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荷是偃师县最好看的小娘子,且脾性温柔。
她父亲是偃师县的主簿,领着一年四十二两银子的俸禄,养着一个小家。
家住在偃师县的东边,灶儿巷倒数第三家,屋子外有一株野山杏。
喏,就是那儿。
早春杏树开杏花,初夏杏树结杏果。
说来奇怪,那老树结的果子又大又酸,很得怀胎妇人的喜爱。
所以呀,老有人上薛家求果。
这不,李婶子瞧上了那院儿里小石台上的大黄杏子,一眼儿便知是才从树上下来的,可鲜灵着嘞。她放下手上的红鸡蛋,转而跨上了杏篮子,冲屋里喊,“大妹子,我那儿媳下崽子嘞,就好你这一口,姐姐可就拿走啦!”
李婶子才将将拐出薛家大门,她那躲在墙角的好大儿就窜了出来,抢了篮子就跑,“娘,您这腿脚也忒慢了些!萍娘都快馋哭了。”
“.....你这有了媳妇忘了娘的臭小子!”
李婶子在后面边追边骂,逗得四方邻居哈哈大笑,谁不知道李婶子心里其实高兴得不得了,连回春堂的老大夫都说啦,她儿媳这胎准生个龙凤双子!
薛母捏着把葱才从小菜圃里拐出来,见了这篮冒尖儿的红鸡蛋,一愣,忽而莞尔一笑,从那篮子里一摸,果然摸出五文钱。
她春融雪彩的面貌上添上八分慈母的柔和,虽已年过三十仍旧满身风韵,着一件半旧的衫子施施然晃到薛荷的房间,见自家小女儿正歪在榻上偷吃一盏冰酪。
薛母也不拆穿她,只从窗缝里悄悄丢进这几枚铜钱,只听当当啷啷,铜钱蓦然砸到妆台上,倒把薛荷吓了一跳。
这钱,自然是给薛荷买书的。
灶儿巷谁人不知,薛家的女孩儿喜欢看书,连背后议论,说得都是薛家的小娘子有福气,小小年纪,玲珑美丽,温柔博学,今后定能嫁个好郎君。
话头传到薛家,被薛小姨拿来逗趣,那时薛荷也才十二岁,小小的她捻过一页书,脸不红心不慌,口次清晰地说:天下女子都想嫁个好郎君,阿荷也不例外。
意思就是:你们谁不想嫁个好儿郎,也好意思拿这事来打趣我?
七月的阳光毒辣,为着养出白白的皮肤,薛荷不愿再在树下的秋千架上看书。她把窗户支起,就倚在水曲柳的妆台上,或临字帖,或看五花八门的书。
傍晚的风吹过门前小河时,已经被河水洗去了许多燥热。再吹过小巷时,风中已经带了许许多多的水汽,沁沁凉凉地吹过满树摇晃的酸杏,吹起薛荷的额发,再露出她饱满的额头。
门外传来声响,薛荷知道,是母亲又邀人来吃茶了。
母亲好客,这事常有,都是常见面的邻居。
何况,薛荷来了葵水,浑身都透着一股懒劲儿,懒得起身,懒得关窗,她又贪凉,便仍旧是赖在妆台上,耳朵枕着手臂,手臂枕着桌面,小脸紧紧地贴着一只瓷瓶,奢望瓷瓶冰凉的釉面能多给她带来一些凉意,也好消减消减面上的潮红。
那胖肚小瓶儿中还装着一肚子的水,为的是养着里头那支粉白的荷花。
荷花茎粗绿直,早上小贩刚送来时才是个饱满的花苞,得薛荷纤手挑弄,这会儿细腻的花瓣片片展开,有一个圆瓷盘那般大。
愈发衬地薛荷小脸儿雪白,眼儿含媚。
张沅是第一次跟着父亲来求杏,才知道这家里有位天仙样儿的女孩儿。
他先是只瞧见薛荷堆砌的发髻,随着越走越近,少女渐渐露出脸庞来,张沅没忍住,看了一眼,又一眼。
世人多爱美,何况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郎。
从前只知道书本武术,怕是今日开始,他才终于明白故事里的兰若寺里,为何总是书生女鬼,这样那样,要生出许许多多说不清闹不明白的事。
夏日啊真的是太热了些。
把少年郎的耳垂都给热红了。
张父正与薛母走在前头说话,忽然他扭头看了张沅一眼,又看到了薛荷。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忽然面色铁青,警告地瞪了张沅一眼。
张沅心头直呼冤枉,面上却不显,只是垂下头去,不再去看。
薛母暗暗瞧着这出父子官司,见父亲严厉,儿子沉默,这张家怕是没有张父言语间表现出来的这么温馨和谐。
只可惜了,这可爱纯澈的少年郎,竟养出了一副沉默阴郁的性子。
薛母暗自叹息,后又笑起来。
她捡起舌尖的话头,爽快道:“这是我家的女儿,因着咱们都是小老百姓,也讲究不起那些个虚礼。我这女孩儿惯是当男孩子养的,念书写字,博文约礼,没有不行的。瞧,脸上都蹭上墨了!”
