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春夏娘是隔壁镇的人,被春夏爹看中后托了媒婆上门好几回才求娶回来的。

    两人感情好着呢,头胎、二胎生的都是闺女,面对老娘的骂骂咧咧,春夏爹对春夏娘也依旧如初。

    春夏爹对她好,她也自然关心春夏爹,这才这么忧心忡忡。

    “哎,希望能如你所说吧。”

    春夏娘苦着一张脸,她再担心也没办法,总有人要去的,只能往好的方向想。

    姜遇回了棚子,想着今日村里的男人才去冕阳县看情况,一时半会也走不了,就抱着邬阳曜采的艾叶去了小溪边。

    昨夜没下雨,浑浊的溪水已经清澈了很多。

    将艾叶过了水清洗了一下,又拿着破口锅接了水,就回了棚子。

    “伯娘,你要干什么,我帮你。”邬阳旸上来接过她手里的锅。

    一只手抱着艾叶一只手拎着装了水的锅,姜遇手快废了,邬阳旸一接走,她赶紧甩了甩手腕。

    “这艾叶扯都扯了,咱们就烧开水洗洗,搓了做青团吃吧。”

    主要是她虽然知道这艾叶是有药用价值的,但是不敢乱用。

    正好这艾叶还嫩着呢,浪费了也怕邬阳曜心里难过,毕竟他也是一片好心。

    “好,我这就去捡柴来烧火!”

    姜遇从地窖里找到的两小袋粮食里,有一点糯米粉,正好用了。

    邬阳旸烧了开水,姜遇就舀了一点出来把艾叶再过水洗了一遍,这才放进水里焯水,其实是直接煮熟了。

    邬阳旭他们本来还没怎么在意,看到艾叶下锅后纷纷围了上来。

    “娘,你要做什么呀?”邬时晚蹲在一边十分好奇。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离锅远一点,别烫到了。”

    艾叶焯了水又用水清洗了几遍,姜遇就拿了个碎碗片把艾叶切碎,放进大点的豁口碗里,找了根木棍在开水里烫了一下,就开始捣烂。

    煮过的艾叶在经历了切碎后,三两下就被捣烂了。

    “哎呀,像牛粑粑。”邬阳曜指着捣碎的艾叶跟两个弟弟妹妹说道。

    “不像,明明牛粑粑像个饼一样,这是稀的。”邬阳旭觉得二哥哥说得不对。

    邬时晚点点头,表示她觉得小哥哥说得对。

    “行了行了,你们上一边待着去。”姜遇赶人。

    好好的做青团呢,说什么不好说牛屎。

    姜遇将藏好的糯米粉找出来,倒入艾叶泥里,一点点加水搅拌均匀。

    等差不多了,就揪起小娃拳头大小,搓圆成球。

    条件有限,没有馅料。

    青团成型,但是没有蒸笼啊,这可怎么办。

    邬阳旸看出了姜遇的苦恼,放下烧火棍就跑了出去。

    没一会儿就回来了。

    双手抱了三个小蒸笼。

    姜遇一看,嘴角就咧开了。

    她咋没想到去找春夏娘借呢,这小蒸笼正合适嘞。

    春夏家屋子是前两年新盖的砖瓦房,这次地震虽然毁了,但没有像姜遇家的一样直接瘫倒成渣渣。

    所以屋里好些东西他们都找了回来。

    有了蒸笼,青团很快就出锅了。

    “旸旸,青团还很烫,看着点弟弟妹妹别被烫到了啊。”

    姜遇把所有青团夹了出来放在碗里,然后拿着两个洗好的蒸笼和一个装着青团的蒸笼出了棚子。

    “这么快就用完了?”春夏娘正在棚子外头烧火煮些什么。

    她家锅碗大多都是好的,锅上盖着盖子她也看不着里头是什么东西。

    “就蒸了几个团子,费不了多少时间。来,我给拿了几个,给春夏和秋冬尝尝。”

    春夏娘也没站起来,坐着就伸手接了过去。

    “这是青团??”

    “是嘞,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就没加馅儿,家中要是有糖可以给孩子蘸着吃。”

    姜遇知道糖贵,这是因为知道春夏家有钱,平时也舍得吃才这么说的。

    “哎哟,你这都够我们娘仨吃了,我刚要做早食呢,这下也不用费事了。”

    春夏娘也不客气,站了起来就往棚里走,“你等会儿啊,我给你捻点白糖,你家娃小,青团蘸点糖更爱吃。”

    “得,那我就等着了。”

    手心捧了一撮白糖,姜遇就不再停留跑回自家棚子了。

    四个孩子围成个圈圈蹲在一起,四个脑袋中间放了三大碗青团。

    “哎,伯娘咋去了这么久啊,春夏姐家又不远。”邬阳旭嘟囔。

    “就是呀,咋还不回来呢?大哥哥你去喊喊看?”邬时晚咽了口口水,提议道。

    “不用喊,我回来了。”姜遇人还没进棚子,就高声回道。

    “个个小馋嘴,饿了就先吃呗。”姜遇在两个小的脑袋上轻轻敲了一下。

    “不行,得等伯娘。”

    “对,要娘亲吃了才可以吃。”

    “哼,是谁在背后抱怨怎么还不回来的呀?”

