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高照,金丝洒在院落西边的葡萄架上。坚木之格子与葡萄藤之扭、光濯濯之枝交作,昔日绿叶变作红橙两色。条上红葡萄垂下,数丛堕地,香气与秋气相和。
蔡芙在自家院子忙得不亦乐乎,时而采葡萄,时而看大母与长姊剥栗子。
一颗栗子滚到她跟前,在日头下发光。她不禁捡起栗子,欲用力剥开。忽而,壳上尖刺令她痛呼出声。
武平女立刻牵她入灶间,小心翼翼给小女擦上猪油。
院中,蔡薇透过门窗,看着母亲和妹妹咯咯作笑,腹中好似打了一个结。
武平女把猪油罐放进木柜,“阿芙,阿母现下交一个事给你做,你去田里喊阿翁和二姐回来吃豆粥。”
小女在这瞎忙活,不如派她出去。
蔡芙应了个声,回屋提着东西,一溜烟走了。
武平女又回到了大女儿旁边,继续剥栗子。院子变得安静,只有树叶的沙沙声和栗子的噼啪声。
乡间小径上行走着一个提包小童,头上斗笠将近遮住她半个头。
蔡芙沿着从家到田地的小径数着自己的步伐,每次到拐弯处她遂一跃而起,就像她二姐早晨练功那样。
日光打在她的小肩膀上,又跳过一个拐弯,她继续沿小径前行。时而随大姐走路做纤纤细步,时而学二姐那般大刀阔斧地走。
忽而,蔡芙听到不寻常声响,她停下把斗笠往上抬,往前面瞥了一眼,继而瞪大眼珠。
在小径分叉路口,村中一群男童围着一个白皙羸弱的陌生男童推搡。
蔡芙看着眼前一幕,心下愤慨,想上前阻止。
不过,阿母道她人小力气小,要找大人借力。
意识到自己一个人打不过这些人后,蔡芙灵活地转了转眼珠子,目光落在了树荫下睡觉的二驴身上。
“二驴叔!”蔡芙喊道, “你醒来了?带我去寻我阿翁和二姐!”
二驴睡眼惺忪地嘟囔着,“你自己去!”
听到这话,蔡芙放下心来,笑眯眯地转身看着那群男童。
倏尔,她拿下斗笠,面上做惊讶状,盯着那个被围在中间的陌生男童道:“你怎么在此?阿母喊我叫你一起回家。”
那男童轻轻注视着蔡芙,幽深静谧如潭水。
群童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是蔡二的妹妹。”
“怎么办?她二姐打人好痛。”
“那二驴叔竟然也在这,我们方才怎地没发现?”
“还动手吗?二驴叔肯定不会帮我们说话。”
蔡芙走到男童面前,朝他一笑,直接牵出他的手,男童一顿,顺势跟着蔡芙走了出去。
她一边牵人一边在群童眼皮底下话家常,“你喜欢吃绿豆粥吗?阿母做了豆粥放井下冰……”
蔡芙本来是想在人前佯装他和自己家很熟,说话间就忘记了这茬,一路就这样和他说说笑笑走到了家门口。
“阿母,我回来了。”蔡芙牵着男童,跨进院子。
院子里的人们停下手中的活,武平女抬头看向他们,对小女问:“你把谁带回家了?”
蔡芙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问过他的名字,转头看向男童,松开他的手,笑道:“我还没问过你是谁?”
男童的双臂放平,微风吹拂着他头顶的树叶沙沙作响,微光临身,肤如珍珠身似仙童。
“余谓芷川,蔡清之子,母死从父归栖,家父姓姜。”
姜芷川行了一礼。
蔡芙若有所悟,站在新玩伴面前,似模似样地对着他学着行礼,“我是蔡芙,今年虚岁六岁。”
武平女心如雀翼蹶,她喃喃自语,“你终于来了。”
站在母亲身旁的蔡薇没听清母亲的话,“阿母,何事?”
