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国人一直生活在乌托邦里,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基本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一旦出个x奸案、x人案,马上轰动全国,能被兔子人念叨好几年。

    叶回舟在网络上听说往后几年的严打,估计只有是这时候开始有倪端了。

    晚上六点半,公司后面的路灯就点亮了。

    从六公司后门里面突然推出了一长溜摆摊手推车,那帮男男女女们迅速霸占了吉祥坊下的骑楼的位置。

    于是吵闹的声音此起彼伏,想买卖,洋火,一块钱,两大包,加两盒。打火机,一块钱,四个。

    “收啤酒瓶子”的吆喝声。

    买磁带,tdK.南方来的歌曲……。

    吴胜利居然早就分出人罢了一个位置,招呼阿牛踩着三轮车停在了鼓楼的下面。

    农机厂可是来了一群人,霸占了好大一个地方。

    六台单车还有阿牛的三轮车都带有摆地摊的装备,叶回舟两辈子还没有摆过地摊,但是没有见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就直接指挥起来。

    阿牛也很是兴奋,他从车上拉出来的首先是小型铝合金货架往车跟前一摆,正对的街道口。

    叶回舟在三轮车上拿起一个一米长,公分宽的八爪鱼天线包装盒往铝合金货架上一搁,连续摆了六个才摆满。

    在路灯的照耀下,包装盒上的封面显得是那么科幻那么有档次,显示出了b格满满的。

    叶回舟看了视频才知道,对于摆地摊来说,不是说摆地摊就是直接在一张布铺在地上,那有货架是最基本的。

    因为你的产品放在货架上顾客才能看得最清楚,如果真的是在地上摆地摊,顾客需要蹲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顾客的留存率,所以货架还是很重要的。

    沈萍和虎妞用竹竿子拿着横幅,上面写着:“rb原装进口,八爪鱼电视天线,可以看几十个台!”

    对于货架来说,可能确实有的产品用不太着,这个得根据实际情况来,但是横幅是每个摆地摊必须有的。

    横幅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顾客清楚你是卖的啥,你是怎么卖的,这样就减少了一些麻烦的环节。

    所以,叶回舟昨天晚上就制作出来了。

    叶回舟又从三轮车上拿起电喇叭,“喂喂喂”,叫了两声,然后交给了站在旁边的吴胜利。

    吴胜利拿着电喇叭还是塑料做的,比他们村老槐树上绑着一个铝大喇叭还要轻。

    吴胜利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电喇叭”,十几年前吧!

    那时还没上小学。有一天,他跟母亲在集市上买货,突然听到一阵响声,仰头一望,声音是从一根毛竹电杆顶端绑着的一只像铁葫芦一样的东西里发出来的。

    母亲告诉他那是一只“电喇叭”。他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么一只铁葫芦怎么能有说有唱的,想一想就好笑!

    后来总算知道的,他们村的有线广播喇叭里的声音是各县广播站统一播送的,各地乡镇设一个扩音转播站。

    广播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每次两三个小时,每天都播送,从不间断。

    现在农户家中手表闹钟十分稀少,人们计时大都看太阳或月亮的方位来估摸。() ()

    自从有了有线广播,每天广播节目的开始与结束便成了人们估摸时间的重要依据。

    比如,每天早上第一次播音开始便是上学孩子起床的时间,如果过了此时还不起床,上学肯定要迟到了。

    他自己上学就是这么过来的。

    吴胜利也学着,“喂喂喂”三声,就甩开腮帮子,按照下午背的广告词开始大声地宣传起来。

    这个主要就是吸引顾客的,总不可能老是用自己的嗓子喊吧!

    要不喊的话路过的或者远处的顾客又听不见,电喇叭就派上用场了,不浪费力气,又能轻轻松松吸引来顾客。

    果然,不一会儿的功夫鼓楼下就围拢了十几个人。

    叶回舟刚把折叠桌摆好,又把几张塑料凳子从车上拉起来,然后自己坐在折叠桌后面。

    从背着的书包里面掏出魔改过的松下四寸屏,把一个八爪鱼天线盒拆开。

    在围观人群的注视下,迅速地组装起来,然后叫阿牛爬上鼓楼下竖起电视天线。

    紧接着,叶回舟点亮了松下四寸屏放在折叠桌上,调大声音。

    “快看吧!里面有小人!”

    站在折叠桌左手边一位矮墩墩的大妈说。

    另一位高个子的大妈,看着矮墩墩鄙夷地说道:“那是电视机,我们那栋楼马鞍全家就有一台,我昨天还去他们家看过,外国人在里面打枪可精彩了。”

    旁边有一个年轻人,拿着一袋一毛钱的袋装啤酒一边喝一边嘲讽着高个子大妈。

    “花嫂,昨天你到我家看的那个片子叫加里森敢死队,可惜昨天最后一集,xx台不播了,哎,明显是没播完,扯淡啊!”

    叶回舟听到熟悉的话语抬起头一看,居然是昨天收保护费的年轻人。

    不过,这时年轻人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像个邻家大男孩,颓废而又帅气。

    邻家大男孩刚要继续讲,这时旁边正在摆摊的一位多岁的大妈就笑骂道:

    “花嫂,不要跟他一般见识,马帅,还不赶快过来!”

    “来了来了!”这个叫马帅的年轻人极不情愿地走了过去帮忙。

    过了半个小时,围观的人群更多了,但是没有一个人问天线的价格。

    沈萍和吴胜利还有面上带的微笑,却急在心里。

    只有,叶回舟还是那副爱买不买算的德行,他坐了半个小时,屁股坐痛了就站了起来,拍拍屁股往周围望望。

    就往马帅的摊位走去。

    马帅的年龄比叶回舟小一岁,个头矮半个脑袋,估计米还不到,不过长得随他妈。

    “阿姨,我是隔壁那一摊的,我姓叶,您叫我小叶就可以了!”

    大姐刚收完钱,心里正美滋滋的,看见叶回舟本着来到就是客就热情地打个招呼。

    “哎呀,小叶呀!我姓宋,你叫我宋大姐!我这个贪你可看上什么?”

    叶回舟就是弯下腰,看着不大的折叠桌摆着三大玻璃罐就笑着问:“你这个泡萝卜怎么卖!”

    宋蕊就豪爽地说:“我见你,很面生,不像那位沈姑娘经常跟我打招呼,马帅给这位小叶哥哥打半斤泡萝卜,尝尝鲜!”

章节目录

我在1980年有个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东南肥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南肥肥并收藏我在1980年有个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