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陆元承班师回朝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在官道上,再有百余里便到京都。
队伍正中是陆元承乘坐的马车,车轮碾在凹凸的碎石路上,震得悬垂的布帘瑟瑟跳动。
官道两侧密林丛生,夕阳西斜,几缕光无力地穿过光秃的枝条投射下来,似乎在提醒路人夜幕将至。
有士兵来报:“殿下,咱们距离前方驿站还有五十余里,天黑前恐怕是赶不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家客栈,是否在此落脚休息?”
陆元承的声音因伤势未愈而略显无力:“就在此处落脚吧。”
客栈的伙计正在擦桌子,看到来了一单大生意,忙将抹布甩到肩膀上,小跑着出门迎客:“客官里面请!”
掌柜放下手中的算盘,也来招呼客人:“各位客官旅途劳顿,小店酒水吃食一应俱全,想要什么尽管吩咐。”
他边说便向门口走去,打算迎接轿子里下来的主客,却被旁边的士兵伸手拦住。
掌柜的朝这名士兵讪笑了一下,手指着轿子的方向,问:“这位想必就是各位兵爷的长官?”
士兵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回话,手依然保持着阻拦的姿势。
掌柜的见状,没有再问,眼睛却紧盯着下轿人。但由于冬天衣着厚重,帽衫遮住了脸,他始终没有看清来人的面貌。但看衣着打扮和侍从阵仗,想必是长官无疑了。
他忙招手叫来小二,吩咐道:“快,引这位客官去天字号房。”
一切安顿停当。诸人一路风霜,难免困乏,除了几个值夜的士兵,其他人潦草地用了些晚饭,便都早早歇下了。
夜寂如水,苍茫的夜色包裹着小小的客栈。寒风凛凛,拂着门前昏黄的纸灯笼微微晃动,夜虫都躲进深深的地底屏住了呼吸。
突然,一声震天的爆炸声惊得周边的草木为之一颤,客栈的屋顶被冲天的气流和火焰掀翻,砖砌的围墙应声解体,砖块向四周崩飞。
不多时,客栈里逃窜出几个尚能活动的人。他们一瘸一拐的,边惊惶出逃边拍打身上的火舌。有两个身上的火势实在太大,连头发都被烧去了半边,只好在地上打起滚,试图压灭衣服上的火。
但他们并没有死里逃生,身上的火尚未扑灭前,就被四五个提刀的蒙面大汉割断了喉咙。
草丛里,两个鬼魅般的身影静静地注视着发生的一切,待客栈内外都没有了生机,他们才相互对视一眼,摆了个“撤”的手势,悄悄隐入夜幕。
---
安府里,安瑾瑜正在对镜梳妆,算日子,陆元承今日便该到京都了。
侍女香儿将三四个大大小小的匣子摆在梳妆台前,从里面挑出珠钗在安瑾瑜的发髻上比划:“这个不好,颜色太素,不够喜庆,换这个吧。”
说着,将一支点翠珊瑚腊梅簪斜插进安瑾瑜的发间,点点朱红散落发间,更衬得她容颜娇俏。
一切收拾好,安瑾瑜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去往城门。
由于到得太早,城门尚未开启,安瑾瑜坐在车里,手撩着帘子不住朝外眺望。
太阳被薄薄的阴云遮挡,空气湿冷,安瑾瑜为了不显得臃肿,特意将棉袍换作短袄。
等得久了,她浑身被冻得通透,即便有汤婆子暖着,身上也难免僵疼。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安瑾瑜颤动着嘴唇问香儿:“现在什么时辰了?”
香儿一边呵着手一边回答:“将近午时了。”
安瑾瑜将忧虑的目光投向城门,口中喃喃:“按说应该到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家丁打扮的人神色慌张地来到马车前,和香儿低语了几句。
香儿的神情随之错愕,呆呆地立在原地,泪水在眼眶中骨碌碌打转。
安瑾瑜见状,心下一沉,忙跳下马车追问:“发生了什么事?”
香儿只顾抽泣,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来。安瑾瑜转而面向家丁:“有什么事直接同我说!”
家丁瞅瞅香儿,又瞅瞅安瑾瑜,只得如实相告:“小姐节哀,楚王殿下一行......在城外遇袭,是火药,说是当场就......小姐,您节哀吧!”
