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京城(男主正式登场)
“她可曾跟你说过,身为大梁公主,她为何能安居宫中,还能参政议事,而不似其他公主那般,远嫁和亲,远离故土?”
魏书言的视线越过狭窄的窗框,越过逼仄的庭院,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仿佛望向遥远天边,他缓缓讲述,声音悠远。
昔日崇德帝初登大宝,西北之地,战乱频仍。当时草原众多部族中,乌察鲁哈和喀布托引领的两部族,势力最为强盛,军队无人能敌。
自先帝之时起,大梁为安抚草原各部,休养国力,常遣公主下嫁和亲。长公主也不例外,她被当今陛下指给了喀布托。
和亲之后,两地曾有五载太平。然而,一夜之间,喀布托却突然叛变,朝廷措手不及,眼看叛军就要攻进京城,皇上亲自披挂上阵,与喀布托的草原兵马鏖战七天七夜,终于将喀布托的势力一举剿灭。
喀布托战死,按理,长公主应当返回大梁。然而她却执意留于西北,不愿归来。
当时朝堂上原本已是议论纷纷,长公主鼓动喀布托造反的风言风语甚嚣尘上,此举一出,更是有人提议将长公主关入大牢,以绝后患。
然而正当此时,长公主却向朝廷献上了草原另外几个蠢蠢欲动的部族首领头颅。
皇帝本就念及自己唯一同父同母的胞妹,见到头颅更是大喜过望,力排众议,将长公主迎回宫中。
自此,西北草原再无反叛势力,朝廷建立了晟淮府,当地百姓在景华公主和她儿子的带领下,安居乐业。
似乎是为了补偿自己这个远嫁又守寡的妹妹,皇帝特许其临朝听政,并将东北边境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权交予她手。
而这十余年间,长公主一向与丞相杨峻等世家大族不睦,与士族所亲近的太子亦是不冷不热。
她虽然表面与寒门士子无甚瓜葛,却在与世家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中,此消彼长,屡屡使寒门受益,隐隐有与士族剑拔弩张的趋势,双方暗流涌动。
“你以为她何以与世家抗衡?那些士族势力,自前朝便根深蒂固,岂是你们这些无根之‘蝶’所能匹敌?”
魏辞盈张开紧咬的唇瓣,想要与他争论,却被他制止,“高家二百余口,一夜之间尽皆丧命,次日她便举荐一批士子顶替高家的职位,难道,这都是巧合吗?”
魏书言的文弱的身躯微颤,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魏辞盈无力地坐在木凳上,手指无意识地紧抠桌沿。
三年前,高家灭门悬案,轰动整个大梁,饶是她远在江南,亦有所耳闻。
高家,乃辅佐高祖改朝换代的五大世家之一,更是财富之巨,无人能出其右。
高家共有二十余名男子官至四品以上,当时的大梁丞相高桓,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崇德二十一年腊月二十,正值高桓六十六岁寿诞。是夜,高府灯火辉煌,门庭若市,前来拜寿之人络绎不绝,直至子时才散去。
正当全府上下疲惫松懈之际,一伙死士闯入府中,夺去了所有人的性命,无一活口。
次日清晨,鲜血自门缝流淌至街道,无声地诉说,紧闭的府门内,究竟是何等惨烈的人间地狱。
诚然,此等人间惨剧,的确是骇人听闻,然而那高府之中,亦非净土。
高家以及高家庇护的人,仗着滔天的权势,无恶不作,高恒的儿子高峥更是做过不少欺男霸女,抢田占地的恶事,其恶行早已传遍大梁,纨绔之名,人尽皆知。
当年甚至江宁的儿童间都流传着一句童谣:两山高巍巍,人间立巍巍。
“三哥,你怎可断言高府之祸,乃长公主所为?”魏辞盈轻语,试图让魏书言信服她的判断。毕竟魏书言是她自幼最敬仰的兄长,若是他不认同,她心中难以安宁。
魏书言长叹一声,捂面唏嘘:“是啊,我一个臭编书的,又怎么能对个中真相了然于心呢……”
魏辞盈轻轻拨开他的手,望着他眼中那一丝颓然,心底愈发酸涩,“三哥,倘若长公主真能助寒门士子一臂之力,于朝堂之上崭露头角,你亦能受益。看着那些士族尸位素餐,庸碌无为,难道你不想取而代之吗?”
