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会儿就有人听到声音跑过来了,姜遇拉住春夏要抓老邹氏脸的手,顺着老邹氏打向春夏的手,就和春夏一起倒在了地上。
姜遇垫在下面被春夏结结实实坐了一屁股,看老邹氏的动作又赶紧把春夏护在了身下。
老邹氏的拳头正要落在姜遇后背上,就被深喉传来的怒吼声打断了。
“住手!邹氏!你干什么?!你是要翻天是不是?!”是村长。
本来听到叫喊声还有些纳闷又是谁家孩子打起来了,动静有些大就过来看看,没想到是老邹氏这个搅屎棍又开始了,村长气得脸色铁青,瞪了一眼身后跟来看热闹的张禾丰这才走过去。
老邹氏的拳头都要落下了就被打断,气得很,不过她也只是停顿了一下,想着反正都被看到了,咬着牙还是把这一拳头补了。
姜遇没想到这老太婆在村长等一众人面前还敢动手,后背结结实实挨了一拳。
“邹氏!来两个人给我把她扯开!”村长走到一半,看到老邹氏居然还敢动手打人,丝毫没把他这个村长放在眼里,气得怒吼。
吃过了早食,姜遇去找了春夏娘,春夏娘早就吃好喝好就收拾着就准备出发了,正要去看看姜遇好了没,没想到姜遇先找来了。
“你来啦?正好我也妥当了,没想到曜曜那孩子还挺会把握时辰的。”春夏娘一把将背篓甩到背上,招呼了春夏和秋冬一声,带头就走在了前面。
“他哪里会看什么时辰啊,就是自己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叫我了,没想到时间还真差不多。”
姜遇跟在春夏娘后面,嘴里搭着话,眼睛也四处看。
今天的路是前两天没走过的,不过说路也不算路,就是能勉强走罢了。
“你今天可起得晚了些,我听她们说这边前面有块竹林,下了几天雨,可是冒了好些鲜嫩的竹笋呢。”
春夏娘捡了根木棍,一边拍打着前面的草,一边睁大眼睛,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能吃的。
“是啊,昨夜没睡好,一不小心就睡过头了。”
“哎,真是苦了你了,但凡多个大人帮衬你一二,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
说着话聊着天,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民说的那片竹林。
还没进入竹林呢,就已经听到了里面有说话声。
毕竟不是在自己村里,姜遇和春夏娘在外面听了两耳朵,觉得声音有些陌生。
里边说话的人大概有七八个女人,反正听着人不少,叽叽喳喳在聊着天,抱怨老天不长眼等等。
“姐,咱们还要进去吗?这好像是下面川羊村的人,这竹林该不会是他们村的吧?”姜遇有点怂,不想为了几根竹笋与人发生矛盾。
“我也不知道这竹林是不是他们村的,要真是,怕是不能让我们挖竹笋,现在大家都困难着呢。”春夏娘也有些摸不准,她们要是人多过去看看也没什么,主要是就她和姜遇两个人。
“那我们先从那边绕过去,去另一边瞧瞧,不与她们碰面就行了。”姜遇指了指竹林的另一头。
“成。”
两个人听着里面的声音判断着位置,小心绕过了人,去到了竹林另一边。
等听不到川羊村女人们的声音了,两个人才停了下来。
“哟,这边好多竹笋呐,咱们挖都挖不完。”
“看来这边不靠近村子,大家挖竹笋很少过来。”姜遇把背篓放在一个竹笋密集的地方,就开挖。
春夏娘也二话不说,开干。
连着下了几天雨,土地早已浸透,竹笋挖起来很是轻松。
很快,两个人就挖了一小背篓。
正当姜遇以为她和春夏娘可以顺利满载而归的时候,她们竟不知不觉和川羊村的那帮妇女碰了头。
“贼婆娘!好哇,我说我们这好些天没挖的竹林怎的就多了那么多竹笋坑,还想着没让给我们抓个正着我们也就当作不知道是谁干的了,没想到你们还敢来,这下抓贼抓赃让我们逮到了吧?”
“姐妹们,快抓住这两个没脸没皮的娘们,抓去村长那里,让他带我们去找石襄村的人讨个说法!”
