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醉入一场西湖的梦境里
西湖的美从来都无需言喻。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写诗赞美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则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之美,千古传颂。
于是旅行的第一站,便自然而然的来到了杨柳环绕的西湖。仿佛前生我才与它邂逅,怀抱着青山和绿水,一个转身,就遇到了西湖慕才亭里才貌双全的苏小小。
彼时,美人迈着蝶舞似的步履款款而来,绝代芳华的身姿惹人留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
不由得浮现在脑海里,美人似海情深格外惹人心疼。
纵然是白居易也禁不住为她惊叹道:“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此次,不仅为寻觅苏小小而来,更是为了白居易笔下的“苏家”而来。不料到了西湖,就真的移不开脚了。
作为远方来客,西湖给足了我们“面子”。
迎接我们的第一天就是瓢泼大雨。原本计划好的游船就这么被搁置了。不过,雨中看湖也别有一番滋味。
山色朦胧,湖水汹涌滚动,像一座座耸起的小山峰。从前以为万里河山只是诗中情,画中意。到了西湖,才发现万里河山都被柔进了西湖的水里,成为了一座座随风荡漾的小山丘。
由于雨势较大,不一会儿,西湖就被藏进了雨中,看不清轮廓,我和我的伙伴在码头欣赏了一会,就回到了酒店。
我们住的酒店离西湖很近,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由于西湖非常大,一两个小时看不完加之暴雨,所以我们只能选择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一早,天晴日丽,我们便首先来到了西湖集贤亭看荷花。西湖四面环柳,但荷花并不是四面都有。我们到的那一角已是荷尽已无擎雨盖,只看得到两三朵荷,但即便两三朵也都是美的。西湖已经沉淀了足够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个投入它怀抱里的人都轻而易举的醉入其中。
安排好行程,接下来我们便开始坐船游湖。天气比想象中要热许多,我们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船就开始发动了,底下的湖水滚滚涌动着,岸边随着轰隆的发动声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广播站的工作人员用她柔和的声音介绍着西湖的历史。我们一边倾听,一边感慨四周围的好山好水。
没过一会儿,船就驶到了苏堤。
苏堤因苏轼而得名。说是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曾组织人民利用浚挖的淤泥构堤,后经后世演变而形成长堤,杭州人民为纪念苏轼治理西湖的功绩,将此堤命为“苏堤”。
此刻,苏堤已是日照长明,像一条闪闪的天梯,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恨不得一下子就将它刻在脑海里形成轮廓,以供往后细细回忆。
再往前走分别是三潭印月和雷峰塔。三潭印月是我听说已久的,我们的一元人民币背面就是三潭印月,从小到大一直都看,如今真的到了现场,有一种梦境照进现实的感觉。
远处,雷峰塔高高耸立在山间,周围白雾弥漫,有一种云雾飘渺美如画的感觉。雷峰塔不用我说了,是大家知悉已久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除了这些,还有白堤,是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对杭州的贡献而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湖心亭岛。传闻,乾隆曾夜游西湖至于此见湖心亭,在岛南石碑题上“虫二”两字,为繁体字風月去掉外框,意为风月无边。更有散文家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一诗,为西
湖增添了一抹清丽的色彩。
都说西湖看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作为四大名亭之一,西湖雪景在张岱的描绘下,显得格外生动。
如今正值初秋,心想:若在亭中品茶,对着澹澹湖水,绿树环绕,看远处青山如黛,听近处鸟声悦耳,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啊!
船上,工作人员继续介绍着:断桥,杨公堤,曲院风荷……这些景色单挑一样出来,都足以使人深深的迷恋于西湖的人文。
回程的路上,我们又商量着乘坐观光车去往雷峰塔。目前的雷峰塔已是重修,旧的雷峰塔剩下几堆泥土砖块被罩在新的雷峰塔底下用透明玻璃围起。
我们乘坐电梯登上四楼,又从四楼走到塔顶看对面净慈寺。传说济公和尚就住在那里,济公是位悬壶济世的和尚,非常受人尊敬。
说来惭愧,我知道净慈寺却是因为上学时学过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面第一句就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如今知道了这个情况,内心又增添了几分感动。
看完雷峰塔,我们又继续乘坐旅游观光车,路遇杨柳依依的慕才亭,看到苏小小墓碑忍不住感慨道:才女生前喜好山水自然,心愿枕山水而眠,看四季轮回,次第花开,如今已在这里看了几世轮回,她该有多欣喜!
一眨眼,天边挂上了五彩的帷幕,不知何时出来了许多游人,他们驻足在岸边欣赏对岸远山如黛,日落旖旎。我和我的伙伴也被吸引进了这场落日的盛宴里。
不远处,飞来了几只不知名的水鸟,伴随着湖水轻盈舞动。此刻,山色夹杂着墨,和晚霞及其水色氤氲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淡妆浓抹的绯色风光图。看样子,水鸟也被迷住了呢!
然而,遇见西湖,又有何人不迷恋呢!
