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读书人在兵部外等候着。

    其中一人上前,说是寻某位官员。

    没多久,官员急匆匆出来,“二弟?”

    读书人笑道:“兄长,可有北边的战报?”

    官员说道:“有了,不过送进了宫中。”

    读书人回身,“军报去了宫中。”

    “那就等着。”

    众人不达目的不罢休。

    官员问了情由,不满的道:“这是军国大事,你等整日游手好闲也就罢了,此等事岂能妄为?见到急报信使,别说是你,就算是为兄也得赶紧避开。”

    他的兄弟不服气的道:“那蒋庆之飞扬跋扈,我等不过是说了几句,那信使竟敢出手,兄长……”

    “闪开!”

    一骑疾驰而来,官员拉开自家兄弟,见那些读书人冲着来人怒目相向,不禁叹道:“这是王尚书的长随。”

    尚书的长随真要收拾几个读书人,那真不是事。

    来人下马,官员拱手,“马先生,可是有消息?”

    来人站定,挑眉,“长威伯大败俺答大将林思源,斩杀三千余人,筑京观于大同西北!”

    官员楞了一下,接着狂喜道:“首战大捷,大吉大利,大吉大利啊!哈哈哈哈!”

    “谁说不是呢?”和外界的棒槌不同,兵部懂行的人更多,首战告捷的好处他们懂。

    可有人不懂,开口道:“不过是小胜一场罢了。”

    官员止住笑,缓缓看向说话的读书人,问道:“你何人?”

    读书人说道,“在下李相。”

    官员指着此人,对自家兄弟说道:“从此刻起,你给我离这些蠢货远远的。但凡被我知晓你与他们厮混,打折腿!”

    他的兄弟愕然,“兄长!”

    官员看着他,眼中有厉色,“还不回去!”

    等自家兄弟走后,官员转身准备进去,李相羞恼的道:“敢问这是为何?”

    官员没回头,“人可犯蠢,却不能犯贱!”

    ……

    直庐,朱希忠红光满面的进了严嵩的值房,“都在呢?”

    严世蕃、崔元等人都在。

    “成国公有事?”崔元笑道。

    “那谁说的什么……”朱希忠坐下,自己给自己斟茶,喝了一口后,看着严世蕃说道:“说的什么……好心劝诫。”

    这是打脸来了。

    严世蕃眸子里微冷,“成国公这话何意?”

    朱希忠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

    起身道:“我那兄弟别的本事没有,论统军厮杀,大明无人能及。”

    ——你等都是吃饱撑的!

    “元辅想来是好意,但有人却把这等好意当做是攻讦我兄弟的手段。今日如何?”

    脸可痛?

    崔元知晓这话是针对严世蕃,忍不住说道:“大军不能由着长威伯一言而决吧?”

    “陛下说什么了吗?”朱希忠反问,随后走出去,回身道:“我那兄弟有句话咋说的?狗东西。”他瞪了随从一眼,“二老爷是如何说的?什么皇帝不急……”

    随从闻弦知雅意,故作惶恐,“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

    白云楼。

    宁玉和老鸨在房间里轻声谈话。

    老鸨坐在矮凳上,身体前倾,有些担忧的道:“此次俺答十万大军南下,教中兄弟传信,说赵全如今得了俺答的信重,随军跟在身侧。”

    “你在担心此战?”宁玉秀美的眉微微挑了一下。

    “是。”老鸨苦笑,“蒋庆之用兵了得,可以往都是小打小闹。十万大军那可是足以灭国的一股强横之力。他……奴担心他一旦兵败,赵全等人在西北顺势起势,一呼百应……”

    “西北那边赵全等人深耕多年,颇有些底气。若是西北沦陷,顷刻间就能组建一支大军。”宁玉被誉为仙气飘飘的双眸中多了些黯然之色,“可惜咱们的兄弟在西北被排挤多年,否则……”

    “赵全狼子野心,什么教主,不过是自己给自己封的。”老鸨愤愤的道:“若是他肯与圣女联手,西北何至于当下这等局面?”

    宁玉把手中的书卷合上,幽幽的道:“这一战天下瞩目。那蒋庆之……胜,俺答再想倾巢南下就得思量思量再度战败的后果。如此,大明北方就少了一大威胁。狗皇帝会把目光转向国中。”

    “圣女,狗皇帝最近一两年颇有些励精图治的味儿,若是让他把国中整顿一番,咱们再想起事就难了。”

    “再难也得去做。”宁玉说道:“另外,此战结果还未出来。俺答毕竟是雄主,纵横草原多年不败。此战……”,她用手中书卷拍拍桌子,“最好是两败俱伤!”

    “小姐小姐!”

    外面有人敲门,很急切。

    “是鸳鸯。”老鸨伸进腰间的手拿出来,竟是一把匕首。她过去开门,门外果然是鸳鸯。看门的大汉对老鸨低声道:“并无人接近。”

    鸳鸯进来,老鸨反手关门,“急匆匆作甚?”