“我当然想!”魏书言拍案而起,随即又叹了口气,“只是,我不希望我的妹妹去以身犯险。”
“怎么会呢?三哥多虑了。”魏辞盈为他斟上一杯热茶,待他饮下,气息稍定,这才说道:“我心中自有明镜,是非曲直,自有定夺,断不会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她指尖在杯身轻转,沉吟道:“若真有朝一日,殿下命我去行违心之事,我必拼死反抗。”
听到“死”字,魏书言眉头紧皱,魏辞盈急忙宽慰他:“不至于到那一步的,但凡发现有什么不妥,我一定会果断脱身。放心吧,三哥。”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睛,魏书言闷闷地苦笑一声,正色道:“那我们说好了,若有异常,你要立刻离开「蝶」。她要是为难你,你就来寻我!你三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定会护你周全。”
魏辞盈忍俊不禁,轻笑出声,捧腹调侃道:“三哥如此文雅之人,竟也说上这样的俗语了,我看当真是神仙下凡了!”
“你这丫头,就会取笑我。”魏书言收拾了碎瓷片,又为她斟满茶水,直直地送到唇边,“茶水都堵不住你这伶牙俐齿。”
简陋的住处没有消毒的药物,魏辞盈只得用三哥所藏的白酒帮他清洗手掌的伤口,为了这坛佳酿,可把他心疼了许久。
时至正午,二人决定去京城上好的鼎襄酒楼好好吃一顿,谁知菜肴还没上齐,酒楼内却突生变故,打斗之声骤起。未避免被拳脚殃及,酒楼内的食客都被迫挤到了角落。
只见楼上两人,一路推搡扭打至一楼,众人皆避之唯恐不及。两人头发与衣衫已然纠缠不清,面目难辨,但衣着华贵,显然非寻常子弟。
二人唇枪舌剑,污言秽语不断。从二人的争吵中,魏辞盈听出了事情的缘由:那蓝衣男子事先派小厮占据酒楼天字房,而绿衣男子随后而至,不知内情,欲入天字房,两方因此争执不休。
绿衣男子嚷嚷着从来没听说过鼎襄酒楼有占座的道理,遣随从将那小厮打了一顿,占了天字房。蓝衣男子来了自是火冒三丈,双方这才扭打在一起。
只言片语中似乎听得什么“我们卢家”,倒是让她提起了兴趣。
大梁开国以来,世家大族中以高、杨、卢、虞、荆五大家族为尊,其中高家已然覆灭,如今另四家中,以杨家为首。
那卢家祖上是军功出身,大梁军队中的大小将领,有不少是卢家家主、如今的兵部尚书卢鹏举荐的。
这绿衣男子看上去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也略有些功夫;不过蓝衣男子较为年长,拳脚功力明显更为深厚。渐渐地,绿衣男子便落了下风。
眼见绿衣男子单挑不过,随从小厮摩拳擦掌,单打独斗即将演变为一场更激烈的冲突时,自楼梯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二位公子,请息怒!且听我一言,莫要再打了!”
魏辞盈循声望去,只见一青衫男子疾步而来。他约莫弱冠之年,身材修长,姿态挺拔,步履从容。
一袭青衫清透脱俗,衣袂轻扬,举止间流露出优雅从容的风度。他头戴玉冠,长发束起,更显气质不凡。
走近了才见他面容清俊,线条利落干净。鼻高唇薄,唇角带着自然的弧度,似笑非笑。
虽是面貌淡雅,眉眼却十分精致,目若朗星,炯炯有神,扫视众人时,仿佛能洞察人心。
那对剑眉星目随着笑意弯成狭长的小舟,温和无害的眼神投向两个斗殴的男子。
他灵巧地闪过二人的拳脚,一手抓住一人的肩膀,清亮含笑的声音再次响起,“二位公子,看在我的薄面上,休要再争了!”
