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经丫鬟引路,来到方大人书房。
进门后,陆思远先规矩行礼,见沈序僵着脸一语不发,对他使了个眼色,沈序随意的拱拱手。
方大人笑眯眯的看二人互动,见状满意点头。
陆思远先上前一步,开口道:“祖母安排我入府学就读,但……”她看了眼沈序,“不知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方大人也不卖关子,将二人叫至身边详细介绍。
“我大庆选官大体有三种途径,科举、学校和吏员,科举出身最为清贵。”
“学校中的国子监生员也有选官资格,早年甚至可以和科举出身并驾齐驱,只是如今多为中下层官员,吏员更是止于七品。”
他看向二人,笑道:“以你们的心志,恐怕看不上这国子监和吏员,若只求个出身,沈序倒是可以在国子监入学。”
沈序眉头微蹙,“吏员当然不行,国子监又在京城,你不是说不让我回去吗?”
他理直气壮的说:“那你倒是给我找个地方读书啊!”
方大人微微一笑,也不在意他的无礼,“要走科举这条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入官学,即县学、州学、府学。”
“府学的标准是通过院试的秀才。”顿了下,见陆思远睁大了眼,他才接着说:“当然,若是足够出色或有人推荐,童生也可以入学。”
陆思远松了口气,还好当初她努力学习,在府试中成为案首,即便今天没有方大人,她也能凭自己进入府学。
方大人留下她,不仅因为和祖父的交情,也是她自己学问出色,可见人要自助,才有天助。
“那我呢?”沈序急道,也顾不得隐藏自己的浅薄,“我什么都不会,能去哪里读书?”
方大人慢悠悠的啜了口茶,不急不缓道:“官学你进不去,还有私学,只是私学没有送学生参加乡试的资格。”
“考不了试我去那个学校干嘛?你耍我?”
见吊够了胃口,方大人才开始解释,“世人大多认为县试是科举第一关,其实不然,我朝科举,乡试才是第一关。”
他起身背手道:“只要能获得乡试资格,也不必参加县试、府试、院试,通过‘科考’即可。”
陆思远听的发懵,难道她这些年白考了?既然可以直接参加“科考”,为什么还要设置县试、府试、院试呢?
方大人似乎早预料到她的疑问,接着说:“这也是不得已之策,我大庆开国之初,读书人少之又少,通过考试即能做官。”
“可如今人口增长几十倍不止,参加科举的学子更是数不胜数。”
他神秘一笑,“权势动人心,这其中也不乏冒名者、作弊者、贿赂考官者。”
陆思远眼神闪躲,微微绷紧肩膀,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自己就是冒名顶替的人。
好在沈序吸引了方大人的注意,“你的意思是,现在参加科举的人太多了?所以要再加一个考试筛选一遍?”
“不止人多,水平还参差不齐,所以要在乡试之前再加一个‘科考’。”方大人无奈摇头。
“乡试每录取一人,'科考'则录取30人。”
三人商讨了半天,陆思远才算搞明白她一心追求的科举之路是怎么回事。
严格来说,科举只有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先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贡士也就是准进士,最后在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头衔。
只是大庆开国已久,人口早不是当年那么简单,想靠科举做官的人如过江之卿。
这才有了“科举必由学校”之制,通过童生试将广大学子一层层筛选,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减轻乡试压力。
但随着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愈发激烈,冒名者、作弊者、收买学校教官者层出不穷,于是有了“科考”。
由各省直提学官再筛选一遍生员,比如乡试准备选出10人成为举人,那么“科考”就选10×30即300人参加乡试。
这时,没参加过童生试的人同样可以参加“科考”,来竞争乡试资格。
所以沈序才不用担心,他大可以去私学念书,甚至在家中自学,只要最后顺利通过“科考”即可。
不过,童生试也不是没有好处,通过院试成为秀才,可见县官不跪,每月也能领朝廷禄米,养活自己足够了。
陆思远心中暗叹,以往只知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连科举考试的制度都不甚清楚。
看来要尽快进入府学,有老师教导、有同学商议,才不会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
*
从方大人书房出来后,已近傍晚,沈序注意到她疲惫的神色,笑着说:“今日多谢你,不如我请你喝一杯怎么样?”
陆思远看了看天色,心道,孤男寡女怎好夜间独处……
沈序见她不说话,敲了下自己的脑袋,“忘了你还小,那不喝酒,只去吃饭?”
