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景元十四年,大周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受百姓爱戴的怀玉公主离世,二是最年轻的内阁次辅宋让尘大人辞官回乡。
怀玉公主薨逝的消息一经传开,就不断有百姓闻讯赶来吊唁,这样的冬藏时节,他们本应该在家里好好猫着烤火炉子才是,冷风肃气地竟顾不得这一路风雪赶来。
世人都说,怀玉公主对百姓的大恩大德,只怕是当今圣上都有所不及。
多年来,她精心研究出来的作物种子产量高,质量好,养活了一批又一批平民百姓,令大周朝百姓的日子好过从前一百倍。
怀玉公主凡事更是亲力亲为,在庄子上与百姓同吃同住,为人爽利又随和。现在民间更是供奉起了怀玉公主的画像,说她是神仙娘娘下凡来拯救苍生的。
而此时的公主府众奴仆早已换上了素服,将府门外挂上了一片片缟素,百姓们悲恸哀嚎的声音不断传来。
他们不知道,在这条街不远处的马车里,坐着当今圣上的堂兄——当朝内阁次辅宋让尘宋大人。
“大人,公主府已经在准备丧礼了。”留云悄声向马车里的人回道,他与随风跟着自家大人已经连着好几日在公主府外等候消息,彼此都不曾开口问一句。因为他们都明白,怀玉公主恐怕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闻言,一直靠着闭目养神的宋让尘掀起软帘,细看之下,这位宋大人消瘦的面容比怀玉公主这个死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宋让尘将百姓们对怀玉公主这般的爱戴与拥护看在眼里,晦暗无光的眼眸中终于有了一丝动容。
几粒雪星子飘进了马车里,他还未好转的身体经受不住这寒气,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大人,我们回去吧,您的身子在这雪地里待这么长的时辰,怕是不妥。”留云、随风齐声提醒道。
宋让尘的身子还未痊愈,这几日冰天雪地里等着,就是马车里有炭盆也经不住熬煎。
“走吧,进宫。”他轻拂掉袍子上沾染的雪花,放下帘子。
留云不禁问:“进宫?这时候?”
等了片刻,马车里面的人没回复。留云与随风对视一眼,两人只得让车夫听命驾车往皇宫而去。
三个多月前,宋让尘刚升入内阁不久就被镇南王诬告通敌叛国。圣上大怒,令刑部同大理寺督察员彻查此事,宋让尘原有旧疾在身,冬日里在刑部大牢里吃了不少的苦头。
自始至终,唯一相信的自己人只有这位异姓公主,他能这么快恢复清白出狱,也多亏了怀玉公主在外的一番筹谋。
昔年,林怀玉还未封公主时,宋让尘奉景元帝的密令秘密前往扬州查探叛党许双峰的藏匿地点,那时他路遇叛党同伙刺杀侥幸逃走。
宋让尘躲在路旁的草垛里,血越流越多,忽然笑起来。
如果他这时候死了,景元帝,他的亲堂弟,是会哀痛更多,还是庆幸更多?
二十多年的时间,养只狗都有感情了,他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亲情,而皇家从来都是无情,他们一遍遍的怀疑试探,早已令他心灰意冷。
有时候他真希望,如果宋照言他是个昏君就好了,这样他就能为民除害,而不是踌躇不决,迟迟不忍那些无辜的人为自己平白葬送性命。
这一辈子宦海沉浮十多年,经历了明争暗斗,费尽心机争权夺利,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头来又是骨肉相残又步入父亲的后尘吗?
他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了。
天为被,地为床,与鸟兽喂友,风月为邻,这里山秀水明与别处更是不同,自己要是立即死在这儿,也是一件乐事。
宋让尘就这样祈祷着闭上了眼睛,任由自己的血逐渐将身下的稻草浸红。
待自己苏醒后,才知晓是怀玉公主带人巡逻庄子时发现了他,救回了自己这一条命。
“宋大人,要知道,我给你用的救命药可是稀世珍宝世间难求!若要报恩,你只包上三万两银票送到我府上,这救命之恩便一笔勾销,林怀玉此后绝不会再提这件事一个字。”
怀玉公主言笑晏晏,以救命之恩“敲诈”了他十万两。见他怔愣着,又说道:“怎么了?这救命之恩本来就应该如此,我救了你的命,你以金银相许之。”
宋让尘还未十分清醒,就这样稀里糊涂答应了她的要求。
待清醒后想起她离经叛道报恩的话,宋让尘哑然失笑。
无人知道,这位公主,也有俏皮活泼,令人哭笑不得的一面。
开口就是十万两,就算面前的美人笑得再温柔可亲,事后他也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敲竹杠了。就是千年人参也不值得这个价了,他宋让尘如今却值了,回去后好说歹说硬是让景元帝不情不愿地替他报销了这十万两“救命之恩”。
马车里的宋让尘苦笑,这是她第二次救自己的性命了。
殿下,若你所救之人那时真的想做一名反贼呢?
