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听晋王妃如此说,众人也没了继续打听的兴致。
“郑姐姐这般容貌,还担心什么美人啊”王侧妃捂着嘴笑道。
郑侧妃闻言笑而不语,眼里确是掩不住的自得,她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十八年华,正是花开正艳的时候,白皙无暇的脸颊透着淡淡的粉,柳眉,杏眼,嘴唇如玫瑰般娇艳欲滴,身形更是曼妙,令人见之忘俗。
说话的王侧妃,则是位不同于郑侧妃艳色的清丽佳人,是朵温柔解意的解语花。
此外两位夫人,何氏和吕氏也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另外一位朴夫人,是高丽进献的,被庆元帝赐给了晋王。
晋王除了对王妃敬重有加外,对其他人都平平,从不见晋王分外宠爱谁或者薄待谁,因此晋王府除了一些小吵小闹,总体上还算和谐。
半夏被晋王指定到清远堂外当差,南星则被晋王妃安排在了,晋王的住所云章阁的院中侍弄花草。既然殿下说了是丫头,晋王妃也犯不着去抬她们的身份。但是娘娘那边,又摆明了不是让她们端茶倒水的,如此就安排你们在晋王眼皮子底下,能入了晋王眼是你们的福气,不能那也是你没这个运气。
因同是宫里出来的,半夏和南星被安排住在同一间房,南星瞧不上半夏容貌平平,不明白娘娘为何也将她赐给晋王,简直辱没了殿下。而且打心眼里觉得,半夏在王府做个丫头,已经是顶天了,哪里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便不屑与之打交道。
半夏也从南星的眼角眉梢,读出了她的野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同样也不想与她有过多的交集。二人就这么井水不犯河水的住着,倒也相安无事。
清远堂是晋王的书房,里面存放的都是晋王常看的书籍,公务奏折和私密信件,由晋王身边的内侍陈永掌管。
这陈永从晋王出生起,就开始服侍晋王,数十年兢兢业业。晋王出宫建府,他也就跟着来了晋王府,晋王对他很是倚重。而他本就是得淑妃信重,才被指派了去服侍晋王,于是对同受淑妃指派来的半夏,倒也不曾为难,还颇为照顾,清远堂的其他人,察言观色也就不曾给半夏使绊子。
半夏自来了晋王府,秉承着少看、少言、少问的原则,只做好份内的差事,其他的一概不理。而晋王也没有多留意自己,倒也落得清闲。
就这么又过了段时日,半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王府的规矩甚严,可比起宫里还是松泛些,日子过的也比宫里悠闲。只是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半夏差点没绷住。
这天,半夏正在清远堂外当值,清泉进去禀告:“殿下,沈指挥回来了,在外求见。”
晋王正在练字,道:“让他进来。”
清泉应声出去,不一会儿,领着一年轻男子走了进来,一袭玄色衣衫,身形挺拔、精瘦,面容清俊,目光如矩,浑身散发着凛冽的气息。
半夏目光触及到那人的脸,顿时呆住了。那张脸,半夏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她从前,最喜欢的那个男星的脸。只是前世的那个男星温润如玉,笑容如春风化雨般温柔。现在这个人却凛若冰霜,目光如秋风落叶般冷漠。
理智告诉半夏,这不是同一个人,可是两人如同复制粘贴般的脸,还是让半夏的心不可抑制的剧烈跳动起来。莫不是他乡遇故知?眼前的情形,半夏没办法去直接询问,只能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总会有机会的…半夏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沈姜敏锐的察觉到有人紧盯着自己,循着目光而去,看见一个绿衣女子慌忙的低下头,看装扮应该是王府的侍女,沈姜微微皱眉,没有多理会。
清泉带着他径直走进室内,道:“殿下,沈指挥到。”
沈姜拱手道:“参见殿下”
“回来了,情况如何?”晋王头也不抬的问,手上继续写着字。
沈姜答道:“回殿下,此次巡查河道,清缴两岸的水匪时,殿下察觉有异,经属下多方查探,那伙水匪似乎和归德将军褚英有关联”
“嗯?”晋王写字的手一顿,
沈姜道:“五年前运河两岸水匪为患,来往客商船只被劫时有发生,陛下派褚英前去清缴,褚英也是因此功劳得封归德将军。可属下查到其中有一伙水匪,被储英暗中收为己用,替他继续作恶敛财。”
晋王轻哼一声,冷声说道:“这个褚英欺上瞒下,暗中与水匪串通,真是胆大包天。”
沈姜又道:“殿下,褚英貌似是梁王殿下的人。”
“我这二哥真是不挑食,也不怕硌着牙”晋王嘲讽道。
“殿下,此番清缴的水匪头目和大部分贼子都被就地正法,余下的都是些喽啰,恐怕难以成事。”沈姜有些懊悔,当时没有多留两个活口。
“无妨,本王也没指望能成什么事,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褚英恐怕早就将证据清除了。只是这褚英,本王饶不了他。”晋王说着眼底掠过杀机,提笔将宣纸上的褚英二字杠了去。
“此事暂且放到一边,让你打探的事,可有眉目了?”
