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骏将目光转向了孟晓彤,她近来开会一反常态,很少会主动挑起话头,常常是蓝骏提到她,或者看向她时,她会说几句,但也是非常简单的话语,言简意赅,简单明了。

    她的声音又清脆明亮,珍珠滴落在银盘中,掷地有声却不是温润,苏禾常常只有在孟晓彤讲话的时候,愿意集中注意力,认真仔细地听。

    孟晓彤见蓝骏看过来,便从善如流地开口说道:“从市场角度判断,新剧是势在必行的,每年各景区的市场数据反馈回来,都会提到景区里面演出比较少,一场演出和那些散点剧目撑不起如此高的票价,因此这次的户外演出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让我们重新去打开原来最早的演艺集成的概念。”

    蓝骏问她:“你认为现在,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走演艺集成?”

    孟晓彤道:“一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我还是认为合作是我们实现演艺集成最快的途径。”

    出乎意料的,蓝骏并没有马上认同孟晓彤的说法,而是若有所思考虑了一会,又开口:“我不是不赞成合作,只是你和我都清楚,合作未必就适合山月,到时候花了时间、花了金钱都是小事,打出去的口碑坏了是很难弥补的。”

    言外之意就是并不认同孟晓彤的说法,依然觉得由艺术总团几个编导出品的剧目,才是真正他蓝骏认可、接受的。

    孟晓彤倒也不是个争锋相对的性格,在外人面前,总会给蓝骏一些面子,但或许是今天开会的人少,也不是什么大场合,她便压低了声音,还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艺术总团的精力已经大部分被主秀分去,要再匀出世间和人来分担另一部剧,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蓝骏道:“那就打时间差,苏禾他们先出剧本,和魏冯与、陶最碰几次剧本,等总团的编导们完成了主秀的排练,就分过来做这部剧。”

    孟晓彤道:“同一个团队做出来的东西,明眼人是一眼就看出来,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剧,恐怕很难。”

    孟晓彤给足了蓝骏面子,她的意思便是哪怕剧本可以千差万别,故事南辕北辙,但最后道了舞台呈现阶段,同一批编导出来的东西,依然是躲不开原有的风格和影子,这是必然,哪怕是再天才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依然会带有强烈的自身ip属性。孟晓彤说的委婉,苏禾听出了她的不认可,但她也无他法,她一心是为了公司着想,只是蓝骏早年间因着合作明里暗里吃了不少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这么多年,哪怕再苦再累,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团队去做演出,自己亲自操刀每一部剧。

    相比之下,孟晓彤显得开放许多,她和蓝骏一同经历了“皇帝的新衣”事件,但依然没有以偏概全的认为一切的合作都是无用的,属于浪里淘沙的去筛选那些优质的编创第三方。

    每次遇到这个问题,两位大佬就是神仙打架,各执一词,蓝骏是山月的当家人,他的说话自然是掷地有声的,大多数是孟晓彤做了让步。

    众人见话题又来到了这个分水岭上,都大气不敢出一声,蓝骏见孟晓彤依然有自己的观点,毕竟是夫妻俩,他有时也并不会不顾及自己妻子的面子,便会把向外去找外援。

    蓝骏问赵宏:“你觉得编导有精力来分担这部剧吗?”

    赵宏性情温和,总是能顾及到大佬们的情绪,这一点苏禾有时很佩服他。赵宏道:“蒋团和周导这几天都在排练厅和3号剧院,看进展下周能分出一部分时间来弄实景剧了。”

    孟晓彤道:“让苏禾和魏冯与也一起找找市场上的第三方和他们的优秀作品吧。”

    赵宏看了一眼蓝骏的神情,道:“好的,让苏禾他们也一并找一找。关键还是看剧本。”

    蓝骏听到这里立马点头:“关键还是看剧本,这没错,苏禾剧本先出吧。”话里话外也并不提孟晓彤提的找第三方作品的事。

    苏禾眼观鼻、鼻观心,她知道剧本肯定得写,作品也肯定得找,剧本写了交给蓝骏,作品找了交给孟晓彤,当然剧本首先也要先过孟晓彤。很多人不知道里面的门道,苏禾在艺术总团浸淫多年,心里却是门清。

    之前就出过一次事情,山月为了提升公司对外文书形象,特意从日报社高薪聘请了一位资深记者,作为山月董事长办公室的总经理,负责公司所有的对外文书工作,直属于董事长,也就是蓝骏。所有的工作都直接向蓝骏汇报。他的文字功底扎实,做记者多年,政府接待上又得心应手,很得蓝骏欢心,一时风头无俩。

    原本张书莲是蓝骏座下首席文字秘书,蓝骏所有的文字工作都十分依赖张书莲,结果这位老总来了以后,导致张书莲直接失宠,因此明里暗里的,她给老总下了很多的绊子,其中就包括在公司里面散布谣言,说这位老总自视甚高,把日报社那一套工作作风带到山月,还在办公室吐槽山月和日报社的差距,说山月的很多员工都没有文化,文章写的一塌糊涂。

    苏禾自然是知道这是莫须有的罪名,因为她当时就在董事长办公室,给这位老总打下手,他因为当了多年的记者,为人并不十分拘束,常常爱开开玩笑,虽然身上有一些文人的清高,但并不是张书莲说的那样。