    鸳鸯喘息了一下,“圣女,军报来了,大捷!”

    老鸨关门的动作迟滞了一下。

    宁玉说:“说清楚!”

    鸳鸯一路疾跑,此刻胸膛快速起伏,“方才外面传遍了,蒋庆之率军与俺答大将林思源厮杀,大败林思源。斩杀其以下三千余人,那人……那凶人竟然再度筑京观,就在大同西北。”

    “好一个蒋庆之,赵全如今怕是要后悔了。”老鸨先是欢喜,接着愁眉苦脸,“圣教大业怕是要难了。”

    “慌什么?”宁玉起身,缓缓走到窗前,她轻轻推开窗户,“那些人在欢呼。”

    “大捷啊!”

    “果然是长威伯,首战就灭了俺答的的大将。”

    “还筑了京观。”

    “说是弄了京观石,不知写了些什么。”

    宁玉回身,“问问。”

    “是。”

    ……

    看似平静的道爷随即令百官进宫。

    殿内群臣云集,道爷却还没来。

    “说是大捷!”

    “是。长威伯大败俺答麾下大将林思源。”

    “那林思源如何?王尚书,王尚书可知晓?”

    王以旂矜持的道:“林思源乃是俺答麾下有名的智将。这些年纵横草原,从未遇到敌手。他曾放话说长威伯迟早有一日会与长威伯沙场相见,没想到和长威伯的第一战就求仁得仁。”

    “往日有人说老夫的女婿无所事事,竟时常去护城河钓鱼。那些蠢货哪里知晓,他这是在琢磨兵法!”

    李焕容光焕发,吹风机的档位直接调到最大,“不是老夫吹嘘,就算是俺答来了,在老夫爱婿那里也讨不了好。”

    李焕冲着宫中方向拱手,“陛下英明,慧眼识珠……”

    慧眼识珠的嘉靖帝走了进来。

    “陛下到!”

    群臣随即安静,李焕却收不住话,“……当初老夫第一眼便看中了庆之,如今看来,果然是独具慧眼呐!陛下……”

    嘉靖帝干咳一声,缓缓走到了御座上,回身坐下。

    “大捷的消息都知晓了吧?”

    “是。”

    嘉靖帝缓缓说道:“初战大捷,大涨士气。这是个好兆头。”

    对于崇道的道爷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他欢喜的事儿了。

    “俺答大军正浩荡开往大同,后续如何,朕不会插手。”

    这话是在告诫群臣,莫要对战事横加干涉。

    朱希忠干咳一声,“陛下,不少人都说长威伯不听劝诫,擅自出击……”

    那些臣子老脸都挂不住了。

    朱希忠你这条老狗,就特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嘉靖帝想到了这阵子的舆论,眼中多了讥诮之意,“对军武一窍不通,也敢指手画脚,无知者无畏。”

    好了,定性了。

    无知者!

    朱希忠呵呵一笑,随即回班。

    再不回去,那些愤怒的目光能把他烧灼成白骨。

    有臣子说,“陛下,上天有好生之德,上次长威伯在东南俘获倭寇,尽数斩杀筑京观。此次再度如此……这杀气是不是太盛了?”

    嘉靖帝看着此人,“黄锦。”

    “陛下!”

    “长威伯在京观石上写了什么?”

    啧!

    这事儿群臣还真不知道。

    前次蒋庆之筑京观并未勒石,此次却破例了。

    黄锦上前,他有备而来,无需看军报,朗声道:

    “嘉靖二十七年秋,敌酋林思源者帅军南下,陷长新寨,虐杀将领妇人。庆之闻讯率军设伏,斩杀敌酋林思源以下三千余,筑京观于大同西北。”

    黄锦停顿了一下,给群臣思考的时间。

    “该死!”朱希忠怒道:“难道只需俺答虐杀我大明军民,就不许长威伯为那些死难者复仇?杀得好!”

    “没错,杀得好!”李焕马上为女婿摇旗呐喊。

    “咳咳!”黄锦干咳一声,示意还没完。

    蒋党的两个铁杆讪讪回班。

    嘉靖帝嘴角微微翘起,说实话,刚看到这些内容时,他曾说文采差的一塌糊涂。

    但比起那些用词考究的青词,直抒胸臆更令他觉得解气。

    甚至久违的热血再度涌起,以至于需要静坐一会儿恢复道心,这才来晚了。

    黄锦抬起头,“余在此告诫四夷,两军交战死伤难免,但凡杀我无辜百姓一人,但凡虐杀我军将士一人,大明必血债血偿!勿谓言之不预也!”

    有些尖锐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着。

    嘉靖帝缓缓看去,只见许多臣子面色渐渐涨红,鼻息咻咻。

    这是什么?

    这是汉唐才有的强音。

    如今竟在大明出现了。

    让这些饱读诗书的臣子如何不激动?

    一个老臣颤颤巍巍的出来,“壮哉此言,壮哉,我大明!”

章节目录

早安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迪巴拉爵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迪巴拉爵士并收藏早安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