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日我去六扇门报案,那门房一听是校礼监的案子,便不愿接,让我们和礼部理论呢。”青钰手中捧着二人的妆镜等物,往红木箱里搁。
二人的行李倒也不少,除一大一小两只箱子,余下笈囊,包袱,褡裢等皆在地上排着,显得小屋拥挤起来。
“他们这是不愿得罪礼部还是不愿得罪世家?”阿篱正在南窗下面盆架前净手,这时萧衍从院外走了进来,应道:“二者都有,但又都不是。”
阿篱取出擦手的帕子攥在手心,怔道:“你怎么来了?”
萧衍却道:“你的新宅子太偏了,骑马赶至皇城也得半个时辰。”
他人高马大的,本来略显拥挤的中堂更显逼仄,整间屋子只有阿篱站着的南窗下亮堂些。
“这倒无碍,平日若是来不及住在掖庭便可。”
青钰合上最大的那只红木箱,直起腰问道:“姑娘,收拾完了,是现在叫骡车吗?”
阿篱看向窗外,日头快挨到西山顶上。
“叫吧,左不过到那头先整理一半出来,把今晚对付过去。”
萧衍开口道:“等等。”
“怎么?”
“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他说得迟疑。
阿篱歪着脑袋:“自然越早搬越好啊。”
忽而她一拍脑门,见缝插针地跨过地上几个包袱,跳到萧衍附近:“萧公子快进来坐。”
他乖顺地跟过去,坐在她惯常坐的那案前,“我是说,你要不要考虑搬去云府?”
“在云府你便可以日日回去,还能顺路乘我的马车。”
这个提议的诱惑力着实很大,她的双眸微震,良久道:“可昌明坊的宅子已租了,昨日租款都切结完了。”何况那云府是何等地方!那可是萧衍的私宅。
“嗯,怪我今日才知晓这事,应该早些与你商量。”
“不不不。”她连连摆手:“这如何能怪你,这本就是我同青钰的事。”
萧衍盯着她露出来的腕子上缠着的纱布,眼底一黯。
青钰靠近阿篱身后:“姑娘,骡车还叫不叫?”
“不必了。”答这话的是萧衍:“让照影帮你们搬,用云府的马车。”
“是。”青钰便出门去找照影。
“想带你去一处地方”他望着阿篱:“现在有空吗?”
他这话说得悄声,阿篱便有些脸热,“去哪儿呀?”
“先保密。”
“可你的马车已经借我搬行李了。”
“嗯,我带了两驾车。”
“啊?”
他起身拿过案上的纱笠,有些笨拙地替她戴上,随后自然地勾过她的手:“走吧。”
这番马车行的极快,阿篱第一次乘这样快的马车,下车后站在地面仍旧头晕目眩,好似踩在棉花上,幸而胃里空空不至于吐出来。
萧衍内疚地温声道:“早知道换一处不限时辰的地方了,你觉得如何了?”
阿篱缓了一瞬觉得好多了,除了饥饿感袭来起来,她呐呐道:“我好饿。”
她环视一圈,他们此时在一处园子外,满园的枫叶似喷薄的火焰,依稀有乐声飘至耳畔。
“待会有好吃的。”他轻笑一声:“我也饿了。”
进入园中,阿篱看见门后石阶旁有卖面具的小贩,稀罕地靠过去。面具的种类颇为齐全,除了骇人的傩面具,还有铜制的、玉制的方正的阔脸面具,这些瞧着便又贵又无趣。
倒是一旁的架子上挂着许多木质的只遮半张脸的动物面具。
她笑盈盈地围着架子挑起来,拿起一只猫脸面具转向身后的男人,在脸上比划着:“这个怎么样?”
“嗯。”
她却微微噘着嘴,这只猫脸透着傻气,还是换一个。随后她寻到一只妖娆的兔子面具,正要伸手取下来,身后的男人先她一步拿过那只面具:“不适合你,不过可以买下来。”
“哪里不适合了。”她嘟囔着,手指在架子上指指点点:“还会有兔子吗?”