两人正是怒发冲冠之际,听闻有人劝架,嘴上先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敢拦小爷”,目光才不耐烦地转向那男子。
谁知这二人一见男子的样貌,真的放下拉扯的手脚,立刻向后各退一步,撩起衣袍便要行礼。
魏辞盈心生疑惑,能令卢家子弟如此谦卑的人,莫非是杨家或是皇室中人?市井之中,杨家似乎更为可能,不过此前怎地从未听闻杨家有此等青年?
那男子仍是带着浅浅的笑容,拉住两人,朗声道:“我们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不如痛饮此杯。”他召来小二,上了三个酒杯,亲自倒酒,“化干戈为玉帛,如何?”
然而那两人竟是犹豫着,谁也没去接那酒杯,愣是让他在半空举着手臂,男子尴尬地干笑了几声,将酒杯放在一旁。
绿衣男子义愤填膺地说道:“爷,不是我不给您面子,只是今日我有重客要会见,不得不用天字房。您看……”
蓝衣男子闻声,又是气急败坏地拉起衣袖,指着绿衣男子说道:“老子也有要事,而且是我先来占天字房的,先到先得,凭什么让给你?”
“哎哎哎!”那贵族男子连忙推开二人忿忿相对的拳头,眼珠一转,说道,“不如这样,二位听我一言!”
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既然二位皆有要事,我那间地字号的房间,便让给……”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握住了蓝衣男子的手臂,“让给您了!”
“爷,为什么我要把天字房让给他啊?”那蓝衣男子顿时暴跳如雷,额头青筋暴起,愤怒至极,“老子也是刀山火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凭什么处处要低这个,这个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一头?就因为他从个好娘的肚子里爬出来?”
“庄叔!”那男子惊喝一声,一面将挥起拳头的绿衣男子挡在身后,一面带着些愠怒对蓝衣男子冷声说道,“注意言辞。”
魏辞盈终于看明白了,原来又是一场士族与寒门的纷争。
显然,在这个青衫男子的刻意推动下,寒门又是一场大败。
分明那个“庄叔”先来的,如今竟是要他相让。魏辞盈不禁回想起三哥家徒四壁的凄凉,猜想他平日里肯定也没少吃亏,心中愈发地为寒门忿忿不平。
当她目睹青衫男子掏出银两要给蓝衣男子结账,欲以钱财息事宁人时,心中的怒火更是如火山般喷薄而出。
魏辞盈毅然决然地走出围观的人群,声音铿锵有力:“先到先得,天经地义!尔等怎可颠倒是非,仗势欺人?”
此言一出,鼎襄酒楼所有人的目光都像箭一般落在她的身上。
那位劝架的贵族男子微皱眉头,将她从头到脚审视一番,随后向她走过来。
随着他一步步靠近,魏辞盈的心猛地提了起来。在二人仅有一臂之隔时,她似乎看到他抬了抬手臂。
霎时,她全身的汗毛竖起,脑海中警铃大作,血脉沸腾,呼吸急促,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她咬紧了牙关,如弦上之箭,一触即发。
——迈步,伸掌,拉肘,扳头,推压,行云流水。
随着男子“砰”的一声仰面倒地,四周响起一片惊呼。
魏辞盈低下头,看着男子疼痛与不可置信交织的无辜泪眼,心下顿觉不妙。
抬起头,只见一圈侍卫严阵以待,皆是虎视眈眈,死死地盯着她。
魏辞盈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她屏住呼吸,愣愣地站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耳畔嗡嗡作响。
这时,身后传来一股力量,魏辞盈转头望去,只见魏书言紧握她的手,口中大喝一声:
“快跑——!”