二十八年前,太子党谋反事败,先帝震怒,仍是念及父子情分不忍下极刑。于是下令将太子圈养在府内赐毒酒自尽,同党全部斩首,剩下的奴仆全部发卖。
宋让尘的母亲原本是废太子宫中的一名小没有名分的侍妾,外祖一家凑钱将母亲买回去,另聘给了自己的父亲。
那时的母亲还不知自己已经怀孕了,好在父亲对母亲很是怜爱珍惜,他们翘首以盼等着她肚子里这个孩子。
待宋让尘渐渐长大了,不知何时起,发觉母亲看着自己的眼神偶尔会胆战心惊,偶尔会小心翼翼。年幼的他不明白母亲为何会如此,直到先帝带着人马找到了宋让尘一家。
先帝几十岁的人了,一见到他,眼泪鼻涕横流地哭喊着:“我的儿啊。”
原来,他跟那个坏了事的太子父亲长得近乎一模一样。
宋让尘麻木地被先帝抱着,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的身后就是父母冷冰冰的尸体。
宋让尘父母的死,先帝断定是叛党余孽做的,叛党许双峰辩驳指责这事是老皇帝做的。
孰真孰假,他不能分辨,他只知道半个时辰前,他从学堂回来发觉父母只剩冷冰冰的一对尸体躺在院中。
从那时起,他就被先帝带进皇宫与太子一起,在上书房由先帝亲自教导读书。
饮食起居,一应与太子比肩。
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样的身份,见惯了权势诱人将来必定造反,所有人都提防着自己。
若真的像他们所想的那样造反,他们就会说拍手称快:快瞧,果然跟他父亲一个样。若你表明自己实在对皇位无所眷恋,他们又会说:看吧,这般惺惺作态来掩饰自己。
他们毁了他平淡的生活,却要他一辈子甘于平庸才好。
马车摇摇晃晃,过往的画面在宋让尘脑海里翻来覆去。
一时是儿时从学堂回家后小院里父母冰冷的尸体;一时是年幼的太子与自己日月相伴起居坐卧的时光;一时是怀玉公主指挥他这个才修养好身体的病人帮忙搭花架子,说是什么给他安排的康复训练·····
前尘旧影,恍如昨日。
“什么,你要辞官?”景元帝的震怒响彻整个御书房。
就是外面伺候的太监宫女们听见这句话也愣住了。
这可是大周朝最炽手可热的官员,若无意外,不出几年后怕是要入主内阁,成为圣上最信任喜爱最年轻的内阁宰辅。
“回圣上,臣意已决定,请圣上应允。”宋让尘埋首跪拜在地没有抬头,病躯佝偻着瞧着相比从前的挺拔俊逸更显孱弱了。
景元帝深吸一口气,看着自己那已经瘦了一圈的亲堂兄,想生气又不能拿他如何。
仿佛,从很早之前他们彼此就已经生分了。
景元帝语气强硬:“你是朕的堂兄,是与朕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朕深知你的性子,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别人再怎么劝说也无法改变。朕曾多次令你免去跪拜之礼,你不遵从,君臣礼仪从来都一丝不苟。朕要赐你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你说不要,一鼓作气考中了状元;就连今日,朕许你进宫乘轿免去奔劳之苦,你也不愿。但辞官这件事,朕绝不允许!”
宋让尘抬起头不卑不亢道:“圣上与臣,自然是论先君臣,后论兄弟,臣一直不敢逾矩。只求圣上看在儿时的情分上,免去臣的职务。臣自从牢狱里旧疾复发后,身子大不如从前,已无法支撑朝中一切庶务。”
牢狱······景元帝泄气地靠在身后的龙椅上,这个堂兄从来都知道如何令他无言以对。
景元帝语气缓和下来:“堂兄,这件事是朕对不起你,朕要怎么做你才肯原谅朕?”他站起来,抬手去搀扶宋让尘:“如今反贼已灭,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不就是儿时,你我所向往所要治理出的盛世吗?难道,如今你要弃朕而去?”