西湖之美,千古传颂。
于是旅行的第一站,便自然而然的来到了杨柳环绕的西湖。仿佛前生我才与它邂逅,怀抱着青山和绿水,一个转身,就遇到了西湖慕才亭里才貌双全的苏小小。
彼时,美人迈着蝶舞似的步履款款而来,绝代芳华的身姿惹人留恋。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妾乘油壁车,
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
不由得浮现在脑海里,美人似海情深格外惹人心疼。
纵然是白居易也禁不住为她惊叹道:“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此次,不仅为寻觅苏小小而来,更是为了白居易笔下的“苏家”而来。不料到了西湖,就真的移不开脚了。
作为远方来客,西湖给足了我们“面子”。
迎接我们的第一天就是瓢泼大雨。原本计划好的游船就这么被搁置了。不过,雨中看湖也别有一番滋味。
山色朦胧,湖水汹涌滚动,像一座座耸起的小山峰。从前以为万里河山只是诗中情,画中意。到了西湖,才发现万里河山都被柔进了西湖的水里,成为了一座座随风荡漾的小山丘。
由于雨势较大,不一会儿,西湖就被藏进了雨中,看不清轮廓,我和我的伙伴在码头欣赏了一会,就回到了酒店。
我们住的酒店离西湖很近,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由于西湖非常大,一两个小时看不完加之暴雨,所以我们只能选择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一早,天晴日丽,我们便首先来到了西湖集贤亭看荷花。西湖四面环柳,但荷花并不是四面都有。我们到的那一角已是荷尽已无擎雨盖,只看得到两三朵荷,但即便两三朵也都是美的。西湖已经沉淀了足够丰富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个投入它怀抱里的人都轻而易举的醉入其中。
安排好行程,接下来我们便开始坐船游湖。天气比想象中要热许多,我们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不一会儿,船就开始发动了,底下的湖水滚滚涌动着,岸边随着轰隆的发动声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广播站的工作人员用她柔和的声音介绍着西湖的历史。我们一边倾听,一边感慨四周围的好山好水。
没过一会儿,船就驶到了苏堤。
苏堤因苏轼而得名。说是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曾组织人民利用浚挖的淤泥构堤,后经后世演变而形成长堤,杭州人民为纪念苏轼治理西湖的功绩,将此堤命为“苏堤”。
此刻,苏堤已是日照长明,像一条闪闪的天梯,令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恨不得一下子就将它刻在脑海里形成轮廓,以供往后细细回忆。
再往前走分别是三潭印月和雷峰塔。三潭印月是我听说已久的,我们的一元人民币背面就是三潭印月,从小到大一直都看,如今真的到了现场,有一种梦境照进现实的感觉。
远处,雷峰塔高高耸立在山间,周围白雾弥漫,有一种云雾飘渺美如画的感觉。雷峰塔不用我说了,是大家知悉已久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除了这些,还有白堤,是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对杭州的贡献而命名。
值得一提的是湖心亭岛。传闻,乾隆曾夜游西湖至于此见湖心亭,在岛南石碑题上“虫二”两字,为繁体字風月去掉外框,意为风月无边。更有散文家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一诗,为西
湖增添了一抹清丽的色彩。
都说西湖看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作为四大名亭之一,西湖雪景在张岱的描绘下,显得格外生动。
如今正值初秋,心想:若在亭中品茶,对着澹澹湖水,绿树环绕,看远处青山如黛,听近处鸟声悦耳,该是怎样一番惬意啊!
船上,工作人员继续介绍着:断桥,杨公堤,曲院风荷……这些景色单挑一样出来,都足以使人深深的迷恋于西湖的人文。
回程的路上,我们又商量着乘坐观光车去往雷峰塔。目前的雷峰塔已是重修,旧的雷峰塔剩下几堆泥土砖块被罩在新的雷峰塔底下用透明玻璃围起。
我们乘坐电梯登上四楼,又从四楼走到塔顶看对面净慈寺。传说济公和尚就住在那里,济公是位悬壶济世的和尚,非常受人尊敬。
说来惭愧,我知道净慈寺却是因为上学时学过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面第一句就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如今知道了这个情况,内心又增添了几分感动。
看完雷峰塔,我们又继续乘坐旅游观光车,路遇杨柳依依的慕才亭,看到苏小小墓碑忍不住感慨道:才女生前喜好山水自然,心愿枕山水而眠,看四季轮回,次第花开,如今已在这里看了几世轮回,她该有多欣喜!
一眨眼,天边挂上了五彩的帷幕,不知何时出来了许多游人,他们驻足在岸边欣赏对岸远山如黛,日落旖旎。我和我的伙伴也被吸引进了这场落日的盛宴里。
不远处,飞来了几只不知名的水鸟,伴随着湖水轻盈舞动。此刻,山色夹杂着墨,和晚霞及其水色氤氲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淡妆浓抹的绯色风光图。看样子,水鸟也被迷住了呢!
然而,遇见西湖,又有何人不迷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