魏书言的视线越过狭窄的窗框,越过逼仄的庭院,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仿佛望向遥远天边,他缓缓讲述,声音悠远。
昔日崇德帝初登大宝,西北之地,战乱频仍。当时草原众多部族中,乌察鲁哈和喀布托引领的两部族,势力最为强盛,军队无人能敌。
自先帝之时起,大梁为安抚草原各部,休养国力,常遣公主下嫁和亲。长公主也不例外,她被当今陛下指给了喀布托。
和亲之后,两地曾有五载太平。然而,一夜之间,喀布托却突然叛变,朝廷措手不及,眼看叛军就要攻进京城,皇上亲自披挂上阵,与喀布托的草原兵马鏖战七天七夜,终于将喀布托的势力一举剿灭。
喀布托战死,按理,长公主应当返回大梁。然而她却执意留于西北,不愿归来。
当时朝堂上原本已是议论纷纷,长公主鼓动喀布托造反的风言风语甚嚣尘上,此举一出,更是有人提议将长公主关入大牢,以绝后患。
然而正当此时,长公主却向朝廷献上了草原另外几个蠢蠢欲动的部族首领头颅。
皇帝本就念及自己唯一同父同母的胞妹,见到头颅更是大喜过望,力排众议,将长公主迎回宫中。
自此,西北草原再无反叛势力,朝廷建立了晟淮府,当地百姓在景华公主和她儿子的带领下,安居乐业。
似乎是为了补偿自己这个远嫁又守寡的妹妹,皇帝特许其临朝听政,并将东北边境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权交予她手。
而这十余年间,长公主一向与丞相杨峻等世家大族不睦,与士族所亲近的太子亦是不冷不热。
她虽然表面与寒门士子无甚瓜葛,却在与世家你来我往的斗争过程中,此消彼长,屡屡使寒门受益,隐隐有与士族剑拔弩张的趋势,双方暗流涌动。
“你以为她何以与世家抗衡?那些士族势力,自前朝便根深蒂固,岂是你们这些无根之‘蝶’所能匹敌?”
魏辞盈张开紧咬的唇瓣,想要与他争论,却被他制止,“高家二百余口,一夜之间尽皆丧命,次日她便举荐一批士子顶替高家的职位,难道,这都是巧合吗?”
魏书言的文弱的身躯微颤,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魏辞盈无力地坐在木凳上,手指无意识地紧抠桌沿。
三年前,高家灭门悬案,轰动整个大梁,饶是她远在江南,亦有所耳闻。
高家,乃辅佐高祖改朝换代的五大世家之一,更是财富之巨,无人能出其右。
高家共有二十余名男子官至四品以上,当时的大梁丞相高桓,更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崇德二十一年腊月二十,正值高桓六十六岁寿诞。是夜,高府灯火辉煌,门庭若市,前来拜寿之人络绎不绝,直至子时才散去。
正当全府上下疲惫松懈之际,一伙死士闯入府中,夺去了所有人的性命,无一活口。
次日清晨,鲜血自门缝流淌至街道,无声地诉说,紧闭的府门内,究竟是何等惨烈的人间地狱。
诚然,此等人间惨剧,的确是骇人听闻,然而那高府之中,亦非净土。
高家以及高家庇护的人,仗着滔天的权势,无恶不作,高恒的儿子高峥更是做过不少欺男霸女,抢田占地的恶事,其恶行早已传遍大梁,纨绔之名,人尽皆知。
当年甚至江宁的儿童间都流传着一句童谣:两山高巍巍,人间立巍巍。
“三哥,你怎可断言高府之祸,乃长公主所为?”魏辞盈轻语,试图让魏书言信服她的判断。毕竟魏书言是她自幼最敬仰的兄长,若是他不认同,她心中难以安宁。
魏书言长叹一声,捂面唏嘘:“是啊,我一个臭编书的,又怎么能对个中真相了然于心呢……”
魏辞盈轻轻拨开他的手,望着他眼中那一丝颓然,心底愈发酸涩,“三哥,倘若长公主真能助寒门士子一臂之力,于朝堂之上崭露头角,你亦能受益。看着那些士族尸位素餐,庸碌无为,难道你不想取而代之吗?”