她还是不想答应,夜间出门,还是和异性一起,实在不成体统,但她现在是男子身份……
不等她想出拒绝的理由,沈序已经直接拽着她走出了府门。
府城夜晚的街道上,出乎意料的热闹。
商户门前挂有灯笼,脚下道路被照的一清二楚,夜市上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陆思远看的目不暇接,在京城时,她居于内宅很少出门,到了晋安府后又一心窝在家中苦读。
这还是她第一次放松的逛夜市,她不断被各种摊贩叫卖的商品吸引目光。
一只竹编的篮子、一把秀气的铜镜、一个陶瓷娃娃都让她流连忘返。
她站在一个摊位前,看着五颜六色的丝带移不开眼,自从换上男装,她再没有穿过色彩鲜艳的衣裳。
她忍不住伸手抚摸发带,旁边的木梳和簪子在灯笼照耀下熠熠生辉,好看极了。
“你怎么喜欢这些女人物品。”一道漫不经心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女人”这两个字仿佛掉入衣中的冰块,冻的她打了个寒颤。
眼前浮现母亲冷漠的眼神,背上的鞭痕似乎又痛了起来。
沈序见她脸色煞白的呆立在原地,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
陆思远猛地甩开他的手,连退几步,双手紧紧攥成拳头。
“你怎么回事?”沈序沉声问。
“我,我,对不起。”陆思远嗫喏着低头,平复紧缩的心脏。
她这些天太放松了,若是母亲知道……若是被人发现……
沈序抱胸冷漠道:“你不想跟我去吃饭就直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陆思远僵硬的扯扯嘴角,“要不,我们就在这夜市吃吧?”
“这里的东西干不干净啊?”沈序嫌恶的扫了一圈卖馄饨、煎饼的摊位。
他毫不掩饰的声音引起小贩不满,但见他穿着富贵,小贩也不敢说什么,只得陪笑。
陆思远忙拉着他走出这一段,来到一家酒楼前。
直到坐在座位上,沈序还是撇着嘴,一副什么都看不上的姿态。
“好啦。”陆思远终于缓过神,轻声道:“晋安不比京城,没有那么多精致吃食,这酒楼已是不错了。”
“哼,以后等你去京城,我带你去醉仙楼,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美食。”
“好。”陆思远柔声安抚,“那就先谢过你了,以后靠你带我长见识。”
饭菜上桌后,她精心挑选搭配自己的饮食,按照祖母安排的计划,只吃对身体好的食物。
沈序随意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只在一边看她吃饭。
待陆思远填饱了肚子,放松心神,二人静坐品茶。
他眯起眼睛,惬意的靠在椅背上,暖黄灯光映射下的面容散发着美玉般的光泽。
半响,他仿若不经意的问:“你看那些木梳发带是准备送给谁?”
“啊?咳。”陆思远慌乱低头,没想到他还记着这茬。
她垂眸掩饰,急中生智道:“是……是准备给京城姐妹们的礼物!”
话一出口,她倒是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等她安顿好后,祖母就要回京了。
京城还有叔伯家的姐妹们在,正好可以借着买礼物的时机,偷偷留下一些。
她不自觉勾起嘴角,只要小心隐藏,不让母亲发现,她可以在晚上欣赏。
沈序无声打量着她,轻声道:“那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选礼物?”
陆思远迟疑,“不必,我自己去就好。”
“客气什么。”沈序一手勾住她的脖子,拉着她来到一家胭脂坊。
店里香气怡人,灯火璀璨,四周木架上的饰品在暖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店主是位30余的娇艳妇人,在这专卖女子物品的店里见到两位小郎君也毫无异色。
她笑着招呼道:“客人需要什么?”
陆思远尴尬的摸摸鼻子,“我,我想给姐妹们带些晋安府的特色饰品。”
沈序倒是一片淡然,“把你们这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别用外面这些糊弄我。”
老板见是大客户,笑容更盛,忙招呼伙计从库房中取东西。
“这是晋安特有的绮罗花研制的花蜜,最受姑娘们喜爱。”老板娘热情的介绍。
“这是城西老银匠打造的四色花簪。”
“您看这布料,色泽鲜艳,质地轻软,虽比不上蜀锦,在晋安那也是头等的货。”
随着老板一一展示,陆思远拼命掐着手心,艰难的将视线移开,勉强控制住表情。
她匆匆扫视一圈,随意点了几个,付完银子就立刻往外走。
沈序慢一步出来,亦步亦趋的跟在她身后。
远离了那个充满吸引力的环境,陆思远又冷静下来。
别人毕竟是好心,她不能无礼,她转身对沈序道:“多谢你陪我挑礼物。”
“不必。”他在袖中稍稍摸索,竟拿出一个蓝色发带,在陆思远怔愣时倾身将发带系在她手腕上。
“你不怪我多管闲事就好。”停顿片刻,他迟疑道:“总之,你现在真的不适合想女人。”
“你!你瞎说什么!”陆思远猛推他一把,刚平静下来的心里又升起无尽羞恼。
口无遮拦!没规矩!不成体统!
她径自回到家中,愤愤的推开门,刺眼的亮光让她下意识抬起手遮挡。
“这么晚回来——你去哪儿了?”