“嗯。”萧衍高大挺拔,整个架子上的面具轻易地一览无余,他取下高处的一只兔子递给她。
兔子的两只耳朵折起来,显得楚楚可怜,“这也太幼稚了吧。”她皱眉道。
“你以为自己多大。”萧衍堵她的话。
阿篱戴上那只可怜兔,将手里的猫脸塞到萧衍的手中:“萧公子也不比我大多少年岁,我看你戴这只猫正合适。”
萧衍怎么可能在面上罩着如此可爱的玩意,他的私心是选那些正儿八经的铜面具、玉面具,然而身前的小姑娘偏看上了动物面具,他精挑细选许久,终于取下一只虎头。
呆是呆了点,好歹有个百兽之王的名头。
最终傻猫和妖娆的兔子也一并买下了,阿篱嗔他浪费,他却信誓旦旦地说总能用得着。
园子里回廊曲折,亭台楼阁间错其中。
面前有一栏供奉神像的小馆,外廊密悬一式琉璃灯,灯下悬绳一端系着木牌,上有名姓,牌上或刻短诗或表志向。
萧衍向她解释:“此为祈愿灯,凭人各认一落,你可有愿望写下来?”
阿篱想了想,点头道:“我虽不信这个,毕竟离乡千里,还是写一盏吧。”说着,接过小沙弥递来的木牌,用刻刀一笔一划刻上:家宅平安,事事顺遂。
希望江州的父母平平安安,希望她与萧衍事事顺遂。
一时挂完了灯,萧衍带着她继续向前走,乐声到这里逐渐清晰起来,她看到有的阁子上设宝座,中间案上列着插瓶玉几,人们衣影交叠,插花陈设,较量胜负。
也有的阁子里一群人舞文弄墨,口若悬河。还有的阁子里仅两人对弈,或三四人投壶、拆白。
只是看着装发髻,似乎皆是男子。阿篱忍不住问道:“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啊?”
萧衍反问:“你可听闻长安秋社。”
见阿篱摇头,他接着道:“不过是世家子弟仿着坊间起的社,因开社时间定在秋季,名唤秋社。”
“那怎的未见有女郎?”
“女郎是有的,只是不在这处。”他笑望着阿篱:“方才不是嚷着饿,先去用饭。”
“谁嚷着饿了,我只信口一说。”她不服气道,不想肚子在此时“咕噜”地叫唤一声,她立马羞愧地垂下脑袋,拿手按着肚子。
他携过她的手,倾身偏过脸擒着坏笑:“我就说嚷了吧。”
阿篱不欲再理他了,扶了扶面上的可怜兔“哼”了一声,只是禁不住地弯着唇角,胸腔心口泛起丝丝甜蜜,像在盛暑天里接过一碗冰镇梅子汤,对那股清凉畅快一有预期便在瞬息落到实处。
二人的行李倒也不少,除一大一小两只箱子,余下笈囊,包袱,褡裢等皆在地上排着,显得小屋拥挤起来。
“他们这是不愿得罪礼部还是不愿得罪世家?”阿篱正在南窗下面盆架前净手,这时萧衍从院外走了进来,应道:“二者都有,但又都不是。”
阿篱取出擦手的帕子攥在手心,怔道:“你怎么来了?”
萧衍却道:“你的新宅子太偏了,骑马赶至皇城也得半个时辰。”
他人高马大的,本来略显拥挤的中堂更显逼仄,整间屋子只有阿篱站着的南窗下亮堂些。
“这倒无碍,平日若是来不及住在掖庭便可。”
青钰合上最大的那只红木箱,直起腰问道:“姑娘,收拾完了,是现在叫骡车吗?”
阿篱看向窗外,日头快挨到西山顶上。
“叫吧,左不过到那头先整理一半出来,把今晚对付过去。”
萧衍开口道:“等等。”
“怎么?”
“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他说得迟疑。
阿篱歪着脑袋:“自然越早搬越好啊。”
忽而她一拍脑门,见缝插针地跨过地上几个包袱,跳到萧衍附近:“萧公子快进来坐。”
他乖顺地跟过去,坐在她惯常坐的那案前,“我是说,你要不要考虑搬去云府?”
“在云府你便可以日日回去,还能顺路乘我的马车。”
这个提议的诱惑力着实很大,她的双眸微震,良久道:“可昌明坊的宅子已租了,昨日租款都切结完了。”何况那云府是何等地方!那可是萧衍的私宅。
“嗯,怪我今日才知晓这事,应该早些与你商量。”
“不不不。”她连连摆手:“这如何能怪你,这本就是我同青钰的事。”
萧衍盯着她露出来的腕子上缠着的纱布,眼底一黯。
青钰靠近阿篱身后:“姑娘,骡车还叫不叫?”
“不必了。”答这话的是萧衍:“让照影帮你们搬,用云府的马车。”
“是。”青钰便出门去找照影。
“想带你去一处地方”他望着阿篱:“现在有空吗?”