薛母给薛荷使了个眼色。
张沅就是趁着这个空头,又飞快地瞄了薛荷一眼,只见那女孩脸欺腻玉,未戴珠钗,她媚眼含怒,竟然是不肯给张沅看见一点好颜色,嘭地一声关了窗。
薛母含笑打圆场:“每到这时节,家里都会来不少人,我这丫头呀都不耐烦见了。”
张父本来就是个游走在生意场上的老油条,听了薛母这话,连连作揖,“唐突唐突,实在是我唐突了贵府,只是我那妻子孕期害喜得厉害,又听人说您家的杏子可口,这才带了儿子上门叨扰。只是我家住彭县,到偃师县已近傍晚,这才来晚了。”
原来如此。
料想这张姓父子也是体贴妻子敬爱母亲的人,不然也不会大老远来买酸果子。
于是薛母笑得十分随和:“孕妇的胃口不好把握,你们光买果子,若是很快吃完,岂不是又要大老远的来?不如买两株橘子树,橘子叶捣碎了放在迎风口,空气中有了些清冽味道,胃口应该要好些,若是能养到结果,橘果也能吃,岂不两全其美。”
听着薛母眉飞色舞的介绍,张沅的思绪在又要大老远的来上打了几个转。
他脑子一热,便举起手,小声道:“我不怕远,我可以来。”
不知道是张父习惯了无视张沅的话,还是张沅声气儿太弱,在前头你来我往的二人都没甚反应。张沅只得无奈地背着他身上的小背篓,凑到张父的耳边,大声道:“父亲,我说我可以!”
张父骇了一跳,“咋?”
看薛母也疑惑地望过来,张沅一下子就红了脸,只觉得自己头上在哐哐冒热气,连忙捏紧了背篓带,目视远方,满面正紧:“父亲,我不怕辛苦,我愿意为母亲来买杏子,日日来都行。”
薛母噗呲一声笑道:“你这少年真可爱,你想日日来,我家可没功夫天天请你吃茶。怜你一片孝心,我家里正好有一盆柑橘,你家且搬去吧!”
张父正愁没地儿买柑橘树呢,没想到峰回路转得了这便宜,连忙冲薛母作揖,左一句感谢右一句破费,哪里还想得起来责怪张沅,只恨不得立马将柑橘树搬回去镇住家里的母老虎才好。
张沅冷眼瞧着他爹这副样子,觉得真酸,牙酸,心更酸。
张沅随薛母去搬橘子树,张父则是拿了网子去打杏子,这是个耐力活,一会儿就热得他哐哐冒汗。
张父坐在小石桥下歇息,暗骂张沅:这臭小子怎么还不出来?
直挨得最后一点天光消失,张沅才清清爽爽,礼礼貌貌地被薛母送出了薛家大门,两只手却是空空如也。
直气得张父跳起来,抽出驴背上的藤条就要打人。
“父亲!”张沅立马避得远远的,“你先听我解释。”
“我看见薛夫人家中有两颗柑橘树,挂果的那颗树龄小,树龄大的竟还没挂果子,孩儿选来选去都觉得不划算。不如我们过段时间再来看这两棵树的果情如何?那时柑橘大量上市,才能看得出来个一二三四。今日我们先带一筐杏子回去,母亲若爱吃那便再来打,若是打多了母亲不爱吃,不高兴,只怕又要埋怨您。“
可怜张沅这话在心里头转了个七八遍,才慢慢地说出来,边观察张父的神色。他爹他还是有一点了解的,抠门且惧内。
果然,张父眯了眯双眼,举起藤条喊:“走!”便跳上驴车,带着张沅嘚儿嘚的归家去了。
出了灶儿巷,正碰上薛荷的爹薛主薄切了二两卤猪耳朵,提着巴掌大的包袱往家里赶。
一个是埋头疾走。
一个是怕黑老驴。
差点就撞了个正着。
幸好张沅眼神好,一直瞧着薛主薄,见势不对,跳下板车,三两下便拽住了驴头。老驴猛地一顿,差点把给张父颠了出去。整颗驴头将将与薛主薄擦身而过。
薛主薄毫无察觉,埋头走得更快了。
想到那薛家门前的小河小桥,张沅没忍住提醒道,“先生小心!”
张父翻了个白眼:“快走吧,今日出不了城,你给老子小心!”