    “嘿嘿~”两个小家伙不说话了。

    邬阳旸赶紧拿来了一个空的小碗。

    姜遇把手里的糖放进碗里,将碗放在了最中间。

    “好了,吃吧。”说着,先拿了一个青团,往嘴里一送一碗咬,软糯的青团就被揪掉了一大块。

    几个孩子见她开吃了,才纷纷去拿。

    几个孩子咬一青团的时候都是一下一大口,蘸白糖的时候却是小心翼翼的。

    白糖不多,他们只敢轻轻碰一下。

    生怕一下子蘸多了,后面的青团就没得蘸了。

    姜遇没有蘸糖,她不吃甜的,而且青团虽然没有包馅儿有一丝丝的苦涩感,但是口感软糯,味道清香,也还是很不错的。

    这是姜遇穿过来了吃的第一顿干粮,即便不是爱吃的大白米饭,也还是满足的。

    难得吃了一顿饱饭,姜遇也不怕挨到晚食会饿了。

    孩子胃口小,即便是就着白糖,吃得不多。

    除了邬阳旸和邬阳曜,两个小的就吃了两个小青团。

    还剩下四五个青团,姜遇找了两个好点的碗,放着盖了起来。

    若是孩子中午饿了就给热热垫肚子,若是不饿就晚上热了吃。

    “白糖真甜真好吃。”邬时晚发表评论。

    “不,是伯娘做的青团好吃。”邬阳旭纠正。

    邬时晚看了眼似笑非笑的姜遇,赶忙点头:“嗯嗯嗯!娘亲做的青团也好吃!”

    姜遇被这小家伙逗得哈哈笑了几声,心情都松快了不少。

    “旸旸,你看着他们,把家看好啊,我得出去转转才成。”

    “好,伯娘你放心去吧,我会看好的。”

    姜遇这回没有独自一人瞎转,而是去找了春夏娘。

    “姐,出去看看不?去找找有没有野菜啥的。”

    “成,你等我会儿,我去拿个背篓铲子。”

    春夏娘都转身往回走了,又转过身来:“咋的,你就这么空手去啊?”

    “也是,你家都夷为平地了,哪里还能找到趁手的工具。”

    也不等姜遇说话,回棚子里就背了背篓出来,手上还提溜着一个。

    姜遇笑着接过就背在背上,春夏娘再把另一把小铲子递给她。

    跟春夏交代了两句,让她看好妹妹,两个人就往坡下的田地里走去。

    “你听说没,村长说明早给所有死去的村民简单办个丧,各家给各家亲人立个碑,就要走了。”

    春夏娘一边扒拉着地上的野草,一边说着她从村里其他妇人口中听来的事。

    “没听村长通知啊?咱们这是要走哪儿去啊?”

    “不知啊,村长也没出来明确说这事,估计还在琢磨呢。”

    春夏家全家没有损一人,所以对这事倒是没有其他人家那么难受。

    “如意的碑立了没?也是一样跟大家一起葬在丰粮坡?”

    “是啊,村长说那个坡风水好,名字寓意也好,希望这些人能够保佑活着的家人亲戚衣食无忧好好活着。”

    “我还没给做墓碑呢,就扯了块她衣服上的布料,埋在了坟边儿,想着找到了合适的木块再给她立。”

    “哎,她两个孩子……”

    春夏娘跟周如意也很要好,提到这个也难受,特别是周如意还留了两个半大的孩子,实在是可怜。

    “我还没让孩子们去看看她呢,等晚一点墓碑立起来了,再让他们去磕头。”

    当时周如意被李弘大他们抬走后,就直接抬到了丰粮食坡,和其他人一起埋在了那里。

    死去的人太多,姜遇怕以后认不出周如意的坟,就撕了一块她衣角的布料埋在了上面,为了好找特意露了一截。

    “等春夏爹回来了,让他帮着刻几个字,若是咱们有幸不用逃难,以后再好好修个墓,若是…以后孩子们也好找回来磕头。”

    “好。”姜遇不想再多说。

    原主和周如意两个人感情十分要好,在姜遇的记忆中,都是原主和周如意一起拉扯孩子一起干活养家的记忆。

    连带着她这个只见过周如意一次的人都有些难受。

    特别是想起周如意的两个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不足五岁,即便是外人见了也要同情上几分的。

    有春夏娘赞助的铲子,挖野菜也是容易了不少。

    挖好的野菜直接往背篓里丢,也不怕将泥沾到衣服上去。

    野菜挖多了吃不完,放着也不好,她们看差不多了也就收手了。

    回了营地,姜遇直接背着去小溪边清洗了。

    这个时候已经出了大太阳,这是这些天来难得的一个好天气。

    正是洗漱洗衣服的好时候呢。

    姜遇三两下洗干净了野菜,就拉着在营地和别家孩子玩的邬阳曜回去了。

    “你能不能帮着哥哥看看弟弟妹妹啊,一天天就知道玩,怎么这么没心没肺呢。”

    看着还在笑嘻嘻跟小伙伴挥手的儿子,姜遇摇了摇头,还是太小了呀。

    “哥哥说他可以看好弟弟妹妹,用不着我,让我去找栓子他们玩。”

    邬阳曜听到娘亲的数落,也不笑了,开始委屈地为自己解释。

章节目录

带崽逃荒再嫁小暖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瓜总不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瓜总不瓜并收藏带崽逃荒再嫁小暖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