“……母亲。”
进门后,陆思远先规矩行礼,见沈序僵着脸一语不发,对他使了个眼色,沈序随意的拱拱手。
方大人笑眯眯的看二人互动,见状满意点头。
陆思远先上前一步,开口道:“祖母安排我入府学就读,但……”她看了眼沈序,“不知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方大人也不卖关子,将二人叫至身边详细介绍。
“我大庆选官大体有三种途径,科举、学校和吏员,科举出身最为清贵。”
“学校中的国子监生员也有选官资格,早年甚至可以和科举出身并驾齐驱,只是如今多为中下层官员,吏员更是止于七品。”
他看向二人,笑道:“以你们的心志,恐怕看不上这国子监和吏员,若只求个出身,沈序倒是可以在国子监入学。”
沈序眉头微蹙,“吏员当然不行,国子监又在京城,你不是说不让我回去吗?”
他理直气壮的说:“那你倒是给我找个地方读书啊!”
方大人微微一笑,也不在意他的无礼,“要走科举这条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入官学,即县学、州学、府学。”
“府学的标准是通过院试的秀才。”顿了下,见陆思远睁大了眼,他才接着说:“当然,若是足够出色或有人推荐,童生也可以入学。”
陆思远松了口气,还好当初她努力学习,在府试中成为案首,即便今天没有方大人,她也能凭自己进入府学。
方大人留下她,不仅因为和祖父的交情,也是她自己学问出色,可见人要自助,才有天助。
“那我呢?”沈序急道,也顾不得隐藏自己的浅薄,“我什么都不会,能去哪里读书?”
方大人慢悠悠的啜了口茶,不急不缓道:“官学你进不去,还有私学,只是私学没有送学生参加乡试的资格。”
“考不了试我去那个学校干嘛?你耍我?”
见吊够了胃口,方大人才开始解释,“世人大多认为县试是科举第一关,其实不然,我朝科举,乡试才是第一关。”
他起身背手道:“只要能获得乡试资格,也不必参加县试、府试、院试,通过‘科考’即可。”
陆思远听的发懵,难道她这些年白考了?既然可以直接参加“科考”,为什么还要设置县试、府试、院试呢?
方大人似乎早预料到她的疑问,接着说:“这也是不得已之策,我大庆开国之初,读书人少之又少,通过考试即能做官。”
“可如今人口增长几十倍不止,参加科举的学子更是数不胜数。”
他神秘一笑,“权势动人心,这其中也不乏冒名者、作弊者、贿赂考官者。”
陆思远眼神闪躲,微微绷紧肩膀,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自己就是冒名顶替的人。
好在沈序吸引了方大人的注意,“你的意思是,现在参加科举的人太多了?所以要再加一个考试筛选一遍?”
“不止人多,水平还参差不齐,所以要在乡试之前再加一个‘科考’。”方大人无奈摇头。
“乡试每录取一人,'科考'则录取30人。”
三人商讨了半天,陆思远才算搞明白她一心追求的科举之路是怎么回事。
严格来说,科举只有三级,乡试、会试、殿试,先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贡士也就是准进士,最后在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头衔。
只是大庆开国已久,人口早不是当年那么简单,想靠科举做官的人如过江之卿。
这才有了“科举必由学校”之制,通过童生试将广大学子一层层筛选,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次考试,减轻乡试压力。
但随着人口增加,科举竞争愈发激烈,冒名者、作弊者、收买学校教官者层出不穷,于是有了“科考”。
由各省直提学官再筛选一遍生员,比如乡试准备选出10人成为举人,那么“科考”就选10×30即300人参加乡试。
这时,没参加过童生试的人同样可以参加“科考”,来竞争乡试资格。
所以沈序才不用担心,他大可以去私学念书,甚至在家中自学,只要最后顺利通过“科考”即可。
不过,童生试也不是没有好处,通过院试成为秀才,可见县官不跪,每月也能领朝廷禄米,养活自己足够了。
陆思远心中暗叹,以往只知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连科举考试的制度都不甚清楚。
看来要尽快进入府学,有老师教导、有同学商议,才不会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
*
从方大人书房出来后,已近傍晚,沈序注意到她疲惫的神色,笑着说:“今日多谢你,不如我请你喝一杯怎么样?”
陆思远看了看天色,心道,孤男寡女怎好夜间独处……
沈序见她不说话,敲了下自己的脑袋,“忘了你还小,那不喝酒,只去吃饭?”