姜遇还沉浸在满满收获的喜悦中呢,就被一声大喝惊掉了手中正要往背篓里丢的新鲜竹笋,原该向着背篓飞过去的竹笋就这么水灵灵地偏移了方向滚下了山坡。
“愣着干啥?快跑啊!”春夏娘一把薅起地上还没有完全挖出来的竹笋,背起背篓就朝着另一个方向跑。
姜遇只来得及看了一眼那些冲着她们来的人,只看到几个影影绰绰的人在竹林里穿梭,同时嘴里还在叫喊着要抓住她们两个讨说法,屁颠颠就跟着春夏娘逃了。
至于那些人长什么样,到底是什么人,是半点也没看清。
看清了她也不认识川羊村的人,所以也一点都不好奇,拔腿就跑头也不回。
那些人口口声声说这是她们川羊村的竹林,那应该就是川羊村的人了,不是也无所谓,能挖到大半背篓的竹笋已经是赚到了。
虽然姜遇和春夏娘自己跑得太投入没什么感觉,但落在后面川羊村的妇女们的眼里,这俩人的形象就有些可怜了,让她们都不忍心再追。
那慌不择路逃跑的样子,实在是可以用屁滚尿流抱头鼠窜来形容。
“算了算了,看那样子咱们就算是追过去了,顶多也就是给咱们道个歉再把竹笋还回来,还费得我们跑一趟。”
“哼,真是便宜她们了。”
“看来回去要跟村长叔说一声,得多派几个人来挖竹笋,今天这已经是第三波了,再来咱们村哪里还够吃啊。村里那么多人呢。”
“嗯嗯嗯。”
后面川羊村的妇女们怎么想的姜遇不知道,等她停下来的时候已经跑了很远了。
春夏娘在前面扶着一棵树哈哧哈哧喘着粗气,同时还看看后面的人追上来没有。
姜遇也一样的动作,确定身后没有人,这才放下心来。
人是跑出来了,只是背篓里的竹笋也在一路的颠簸中掉出去了不少。
“哎,为了口吃的,真是………”春夏娘叹了口气,“走吧,回去得跟大家提个醒,那竹林是有主的,可别去了再让人给逮住了才好。”
姜遇也有些心有余悸,顺了顺气,把背篓里的竹笋调整放好,这才跟着春夏娘下了山。
“哎呀,春夏娘,阳曜娘,你俩这是摔了,一身的泥水,是不是伤到哪儿了啊?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种时候磕了碰了可不是小事,保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赶路了呢。”
离驻扎地还有二里地的样子,姜遇两人就遇到村里的人,那几人一看她们这狼狈的样子,吓得不轻。
“张婶儿,没事没事,你别急,山上太滑,我和阳曜娘一时不慎这才摔了,并不严重,就是蹭了一身泥。”
春夏娘赶紧安抚那上来要查看她们有没有受伤的老妪,那是村里第三长寿的老人,是一个很善良的孤家寡人,对谁都很热心。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只有她一个人的缘故,看到有眼缘的人,就对其特别好,比某些自家长辈还要好。
春夏娘对这个老人也很好,平时能帮的尽量帮,为此还惹来她那婆婆不少谩骂。
姜遇跟张婶儿不太熟,只是跟在春夏娘身后连连点头,表示她们确实没有伤到哪里。
“好了好了,她们年轻力壮的比你这个老婆子利索多了,不会轻易伤到的,你先顾好自己吧。”
后面一个看着比张婶儿年纪小一些的婶子上前拉了拉张婶儿,“咱们野菜也挖的差不多了,大家一起回去吧。”
“是啊是啊,走吧,来的时候我家孙孙就吵着饿了,我得赶紧将野菜带回去给孙孙煮粥喝。”
“没伤到就好,没伤到就好。”张婶儿听大家这么说,这才放下心来。
张婶儿闺名叫张翠娇,今年五十三岁,是很多年前年从北边逃荒过来的,到石襄村的时候一家子就剩她和一个老爹了。
两个人骨瘦如柴,一副快要断气了模样。
村里人见他们可怜就收留了下来。
只可惜老人最后还是没能挺过去。
在咽气前把女儿托付给了收留他们父女的那户人家,那家正好有个比张翠娇大五岁一直没娶妻的独子,张翠娇就给那人把做了媳妇,从此就留在了石襄村。
只是可怜她一个孤女,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没个娘家,丈夫也不体贴,婆母不慈,日子过得也很是艰难,只是勉强活着罢了。
她也曾生过一个儿子,为此还在婆家过了两年还算过得去的日子,只是那孩子也没能养活。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看不过眼,还是上天觉得她还不够惨,那家人竟一个个都陆续生病去世了。
她慢慢被冠上个命硬克亲的名声。