武平女笑而摇头:“无事,我想你父亲怎么还不归家?家有来客需招待。”
“我半路遇到芷川,没来得及叫阿翁归家。”蔡芙挠头笑。
蔡薇用手指轻点妹妹额头,叹道;“你呀,还是我去罢。”
姜芷川此时开口:“婶母,不必多礼。”
武平女说无碍,本就要叫丈夫回来的。蔡薇出门后,她入厨下取豆粥盛二碗,于庭中木桌上,给两个小童喝。
蔡芙喜情溢出,伸手端碗,急饮一口。姜芷川的勺子则安静地蘸着粥。
武平女坐在一旁,目光在二人间穿梭,心下喜忧参半。
蔡芙转头对江知川低声道:“姜芷川,下次来我家玩吗?”
姜芷川将勺子放置粥碗中,略一沉吟,颔首道:“好。”
喝粥没多久,一白衣男子立在门下,注视着姜芷川与蔡芙说笑,神色莫测。
最先发现他的是武平女,武平女起身,”你是?”
这个穿着素白衣裳的男子,宽大的衣袍随风摆动,姿态文雅,温声答道:“在下是芷川的父亲,姜白,来接芷川回去。”
姜芷川从椅子下来,向武平女行了一礼,“今日谢谢婶母招待,改日还礼。”
武平女别开了他的礼,站立颔首,蔡芙煞有其事地跟着点头,朝姜芷川的背影摆手:“别忘了要来我家找我玩!”
身穿白衣的姜白踉跄了一下,衣袖翻卷,他等姜芷川先行,跟着他身后走了。
蔡芙嘟嘴,“看别家阿翁多好,还等儿子先走。”
武平女听到这话,摇摇头,笑而不语。
走出蔡芙家院子的姜芷川和姜白本是一前一后地走,听闻蔡芙之言,顷刻之间父子并行。
姜白忽而出声:“你不该对那妇人行礼,田舍小儿不会行礼。”
姜芷川面无表情:“我不是乡下小子,我是你这个读书人家的孩子,会点礼数也无妨。”
姜白哼声道:“你不会是看这小女童相貌好,才跟到人家家里来的吧?我不出来找你,你都不回来。”
姜芷川冷脸:“你说在村里行走不需侍卫,我被群童围住,因她才得以解围。”
“我会解决,以后不会再有什么群童欺凌。”姜白摸了摸鼻子。
回到他们住的小院,姜芷川坐于榻上,才细细说道妇人的异常,诸如,她看到他的那一刻惊讶异常,还说什么“来了”,见他行礼也不觉得奇怪,趁他喝粥之时,一直盯着他。
姜白扪须道:“来村子前,我已验过村民,这农妇若有问题,打草惊蛇反而不好。我会派人盯着她的。”
月落乌啼,武平女卧床闭目,久久无法入眠。
重来一世,她改变了许多事,但事却不会随着她的心意转变,由福转祸,或由锅转福。
直到今日,如今化名姜芷川的这个男童,忽然出现在她家门前,她才放下心来。
月影斜下,武平女胡乱思索之余陷入梦境。
五年前。
绿意枝头,鸟儿从远方飞到树枝上,携来长虫给鸟窝里的雏鸟们。
雏鸟争先恐后地伸着脖子要吃的,喳喳叫唤,惊落了葡萄架上的几颗露珠。
两座瓦房与西面的葡萄架形成“凹”字状的农家小院。
瓦房下一片静谧,屋主坐在床边面色发黑。
丈夫在室内守着昏睡的妻子与刚出世的小女。
妻子难产到无法再次生育的噩耗在他耳边回荡。
茫茫然无措之时,意志消沉,他不想做任何事,只想坐在此处。
屋内愁云惨淡,死寂沉沉。
屋外大树穿过窗子传进一声鸟的长啼。
武平女悠悠转醒,白雾缭绕,朦胧间不知何地。
双目能视物之时,身有所感,发觉此地似熟悉又陌生。
她企图直坐,动身的一刹那下身袭来一阵痛意,痛到她的三魂六魄回神,不禁呼痛出声。
听到动静,身子昏沉的丈夫猛地惊醒,“阿平,你醒了!”
随后露出狂喜的神态,他把妻子扶着躺好,嘘寒问暖。
妻子的醒来冲淡了他的忧愁,他在屋里屋外穿梭着照顾妻子,喂水喂食、清洁清理,忙得团团转,直到终于有人来把他喊走。
武平女看着襁褓中的婴孩,忍不住伸手轻触小女儿的脸。
自己竟回到了刚生下小女的时候。此时,自己还是个寻常农妇,小女则是寻常的猎户家的小女。
在小女出生之际,没人会知道这个平民百姓的女儿,会与夫郎一起建新朝、兴民生,君临天下。
武平女心神恍惚,自己回到了过去,是否是上天的安排?