    只是谣言三人成虎,而且张书莲所在的品牌部又是女人的天下,三个女人一台戏,更别提她那个部门里7、8个女人凑一堆了。

    这些话头总会或有意、或无意地飞到蓝骏的耳朵里,蓝骏明面上不会有什么变化,心里总是犯了一些波澜,山月是他一生的心血,就如同自己拉扯大的孩子,虽然心里也知道这个孩子总是会有一些不足,但这些不足,是不能由旁人来说的。

    只是好在蓝骏有格局,并不会因为这些风言风语,就影响自己的判断,他一如原来那样给这位老总权力,谈业务、接待一干事宜,依然也带着他,甚至有打算把原本归品牌部管的山月自媒体号也交给他管理。

    这么一来,张书莲坐不住了,便开始继续下猛药。三天两头拿着他写的自媒体推文,去向蓝骏挑刺,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之前山月因着公司宣传,孟晓彤又是公司总裁,有许多出版社找上门来,要给孟晓彤出自传,孟晓彤相较于让外人来写自己的自传,更倾向于让公司的自己人来写,只是苦于公司并没有人可以胜任此事,因而暂且搁置,现在这位日报社的记者在,正是天时地利人和,于是她便也分派了这一任务给这位老总。

    苏禾那时候在他手下,写文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她的头上,但好在这位老总并不是会推脱工作的人,只说苏禾先录音、整理、写文,他会再做二次修改,当然撰稿人也是要加上苏禾名字的。

    就是这件事情,彻底让这位老总蒙冤,继而导致了他离职。

    张书莲得知了孟晓彤把写书的重任都交给了他,心下更加的慌,但论嚼舌根,在整个山月,她若称第二,却是无人敢称第一的。

    她做了一件让苏禾惊掉下巴的事情,她一边跑去蓝骏那里,说这位老总天天在员工面前说孟总给他指派很多活,他明明是直属于董事长的,现在却要做很多总裁交办的事情;另一边拿了四五本中外名人自传,径直跑去孟晓彤那里,跟孟晓彤说他写的根本就不是自传,自传不是他那样写的,并且还当着孟晓彤的面,一本一本给孟晓彤过目那些《乔布斯传》、《比尔盖茨传》、《霍金自传》等,并且还拿出了自己名校研究生的名头,说自己的导师曾经云过等等等等,一顿输出后让孟晓彤也多少有一些怀疑了。

    在蓝骏这边,外人不认自己的妻子,不听自己妻子指挥,自然让他改观,在孟晓彤这边,他的业务能力也受到了质疑。双管齐下,一顿操作猛如虎,让苏禾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

    蓝骏后来想了个办法,想要试一试这位老总是否有二心,或者说,想确认这位老总是不是个愿意听话的,他让对方也加入写演出剧本的队伍,并且将董事长办公室除了陈紫衣以外的人,都编入了艺术总团,让这位老总担了个副团长的虚职,并让他直接带领赵宏和苏禾,以后所有演出的剧本,都交由他直接向蓝骏汇报。

    这对于一个擅长于写新闻稿、写纪实文章、操刀企业对外文书的才子来说,无异于一次重大的打击,更何况从编制上,又归入了艺术总团,从原来的董事长办公室一把手,变成了副团长,还要听蒋墨翰和周一白的指派,连苏禾在一旁都看不下去,觉得蓝骏做的这事忒不厚道了。

    到了艺术总团,连苏禾这个小虾米,都有很明显的不适,更别说这位昔日的日报社大才子,蒋墨翰和周一白都有着一身的江湖气,说话做事带着些帮派大哥的作风,当着蓝骏的面说都是一家人,但实际上也并不接纳老总,凡事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相当于把老总给架空了。

    而这位老总也是个有脾性的,爱惜自己的羽毛,心说自己并不会写剧本,也从来不是科班出身,可不愿意在四十多的年龄上还沦为一个职场笑话,因而他也坚持和蓝骏抗衡着,剧本都是赵宏和苏禾在写,他反而在指导指导他俩的文字工作之余,去揽起了艺术团演员招聘的工作。

    蓝骏也是第一次见到竟然有人还能不完成他布置的工作,那么之前张书莲在他面前说的“孟晓彤给他的工作,他颇有微词”之说,在蓝骏心里就更加笃定确有其事。

    俩人的隔阂就此越来越深,想必回去后,蓝骏也没少在孟晓彤面前提起此人此事,连带着孟晓彤本来对他的才华很是欣赏,后来也就渐渐不再说什么了。

    董办和艺术总团合并没过多久,他便自己主动提起了离职,蓝骏大手一挥,没有挽留,就此别过。

    这一局,是张书莲胜。也让当时就在旋涡便观战的苏禾,心中更加忌惮张书莲此人,由此只要是和张书莲扯上关系的,苏禾就装傻充愣,哪怕是有时候他们要给公众号供稿,苏禾也是仍由张书莲去改她的文章,秉着写了就是扔了的理念,避之唯恐不及。

    而在孟晓彤这里,她也自然是对方交办了什么事,都是一定要汇报的,虽然孟总和蓝骏分管不同,但人家回到家,是睡在一张床上,谁都没那么大脸,偏袒任何一方。

    用苏禾的话说就是:“我什么东西,我还选队伍?”

章节目录

浮生只似山中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童CC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童CC并收藏浮生只似山中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