他这话说得悄声,阿篱便有些脸热,“去哪儿呀?”
“先保密。”
“可你的马车已经借我搬行李了。”
“嗯,我带了两驾车。”
“啊?”
他起身拿过案上的纱笠,有些笨拙地替她戴上,随后自然地勾过她的手:“走吧。”
这番马车行的极快,阿篱第一次乘这样快的马车,下车后站在地面仍旧头晕目眩,好似踩在棉花上,幸而胃里空空不至于吐出来。
萧衍内疚地温声道:“早知道换一处不限时辰的地方了,你觉得如何了?”
阿篱缓了一瞬觉得好多了,除了饥饿感袭来起来,她呐呐道:“我好饿。”
她环视一圈,他们此时在一处园子外,满园的枫叶似喷薄的火焰,依稀有乐声飘至耳畔。
“待会有好吃的。”他轻笑一声:“我也饿了。”
进入园中,阿篱看见门后石阶旁有卖面具的小贩,稀罕地靠过去。面具的种类颇为齐全,除了骇人的傩面具,还有铜制的、玉制的方正的阔脸面具,这些瞧着便又贵又无趣。
倒是一旁的架子上挂着许多木质的只遮半张脸的动物面具。
她笑盈盈地围着架子挑起来,拿起一只猫脸面具转向身后的男人,在脸上比划着:“这个怎么样?”
“嗯。”
她却微微噘着嘴,这只猫脸透着傻气,还是换一个。随后她寻到一只妖娆的兔子面具,正要伸手取下来,身后的男人先她一步拿过那只面具:“不适合你,不过可以买下来。”
“哪里不适合了。”她嘟囔着,手指在架子上指指点点:“还会有兔子吗?”
“嗯。”萧衍高大挺拔,整个架子上的面具轻易地一览无余,他取下高处的一只兔子递给她。
兔子的两只耳朵折起来,显得楚楚可怜,“这也太幼稚了吧。”她皱眉道。
“你以为自己多大。”萧衍堵她的话。
阿篱戴上那只可怜兔,将手里的猫脸塞到萧衍的手中:“萧公子也不比我大多少年岁,我看你戴这只猫正合适。”
萧衍怎么可能在面上罩着如此可爱的玩意,他的私心是选那些正儿八经的铜面具、玉面具,然而身前的小姑娘偏看上了动物面具,他精挑细选许久,终于取下一只虎头。
呆是呆了点,好歹有个百兽之王的名头。
最终傻猫和妖娆的兔子也一并买下了,阿篱嗔他浪费,他却信誓旦旦地说总能用得着。
园子里回廊曲折,亭台楼阁间错其中。
面前有一栏供奉神像的小馆,外廊密悬一式琉璃灯,灯下悬绳一端系着木牌,上有名姓,牌上或刻短诗或表志向。
萧衍向她解释:“此为祈愿灯,凭人各认一落,你可有愿望写下来?”
阿篱想了想,点头道:“我虽不信这个,毕竟离乡千里,还是写一盏吧。”说着,接过小沙弥递来的木牌,用刻刀一笔一划刻上:家宅平安,事事顺遂。
希望江州的父母平平安安,希望她与萧衍事事顺遂。
一时挂完了灯,萧衍带着她继续向前走,乐声到这里逐渐清晰起来,她看到有的阁子上设宝座,中间案上列着插瓶玉几,人们衣影交叠,插花陈设,较量胜负。
也有的阁子里一群人舞文弄墨,口若悬河。还有的阁子里仅两人对弈,或三四人投壶、拆白。
只是看着装发髻,似乎皆是男子。阿篱忍不住问道:“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啊?”
萧衍反问:“你可听闻长安秋社。”
见阿篱摇头,他接着道:“不过是世家子弟仿着坊间起的社,因开社时间定在秋季,名唤秋社。”
“那怎的未见有女郎?”
“女郎是有的,只是不在这处。”他笑望着阿篱:“方才不是嚷着饿,先去用饭。”
“谁嚷着饿了,我只信口一说。”她不服气道,不想肚子在此时“咕噜”地叫唤一声,她立马羞愧地垂下脑袋,拿手按着肚子。
他携过她的手,倾身偏过脸擒着坏笑:“我就说嚷了吧。”
阿篱不欲再理他了,扶了扶面上的可怜兔“哼”了一声,只是禁不住地弯着唇角,胸腔心口泛起丝丝甜蜜,像在盛暑天里接过一碗冰镇梅子汤,对那股清凉畅快一有预期便在瞬息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