“阿母,你醒了!”一对姐妹冲进了阿母的寝室。
武平女靠在床上,看到年幼的女儿们向她走来,露出了醒来后第一个笑容:“大女、二女。”
“阿母,你睡了好久。”蔡薇低声道,伸出手去摸阿母的手。
蔡芸最喜欢学姐姐,她学着姐姐的样子触碰阿母微凉的手,吐露出心声:“阿母,我好想你,阿翁让我们出去做事,别进来打扰你和妹妹。现下他出去有事,才肯让我们进来陪你。”
武平女脸上泛起温柔的笑,“大女和二女都很懂事。”接着,她近乎喃喃自语,“我也想你们。”
寝室内一片寂静,只有三人轻柔的呼吸声和窗户的沙沙声。
武平女示意女儿们靠近,把手放在她们的头上轻抚。
姐妹二人靠在母亲的抚摸中,对视着捂嘴无声笑了起来。
武平女左右转头看着待在自己身边的女儿们,安心而感动。
蔡毅被村人叫走之后,妻女们都吃完下午那顿饭他才匆匆赶回来,“四狗前几天把他最小的那个女儿给卖了,大儿子读书读了这么久都没什么名堂,今天拉我吃酒,让我收他儿子当徒弟。”
“你应他了?”武平女着急发问。
“自然没有,我打猎的手艺不道高超,但也不是随随便便遂传给谁的。”
此时他们寝室里只有夫妻二人,为了她接下来的说辞,她让大女把醒来的小女抱走。
“二女怎么样?”
“什么?”
武平女眉眼柔和而坚定,“二女天生神力,村里顽童欺负她们姐妹时,她能一个人打几个男童,连比她高和壮的都打不过她。”
“这都是小孩子玩耍罢了。”蔡毅笑道,他还以为阿平谈什么要紧事。
“她如今虚岁七岁,你不在家,她都能用你惯用的两个大桶帮家里把水缸打满水。”
蔡毅听到颇为惊讶,却依旧不把妻子的提议放心上,取笑道:“看来吾家女郎以后是个豪杰。”
武平女发觉年轻的蔡毅只会和她话家常,不会听重她的话。
他对村里人人嫌弃的四狗的说辞都比对她的当回事。
武平女心中生出一股郁气,“你别瞒我,我知道我不能再生了。”
“谁告诉你的?二女?她一个小娘子为何如此嘴碎!”
“没别人,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武平女换个法子问:“你以后要如何?合离另娶?”
蔡毅喝道:“我何时有这种想法?没有儿子罢了,我可不是那些破落户,谁敢来我跟前讲些鬼话?”
“以后家里没有儿子,我们女儿怎么办?”
“多赚些钱,她们嫁出去后多给些嫁妆。”
武平女叹道:“你也知了,你现下年轻体壮有本事,等闲不敢来打扰家里。等你老了,我们等着挨欺负吗?说些自有族中后辈帮扶是假,你明知蔡氏一族不全是好人,你也有四狗二驴这样的族人,都是族人,这些族中后辈管谁?再者,蔡氏后辈,也有他们自己的长辈供养,谁来养你这老头子?”