她父亲是偃师县的主簿,领着一年四十二两银子的俸禄,养着一个小家。
家住在偃师县的东边,灶儿巷倒数第三家,屋子外有一株野山杏。
喏,就是那儿。
早春杏树开杏花,初夏杏树结杏果。
说来奇怪,那老树结的果子又大又酸,很得怀胎妇人的喜爱。
所以呀,老有人上薛家求果。
这不,李婶子瞧上了那院儿里小石台上的大黄杏子,一眼儿便知是才从树上下来的,可鲜灵着嘞。她放下手上的红鸡蛋,转而跨上了杏篮子,冲屋里喊,“大妹子,我那儿媳下崽子嘞,就好你这一口,姐姐可就拿走啦!”
李婶子才将将拐出薛家大门,她那躲在墙角的好大儿就窜了出来,抢了篮子就跑,“娘,您这腿脚也忒慢了些!萍娘都快馋哭了。”
“.....你这有了媳妇忘了娘的臭小子!”
李婶子在后面边追边骂,逗得四方邻居哈哈大笑,谁不知道李婶子心里其实高兴得不得了,连回春堂的老大夫都说啦,她儿媳这胎准生个龙凤双子!
薛母捏着把葱才从小菜圃里拐出来,见了这篮冒尖儿的红鸡蛋,一愣,忽而莞尔一笑,从那篮子里一摸,果然摸出五文钱。
她春融雪彩的面貌上添上八分慈母的柔和,虽已年过三十仍旧满身风韵,着一件半旧的衫子施施然晃到薛荷的房间,见自家小女儿正歪在榻上偷吃一盏冰酪。
薛母也不拆穿她,只从窗缝里悄悄丢进这几枚铜钱,只听当当啷啷,铜钱蓦然砸到妆台上,倒把薛荷吓了一跳。
这钱,自然是给薛荷买书的。
灶儿巷谁人不知,薛家的女孩儿喜欢看书,连背后议论,说得都是薛家的小娘子有福气,小小年纪,玲珑美丽,温柔博学,今后定能嫁个好郎君。
话头传到薛家,被薛小姨拿来逗趣,那时薛荷也才十二岁,小小的她捻过一页书,脸不红心不慌,口次清晰地说:天下女子都想嫁个好郎君,阿荷也不例外。
意思就是:你们谁不想嫁个好儿郎,也好意思拿这事来打趣我?
七月的阳光毒辣,为着养出白白的皮肤,薛荷不愿再在树下的秋千架上看书。她把窗户支起,就倚在水曲柳的妆台上,或临字帖,或看五花八门的书。
傍晚的风吹过门前小河时,已经被河水洗去了许多燥热。再吹过小巷时,风中已经带了许许多多的水汽,沁沁凉凉地吹过满树摇晃的酸杏,吹起薛荷的额发,再露出她饱满的额头。
门外传来声响,薛荷知道,是母亲又邀人来吃茶了。
母亲好客,这事常有,都是常见面的邻居。
何况,薛荷来了葵水,浑身都透着一股懒劲儿,懒得起身,懒得关窗,她又贪凉,便仍旧是赖在妆台上,耳朵枕着手臂,手臂枕着桌面,小脸紧紧地贴着一只瓷瓶,奢望瓷瓶冰凉的釉面能多给她带来一些凉意,也好消减消减面上的潮红。
那胖肚小瓶儿中还装着一肚子的水,为的是养着里头那支粉白的荷花。
荷花茎粗绿直,早上小贩刚送来时才是个饱满的花苞,得薛荷纤手挑弄,这会儿细腻的花瓣片片展开,有一个圆瓷盘那般大。
愈发衬地薛荷小脸儿雪白,眼儿含媚。
张沅是第一次跟着父亲来求杏,才知道这家里有位天仙样儿的女孩儿。
他先是只瞧见薛荷堆砌的发髻,随着越走越近,少女渐渐露出脸庞来,张沅没忍住,看了一眼,又一眼。
世人多爱美,何况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郎。
从前只知道书本武术,怕是今日开始,他才终于明白故事里的兰若寺里,为何总是书生女鬼,这样那样,要生出许许多多说不清闹不明白的事。
夏日啊真的是太热了些。
把少年郎的耳垂都给热红了。
张父正与薛母走在前头说话,忽然他扭头看了张沅一眼,又看到了薛荷。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忽然面色铁青,警告地瞪了张沅一眼。
张沅心头直呼冤枉,面上却不显,只是垂下头去,不再去看。
薛母暗暗瞧着这出父子官司,见父亲严厉,儿子沉默,这张家怕是没有张父言语间表现出来的这么温馨和谐。
只可惜了,这可爱纯澈的少年郎,竟养出了一副沉默阴郁的性子。
薛母暗自叹息,后又笑起来。
她捡起舌尖的话头,爽快道:“这是我家的女儿,因着咱们都是小老百姓,也讲究不起那些个虚礼。我这女孩儿惯是当男孩子养的,念书写字,博文约礼,没有不行的。瞧,脸上都蹭上墨了!”
