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凡出席董事会的时候,面容憔悴,身形枯槁,惟目光炯炯,眼神坚定。
前天晚上,江远给她打了电话,说是申请的建房集资退款已经到账,再加别的借款大概有四十多万已经转给她了。这笔钱不过杯水车薪,更加救不了急火,樊凡也早已有了决断,但挂上电话,樊凡心里却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平静。
樊凡放弃了所有股权。如果不能完全拥有公司,她宁愿不要。而且,就像江远相信的那样,她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东山再起。
走出“永发大厦”时,樊凡恍然完成了一个轮回。
天空飘起了细雨,樊凡没有撑伞。她面色如常,头脑懵懂。她始终没有回头,但签约那日的回忆如渡海失败的蝴蝶不断扑腾着在她脑海中坠落。她原以为自己已经说服了自己,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可为什么会心有钝痛呢?
恍惚间,有人走到了她的面前。樊凡努力想了一会儿,才认出是贤荣。他们曾短暂共事过。孙一一加入“永发”以后,贤荣也跟了过去。樊凡曾经在“永发大厦”遇见过他两三回,不过都只是浅浅地打个招呼。
现在贤荣特意走过来,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他最后说:“下雨了,我送你到停车场那边吧。”
樊凡猜想他大概听说了自己的事情,想要表达一下同情。樊凡完全不想听什么惋惜同情的话,但她不想拒绝这个前同事的好意,所以默默点了点头。贤荣也没有说话,直到樊凡要上车的时候,才突然听到他说:“我们MCN在跟很多大网红谈合作,为公司‘大广告部’的成立做准备。听说大广告部是两年前高层直接规划的。”
樊凡一惊,转头去看贤荣。贤荣却只是让了让伞:“快回去吧,一会儿雨大了开车不方便。”樊凡迟疑着上了车,贤荣退到一边,最后又很快地说了一句:“自己搞事业真的太难了,我们斗不过大企业的。”
樊凡与贤荣并无深交,甚至一度是竞争关系,这让他的善意表示尤为可贵。樊凡的表情一瞬间被击碎了,鼻子一阵酸痛。她深吸一口气,整理出灿烂的笑容,透过车窗大声对贤荣说:“谢谢!”贤荣点点头,离开了。
贤荣说的事情似乎与樊凡全无关系,但樊凡却听出了深意:她的公司是“永发大棋局”的棋子之一;“永发”对她的狙击也许是从他们合作时就开始了;“迅达”的网红筹码背后是“永发”的支持;甚至连陈天明都可能是一早就房间布下的暗线。
樊凡一直以为“永发”是因为合作中的甜头而起了贪心,但如果真相是如贤荣暗示的那样,就未免太可怕了。想到“永发”一开始就是为了吃掉她的公司,并且为此筹谋久远,樊凡忍不住要战栗起来。
“永发”侵吞的意图明显,也很无耻,但行事却始终有所依据,甚至可以说是“宽仁”了。他们给了樊凡优先收购的机会,后来又接受了樊凡律师的重新估值,调高了樊凡的最终所得,让结果表面上看起来甚至还不算坏。连樊凡的律师都表示“永发”已经仁至义尽了,毕竟他们原可以让樊凡倾家荡产的。
可如果一切都是设计好的,那么公司的估值在调整后大概率仍然是偏低,而“永发”当年坚持自己的财务人员入驻部分原因应该也是为了这个时刻。王竞当初逼她实缴注册资金大约也不只是单纯地为了集团的“合作基准”。合作前王竞已经对她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她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是有所了解的,那样的要求不过是要透支她的可贷资金,从而在吞并时掌握主动权。当然,如果她真能意外地克服这些资金困难,“永发”也有别的保险计划。
樊凡想到了公益广告后面被引导的舆论,那些针对她名誉的谣言……各种曾让樊凡自认倒霉的突发事件如今都蒙上了阴谋的影子,真是恐怖如斯。但是“永发”真会做到这一步吗?就为了自己这么一个小人物小公司,他们甚至不惜自损八百吗?樊凡虽然觉得这如同“阴谋论”一样离谱,但这种想法却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樊凡强颜欢笑,告诉大家这是很划算的买卖。两年经营换了一百多万,比一般打工可是好多了。大家也附和着说着恭喜恭喜,似乎他们真觉得这是值得恭喜的事。父母本就心疼樊凡吃苦创业,巴不得樊凡可以找个轻松的工作安稳生活,但也知道这件事对于樊凡的打击有多大,安慰的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话让她更伤心。
陆予风也很为樊凡遗憾,但也说樊凡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放松休整,看樊凡完全听不进去的样子,突然又问樊凡知不知道“留守村”的后续。
关于“留守村”的事情,当时网上的批评已经让樊凡心烦意乱,这几个月她又过得兵荒马乱,所以早己取消对后续发展的关注了。陆予风告诉樊凡,那个心理咨询师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注意到村里女孩有很多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半源于生理知识匮乏、卫生意识不足,而最大的发现是,很多女孩甚至一些男孩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侵害。樊凡震惊得一时忘记了自己的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你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
“这件事上了新闻的,就是最近的事情,妇联和公检法都介入了。你不知道只是因为事情太多无暇分心而已。”
樊凡知道陆予风的为人,这个时候告诉她这个消息,目的断不是批评指责。
陆予风又接着说:“如果你当初没有坚持干预,这些问题不知道要多久才会被发现,甚至有可能一直被掩盖。所以我们不能以一时得失论成败。所谓得失是在发展中不断转化的。”
樊凡隐约领会了陆予风的意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樊凡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知易行难,要真正接受失去公司这件事,对于樊凡绝非易事。
前天晚上,江远给她打了电话,说是申请的建房集资退款已经到账,再加别的借款大概有四十多万已经转给她了。这笔钱不过杯水车薪,更加救不了急火,樊凡也早已有了决断,但挂上电话,樊凡心里却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平静。
樊凡放弃了所有股权。如果不能完全拥有公司,她宁愿不要。而且,就像江远相信的那样,她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东山再起。
走出“永发大厦”时,樊凡恍然完成了一个轮回。
天空飘起了细雨,樊凡没有撑伞。她面色如常,头脑懵懂。她始终没有回头,但签约那日的回忆如渡海失败的蝴蝶不断扑腾着在她脑海中坠落。她原以为自己已经说服了自己,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可为什么会心有钝痛呢?