蔡毅一时口拙,讷讷道:“你这娘子,讲话甚是难听。”
武平女笑出了声,“实话自然难听。我这有个好法子,能让你老有所依,还能让你子孙满怀。”
“你可是要招婿上门?”蔡毅略一沉吟,“大女性子弱不能招婿,二女倒是可行,刚出世的小女更好培养。”
蔡毅从来没想过抱养别人的儿子,这是吃亏的事,村里的二驴便是抱养来的,忒不孝顺。
听到这句熟悉之言,武平女想起了上辈子。
那时,她缠绵病榻,蔡毅打猎瘸了腿,两个年长的女儿被村中小辈欺负,大女二女木讷畏言,蔡毅恨她们柔弱可欺,只得把小女蔡芙当男儿教养大,好在芙儿自幼聪颖,讨人欢喜,家中因她重焕生机。
武平女大可学上辈子,等小女长大,但她希望家里每个人都能过得好。
她想让大女和二女不再自卑软弱,她能养好身子不再拖累家人,毅郎不必为了养好她的身子以致大晚上还留在山中打猎伤到了腿。
武平女想到这里,心中愈发急切,她需要一个变动让自己安心——自己真的重生了。
她直抒胸臆:“与其让小女招婿,不如让她们成婚后都住家中。”
蔡毅听到这话,疑惑地望着妻子。
武平女继续讲:“我老家有个老人家,人快老了,婆娘和独子先后死了,他只有三个女儿没一个儿子。人家笑他要绝户,他丝毫不慌。他对媒婆道,不要给我女儿找什么独子长子,要找遂找爷娘舍得的儿子当我女婿,我不要他们上门,也不要后代随我姓,我还要出钱给新人做新屋,只要一点,这个新屋要建在吾家旁边。”
“你想让我们三个女儿成婚后住家附近?”蔡毅惊道。
武平女点头称是, “这也是个法子,如今不是什么人家都有几间屋子,许多人家只有一间屋子,一大家子一起睡。咱们这个屋有两间,另一个屋也有两间,正好她们三姊妹嫁了人还能住。”
见蔡毅听入了神,她笑道:“我们家这点东西虽少,但若不给自己女儿,给了略有几分血脉的族人,以后都不想辛劳干活了。”
武平女知晓丈夫不同蔡氏其他男人会把族中后代视作自家人,自从公公曾携族人打猎却被连累死去,蔡毅明面大度忘却,内里却对一些族人颇为疏远。
蔡毅眉宇逐渐开阔,温言道:“那老人家孙辈姓什么?孙儿们如何称呼那老人家?”
“他大女家和二女家的孩子都随夫姓,小女儿家的女婿自请孩子跟丈人姓,所有孙子孙女都和他亲近,省了那个外字,直接喊祖父。”
天色已晚,蔡毅想与妻子详谈她老家的那位老人家的事,但还没洁身。
他出门火急火燎地冲了个澡,疾步屋内却发现,妻子已经睡下了。
蔡毅这才反应过来,今日是阿平难产后醒来的第一日,没多少精神,却强撑着和他道了这么多话,想必对自己再也不能生这件事颇为介怀。
阿平心里很担忧?想到这里蔡毅颇为怜惜。
蔡芙在自家院子忙得不亦乐乎,时而采葡萄,时而看大母与长姊剥栗子。
一颗栗子滚到她跟前,在日头下发光。她不禁捡起栗子,欲用力剥开。忽而,壳上尖刺令她痛呼出声。
武平女立刻牵她入灶间,小心翼翼给小女擦上猪油。
院中,蔡薇透过门窗,看着母亲和妹妹咯咯作笑,腹中好似打了一个结。
武平女把猪油罐放进木柜,“阿芙,阿母现下交一个事给你做,你去田里喊阿翁和二姐回来吃豆粥。”
小女在这瞎忙活,不如派她出去。
蔡芙应了个声,回屋提着东西,一溜烟走了。
武平女又回到了大女儿旁边,继续剥栗子。院子变得安静,只有树叶的沙沙声和栗子的噼啪声。
乡间小径上行走着一个提包小童,头上斗笠将近遮住她半个头。
蔡芙沿着从家到田地的小径数着自己的步伐,每次到拐弯处她遂一跃而起,就像她二姐早晨练功那样。
日光打在她的小肩膀上,又跳过一个拐弯,她继续沿小径前行。时而随大姐走路做纤纤细步,时而学二姐那般大刀阔斧地走。
忽而,蔡芙听到不寻常声响,她停下把斗笠往上抬,往前面瞥了一眼,继而瞪大眼珠。
在小径分叉路口,村中一群男童围着一个白皙羸弱的陌生男童推搡。
蔡芙看着眼前一幕,心下愤慨,想上前阻止。
不过,阿母道她人小力气小,要找大人借力。
意识到自己一个人打不过这些人后,蔡芙灵活地转了转眼珠子,目光落在了树荫下睡觉的二驴身上。
“二驴叔!”蔡芙喊道, “你醒来了?带我去寻我阿翁和二姐!”
二驴睡眼惺忪地嘟囔着,“你自己去!”
