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两人的婚礼定在赐婚的三个月之后,除了一开始的哗然和惊慌失措,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和交接,两家人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了。大婚自然要在宋家举行,婚后二人搬去将军府住。
宋家是本朝名门,宋家先祖本以行医为生,偶然救下重伤的开朝先帝,便伴随先帝南征北战,最后一统天下。
后来家里又开始出文人,到了宋铭渊这一代已经出了三个丞相和无数学士。而且宋家为不忘先祖,感念帝恩,仍然保留医术,所以宋家子孙皆是医文兼修。
宋铭渊祖父宋濂更是其中佼佼者,他十四岁便以医术文明于世,开善堂医馆,悬壶济世。
十七岁中进士三甲,入朝为官,后拜相,已辅佐三代帝王。
不知为何,宋濂不惑之年早早致世,如今也有二十六年,此后便云游四海,开私塾,不问出身,广收门生,如今坐下真传弟子三百七十二人,为官者过半,皆是贤能之臣。
不过他最得意的传人,还是自己的长孙,宋铭渊。
宋铭渊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亦如他当年一样,十七岁时入进士三甲,年纪轻轻便入了内阁;且对医术的领悟更是天赋极高,在祖传的宋氏十三针上更加三种不同施针之法,灵活变通,假以时日必然能在他之上。
更难得,宋铭渊长得也极美,五官深邃,剑眉星目,儒雅中带了些英气,肩宽体阔,飘若游云又娇若惊鸿。
这么一个世无双的玉人,婚事自然也是备受关注。
自十七岁起上门联姻的世家大族便踏破了门槛,可是他母亲敬国公主眼高于顶,推了无数的世家大族,得罪了不少人,她也不在乎。
先皇曾与他这个敬国妹妹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指婚忠正王的嫡出长女,京中有名的美女才女赵婉给宋铭渊,结果敬国公主当场发飙,砸了桌子,拔下簪子以死相逼。吓得先帝保证绝对不会给二人赐婚才罢。后来敬国公主“一病不起”,不再外出。
虽然没有明旨,但是大家都知道,敬国公主这是被先帝禁足了。
从那以后便没有人敢再提联姻之事,毕竟论家世背景,才华样貌,赵婉已是无人能及,连这都看不上,还有谁能看上。而且谁也不想为得罪忠正王和皇帝。
宋铭渊这才蹉跎到到二十三岁还未娶妻。
所以此次赐婚,京中所有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待敬国公主暴跳如雷的去找她这个皇帝侄儿的麻烦。先帝已不再,新皇在太子时期就被压制,在朝中的震慑力还不如他这个姑姑。无论是敬国公主以死相逼的闹剧,还是新皇的尴尬难堪,都是京中这些人喜闻乐见的。
就连宋铭渊心里也拿不准自己母亲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态度,他年少成名,与太子一起接受先皇的教诲,醉心读书和医理,十五岁时开始从父亲那里慢慢学习接手皇家暗卫,为太子先皇效力。圣贤之道,医理,奇门遁甲,武功,权谋学习这些东西让他没时间理会儿女情长,也所幸母亲为他推掉了所有的婚事。
所以当赐婚的旨意下达后,看着母亲平静的接旨谢恩后,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宋父搂着妻子的肩膀,像是在安慰,但是更像是在准备按住随时暴起的她。然而敬国公主只是低着头,缓步地走到宋铭渊身边然后郑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只有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我家渊儿!”