娘家全死光就剩了她,现在婆家也全家死绝,她可不就是命硬嘛。
那时她才二十出头,和现在的姜遇差不多大,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她也无处可去,就独自一人在石襄村生活着。
一个年轻的寡妇受了很多委屈,等年纪大些了,村里人见靠近她的人没出什么事,加上虽然关于她的闲话时有发生,但大家并未真的眼见为实,才对她和颜悦色起来。
这也是因为她与人为乐的行为处事有关,村里人对她的评价越来越好,到老年了,反而多了几个可以天天凑一起闲话家常的老姐妹,村里的小辈对她也是多有敬重。
对嫁进石襄村的小媳妇,特别是那些不受婆母待见的,她都格外亲近几分,这也是她和春夏娘关系好的原因。
姜遇垫在下面被春夏结结实实坐了一屁股,看老邹氏的动作又赶紧把春夏护在了身下。
老邹氏的拳头正要落在姜遇后背上,就被深喉传来的怒吼声打断了。
“住手!邹氏!你干什么?!你是要翻天是不是?!”是村长。
本来听到叫喊声还有些纳闷又是谁家孩子打起来了,动静有些大就过来看看,没想到是老邹氏这个搅屎棍又开始了,村长气得脸色铁青,瞪了一眼身后跟来看热闹的张禾丰这才走过去。
老邹氏的拳头都要落下了就被打断,气得很,不过她也只是停顿了一下,想着反正都被看到了,咬着牙还是把这一拳头补了。
姜遇没想到这老太婆在村长等一众人面前还敢动手,后背结结实实挨了一拳。
“邹氏!来两个人给我把她扯开!”村长走到一半,看到老邹氏居然还敢动手打人,丝毫没把他这个村长放在眼里,气得怒吼。
吃过了早食,姜遇去找了春夏娘,春夏娘早就吃好喝好就收拾着就准备出发了,正要去看看姜遇好了没,没想到姜遇先找来了。
“你来啦?正好我也妥当了,没想到曜曜那孩子还挺会把握时辰的。”春夏娘一把将背篓甩到背上,招呼了春夏和秋冬一声,带头就走在了前面。
“他哪里会看什么时辰啊,就是自己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叫我了,没想到时间还真差不多。”
姜遇跟在春夏娘后面,嘴里搭着话,眼睛也四处看。
今天的路是前两天没走过的,不过说路也不算路,就是能勉强走罢了。
“你今天可起得晚了些,我听她们说这边前面有块竹林,下了几天雨,可是冒了好些鲜嫩的竹笋呢。”
春夏娘捡了根木棍,一边拍打着前面的草,一边睁大眼睛,看能不能找到什么能吃的。
“是啊,昨夜没睡好,一不小心就睡过头了。”
“哎,真是苦了你了,但凡多个大人帮衬你一二,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
说着话聊着天,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民说的那片竹林。
还没进入竹林呢,就已经听到了里面有说话声。
毕竟不是在自己村里,姜遇和春夏娘在外面听了两耳朵,觉得声音有些陌生。
里边说话的人大概有七八个女人,反正听着人不少,叽叽喳喳在聊着天,抱怨老天不长眼等等。
“姐,咱们还要进去吗?这好像是下面川羊村的人,这竹林该不会是他们村的吧?”姜遇有点怂,不想为了几根竹笋与人发生矛盾。
“我也不知道这竹林是不是他们村的,要真是,怕是不能让我们挖竹笋,现在大家都困难着呢。”春夏娘也有些摸不准,她们要是人多过去看看也没什么,主要是就她和姜遇两个人。
“那我们先从那边绕过去,去另一边瞧瞧,不与她们碰面就行了。”姜遇指了指竹林的另一头。
“成。”
两个人听着里面的声音判断着位置,小心绕过了人,去到了竹林另一边。
等听不到川羊村女人们的声音了,两个人才停了下来。
“哟,这边好多竹笋呐,咱们挖都挖不完。”
“看来这边不靠近村子,大家挖竹笋很少过来。”姜遇把背篓放在一个竹笋密集的地方,就开挖。
春夏娘也二话不说,开干。
连着下了几天雨,土地早已浸透,竹笋挖起来很是轻松。
很快,两个人就挖了一小背篓。
正当姜遇以为她和春夏娘可以顺利满载而归的时候,她们竟不知不觉和川羊村的那帮妇女碰了头。
“贼婆娘!好哇,我说我们这好些天没挖的竹林怎的就多了那么多竹笋坑,还想着没让给我们抓个正着我们也就当作不知道是谁干的了,没想到你们还敢来,这下抓贼抓赃让我们逮到了吧?”
“姐妹们,快抓住这两个没脸没皮的娘们,抓去村长那里,让他带我们去找石襄村的人讨个说法!”