听到这话,蔡芙放下心来,笑眯眯地转身看着那群男童。
倏尔,她拿下斗笠,面上做惊讶状,盯着那个被围在中间的陌生男童道:“你怎么在此?阿母喊我叫你一起回家。”
那男童轻轻注视着蔡芙,幽深静谧如潭水。
群童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是蔡二的妹妹。”
“怎么办?她二姐打人好痛。”
“那二驴叔竟然也在这,我们方才怎地没发现?”
“还动手吗?二驴叔肯定不会帮我们说话。”
蔡芙走到男童面前,朝他一笑,直接牵出他的手,男童一顿,顺势跟着蔡芙走了出去。
她一边牵人一边在群童眼皮底下话家常,“你喜欢吃绿豆粥吗?阿母做了豆粥放井下冰……”
蔡芙本来是想在人前佯装他和自己家很熟,说话间就忘记了这茬,一路就这样和他说说笑笑走到了家门口。
“阿母,我回来了。”蔡芙牵着男童,跨进院子。
院子里的人们停下手中的活,武平女抬头看向他们,对小女问:“你把谁带回家了?”
蔡芙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问过他的名字,转头看向男童,松开他的手,笑道:“我还没问过你是谁?”
男童的双臂放平,微风吹拂着他头顶的树叶沙沙作响,微光临身,肤如珍珠身似仙童。
“余谓芷川,蔡清之子,母死从父归栖,家父姓姜。”
姜芷川行了一礼。
蔡芙若有所悟,站在新玩伴面前,似模似样地对着他学着行礼,“我是蔡芙,今年虚岁六岁。”
武平女心如雀翼蹶,她喃喃自语,“你终于来了。”
站在母亲身旁的蔡薇没听清母亲的话,“阿母,何事?”
武平女笑而摇头:“无事,我想你父亲怎么还不归家?家有来客需招待。”
“我半路遇到芷川,没来得及叫阿翁归家。”蔡芙挠头笑。
蔡薇用手指轻点妹妹额头,叹道;“你呀,还是我去罢。”
姜芷川此时开口:“婶母,不必多礼。”
武平女说无碍,本就要叫丈夫回来的。蔡薇出门后,她入厨下取豆粥盛二碗,于庭中木桌上,给两个小童喝。
蔡芙喜情溢出,伸手端碗,急饮一口。姜芷川的勺子则安静地蘸着粥。
武平女坐在一旁,目光在二人间穿梭,心下喜忧参半。
蔡芙转头对江知川低声道:“姜芷川,下次来我家玩吗?”
姜芷川将勺子放置粥碗中,略一沉吟,颔首道:“好。”
喝粥没多久,一白衣男子立在门下,注视着姜芷川与蔡芙说笑,神色莫测。
最先发现他的是武平女,武平女起身,”你是?”
这个穿着素白衣裳的男子,宽大的衣袍随风摆动,姿态文雅,温声答道:“在下是芷川的父亲,姜白,来接芷川回去。”
姜芷川从椅子下来,向武平女行了一礼,“今日谢谢婶母招待,改日还礼。”
武平女别开了他的礼,站立颔首,蔡芙煞有其事地跟着点头,朝姜芷川的背影摆手:“别忘了要来我家找我玩!”