“陛下,先帝弥留之际曾问过臣一个问题,先帝问臣觉得如今这个天下如何,臣回答,很好。今日,臣也是同样的答案。”
言下之意,有无他宋让尘都一样。
景元帝喟然,气得一甩袖子,直接越过他迈步离开了。
跪在地上的宋让尘听见门外传来景元帝的声音:“糊涂东西,还不赶紧着人准备车轿送宋大人回去。”
近日整个京城都知道宋大人请求辞官被圣上驳回的事。
宋大人为了让圣上松口,已经连续三天跪在宫门外,来来往往多少人看他长跪不起的身影嘀嘀咕咕。
宋让尘的侍从留云、随风也跟在身后,不知该如何劝说,他们俩深知自家大人这回是真的铁了心,更灰了心。
“大人,徐首辅来了。”随风先看着宫门里走出的人,即刻提醒。
“让尘啊,你这有是何苦呢?”内阁首辅徐尧臣很是看重宋让尘这个学生,现在也略微失望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么聪明的人怎么竟不明白?
这天下能跟圣上斗气的人能有几个,这还不能证明圣上对他的看重么。
“罢了,老臣遵圣上口谕,特来告知宋大人,内阁次辅、户部尚书宋让尘在朝八年,鞠躬尽瘁,于社稷有功,特赐良田百亩黄金千两以便卿回乡修养。”
宋让尘终于等到了景元帝松口,这苦肉计对景元帝还算有一点用。
他张着早已皲裂的嘴唇,开口回答:“臣,叩谢圣上。”
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又过了许多年,谁人还记得那位最年轻的状元在朝时短暂的风光?坊间不过偶尔提起一句:据说是怀玉公主走的那年辞官了呢。
而后,无话。
只扬州城外一座道观里,多了一个姓宋的小道士,每日除了打坐念经,就是一心照顾那只不知从哪里捡来的丑猫,自己吃素,那只丑猫却天天鱼肉换着来。
只因怀玉公主曾经对他说过,猫不用吃素。
景元十四年,大周朝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受百姓爱戴的怀玉公主离世,二是最年轻的内阁次辅宋让尘大人辞官回乡。
怀玉公主薨逝的消息一经传开,就不断有百姓闻讯赶来吊唁,这样的冬藏时节,他们本应该在家里好好猫着烤火炉子才是,冷风肃气地竟顾不得这一路风雪赶来。
世人都说,怀玉公主对百姓的大恩大德,只怕是当今圣上都有所不及。
多年来,她精心研究出来的作物种子产量高,质量好,养活了一批又一批平民百姓,令大周朝百姓的日子好过从前一百倍。
怀玉公主凡事更是亲力亲为,在庄子上与百姓同吃同住,为人爽利又随和。现在民间更是供奉起了怀玉公主的画像,说她是神仙娘娘下凡来拯救苍生的。
而此时的公主府众奴仆早已换上了素服,将府门外挂上了一片片缟素,百姓们悲恸哀嚎的声音不断传来。
他们不知道,在这条街不远处的马车里,坐着当今圣上的堂兄——当朝内阁次辅宋让尘宋大人。
“大人,公主府已经在准备丧礼了。”留云悄声向马车里的人回道,他与随风跟着自家大人已经连着好几日在公主府外等候消息,彼此都不曾开口问一句。因为他们都明白,怀玉公主恐怕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闻言,一直靠着闭目养神的宋让尘掀起软帘,细看之下,这位宋大人消瘦的面容比怀玉公主这个死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宋让尘将百姓们对怀玉公主这般的爱戴与拥护看在眼里,晦暗无光的眼眸中终于有了一丝动容。
几粒雪星子飘进了马车里,他还未好转的身体经受不住这寒气,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大人,我们回去吧,您的身子在这雪地里待这么长的时辰,怕是不妥。”留云、随风齐声提醒道。
宋让尘的身子还未痊愈,这几日冰天雪地里等着,就是马车里有炭盆也经不住熬煎。
“走吧,进宫。”他轻拂掉袍子上沾染的雪花,放下帘子。
留云不禁问:“进宫?这时候?”