沈姜答道:“回殿下,属下打探到梁王殿下最近确实在大肆搜寻奇珍异宝,预备陛下的寿礼。可具体准备了什么,属下无能,未能打探出来,只知道梁王派人,分别去了十三省搜罗各式珍宝。”
晋王轻笑一声说道:“看来二哥为了此次万寿节,真是下足了功夫。”
“属下不明,此次万寿节究竟有何不同,梁王何以如此兴师动众。”沈姜问。
“他啊,可不只是为了万寿节不假,而是为了明年九边秋巡。按例万寿节后,就该定下明年九边秋巡的人选了,若能在万寿节上获得陛下青睐,那便是占了先机。”
大周开国高祖皇帝,极为重视边关,定下铁律每三年皇帝御驾亲临,巡视九边,子孙后代不尊者是为不孝。这项规矩虽然被延续了下来,可出于对皇帝安全考虑,慢慢演变成了皇子代替君父巡视九边,而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被选中巡边的皇子,往往被认为是候选的储君人选。
“看来本王也得好好琢磨琢磨给陛下的寿礼,上一次他占了年长的优势,这次本王势在必得。”
“郑姐姐这般容貌,还担心什么美人啊”王侧妃捂着嘴笑道。
郑侧妃闻言笑而不语,眼里确是掩不住的自得,她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十八年华,正是花开正艳的时候,白皙无暇的脸颊透着淡淡的粉,柳眉,杏眼,嘴唇如玫瑰般娇艳欲滴,身形更是曼妙,令人见之忘俗。
说话的王侧妃,则是位不同于郑侧妃艳色的清丽佳人,是朵温柔解意的解语花。
此外两位夫人,何氏和吕氏也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另外一位朴夫人,是高丽进献的,被庆元帝赐给了晋王。
晋王除了对王妃敬重有加外,对其他人都平平,从不见晋王分外宠爱谁或者薄待谁,因此晋王府除了一些小吵小闹,总体上还算和谐。
半夏被晋王指定到清远堂外当差,南星则被晋王妃安排在了,晋王的住所云章阁的院中侍弄花草。既然殿下说了是丫头,晋王妃也犯不着去抬她们的身份。但是娘娘那边,又摆明了不是让她们端茶倒水的,如此就安排你们在晋王眼皮子底下,能入了晋王眼是你们的福气,不能那也是你没这个运气。
因同是宫里出来的,半夏和南星被安排住在同一间房,南星瞧不上半夏容貌平平,不明白娘娘为何也将她赐给晋王,简直辱没了殿下。而且打心眼里觉得,半夏在王府做个丫头,已经是顶天了,哪里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便不屑与之打交道。
半夏也从南星的眼角眉梢,读出了她的野心,道不同,不相为谋,同样也不想与她有过多的交集。二人就这么井水不犯河水的住着,倒也相安无事。
清远堂是晋王的书房,里面存放的都是晋王常看的书籍,公务奏折和私密信件,由晋王身边的内侍陈永掌管。
这陈永从晋王出生起,就开始服侍晋王,数十年兢兢业业。晋王出宫建府,他也就跟着来了晋王府,晋王对他很是倚重。而他本就是得淑妃信重,才被指派了去服侍晋王,于是对同受淑妃指派来的半夏,倒也不曾为难,还颇为照顾,清远堂的其他人,察言观色也就不曾给半夏使绊子。
半夏自来了晋王府,秉承着少看、少言、少问的原则,只做好份内的差事,其他的一概不理。而晋王也没有多留意自己,倒也落得清闲。
就这么又过了段时日,半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王府的规矩甚严,可比起宫里还是松泛些,日子过的也比宫里悠闲。只是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半夏差点没绷住。
