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公主所料。”

    殷鸢收下纸条,没一会皇帝就派遣了大太监过来。

    大太监一看到殷鸢,快步走到守卫面前,拿出了钥匙亲自开门将其迎接出来。

    “可有委屈公主?”

    大太监看到杂乱狭隘的牢房,心中先是暗自将领卫骂了一顿。

    后又讨好地打开牢门,用长袖拍了拍上面沾染的些许灰尘。

    原以为,这平阳公主与废太子同样说了那些大逆不道的话,定会被驱逐出去。

    可谁曾想,不过短短两个时辰,这平阳公主就被放了出来,成了长公主。甚至,陛下还特地许她与百官一同上朝。

    这等殊遇,在此之前,可是前所未闻!

    这平阳公主,现在已然成了众人眼里的香饽饽。

    “不曾。”殷鸢说着,目光落到大太监怀里所抱之物,不经意问道:“不知公公此番前来,有何事。”

    大太监名唤杨固,在幼时也是世家子弟,自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不少人以为此人会在科举上大放光彩。

    可谁曾想,国家动乱政权交替,等到再一次听说杨固此人,就已经成了皇帝身边的宦官,深受皇帝宠信。

    殷鸢初次从燕家来到京城时,就是杨固来接见的她。

    彼时她人生地不熟,刚入皇宫就受到不少的轻视,都是此人一一着手为她解决。

    在她的心里,始终对着杨固有着一番敬意。

    更何况,燕家在此之前,也和杨家有姻亲,两家向来关系不错。

    “奴婢在此先恭贺长公主殿下。”

    杨固弯腰,对着前方的殷鸢行礼,之后就从怀里拿出了圣旨宣读。

    殷鸢眼里装作一片诧异,心下却是了然如同一面明镜。

    接旨行礼,打赏下人……让人丝毫挑不出错的地方。

    只因为,这所有的一切,全是她下的一盘棋。

    从废太子,到文武百官并上首辅谢庭,不过全都是那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而对峙人,正是殷鸢与皇帝殷端。

    这盘棋,从她刚入京城的时候便开始了。

    即使没有谢庭从中转折,江南民众起义以及地方反动的消息也该递了过来。

    朝廷养的那是一群只知酒囊饭袋废物,不过凭借着从龙之功捞得了些许官职。

    自此之后就霸占着官位,结党营私,夜夜笙歌,丝毫不顾底下平民百姓的困苦。

    底层的官员们早已对此不满,心里面也都憋着一股气。

    更不必论,江南位置特殊地带繁华,勋贵颇多,每年缴纳的税收也占国库的不小比例。

    以上总总,如何不能保证这些叛乱事不是出自江南勋贵之手。

    倘若随意派个人过去,一是难以服众,二是难以让那些达官显贵听从指令。可事如没有办成,恐国家动乱,人人都难落得一个好下场。

    于是,派遣的人员就成了一个难题。

    既要能力出众,又要地位显赫足以让那些勋贵信服。

    这朝中,唯有平阳公主才能接此大任。

    所以,殷鸢这是在逼,利用江南反动在逼皇帝主动放她出来。逼他授予她官职,让她堂堂正正与百官一同站在朝廷上。

    果不然,杨固挥退了下人,从怀里拿出来另一道圣旨,塞进她的手里,眯着眼睛笑道:

    “这是陛下的第二道圣旨。”

    殷鸢翻开,果不其然。上面的旨意是让她于七月初三前往江南,着手平定叛乱之事。

    殷鸢接过圣旨,再一次端正地向杨固行礼。

    翌日,殷鸢随着百官出现在朝廷上,可算是将众人吓了一跳。

    皇帝还没有来,底下的官员议论纷纷,眼神也都止不住地往殷鸢那边瞥。

    “你说这陛下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女子,如何能站在朝堂上?”

    “慎言,慎言。我听说啊,陛下昨日将平阳公主封为长公主了,还打算派遣她去江南!”

    “这,这……成何体统!”

    “哎,这也算是陛下的意思。这天啊,终究得要变了……”

    皇帝一来,底下的议论瞬间便消失了,人人都不敢抬头。

    今早时分,一封加急信件从驿站传来。

    刚收到信件时,皇帝气地摔坏了茶盏,还有桌边那只从西洋传来的琉璃瓶。

    底下伺候的人大气都不敢出,皇帝也是在书房缓了许久才来上朝。

    刚落座,一眼就看到了身穿官服的殷鸢。冷哼了一声,又将目光投向他的众多朝臣。

    这些人,都是与他少时相识,帮他坐上这座龙椅上付出了诸多。

    “众爱卿,西戎边境告急,不知何人能够前往与之一战?”

    底下鸦雀无声,最首位的两人相对视一眼,眼神中尽是催促对方之意。

    朝中党派众多,最大的两个派别便是以尚书省的王坚为首的“王派”,与外姓王柳途之为首的“柳派”。

    王派多为文官,在战事上多主和。柳派多位武官,行事激进。两派自开国之初便在万事上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

    而如今,在西戎这件事上,两派的领头人竟是互相催促对方。

    “回陛下,臣认为,柳王乃国之将相。且在此之前,曾在海上大败倭寇,扬我国威。此番西戎战事,非柳王莫属。”

    王坚站出,字字铿锵有力。

    “陛下,臣已年迈,旧疾缠身,恐不能此行。但王大人有一儿,武举时年仅弱冠却位列前茅,目前为朗将。且其熟读兵书,精通墨家机关道。臣以为,此子非池中之物,此番战事,可令其前往。”

    柳途之的官帽已经遮不住白发,苍老的面容是如何都掩盖不住的,说话不时地咳嗽。他悲怆地看向他效忠了几十年的皇帝,眼里带着一丝希冀。

    “朕记得,王偲尚且年少,经验不足。”皇帝思考着对策,目光不经意地落到了正前方的谢庭身上,“倒是谢卿……”

    他可是记得,谢庭虽是科举出身,但是也熟读兵法,在行军打仗上也颇有天赋。

    思虑了一番,却还是倾向于让柳途之出征。老将是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的,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弱书生如何能比得上?