恍惚间,有人走到了她的面前。樊凡努力想了一会儿,才认出是贤荣。他们曾短暂共事过。孙一一加入“永发”以后,贤荣也跟了过去。樊凡曾经在“永发大厦”遇见过他两三回,不过都只是浅浅地打个招呼。
现在贤荣特意走过来,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他最后说:“下雨了,我送你到停车场那边吧。”
樊凡猜想他大概听说了自己的事情,想要表达一下同情。樊凡完全不想听什么惋惜同情的话,但她不想拒绝这个前同事的好意,所以默默点了点头。贤荣也没有说话,直到樊凡要上车的时候,才突然听到他说:“我们MCN在跟很多大网红谈合作,为公司‘大广告部’的成立做准备。听说大广告部是两年前高层直接规划的。”
樊凡一惊,转头去看贤荣。贤荣却只是让了让伞:“快回去吧,一会儿雨大了开车不方便。”樊凡迟疑着上了车,贤荣退到一边,最后又很快地说了一句:“自己搞事业真的太难了,我们斗不过大企业的。”
樊凡与贤荣并无深交,甚至一度是竞争关系,这让他的善意表示尤为可贵。樊凡的表情一瞬间被击碎了,鼻子一阵酸痛。她深吸一口气,整理出灿烂的笑容,透过车窗大声对贤荣说:“谢谢!”贤荣点点头,离开了。
贤荣说的事情似乎与樊凡全无关系,但樊凡却听出了深意:她的公司是“永发大棋局”的棋子之一;“永发”对她的狙击也许是从他们合作时就开始了;“迅达”的网红筹码背后是“永发”的支持;甚至连陈天明都可能是一早就房间布下的暗线。
樊凡一直以为“永发”是因为合作中的甜头而起了贪心,但如果真相是如贤荣暗示的那样,就未免太可怕了。想到“永发”一开始就是为了吃掉她的公司,并且为此筹谋久远,樊凡忍不住要战栗起来。
“永发”侵吞的意图明显,也很无耻,但行事却始终有所依据,甚至可以说是“宽仁”了。他们给了樊凡优先收购的机会,后来又接受了樊凡律师的重新估值,调高了樊凡的最终所得,让结果表面上看起来甚至还不算坏。连樊凡的律师都表示“永发”已经仁至义尽了,毕竟他们原可以让樊凡倾家荡产的。
可如果一切都是设计好的,那么公司的估值在调整后大概率仍然是偏低,而“永发”当年坚持自己的财务人员入驻部分原因应该也是为了这个时刻。王竞当初逼她实缴注册资金大约也不只是单纯地为了集团的“合作基准”。合作前王竞已经对她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她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是有所了解的,那样的要求不过是要透支她的可贷资金,从而在吞并时掌握主动权。当然,如果她真能意外地克服这些资金困难,“永发”也有别的保险计划。
樊凡想到了公益广告后面被引导的舆论,那些针对她名誉的谣言……各种曾让樊凡自认倒霉的突发事件如今都蒙上了阴谋的影子,真是恐怖如斯。但是“永发”真会做到这一步吗?就为了自己这么一个小人物小公司,他们甚至不惜自损八百吗?樊凡虽然觉得这如同“阴谋论”一样离谱,但这种想法却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樊凡强颜欢笑,告诉大家这是很划算的买卖。两年经营换了一百多万,比一般打工可是好多了。大家也附和着说着恭喜恭喜,似乎他们真觉得这是值得恭喜的事。父母本就心疼樊凡吃苦创业,巴不得樊凡可以找个轻松的工作安稳生活,但也知道这件事对于樊凡的打击有多大,安慰的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话让她更伤心。
陆予风也很为樊凡遗憾,但也说樊凡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放松休整,看樊凡完全听不进去的样子,突然又问樊凡知不知道“留守村”的后续。
关于“留守村”的事情,当时网上的批评已经让樊凡心烦意乱,这几个月她又过得兵荒马乱,所以早己取消对后续发展的关注了。陆予风告诉樊凡,那个心理咨询师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注意到村里女孩有很多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半源于生理知识匮乏、卫生意识不足,而最大的发现是,很多女孩甚至一些男孩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性侵害。樊凡震惊得一时忘记了自己的事:“竟然还有这样的事?你为什么没有告诉过我?”
“这件事上了新闻的,就是最近的事情,妇联和公检法都介入了。你不知道只是因为事情太多无暇分心而已。”
樊凡知道陆予风的为人,这个时候告诉她这个消息,目的断不是批评指责。
陆予风又接着说:“如果你当初没有坚持干预,这些问题不知道要多久才会被发现,甚至有可能一直被掩盖。所以我们不能以一时得失论成败。所谓得失是在发展中不断转化的。”
樊凡隐约领会了陆予风的意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樊凡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知易行难,要真正接受失去公司这件事,对于樊凡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