家丁的话如一记重锤敲在安瑾瑜头上,她感到周围的一切在“嗡”的一声后迅速变黑变暗,随后直直地倒在了城门口的青石板路上。
再醒来时,安瑾瑜已经躺在了闺阁的床上。
她费力地眨了两下眼,一切事物开始从黑暗中变得明亮,安母挂着泪珠的脸也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安母看到安瑾瑜转醒,还未来得及张口说话,眼泪就又滴落下来。
安瑾瑜的嫂嫂沈氏看了,忙招呼仆人将安母扶起,自己坐在安瑾瑜的床边,柔声说:“妹妹先别忧心,都是传言,父亲和你兄长已经进宫探听消息,不时便会传信回来,你先好好躺着休养,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咱们一大家子人呢!”
安瑾瑜挣扎着坐起来,侍女将一个软枕垫在她背后支着。
她知道沈氏不过在安慰她,若不是得了确切的消息,哪个小厮吃了雄心豹子胆,竟敢随便编排这样的事。
此刻,眼泪无疑是最无用的,她必须振作起来。
家丁的话在她脑中回响,“炸药......炸药!”既然是炸药,就代表这是一场人祸,这背后必是一场天大的阴谋!
想到此,她抹去脸上残存的眼泪,神情变得坚定:“父亲何时回来?”
“中午得了消息就进宫了,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时辰了。”
“好,我去书房等他。”安瑾瑜说着翻身下床,不等侍女服侍,顺手捡起桌上一支木簪,边走边随手将凌乱的头发挽了一个髻,径直朝书房走去。
---
尚书令安明程和长子安策从宫里回来时,太阳已经西斜。安明程脸上的阴霾如同子夜一样浓厚,安瑾瑜知道,晌午的消息确切无疑了。
安瑾瑜还未来得及上前追问究竟,就听门外一阵嘈杂,宁王陆元器带着一队侍从走进安府。
安明程向他拱手行礼,宁王垂着眼睛打量他,开口道:“来人,把本王给安相带的补品抬进来。”
一队仆从拿着锦盒鱼贯而入。
“本王知安相为国事操劳辛苦,今逢噩耗,想必安相和本王一样痛心,因此特带了些珍贵补品,还望安相保重身体,不要过度悲伤。”
说完,他冷眼看着安明程。
安明程尽量体面地恭敬答道:“老臣多谢宁王挂念,今日之事,举国同哀。宁王的心意,老臣心领了。只是老臣年纪大了,虚不受补,殿下的美意,老臣恐怕是要辜负了。”
宁王听完,冷哼一声:“既然安相如此决然地拒绝本王,本王也不勉强。只是......”宁王说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意味深长地说,“为官之路,总不可能一路坦途,安相还是小心为上!”
说完,他扫视四周,看到了角落中站立的安瑾瑜,眼中流露出一丝玩味:“满京城都知道令千金为了楚王,二十岁了还未出嫁。前段日子,更是大张旗鼓地采买嫁妆。可惜三皇兄没有这个艳福!既然妆奁都已经备下了,本王房中妾室尚缺,不如嫁给本王,免得辜负了令千金欲嫁皇子的心愿啊!”
安明程的手紧紧攥成一个拳头,他能感受到全身皮肤在血液的剧烈冲刷下有些发麻。
但眼下大势已去,他不得不强自平复下来,一阵沉思过后,算是给宁王一个交代:“有劳宁王殿下挂心。老臣年迈,对朝中事务实在力不从心,最近正打算向皇上请辞,告老还乡。老臣的儿女们不才,无报效朝廷之才能,遂打算将他们一并带回温州老家,砍柴种地,了此残生。恐怕小女没有宁王说的好福气了。”
宁王听出安明程已经灰心,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得意,故作痛惜地说:“安相辅国之才,告老还乡实在可惜。只是既然年迈,难免身体不支,若因朝堂之事累及身体,朝廷又怎么过意得去。相信父皇也会体恤老臣!好了,本王今日就是来看望安相,还望安相保重身体,本王还有公务要忙,就先告辞了。”
说罢,带着一行人扬长而去。
队伍正中是陆元承乘坐的马车,车轮碾在凹凸的碎石路上,震得悬垂的布帘瑟瑟跳动。
官道两侧密林丛生,夕阳西斜,几缕光无力地穿过光秃的枝条投射下来,似乎在提醒路人夜幕将至。
有士兵来报:“殿下,咱们距离前方驿站还有五十余里,天黑前恐怕是赶不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家客栈,是否在此落脚休息?”