这天,半夏正在清远堂外当值,清泉进去禀告:“殿下,沈指挥回来了,在外求见。”
晋王正在练字,道:“让他进来。”
清泉应声出去,不一会儿,领着一年轻男子走了进来,一袭玄色衣衫,身形挺拔、精瘦,面容清俊,目光如矩,浑身散发着凛冽的气息。
半夏目光触及到那人的脸,顿时呆住了。那张脸,半夏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她从前,最喜欢的那个男星的脸。只是前世的那个男星温润如玉,笑容如春风化雨般温柔。现在这个人却凛若冰霜,目光如秋风落叶般冷漠。
理智告诉半夏,这不是同一个人,可是两人如同复制粘贴般的脸,还是让半夏的心不可抑制的剧烈跳动起来。莫不是他乡遇故知?眼前的情形,半夏没办法去直接询问,只能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总会有机会的…半夏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沈姜敏锐的察觉到有人紧盯着自己,循着目光而去,看见一个绿衣女子慌忙的低下头,看装扮应该是王府的侍女,沈姜微微皱眉,没有多理会。
清泉带着他径直走进室内,道:“殿下,沈指挥到。”
沈姜拱手道:“参见殿下”
“回来了,情况如何?”晋王头也不抬的问,手上继续写着字。
沈姜答道:“回殿下,此次巡查河道,清缴两岸的水匪时,殿下察觉有异,经属下多方查探,那伙水匪似乎和归德将军褚英有关联”
“嗯?”晋王写字的手一顿,
沈姜道:“五年前运河两岸水匪为患,来往客商船只被劫时有发生,陛下派褚英前去清缴,褚英也是因此功劳得封归德将军。可属下查到其中有一伙水匪,被储英暗中收为己用,替他继续作恶敛财。”
晋王轻哼一声,冷声说道:“这个褚英欺上瞒下,暗中与水匪串通,真是胆大包天。”
沈姜又道:“殿下,褚英貌似是梁王殿下的人。”
“我这二哥真是不挑食,也不怕硌着牙”晋王嘲讽道。
“殿下,此番清缴的水匪头目和大部分贼子都被就地正法,余下的都是些喽啰,恐怕难以成事。”沈姜有些懊悔,当时没有多留两个活口。
“无妨,本王也没指望能成什么事,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褚英恐怕早就将证据清除了。只是这褚英,本王饶不了他。”晋王说着眼底掠过杀机,提笔将宣纸上的褚英二字杠了去。
“此事暂且放到一边,让你打探的事,可有眉目了?”
沈姜答道:“回殿下,属下打探到梁王殿下最近确实在大肆搜寻奇珍异宝,预备陛下的寿礼。可具体准备了什么,属下无能,未能打探出来,只知道梁王派人,分别去了十三省搜罗各式珍宝。”
晋王轻笑一声说道:“看来二哥为了此次万寿节,真是下足了功夫。”
“属下不明,此次万寿节究竟有何不同,梁王何以如此兴师动众。”沈姜问。
“他啊,可不只是为了万寿节不假,而是为了明年九边秋巡。按例万寿节后,就该定下明年九边秋巡的人选了,若能在万寿节上获得陛下青睐,那便是占了先机。”
大周开国高祖皇帝,极为重视边关,定下铁律每三年皇帝御驾亲临,巡视九边,子孙后代不尊者是为不孝。这项规矩虽然被延续了下来,可出于对皇帝安全考虑,慢慢演变成了皇子代替君父巡视九边,而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被选中巡边的皇子,往往被认为是候选的储君人选。
“看来本王也得好好琢磨琢磨给陛下的寿礼,上一次他占了年长的优势,这次本王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