薛母给薛荷使了个眼色。
张沅就是趁着这个空头,又飞快地瞄了薛荷一眼,只见那女孩脸欺腻玉,未戴珠钗,她媚眼含怒,竟然是不肯给张沅看见一点好颜色,嘭地一声关了窗。
薛母含笑打圆场:“每到这时节,家里都会来不少人,我这丫头呀都不耐烦见了。”
张父本来就是个游走在生意场上的老油条,听了薛母这话,连连作揖,“唐突唐突,实在是我唐突了贵府,只是我那妻子孕期害喜得厉害,又听人说您家的杏子可口,这才带了儿子上门叨扰。只是我家住彭县,到偃师县已近傍晚,这才来晚了。”
原来如此。
料想这张姓父子也是体贴妻子敬爱母亲的人,不然也不会大老远来买酸果子。
于是薛母笑得十分随和:“孕妇的胃口不好把握,你们光买果子,若是很快吃完,岂不是又要大老远的来?不如买两株橘子树,橘子叶捣碎了放在迎风口,空气中有了些清冽味道,胃口应该要好些,若是能养到结果,橘果也能吃,岂不两全其美。”
听着薛母眉飞色舞的介绍,张沅的思绪在又要大老远的来上打了几个转。
他脑子一热,便举起手,小声道:“我不怕远,我可以来。”
不知道是张父习惯了无视张沅的话,还是张沅声气儿太弱,在前头你来我往的二人都没甚反应。张沅只得无奈地背着他身上的小背篓,凑到张父的耳边,大声道:“父亲,我说我可以!”
张父骇了一跳,“咋?”
看薛母也疑惑地望过来,张沅一下子就红了脸,只觉得自己头上在哐哐冒热气,连忙捏紧了背篓带,目视远方,满面正紧:“父亲,我不怕辛苦,我愿意为母亲来买杏子,日日来都行。”
薛母噗呲一声笑道:“你这少年真可爱,你想日日来,我家可没功夫天天请你吃茶。怜你一片孝心,我家里正好有一盆柑橘,你家且搬去吧!”
张父正愁没地儿买柑橘树呢,没想到峰回路转得了这便宜,连忙冲薛母作揖,左一句感谢右一句破费,哪里还想得起来责怪张沅,只恨不得立马将柑橘树搬回去镇住家里的母老虎才好。
张沅冷眼瞧着他爹这副样子,觉得真酸,牙酸,心更酸。
张沅随薛母去搬橘子树,张父则是拿了网子去打杏子,这是个耐力活,一会儿就热得他哐哐冒汗。
张父坐在小石桥下歇息,暗骂张沅:这臭小子怎么还不出来?
直挨得最后一点天光消失,张沅才清清爽爽,礼礼貌貌地被薛母送出了薛家大门,两只手却是空空如也。
直气得张父跳起来,抽出驴背上的藤条就要打人。
“父亲!”张沅立马避得远远的,“你先听我解释。”
“我看见薛夫人家中有两颗柑橘树,挂果的那颗树龄小,树龄大的竟还没挂果子,孩儿选来选去都觉得不划算。不如我们过段时间再来看这两棵树的果情如何?那时柑橘大量上市,才能看得出来个一二三四。今日我们先带一筐杏子回去,母亲若爱吃那便再来打,若是打多了母亲不爱吃,不高兴,只怕又要埋怨您。“
可怜张沅这话在心里头转了个七八遍,才慢慢地说出来,边观察张父的神色。他爹他还是有一点了解的,抠门且惧内。
果然,张父眯了眯双眼,举起藤条喊:“走!”便跳上驴车,带着张沅嘚儿嘚的归家去了。
出了灶儿巷,正碰上薛荷的爹薛主薄切了二两卤猪耳朵,提着巴掌大的包袱往家里赶。
一个是埋头疾走。
一个是怕黑老驴。
差点就撞了个正着。
幸好张沅眼神好,一直瞧着薛主薄,见势不对,跳下板车,三两下便拽住了驴头。老驴猛地一顿,差点把给张父颠了出去。整颗驴头将将与薛主薄擦身而过。
薛主薄毫无察觉,埋头走得更快了。
想到那薛家门前的小河小桥,张沅没忍住提醒道,“先生小心!”
张父翻了个白眼:“快走吧,今日出不了城,你给老子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