姜遇还沉浸在满满收获的喜悦中呢,就被一声大喝惊掉了手中正要往背篓里丢的新鲜竹笋,原该向着背篓飞过去的竹笋就这么水灵灵地偏移了方向滚下了山坡。
“愣着干啥?快跑啊!”春夏娘一把薅起地上还没有完全挖出来的竹笋,背起背篓就朝着另一个方向跑。
姜遇只来得及看了一眼那些冲着她们来的人,只看到几个影影绰绰的人在竹林里穿梭,同时嘴里还在叫喊着要抓住她们两个讨说法,屁颠颠就跟着春夏娘逃了。
至于那些人长什么样,到底是什么人,是半点也没看清。
看清了她也不认识川羊村的人,所以也一点都不好奇,拔腿就跑头也不回。
那些人口口声声说这是她们川羊村的竹林,那应该就是川羊村的人了,不是也无所谓,能挖到大半背篓的竹笋已经是赚到了。
虽然姜遇和春夏娘自己跑得太投入没什么感觉,但落在后面川羊村的妇女们的眼里,这俩人的形象就有些可怜了,让她们都不忍心再追。
那慌不择路逃跑的样子,实在是可以用屁滚尿流抱头鼠窜来形容。
“算了算了,看那样子咱们就算是追过去了,顶多也就是给咱们道个歉再把竹笋还回来,还费得我们跑一趟。”
“哼,真是便宜她们了。”
“看来回去要跟村长叔说一声,得多派几个人来挖竹笋,今天这已经是第三波了,再来咱们村哪里还够吃啊。村里那么多人呢。”
“嗯嗯嗯。”
后面川羊村的妇女们怎么想的姜遇不知道,等她停下来的时候已经跑了很远了。
春夏娘在前面扶着一棵树哈哧哈哧喘着粗气,同时还看看后面的人追上来没有。
姜遇也一样的动作,确定身后没有人,这才放下心来。
人是跑出来了,只是背篓里的竹笋也在一路的颠簸中掉出去了不少。
“哎,为了口吃的,真是………”春夏娘叹了口气,“走吧,回去得跟大家提个醒,那竹林是有主的,可别去了再让人给逮住了才好。”
姜遇也有些心有余悸,顺了顺气,把背篓里的竹笋调整放好,这才跟着春夏娘下了山。
“哎呀,春夏娘,阳曜娘,你俩这是摔了,一身的泥水,是不是伤到哪儿了啊?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种时候磕了碰了可不是小事,保不准什么时候就要赶路了呢。”
离驻扎地还有二里地的样子,姜遇两人就遇到村里的人,那几人一看她们这狼狈的样子,吓得不轻。
“张婶儿,没事没事,你别急,山上太滑,我和阳曜娘一时不慎这才摔了,并不严重,就是蹭了一身泥。”
春夏娘赶紧安抚那上来要查看她们有没有受伤的老妪,那是村里第三长寿的老人,是一个很善良的孤家寡人,对谁都很热心。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只有她一个人的缘故,看到有眼缘的人,就对其特别好,比某些自家长辈还要好。
春夏娘对这个老人也很好,平时能帮的尽量帮,为此还惹来她那婆婆不少谩骂。
姜遇跟张婶儿不太熟,只是跟在春夏娘身后连连点头,表示她们确实没有伤到哪里。
“好了好了,她们年轻力壮的比你这个老婆子利索多了,不会轻易伤到的,你先顾好自己吧。”
后面一个看着比张婶儿年纪小一些的婶子上前拉了拉张婶儿,“咱们野菜也挖的差不多了,大家一起回去吧。”
“是啊是啊,走吧,来的时候我家孙孙就吵着饿了,我得赶紧将野菜带回去给孙孙煮粥喝。”
“没伤到就好,没伤到就好。”张婶儿听大家这么说,这才放下心来。
张婶儿闺名叫张翠娇,今年五十三岁,是很多年前年从北边逃荒过来的,到石襄村的时候一家子就剩她和一个老爹了。
两个人骨瘦如柴,一副快要断气了模样。
村里人见他们可怜就收留了下来。
只可惜老人最后还是没能挺过去。
在咽气前把女儿托付给了收留他们父女的那户人家,那家正好有个比张翠娇大五岁一直没娶妻的独子,张翠娇就给那人把做了媳妇,从此就留在了石襄村。
只是可怜她一个孤女,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没个娘家,丈夫也不体贴,婆母不慈,日子过得也很是艰难,只是勉强活着罢了。
她也曾生过一个儿子,为此还在婆家过了两年还算过得去的日子,只是那孩子也没能养活。
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看不过眼,还是上天觉得她还不够惨,那家人竟一个个都陆续生病去世了。
她慢慢被冠上个命硬克亲的名声。
娘家全死光就剩了她,现在婆家也全家死绝,她可不就是命硬嘛。
那时她才二十出头,和现在的姜遇差不多大,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她也无处可去,就独自一人在石襄村生活着。
一个年轻的寡妇受了很多委屈,等年纪大些了,村里人见靠近她的人没出什么事,加上虽然关于她的闲话时有发生,但大家并未真的眼见为实,才对她和颜悦色起来。
这也是因为她与人为乐的行为处事有关,村里人对她的评价越来越好,到老年了,反而多了几个可以天天凑一起闲话家常的老姐妹,村里的小辈对她也是多有敬重。
对嫁进石襄村的小媳妇,特别是那些不受婆母待见的,她都格外亲近几分,这也是她和春夏娘关系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