陆元承的声音因伤势未愈而略显无力:“就在此处落脚吧。”
客栈的伙计正在擦桌子,看到来了一单大生意,忙将抹布甩到肩膀上,小跑着出门迎客:“客官里面请!”
掌柜放下手中的算盘,也来招呼客人:“各位客官旅途劳顿,小店酒水吃食一应俱全,想要什么尽管吩咐。”
他边说便向门口走去,打算迎接轿子里下来的主客,却被旁边的士兵伸手拦住。
掌柜的朝这名士兵讪笑了一下,手指着轿子的方向,问:“这位想必就是各位兵爷的长官?”
士兵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回话,手依然保持着阻拦的姿势。
掌柜的见状,没有再问,眼睛却紧盯着下轿人。但由于冬天衣着厚重,帽衫遮住了脸,他始终没有看清来人的面貌。但看衣着打扮和侍从阵仗,想必是长官无疑了。
他忙招手叫来小二,吩咐道:“快,引这位客官去天字号房。”
一切安顿停当。诸人一路风霜,难免困乏,除了几个值夜的士兵,其他人潦草地用了些晚饭,便都早早歇下了。
夜寂如水,苍茫的夜色包裹着小小的客栈。寒风凛凛,拂着门前昏黄的纸灯笼微微晃动,夜虫都躲进深深的地底屏住了呼吸。
突然,一声震天的爆炸声惊得周边的草木为之一颤,客栈的屋顶被冲天的气流和火焰掀翻,砖砌的围墙应声解体,砖块向四周崩飞。
不多时,客栈里逃窜出几个尚能活动的人。他们一瘸一拐的,边惊惶出逃边拍打身上的火舌。有两个身上的火势实在太大,连头发都被烧去了半边,只好在地上打起滚,试图压灭衣服上的火。
但他们并没有死里逃生,身上的火尚未扑灭前,就被四五个提刀的蒙面大汉割断了喉咙。
草丛里,两个鬼魅般的身影静静地注视着发生的一切,待客栈内外都没有了生机,他们才相互对视一眼,摆了个“撤”的手势,悄悄隐入夜幕。
---
安府里,安瑾瑜正在对镜梳妆,算日子,陆元承今日便该到京都了。
侍女香儿将三四个大大小小的匣子摆在梳妆台前,从里面挑出珠钗在安瑾瑜的发髻上比划:“这个不好,颜色太素,不够喜庆,换这个吧。”
说着,将一支点翠珊瑚腊梅簪斜插进安瑾瑜的发间,点点朱红散落发间,更衬得她容颜娇俏。
一切收拾好,安瑾瑜登上早已备好的马车,去往城门。
由于到得太早,城门尚未开启,安瑾瑜坐在车里,手撩着帘子不住朝外眺望。
太阳被薄薄的阴云遮挡,空气湿冷,安瑾瑜为了不显得臃肿,特意将棉袍换作短袄。
等得久了,她浑身被冻得通透,即便有汤婆子暖着,身上也难免僵疼。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安瑾瑜颤动着嘴唇问香儿:“现在什么时辰了?”
香儿一边呵着手一边回答:“将近午时了。”
安瑾瑜将忧虑的目光投向城门,口中喃喃:“按说应该到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家丁打扮的人神色慌张地来到马车前,和香儿低语了几句。
香儿的神情随之错愕,呆呆地立在原地,泪水在眼眶中骨碌碌打转。
安瑾瑜见状,心下一沉,忙跳下马车追问:“发生了什么事?”
香儿只顾抽泣,半天没有说出一个字来。安瑾瑜转而面向家丁:“有什么事直接同我说!”
家丁瞅瞅香儿,又瞅瞅安瑾瑜,只得如实相告:“小姐节哀,楚王殿下一行......在城外遇袭,是火药,说是当场就......小姐,您节哀吧!”