等了片刻,马车里面的人没回复。留云与随风对视一眼,两人只得让车夫听命驾车往皇宫而去。
三个多月前,宋让尘刚升入内阁不久就被镇南王诬告通敌叛国。圣上大怒,令刑部同大理寺督察员彻查此事,宋让尘原有旧疾在身,冬日里在刑部大牢里吃了不少的苦头。
自始至终,唯一相信的自己人只有这位异姓公主,他能这么快恢复清白出狱,也多亏了怀玉公主在外的一番筹谋。
昔年,林怀玉还未封公主时,宋让尘奉景元帝的密令秘密前往扬州查探叛党许双峰的藏匿地点,那时他路遇叛党同伙刺杀侥幸逃走。
宋让尘躲在路旁的草垛里,血越流越多,忽然笑起来。
如果他这时候死了,景元帝,他的亲堂弟,是会哀痛更多,还是庆幸更多?
二十多年的时间,养只狗都有感情了,他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亲情,而皇家从来都是无情,他们一遍遍的怀疑试探,早已令他心灰意冷。
有时候他真希望,如果宋照言他是个昏君就好了,这样他就能为民除害,而不是踌躇不决,迟迟不忍那些无辜的人为自己平白葬送性命。
这一辈子宦海沉浮十多年,经历了明争暗斗,费尽心机争权夺利,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到头来又是骨肉相残又步入父亲的后尘吗?
他厌倦了这样的日子了。
天为被,地为床,与鸟兽喂友,风月为邻,这里山秀水明与别处更是不同,自己要是立即死在这儿,也是一件乐事。
宋让尘就这样祈祷着闭上了眼睛,任由自己的血逐渐将身下的稻草浸红。
待自己苏醒后,才知晓是怀玉公主带人巡逻庄子时发现了他,救回了自己这一条命。
“宋大人,要知道,我给你用的救命药可是稀世珍宝世间难求!若要报恩,你只包上三万两银票送到我府上,这救命之恩便一笔勾销,林怀玉此后绝不会再提这件事一个字。”
怀玉公主言笑晏晏,以救命之恩“敲诈”了他十万两。见他怔愣着,又说道:“怎么了?这救命之恩本来就应该如此,我救了你的命,你以金银相许之。”
宋让尘还未十分清醒,就这样稀里糊涂答应了她的要求。
待清醒后想起她离经叛道报恩的话,宋让尘哑然失笑。
无人知道,这位公主,也有俏皮活泼,令人哭笑不得的一面。
开口就是十万两,就算面前的美人笑得再温柔可亲,事后他也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敲竹杠了。就是千年人参也不值得这个价了,他宋让尘如今却值了,回去后好说歹说硬是让景元帝不情不愿地替他报销了这十万两“救命之恩”。
马车里的宋让尘苦笑,这是她第二次救自己的性命了。
殿下,若你所救之人那时真的想做一名反贼呢?
二十八年前,太子党谋反事败,先帝震怒,仍是念及父子情分不忍下极刑。于是下令将太子圈养在府内赐毒酒自尽,同党全部斩首,剩下的奴仆全部发卖。
宋让尘的母亲原本是废太子宫中的一名小没有名分的侍妾,外祖一家凑钱将母亲买回去,另聘给了自己的父亲。
那时的母亲还不知自己已经怀孕了,好在父亲对母亲很是怜爱珍惜,他们翘首以盼等着她肚子里这个孩子。
待宋让尘渐渐长大了,不知何时起,发觉母亲看着自己的眼神偶尔会胆战心惊,偶尔会小心翼翼。年幼的他不明白母亲为何会如此,直到先帝带着人马找到了宋让尘一家。
先帝几十岁的人了,一见到他,眼泪鼻涕横流地哭喊着:“我的儿啊。”
原来,他跟那个坏了事的太子父亲长得近乎一模一样。
宋让尘麻木地被先帝抱着,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的身后就是父母冷冰冰的尸体。
宋让尘父母的死,先帝断定是叛党余孽做的,叛党许双峰辩驳指责这事是老皇帝做的。
孰真孰假,他不能分辨,他只知道半个时辰前,他从学堂回来发觉父母只剩冷冰冰的一对尸体躺在院中。
从那时起,他就被先帝带进皇宫与太子一起,在上书房由先帝亲自教导读书。
饮食起居,一应与太子比肩。
所有人都认为,他这样的身份,见惯了权势诱人将来必定造反,所有人都提防着自己。
若真的像他们所想的那样造反,他们就会说拍手称快:快瞧,果然跟他父亲一个样。若你表明自己实在对皇位无所眷恋,他们又会说:看吧,这般惺惺作态来掩饰自己。