    殷鸢看见皇帝的目光落在谢庭身上,心中已了然有了主意。

    “父王,儿臣以为,此番谢大人去最为合适。”

    “听说谢首辅幼年习武,其父更是曾经的开国将领,自小熟读兵书。这些还不论,尤其是那些对抗倭寇的法子,不少还是谢大人出的主意。”

    “之前平定黔南起义时,谢大人也曾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儿臣以为,派谢大人去,加之以王偲辅之,定能击退西戎。”

    谢庭听了那些话,心中一片冰凉,藏在衣袖里的拳头不自觉捏紧,浑身也是止不住地颤抖。却又怕被人发现异样,硬生生压下了那些感觉,整个人绷着喘不上气。

    他早就知道,他早就知道殷鸢这人,对人好时便如骄阳,恨不得把世上一切的东西捧到你面前去。可若有人负了她,她也定是睚眦必报,丝毫不留情面。

    “谢卿,可有此事?”

    谢庭缓缓抬眸,深吸了一口气,对着上方的皇帝答道:

    “回陛下,确实如平阳长公主所言。”

    “臣幼时习武,如今边境告急,臣愿替将军出征。击西戎,扬国威!”

    “好,谢卿文韬武略兼备,不输古人风采。朝廷有如此能人,实乃我幸!”

    退朝后,殷鸢出了皇宫侧门,来到了公主府。

    她出生时正逢战乱,父亲因此不知所终,所以她自小跟随母亲生活在外祖父燕家。

    燕府在当地稍有名气,而谢庭当时作为燕家养子,两人更是从小相识,青梅竹马相伴长大,甚至还订下婚约。

    可战乱终究波及过来,燕家因此覆灭,谢庭却在这时候失踪,抛下燕府众人。

    直到后来,她的生父,也就是殷端成功坐上皇帝宝坐,将她与母亲认回。

    出于愧疚之下,给她在永乐坊立了公主府,自此之后她可以不用生活在深宫中。

    可怎知,她的母亲却连一个妃嫔之位都没有,日日在后宫中中遭受搓磨……

    殷鸢回神,转身望向那座高高的宫墙。

    瓦檐上是雕刻着的飞禽走兽,阳光洒下宛若活物。

    泛金的砖瓦记录不了时间的流逝,唯有深宫中那破败的宫墙,才能诉说岁月。

    皇宫是权利的象征,只有拥有了权力,才不会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才不会遭受欺负,才不会让天下众多百姓苦于战乱,流离失所。

    “鸢儿。”

    一声呼唤自不远处传来,穿过记忆中最遥远的燕府,来到了宫墙外。

    殷鸢抬眸,在不远处看到了身穿绯红色官服的谢庭。

    “不知谢大人在此处等我,是何意?”

    她的公主府在永乐坊,谢庭的谢府在永崇坊,两者相距颇远。

    再加上她刚在此逗留了会,除非是刻意,不然两人是不会相遇见的。

    “鸢儿,其实当年,我也是迫不得已……”

    “够了!”殷鸢冷哼一声,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一步步走向谢庭,直到来到距他不足两尺的地方。抬头,对上那双琉璃般的双眸,一字一句道:“我不想听你解释。”

    “从你失踪的那天开始,燕亭在我心里就已经死了,死在了燕府的那场熊熊大火之中。”

    “自我们在京城中第一次相见开始,我们就已经成了敌人。你助我夺嫡,不过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而已。毕竟,你现在在众人的眼中,可是首辅。在父王的眼中,是功高震主佞臣!”

    “你要记住,我们现在是合作。你需要我这身血脉。而我,需要你平定边境。”

    殷鸢说完,一个眼神也没有留下,径直走进了公主府。

    谢庭转身,亲眼看着那人走进府里,然后那扇大门在他眼里毫不留情地关上。

    记忆又回到数年前。

    他那时刚离开燕府,隐姓埋名准备科举。怎知得到消息,在他走后不久燕府就毁于一场大火之中。

    他那晚彻夜未眠,端坐在窗前好久。最终天色破晓时分,这才咽下了那口血气,晕了过去。

    时间一直往前走,再往后他殿试得皇帝重视,成了探花郎。

    初入朝廷时便得了一份差事,代皇帝去接回流落在外的平阳公主。

    他听说平阳公主是皇帝在民间的发妻所生,原以为母女两人已经在战乱之中丧生。

    下江南时无意间遇见,又探查其身份,最后才认回了这对母女。

    皇帝极其宠爱,将原本该赏赐平乐公主的公主府给了她。

    他那时,也是在公主府前接待的她。

    他也是在那时,听见她一字一句地说道:

    “别来无恙,燕大人。哦不,现在应该叫谢大人。”

章节目录

回春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万竹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万竹客并收藏回春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