宋铭渊微微一怔,看到母亲已抬起头来,眼圈微红,竟是有泪。还没等他说什么,只见父亲吩咐了管家几句,便揽了母亲匆匆离去。
万万没想到母亲是这个反应,宋铭渊心下诧异不知如何反应,直到管家在他耳边道恭喜他才回过神来。
宋铭渊颔首。他与皇上都以为要花费一番功夫劝说母亲,没想到母亲竟然如此满意,虽然隐隐约约觉得母亲的反应一定是有什么内情,但母亲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只要母亲不想说,他便也问不出什么。
对于与王昭煦联姻,他心里很是复杂,在不知道王昭煦的女子身份之前,他曾视王昭煦为榜样,羡慕她在北境挥斥方遒,与大漠孤烟策马为伴的沙场快意。
他长在京中世家,母亲又为皇室;他又被作为暗卫组织的继承者培养,经历严苛的训练。从小到大,他并没有半分自由,甚至连喝酒游玩,逛青楼听曲,与人结交,那些消遣之事都带着目的。
所以对于自己婚姻无法做主一事,他十分不悦,不悦到他想要悄无声息的策马而去,再也不回来。
只是他的教养和人品,让他没办法就这样将这些责任抛在脑后。
身伴帝王家,他是看过不少不幸的政治联姻,但是看透政局审时度势,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最正确的决定是必要的:皇上手上缺少有力的政治筹码,以忠正王为首的藩王们近来暗中招兵买马、笼络人心亦不把新皇看在眼里。王昭煦是唯一的变数,如果不能拉拢她,又或者她生了异心,必然对朝局更加不利。
忠正王与宋家在朝堂上一向政见相佐,矛盾激烈,又因为他与赵婉的婚事彻底闹翻,一旦忠正王得势,整个支持新皇的宋家也必然会被牵连。所以即使万般不愿,他也要为皇上探清王昭煦的底,拉拢或铲除……
他没想到自诩清高的他,自诩智计无双的他,自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他,有一天竟然也只能自降为棋子,命运被握在时局和他人手里。
而赵澈那皇帝小子竟然还拿话噎他,说什么大丈夫能屈能伸,美男计出,驷马难追,铭渊出马,还有收不服的人么?连朕也只能收你不要的人呀!
他指的当然是忠正王的嫡女,赵婉。
呵呵他赵澈长得也是丰神俊朗,直接收了王昭煦当妃子,成为一家人岂不更好。无非就是怕王昭煦长得满脸横肉,有碍观瞻,自己不敢娶,就把麻烦丢给他。
更何况赵婉本就是赵澈的心上人,宋铭渊打小看着赵澈如何仰慕赵婉的,为了赵婉守身如玉,即使赵婉体弱,不易生育,他太子多年也没有纳侧妃,直到半年前先帝突然卧床不起,才在太后的威逼利诱下纳了太后的侄女。
所以,即使母亲不反对,他自也是不敢肖想赵婉的。
宋家是本朝名门,宋家先祖本以行医为生,偶然救下重伤的开朝先帝,便伴随先帝南征北战,最后一统天下。
后来家里又开始出文人,到了宋铭渊这一代已经出了三个丞相和无数学士。而且宋家为不忘先祖,感念帝恩,仍然保留医术,所以宋家子孙皆是医文兼修。
宋铭渊祖父宋濂更是其中佼佼者,他十四岁便以医术文明于世,开善堂医馆,悬壶济世。
十七岁中进士三甲,入朝为官,后拜相,已辅佐三代帝王。
不知为何,宋濂不惑之年早早致世,如今也有二十六年,此后便云游四海,开私塾,不问出身,广收门生,如今坐下真传弟子三百七十二人,为官者过半,皆是贤能之臣。
不过他最得意的传人,还是自己的长孙,宋铭渊。
宋铭渊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亦如他当年一样,十七岁时入进士三甲,年纪轻轻便入了内阁;且对医术的领悟更是天赋极高,在祖传的宋氏十三针上更加三种不同施针之法,灵活变通,假以时日必然能在他之上。
更难得,宋铭渊长得也极美,五官深邃,剑眉星目,儒雅中带了些英气,肩宽体阔,飘若游云又娇若惊鸿。
这么一个世无双的玉人,婚事自然也是备受关注。
自十七岁起上门联姻的世家大族便踏破了门槛,可是他母亲敬国公主眼高于顶,推了无数的世家大族,得罪了不少人,她也不在乎。
先皇曾与他这个敬国妹妹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指婚忠正王的嫡出长女,京中有名的美女才女赵婉给宋铭渊,结果敬国公主当场发飙,砸了桌子,拔下簪子以死相逼。吓得先帝保证绝对不会给二人赐婚才罢。后来敬国公主“一病不起”,不再外出。
虽然没有明旨,但是大家都知道,敬国公主这是被先帝禁足了。
从那以后便没有人敢再提联姻之事,毕竟论家世背景,才华样貌,赵婉已是无人能及,连这都看不上,还有谁能看上。而且谁也不想为得罪忠正王和皇帝。
宋铭渊这才蹉跎到到二十三岁还未娶妻。
所以此次赐婚,京中所有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待敬国公主暴跳如雷的去找她这个皇帝侄儿的麻烦。先帝已不再,新皇在太子时期就被压制,在朝中的震慑力还不如他这个姑姑。无论是敬国公主以死相逼的闹剧,还是新皇的尴尬难堪,都是京中这些人喜闻乐见的。
就连宋铭渊心里也拿不准自己母亲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态度,他年少成名,与太子一起接受先皇的教诲,醉心读书和医理,十五岁时开始从父亲那里慢慢学习接手皇家暗卫,为太子先皇效力。圣贤之道,医理,奇门遁甲,武功,权谋学习这些东西让他没时间理会儿女情长,也所幸母亲为他推掉了所有的婚事。
所以当赐婚的旨意下达后,看着母亲平静的接旨谢恩后,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宋父搂着妻子的肩膀,像是在安慰,但是更像是在准备按住随时暴起的她。然而敬国公主只是低着头,缓步地走到宋铭渊身边然后郑重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只有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我家渊儿!”