他们毁了他平淡的生活,却要他一辈子甘于平庸才好。
马车摇摇晃晃,过往的画面在宋让尘脑海里翻来覆去。
一时是儿时从学堂回家后小院里父母冰冷的尸体;一时是年幼的太子与自己日月相伴起居坐卧的时光;一时是怀玉公主指挥他这个才修养好身体的病人帮忙搭花架子,说是什么给他安排的康复训练·····
前尘旧影,恍如昨日。
“什么,你要辞官?”景元帝的震怒响彻整个御书房。
就是外面伺候的太监宫女们听见这句话也愣住了。
这可是大周朝最炽手可热的官员,若无意外,不出几年后怕是要入主内阁,成为圣上最信任喜爱最年轻的内阁宰辅。
“回圣上,臣意已决定,请圣上应允。”宋让尘埋首跪拜在地没有抬头,病躯佝偻着瞧着相比从前的挺拔俊逸更显孱弱了。
景元帝深吸一口气,看着自己那已经瘦了一圈的亲堂兄,想生气又不能拿他如何。
仿佛,从很早之前他们彼此就已经生分了。
景元帝语气强硬:“你是朕的堂兄,是与朕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朕深知你的性子,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别人再怎么劝说也无法改变。朕曾多次令你免去跪拜之礼,你不遵从,君臣礼仪从来都一丝不苟。朕要赐你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你说不要,一鼓作气考中了状元;就连今日,朕许你进宫乘轿免去奔劳之苦,你也不愿。但辞官这件事,朕绝不允许!”
宋让尘抬起头不卑不亢道:“圣上与臣,自然是论先君臣,后论兄弟,臣一直不敢逾矩。只求圣上看在儿时的情分上,免去臣的职务。臣自从牢狱里旧疾复发后,身子大不如从前,已无法支撑朝中一切庶务。”
牢狱······景元帝泄气地靠在身后的龙椅上,这个堂兄从来都知道如何令他无言以对。
景元帝语气缓和下来:“堂兄,这件事是朕对不起你,朕要怎么做你才肯原谅朕?”他站起来,抬手去搀扶宋让尘:“如今反贼已灭,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不就是儿时,你我所向往所要治理出的盛世吗?难道,如今你要弃朕而去?”
“陛下,先帝弥留之际曾问过臣一个问题,先帝问臣觉得如今这个天下如何,臣回答,很好。今日,臣也是同样的答案。”
言下之意,有无他宋让尘都一样。
景元帝喟然,气得一甩袖子,直接越过他迈步离开了。
跪在地上的宋让尘听见门外传来景元帝的声音:“糊涂东西,还不赶紧着人准备车轿送宋大人回去。”
近日整个京城都知道宋大人请求辞官被圣上驳回的事。
宋大人为了让圣上松口,已经连续三天跪在宫门外,来来往往多少人看他长跪不起的身影嘀嘀咕咕。
宋让尘的侍从留云、随风也跟在身后,不知该如何劝说,他们俩深知自家大人这回是真的铁了心,更灰了心。
“大人,徐首辅来了。”随风先看着宫门里走出的人,即刻提醒。
“让尘啊,你这有是何苦呢?”内阁首辅徐尧臣很是看重宋让尘这个学生,现在也略微失望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么聪明的人怎么竟不明白?
这天下能跟圣上斗气的人能有几个,这还不能证明圣上对他的看重么。
“罢了,老臣遵圣上口谕,特来告知宋大人,内阁次辅、户部尚书宋让尘在朝八年,鞠躬尽瘁,于社稷有功,特赐良田百亩黄金千两以便卿回乡修养。”
宋让尘终于等到了景元帝松口,这苦肉计对景元帝还算有一点用。
他张着早已皲裂的嘴唇,开口回答:“臣,叩谢圣上。”
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又过了许多年,谁人还记得那位最年轻的状元在朝时短暂的风光?坊间不过偶尔提起一句:据说是怀玉公主走的那年辞官了呢。
而后,无话。
只扬州城外一座道观里,多了一个姓宋的小道士,每日除了打坐念经,就是一心照顾那只不知从哪里捡来的丑猫,自己吃素,那只丑猫却天天鱼肉换着来。
只因怀玉公主曾经对他说过,猫不用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