一串串的铜钱摞在一起,叫人一看一个眼红。大绣娘的笑说收就收,甩着那几吊钱当啷响,“看什么看,人家绣的多,你们手脚要这么快哪能少的了你们的。”
赵芙蓉只看见那钱落在叶澜手里,她的手当即就往下沉了沉。大绣娘还攥着手帕将人送到门口,招呼着下次早些来,再多带些好的。
待大绣娘回来,赵芙蓉立刻就将她的胳膊拉住,“可否让我瞧一眼她绣的花式?”
“瞧什么瞧,要人人都绣一样的花式我还卖什么呀。”说罢就转着眼珠子扭着腰走了,还要指教一下屋里的人,“莫要说我这坊里的绣娘了,就是普通人家都要紧着绣帕子往我这里送,想要银子就得手快手巧。”
赵芙蓉哪还有耐心听她在这儿叨叨,提了步子就往门外赶。那帕子肯定不是叶澜绣的,她绝对没有这样的手艺,那便是其他人。
再迟些便看不到了对方是谁了,可到了外边连叶澜的身影都看不见,更别说和她接触的人。人来人往,她穿的衣裳又不是什么艳丽的花色,赵芙蓉心里落了空,只得带着颗空心回去卖自己的帕子。
攒了如此久的绣工,到头来卖出去的怕是连叶澜手里的一半都没有,赵芙蓉气得牙痒痒,偏又无可奈何,只能回去冲着郑翰宣发闷气。
而出了门的叶澜没急着回巷子口,远远递了一个眼神过去就继续走。
月姐儿见了叶澜的身影兴奋喊着嫂嫂,叶盼娣嘘了声,叫他们把背篓都背上,付了茶钱牵着两个孩子就跟着走。两拨人也没有接触,一直到人少的地方才凑到一起。
镇上就这一家绣坊,叶澜忽地料想到会遇上熟人,于是走前叮嘱了一句,让她看着眼神行事。
如今这幅情形肯定是遇上了谁,叶盼娣满眼慌乱,忙问她绣坊里还有谁在。
“赵芙蓉也在里边。”帘子掀开时她便同赵芙蓉的视线交错而过。两人做的这事儿越少人知道越好,要是被叶刘氏知道了不知会闹得怎么个鸡飞狗跳。
叶盼娣当即有些慌乱:“那……”
“你放心吧,我出来的时候注意着后边,她没跟上来,应当是不知道的。”
这下叶盼娣心里稳了一些,而后沉甸甸的铜钱更是让她心里沉了底。
按照先前说好的,她把叶澜那份数出来递给她,“今日多谢你,我出来的久了得早些回去才是。”
叶澜点点头,两个孩子同背篓一起交还给自己,叶盼娣混进人群里随着人潮走了。留在原地的叶澜却一点不着急,她背上背篓掂量两下手里的铜钱,打算继续在街上逛逛。
她给兄妹两一人买了一串糖葫芦,这东西不常吃,偶尔买一次解解馋也是好的。月姐儿先给她喂了一颗,外甜里酸,一边边到嘴里发腻,一边酸到口津直流,确实是哄孩子的好玩意儿。
这下没有什么要着急的,三人饶有兴致在街上逛了起来。月姐儿瞧什么都有意思,一手被叶澜牵着,握着糖葫芦串的另一只手就往前指。
原本欢快的氛围却在月姐儿撞上前边人时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