“我当然想!”魏书言拍案而起,随即又叹了口气,“只是,我不希望我的妹妹去以身犯险。”
“怎么会呢?三哥多虑了。”魏辞盈为他斟上一杯热茶,待他饮下,气息稍定,这才说道:“我心中自有明镜,是非曲直,自有定夺,断不会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她指尖在杯身轻转,沉吟道:“若真有朝一日,殿下命我去行违心之事,我必拼死反抗。”
听到“死”字,魏书言眉头紧皱,魏辞盈急忙宽慰他:“不至于到那一步的,但凡发现有什么不妥,我一定会果断脱身。放心吧,三哥。”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睛,魏书言闷闷地苦笑一声,正色道:“那我们说好了,若有异常,你要立刻离开「蝶」。她要是为难你,你就来寻我!你三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定会护你周全。”
魏辞盈忍俊不禁,轻笑出声,捧腹调侃道:“三哥如此文雅之人,竟也说上这样的俗语了,我看当真是神仙下凡了!”
“你这丫头,就会取笑我。”魏书言收拾了碎瓷片,又为她斟满茶水,直直地送到唇边,“茶水都堵不住你这伶牙俐齿。”
简陋的住处没有消毒的药物,魏辞盈只得用三哥所藏的白酒帮他清洗手掌的伤口,为了这坛佳酿,可把他心疼了许久。
时至正午,二人决定去京城上好的鼎襄酒楼好好吃一顿,谁知菜肴还没上齐,酒楼内却突生变故,打斗之声骤起。未避免被拳脚殃及,酒楼内的食客都被迫挤到了角落。
只见楼上两人,一路推搡扭打至一楼,众人皆避之唯恐不及。两人头发与衣衫已然纠缠不清,面目难辨,但衣着华贵,显然非寻常子弟。
二人唇枪舌剑,污言秽语不断。从二人的争吵中,魏辞盈听出了事情的缘由:那蓝衣男子事先派小厮占据酒楼天字房,而绿衣男子随后而至,不知内情,欲入天字房,两方因此争执不休。
绿衣男子嚷嚷着从来没听说过鼎襄酒楼有占座的道理,遣随从将那小厮打了一顿,占了天字房。蓝衣男子来了自是火冒三丈,双方这才扭打在一起。
只言片语中似乎听得什么“我们卢家”,倒是让她提起了兴趣。
大梁开国以来,世家大族中以高、杨、卢、虞、荆五大家族为尊,其中高家已然覆灭,如今另四家中,以杨家为首。
那卢家祖上是军功出身,大梁军队中的大小将领,有不少是卢家家主、如今的兵部尚书卢鹏举荐的。
这绿衣男子看上去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也略有些功夫;不过蓝衣男子较为年长,拳脚功力明显更为深厚。渐渐地,绿衣男子便落了下风。
眼见绿衣男子单挑不过,随从小厮摩拳擦掌,单打独斗即将演变为一场更激烈的冲突时,自楼梯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二位公子,请息怒!且听我一言,莫要再打了!”
魏辞盈循声望去,只见一青衫男子疾步而来。他约莫弱冠之年,身材修长,姿态挺拔,步履从容。
一袭青衫清透脱俗,衣袂轻扬,举止间流露出优雅从容的风度。他头戴玉冠,长发束起,更显气质不凡。
走近了才见他面容清俊,线条利落干净。鼻高唇薄,唇角带着自然的弧度,似笑非笑。
虽是面貌淡雅,眉眼却十分精致,目若朗星,炯炯有神,扫视众人时,仿佛能洞察人心。
那对剑眉星目随着笑意弯成狭长的小舟,温和无害的眼神投向两个斗殴的男子。
他灵巧地闪过二人的拳脚,一手抓住一人的肩膀,清亮含笑的声音再次响起,“二位公子,看在我的薄面上,休要再争了!”