身穿白衣的姜白踉跄了一下,衣袖翻卷,他等姜芷川先行,跟着他身后走了。
蔡芙嘟嘴,“看别家阿翁多好,还等儿子先走。”
武平女听到这话,摇摇头,笑而不语。
走出蔡芙家院子的姜芷川和姜白本是一前一后地走,听闻蔡芙之言,顷刻之间父子并行。
姜白忽而出声:“你不该对那妇人行礼,田舍小儿不会行礼。”
姜芷川面无表情:“我不是乡下小子,我是你这个读书人家的孩子,会点礼数也无妨。”
姜白哼声道:“你不会是看这小女童相貌好,才跟到人家家里来的吧?我不出来找你,你都不回来。”
姜芷川冷脸:“你说在村里行走不需侍卫,我被群童围住,因她才得以解围。”
“我会解决,以后不会再有什么群童欺凌。”姜白摸了摸鼻子。
回到他们住的小院,姜芷川坐于榻上,才细细说道妇人的异常,诸如,她看到他的那一刻惊讶异常,还说什么“来了”,见他行礼也不觉得奇怪,趁他喝粥之时,一直盯着他。
姜白扪须道:“来村子前,我已验过村民,这农妇若有问题,打草惊蛇反而不好。我会派人盯着她的。”
月落乌啼,武平女卧床闭目,久久无法入眠。
重来一世,她改变了许多事,但事却不会随着她的心意转变,由福转祸,或由锅转福。
直到今日,如今化名姜芷川的这个男童,忽然出现在她家门前,她才放下心来。
月影斜下,武平女胡乱思索之余陷入梦境。
五年前。
绿意枝头,鸟儿从远方飞到树枝上,携来长虫给鸟窝里的雏鸟们。
雏鸟争先恐后地伸着脖子要吃的,喳喳叫唤,惊落了葡萄架上的几颗露珠。
两座瓦房与西面的葡萄架形成“凹”字状的农家小院。
瓦房下一片静谧,屋主坐在床边面色发黑。
丈夫在室内守着昏睡的妻子与刚出世的小女。
妻子难产到无法再次生育的噩耗在他耳边回荡。
茫茫然无措之时,意志消沉,他不想做任何事,只想坐在此处。
屋内愁云惨淡,死寂沉沉。
屋外大树穿过窗子传进一声鸟的长啼。
武平女悠悠转醒,白雾缭绕,朦胧间不知何地。
双目能视物之时,身有所感,发觉此地似熟悉又陌生。
她企图直坐,动身的一刹那下身袭来一阵痛意,痛到她的三魂六魄回神,不禁呼痛出声。
听到动静,身子昏沉的丈夫猛地惊醒,“阿平,你醒了!”
随后露出狂喜的神态,他把妻子扶着躺好,嘘寒问暖。
妻子的醒来冲淡了他的忧愁,他在屋里屋外穿梭着照顾妻子,喂水喂食、清洁清理,忙得团团转,直到终于有人来把他喊走。
武平女看着襁褓中的婴孩,忍不住伸手轻触小女儿的脸。
自己竟回到了刚生下小女的时候。此时,自己还是个寻常农妇,小女则是寻常的猎户家的小女。
在小女出生之际,没人会知道这个平民百姓的女儿,会与夫郎一起建新朝、兴民生,君临天下。
武平女心神恍惚,自己回到了过去,是否是上天的安排?
“阿母,你醒了!”一对姐妹冲进了阿母的寝室。
武平女靠在床上,看到年幼的女儿们向她走来,露出了醒来后第一个笑容:“大女、二女。”
“阿母,你睡了好久。”蔡薇低声道,伸出手去摸阿母的手。
蔡芸最喜欢学姐姐,她学着姐姐的样子触碰阿母微凉的手,吐露出心声:“阿母,我好想你,阿翁让我们出去做事,别进来打扰你和妹妹。现下他出去有事,才肯让我们进来陪你。”
武平女脸上泛起温柔的笑,“大女和二女都很懂事。”接着,她近乎喃喃自语,“我也想你们。”
寝室内一片寂静,只有三人轻柔的呼吸声和窗户的沙沙声。
武平女示意女儿们靠近,把手放在她们的头上轻抚。
姐妹二人靠在母亲的抚摸中,对视着捂嘴无声笑了起来。
武平女左右转头看着待在自己身边的女儿们,安心而感动。
蔡毅被村人叫走之后,妻女们都吃完下午那顿饭他才匆匆赶回来,“四狗前几天把他最小的那个女儿给卖了,大儿子读书读了这么久都没什么名堂,今天拉我吃酒,让我收他儿子当徒弟。”
“你应他了?”武平女着急发问。
“自然没有,我打猎的手艺不道高超,但也不是随随便便遂传给谁的。”
此时他们寝室里只有夫妻二人,为了她接下来的说辞,她让大女把醒来的小女抱走。
“二女怎么样?”
“什么?”
武平女眉眼柔和而坚定,“二女天生神力,村里顽童欺负她们姐妹时,她能一个人打几个男童,连比她高和壮的都打不过她。”
“这都是小孩子玩耍罢了。”蔡毅笑道,他还以为阿平谈什么要紧事。
“她如今虚岁七岁,你不在家,她都能用你惯用的两个大桶帮家里把水缸打满水。”
蔡毅听到颇为惊讶,却依旧不把妻子的提议放心上,取笑道:“看来吾家女郎以后是个豪杰。”
武平女发觉年轻的蔡毅只会和她话家常,不会听重她的话。
他对村里人人嫌弃的四狗的说辞都比对她的当回事。
武平女心中生出一股郁气,“你别瞒我,我知道我不能再生了。”
“谁告诉你的?二女?她一个小娘子为何如此嘴碎!”