家丁的话如一记重锤敲在安瑾瑜头上,她感到周围的一切在“嗡”的一声后迅速变黑变暗,随后直直地倒在了城门口的青石板路上。
再醒来时,安瑾瑜已经躺在了闺阁的床上。
她费力地眨了两下眼,一切事物开始从黑暗中变得明亮,安母挂着泪珠的脸也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轮廓。
安母看到安瑾瑜转醒,还未来得及张口说话,眼泪就又滴落下来。
安瑾瑜的嫂嫂沈氏看了,忙招呼仆人将安母扶起,自己坐在安瑾瑜的床边,柔声说:“妹妹先别忧心,都是传言,父亲和你兄长已经进宫探听消息,不时便会传信回来,你先好好躺着休养,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有咱们一大家子人呢!”
安瑾瑜挣扎着坐起来,侍女将一个软枕垫在她背后支着。
她知道沈氏不过在安慰她,若不是得了确切的消息,哪个小厮吃了雄心豹子胆,竟敢随便编排这样的事。
此刻,眼泪无疑是最无用的,她必须振作起来。
家丁的话在她脑中回响,“炸药......炸药!”既然是炸药,就代表这是一场人祸,这背后必是一场天大的阴谋!
想到此,她抹去脸上残存的眼泪,神情变得坚定:“父亲何时回来?”
“中午得了消息就进宫了,到现在也有一个多时辰了。”
“好,我去书房等他。”安瑾瑜说着翻身下床,不等侍女服侍,顺手捡起桌上一支木簪,边走边随手将凌乱的头发挽了一个髻,径直朝书房走去。
---
尚书令安明程和长子安策从宫里回来时,太阳已经西斜。安明程脸上的阴霾如同子夜一样浓厚,安瑾瑜知道,晌午的消息确切无疑了。
安瑾瑜还未来得及上前追问究竟,就听门外一阵嘈杂,宁王陆元器带着一队侍从走进安府。
安明程向他拱手行礼,宁王垂着眼睛打量他,开口道:“来人,把本王给安相带的补品抬进来。”
一队仆从拿着锦盒鱼贯而入。
“本王知安相为国事操劳辛苦,今逢噩耗,想必安相和本王一样痛心,因此特带了些珍贵补品,还望安相保重身体,不要过度悲伤。”
说完,他冷眼看着安明程。
安明程尽量体面地恭敬答道:“老臣多谢宁王挂念,今日之事,举国同哀。宁王的心意,老臣心领了。只是老臣年纪大了,虚不受补,殿下的美意,老臣恐怕是要辜负了。”
宁王听完,冷哼一声:“既然安相如此决然地拒绝本王,本王也不勉强。只是......”宁王说着,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意味深长地说,“为官之路,总不可能一路坦途,安相还是小心为上!”
说完,他扫视四周,看到了角落中站立的安瑾瑜,眼中流露出一丝玩味:“满京城都知道令千金为了楚王,二十岁了还未出嫁。前段日子,更是大张旗鼓地采买嫁妆。可惜三皇兄没有这个艳福!既然妆奁都已经备下了,本王房中妾室尚缺,不如嫁给本王,免得辜负了令千金欲嫁皇子的心愿啊!”
安明程的手紧紧攥成一个拳头,他能感受到全身皮肤在血液的剧烈冲刷下有些发麻。
但眼下大势已去,他不得不强自平复下来,一阵沉思过后,算是给宁王一个交代:“有劳宁王殿下挂心。老臣年迈,对朝中事务实在力不从心,最近正打算向皇上请辞,告老还乡。老臣的儿女们不才,无报效朝廷之才能,遂打算将他们一并带回温州老家,砍柴种地,了此残生。恐怕小女没有宁王说的好福气了。”
宁王听出安明程已经灰心,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得意,故作痛惜地说:“安相辅国之才,告老还乡实在可惜。只是既然年迈,难免身体不支,若因朝堂之事累及身体,朝廷又怎么过意得去。相信父皇也会体恤老臣!好了,本王今日就是来看望安相,还望安相保重身体,本王还有公务要忙,就先告辞了。”
说罢,带着一行人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