她还是不想答应,夜间出门,还是和异性一起,实在不成体统,但她现在是男子身份……
不等她想出拒绝的理由,沈序已经直接拽着她走出了府门。
府城夜晚的街道上,出乎意料的热闹。
商户门前挂有灯笼,脚下道路被照的一清二楚,夜市上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陆思远看的目不暇接,在京城时,她居于内宅很少出门,到了晋安府后又一心窝在家中苦读。
这还是她第一次放松的逛夜市,她不断被各种摊贩叫卖的商品吸引目光。
一只竹编的篮子、一把秀气的铜镜、一个陶瓷娃娃都让她流连忘返。
她站在一个摊位前,看着五颜六色的丝带移不开眼,自从换上男装,她再没有穿过色彩鲜艳的衣裳。
她忍不住伸手抚摸发带,旁边的木梳和簪子在灯笼照耀下熠熠生辉,好看极了。
“你怎么喜欢这些女人物品。”一道漫不经心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
“女人”这两个字仿佛掉入衣中的冰块,冻的她打了个寒颤。
眼前浮现母亲冷漠的眼神,背上的鞭痕似乎又痛了起来。
沈序见她脸色煞白的呆立在原地,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
陆思远猛地甩开他的手,连退几步,双手紧紧攥成拳头。
“你怎么回事?”沈序沉声问。
“我,我,对不起。”陆思远嗫喏着低头,平复紧缩的心脏。
她这些天太放松了,若是母亲知道……若是被人发现……
沈序抱胸冷漠道:“你不想跟我去吃饭就直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陆思远僵硬的扯扯嘴角,“要不,我们就在这夜市吃吧?”
“这里的东西干不干净啊?”沈序嫌恶的扫了一圈卖馄饨、煎饼的摊位。
他毫不掩饰的声音引起小贩不满,但见他穿着富贵,小贩也不敢说什么,只得陪笑。
陆思远忙拉着他走出这一段,来到一家酒楼前。
直到坐在座位上,沈序还是撇着嘴,一副什么都看不上的姿态。
“好啦。”陆思远终于缓过神,轻声道:“晋安不比京城,没有那么多精致吃食,这酒楼已是不错了。”
“哼,以后等你去京城,我带你去醉仙楼,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美食。”
“好。”陆思远柔声安抚,“那就先谢过你了,以后靠你带我长见识。”
饭菜上桌后,她精心挑选搭配自己的饮食,按照祖母安排的计划,只吃对身体好的食物。
沈序随意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只在一边看她吃饭。
待陆思远填饱了肚子,放松心神,二人静坐品茶。
他眯起眼睛,惬意的靠在椅背上,暖黄灯光映射下的面容散发着美玉般的光泽。
半响,他仿若不经意的问:“你看那些木梳发带是准备送给谁?”
“啊?咳。”陆思远慌乱低头,没想到他还记着这茬。
她垂眸掩饰,急中生智道:“是……是准备给京城姐妹们的礼物!”
话一出口,她倒是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等她安顿好后,祖母就要回京了。
京城还有叔伯家的姐妹们在,正好可以借着买礼物的时机,偷偷留下一些。
她不自觉勾起嘴角,只要小心隐藏,不让母亲发现,她可以在晚上欣赏。
沈序无声打量着她,轻声道:“那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选礼物?”
陆思远迟疑,“不必,我自己去就好。”
“客气什么。”沈序一手勾住她的脖子,拉着她来到一家胭脂坊。
店里香气怡人,灯火璀璨,四周木架上的饰品在暖光照射下闪闪发亮。
店主是位30余的娇艳妇人,在这专卖女子物品的店里见到两位小郎君也毫无异色。
她笑着招呼道:“客人需要什么?”
陆思远尴尬的摸摸鼻子,“我,我想给姐妹们带些晋安府的特色饰品。”
沈序倒是一片淡然,“把你们这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别用外面这些糊弄我。”
老板见是大客户,笑容更盛,忙招呼伙计从库房中取东西。
“这是晋安特有的绮罗花研制的花蜜,最受姑娘们喜爱。”老板娘热情的介绍。
“这是城西老银匠打造的四色花簪。”
“您看这布料,色泽鲜艳,质地轻软,虽比不上蜀锦,在晋安那也是头等的货。”
随着老板一一展示,陆思远拼命掐着手心,艰难的将视线移开,勉强控制住表情。
她匆匆扫视一圈,随意点了几个,付完银子就立刻往外走。
沈序慢一步出来,亦步亦趋的跟在她身后。
远离了那个充满吸引力的环境,陆思远又冷静下来。
别人毕竟是好心,她不能无礼,她转身对沈序道:“多谢你陪我挑礼物。”
“不必。”他在袖中稍稍摸索,竟拿出一个蓝色发带,在陆思远怔愣时倾身将发带系在她手腕上。
“你不怪我多管闲事就好。”停顿片刻,他迟疑道:“总之,你现在真的不适合想女人。”
“你!你瞎说什么!”陆思远猛推他一把,刚平静下来的心里又升起无尽羞恼。
口无遮拦!没规矩!不成体统!
她径自回到家中,愤愤的推开门,刺眼的亮光让她下意识抬起手遮挡。
“这么晚回来——你去哪儿了?”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