“没别人,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武平女换个法子问:“你以后要如何?合离另娶?”
蔡毅喝道:“我何时有这种想法?没有儿子罢了,我可不是那些破落户,谁敢来我跟前讲些鬼话?”
“以后家里没有儿子,我们女儿怎么办?”
“多赚些钱,她们嫁出去后多给些嫁妆。”
武平女叹道:“你也知了,你现下年轻体壮有本事,等闲不敢来打扰家里。等你老了,我们等着挨欺负吗?说些自有族中后辈帮扶是假,你明知蔡氏一族不全是好人,你也有四狗二驴这样的族人,都是族人,这些族中后辈管谁?再者,蔡氏后辈,也有他们自己的长辈供养,谁来养你这老头子?”
蔡毅一时口拙,讷讷道:“你这娘子,讲话甚是难听。”
武平女笑出了声,“实话自然难听。我这有个好法子,能让你老有所依,还能让你子孙满怀。”
“你可是要招婿上门?”蔡毅略一沉吟,“大女性子弱不能招婿,二女倒是可行,刚出世的小女更好培养。”
蔡毅从来没想过抱养别人的儿子,这是吃亏的事,村里的二驴便是抱养来的,忒不孝顺。
听到这句熟悉之言,武平女想起了上辈子。
那时,她缠绵病榻,蔡毅打猎瘸了腿,两个年长的女儿被村中小辈欺负,大女二女木讷畏言,蔡毅恨她们柔弱可欺,只得把小女蔡芙当男儿教养大,好在芙儿自幼聪颖,讨人欢喜,家中因她重焕生机。
武平女大可学上辈子,等小女长大,但她希望家里每个人都能过得好。
她想让大女和二女不再自卑软弱,她能养好身子不再拖累家人,毅郎不必为了养好她的身子以致大晚上还留在山中打猎伤到了腿。
武平女想到这里,心中愈发急切,她需要一个变动让自己安心——自己真的重生了。
她直抒胸臆:“与其让小女招婿,不如让她们成婚后都住家中。”
蔡毅听到这话,疑惑地望着妻子。
武平女继续讲:“我老家有个老人家,人快老了,婆娘和独子先后死了,他只有三个女儿没一个儿子。人家笑他要绝户,他丝毫不慌。他对媒婆道,不要给我女儿找什么独子长子,要找遂找爷娘舍得的儿子当我女婿,我不要他们上门,也不要后代随我姓,我还要出钱给新人做新屋,只要一点,这个新屋要建在吾家旁边。”
“你想让我们三个女儿成婚后住家附近?”蔡毅惊道。
武平女点头称是, “这也是个法子,如今不是什么人家都有几间屋子,许多人家只有一间屋子,一大家子一起睡。咱们这个屋有两间,另一个屋也有两间,正好她们三姊妹嫁了人还能住。”
见蔡毅听入了神,她笑道:“我们家这点东西虽少,但若不给自己女儿,给了略有几分血脉的族人,以后都不想辛劳干活了。”
武平女知晓丈夫不同蔡氏其他男人会把族中后代视作自家人,自从公公曾携族人打猎却被连累死去,蔡毅明面大度忘却,内里却对一些族人颇为疏远。
蔡毅眉宇逐渐开阔,温言道:“那老人家孙辈姓什么?孙儿们如何称呼那老人家?”
“他大女家和二女家的孩子都随夫姓,小女儿家的女婿自请孩子跟丈人姓,所有孙子孙女都和他亲近,省了那个外字,直接喊祖父。”
天色已晚,蔡毅想与妻子详谈她老家的那位老人家的事,但还没洁身。
他出门火急火燎地冲了个澡,疾步屋内却发现,妻子已经睡下了。
蔡毅这才反应过来,今日是阿平难产后醒来的第一日,没多少精神,却强撑着和他道了这么多话,想必对自己再也不能生这件事颇为介怀。
阿平心里很担忧?想到这里蔡毅颇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