两人正是怒发冲冠之际,听闻有人劝架,嘴上先骂道“你算什么东西,敢拦小爷”,目光才不耐烦地转向那男子。
谁知这二人一见男子的样貌,真的放下拉扯的手脚,立刻向后各退一步,撩起衣袍便要行礼。
魏辞盈心生疑惑,能令卢家子弟如此谦卑的人,莫非是杨家或是皇室中人?市井之中,杨家似乎更为可能,不过此前怎地从未听闻杨家有此等青年?
那男子仍是带着浅浅的笑容,拉住两人,朗声道:“我们之间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不如痛饮此杯。”他召来小二,上了三个酒杯,亲自倒酒,“化干戈为玉帛,如何?”
然而那两人竟是犹豫着,谁也没去接那酒杯,愣是让他在半空举着手臂,男子尴尬地干笑了几声,将酒杯放在一旁。
绿衣男子义愤填膺地说道:“爷,不是我不给您面子,只是今日我有重客要会见,不得不用天字房。您看……”
蓝衣男子闻声,又是气急败坏地拉起衣袖,指着绿衣男子说道:“老子也有要事,而且是我先来占天字房的,先到先得,凭什么让给你?”
“哎哎哎!”那贵族男子连忙推开二人忿忿相对的拳头,眼珠一转,说道,“不如这样,二位听我一言!”
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既然二位皆有要事,我那间地字号的房间,便让给……”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握住了蓝衣男子的手臂,“让给您了!”
“爷,为什么我要把天字房让给他啊?”那蓝衣男子顿时暴跳如雷,额头青筋暴起,愤怒至极,“老子也是刀山火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凭什么处处要低这个,这个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一头?就因为他从个好娘的肚子里爬出来?”
“庄叔!”那男子惊喝一声,一面将挥起拳头的绿衣男子挡在身后,一面带着些愠怒对蓝衣男子冷声说道,“注意言辞。”
魏辞盈终于看明白了,原来又是一场士族与寒门的纷争。
显然,在这个青衫男子的刻意推动下,寒门又是一场大败。
分明那个“庄叔”先来的,如今竟是要他相让。魏辞盈不禁回想起三哥家徒四壁的凄凉,猜想他平日里肯定也没少吃亏,心中愈发地为寒门忿忿不平。
当她目睹青衫男子掏出银两要给蓝衣男子结账,欲以钱财息事宁人时,心中的怒火更是如火山般喷薄而出。
魏辞盈毅然决然地走出围观的人群,声音铿锵有力:“先到先得,天经地义!尔等怎可颠倒是非,仗势欺人?”
此言一出,鼎襄酒楼所有人的目光都像箭一般落在她的身上。
那位劝架的贵族男子微皱眉头,将她从头到脚审视一番,随后向她走过来。
随着他一步步靠近,魏辞盈的心猛地提了起来。在二人仅有一臂之隔时,她似乎看到他抬了抬手臂。
霎时,她全身的汗毛竖起,脑海中警铃大作,血脉沸腾,呼吸急促,一股强烈的冲动,驱使她咬紧了牙关,如弦上之箭,一触即发。
——迈步,伸掌,拉肘,扳头,推压,行云流水。
随着男子“砰”的一声仰面倒地,四周响起一片惊呼。
魏辞盈低下头,看着男子疼痛与不可置信交织的无辜泪眼,心下顿觉不妙。
抬起头,只见一圈侍卫严阵以待,皆是虎视眈眈,死死地盯着她。
魏辞盈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她屏住呼吸,愣愣地站在原地,脑海中一片空白,耳畔嗡嗡作响。
这时,身后传来一股力量,魏辞盈转头望去,只见魏书言紧握她的手,口中大喝一声:
“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