宋铭渊微微一怔,看到母亲已抬起头来,眼圈微红,竟是有泪。还没等他说什么,只见父亲吩咐了管家几句,便揽了母亲匆匆离去。
万万没想到母亲是这个反应,宋铭渊心下诧异不知如何反应,直到管家在他耳边道恭喜他才回过神来。
宋铭渊颔首。他与皇上都以为要花费一番功夫劝说母亲,没想到母亲竟然如此满意,虽然隐隐约约觉得母亲的反应一定是有什么内情,但母亲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只要母亲不想说,他便也问不出什么。
对于与王昭煦联姻,他心里很是复杂,在不知道王昭煦的女子身份之前,他曾视王昭煦为榜样,羡慕她在北境挥斥方遒,与大漠孤烟策马为伴的沙场快意。
他长在京中世家,母亲又为皇室;他又被作为暗卫组织的继承者培养,经历严苛的训练。从小到大,他并没有半分自由,甚至连喝酒游玩,逛青楼听曲,与人结交,那些消遣之事都带着目的。
所以对于自己婚姻无法做主一事,他十分不悦,不悦到他想要悄无声息的策马而去,再也不回来。
只是他的教养和人品,让他没办法就这样将这些责任抛在脑后。
身伴帝王家,他是看过不少不幸的政治联姻,但是看透政局审时度势,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最正确的决定是必要的:皇上手上缺少有力的政治筹码,以忠正王为首的藩王们近来暗中招兵买马、笼络人心亦不把新皇看在眼里。王昭煦是唯一的变数,如果不能拉拢她,又或者她生了异心,必然对朝局更加不利。
忠正王与宋家在朝堂上一向政见相佐,矛盾激烈,又因为他与赵婉的婚事彻底闹翻,一旦忠正王得势,整个支持新皇的宋家也必然会被牵连。所以即使万般不愿,他也要为皇上探清王昭煦的底,拉拢或铲除……
他没想到自诩清高的他,自诩智计无双的他,自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他,有一天竟然也只能自降为棋子,命运被握在时局和他人手里。
而赵澈那皇帝小子竟然还拿话噎他,说什么大丈夫能屈能伸,美男计出,驷马难追,铭渊出马,还有收不服的人么?连朕也只能收你不要的人呀!
他指的当然是忠正王的嫡女,赵婉。
呵呵他赵澈长得也是丰神俊朗,直接收了王昭煦当妃子,成为一家人岂不更好。无非就是怕王昭煦长得满脸横肉,有碍观瞻,自己不敢娶,就把麻烦丢给他。
更何况赵婉本就是赵澈的心上人,宋铭渊打小看着赵澈如何仰慕赵婉的,为了赵婉守身如玉,即使赵婉体弱,不易生育,他太子多年也没有纳侧妃,直到半年前先帝突然卧床不起,才在太后的威逼利诱下纳了太后的侄女。
所以,即使母亲不反对,他自也是不敢肖想赵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