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荣宝堂去的路上,穿花拂柳、亭台楼阁,溪流潺潺,碧湖如洗,怪石林立、曲径通幽,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异。
罗云芷拉着薛清的手,边走边聊,温柔大方,言语怡人:“三妹妹,是第一次来江陵府吗?”
薛清点头称是。
罗云芷笑道:“那改日,要带妹妹好好逛一逛了!”
身后的薛珍雅不屑道:“别说江陵府了,你这几日能把这罗家花园逛明白就不错了!别迷了路,显得没见识,给薛家丢人现眼!”
薛清就像没听见一样,充耳不闻。
薛珍雅旁边的罗云华离了大房主宅,立刻显得活泼起来,笑着说:“别的路也就罢了,三妹妹只需记得往荣宝堂的路就行,这几日我们都在那玩儿!”
“荣宝堂的路不太好走,三妹妹要小心脚下!”
薛珍雅阴阳怪气道,然后,歪头对着身边的罗云华,用口型,无声地示意了两个字“大脚”。
罗云华年纪小,一时没憋住,“哧”地笑出了声。
谁都知道,肯定是嘲笑薛清呢。
罗云芷担心地抬眼看了看薛清,看她跟没事人一样。
罗云芷又不满地回身,狠狠瞪了罗云华一眼。
再怎么说,这两个姓薛的姑娘,都是侯爷府千金,她们互相怎么闹,那都是薛家的事,怎么也轮不到罗家女儿来笑话。
小心惹恼了薛清,闹起来,当下不给罗家脸。
那就谁都没脸了。
出了二进,往旁边拐,就是荣宝堂。
这荣宝堂,说是一个堂屋,其实,是一个园中园。
在罗家花园里,占地不小,别树一帜。
一进门,就是一大片竹林,种着各种竹子,四季竹 、罗汉竹 、黄槽石绿竹、 金镶玉竹、 长叶苦竹 、孝顺竹、 紫蒲头石竹,竟然共计45种之多。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碧竹掩映,芭蕉婆娑,竹林居中有羊肠小道,曲折前行。
待到堂前,有一汪碧水,名唤洗墨池,这是一池活水,可以在此浣笔洗砚,风雅之极。
旁边,有一棵百年青檀树,遮天蔽日,古意盎然,老远就有一股异香袭来。
这青檀树,便是在整个南朝,都实属罕见,在罗家花园,也就只有这一棵而已。
围着荣宝堂,还引进了一股活水,犹如溪流潺潺流动,汩汩而响,内中有红色小鱼游动,不时跃出水面,甚为雅趣。
几人还没进荣宝堂,就有紫衣少女笑嚷着迎出来:“来这么晚!要罚要罚!”
薛珍雅快步扑过去,直接抱住那少女的腰撒娇:“姚姐姐,我都想你想得不行了!”
罗云芷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你亲姐姐呢!”
薛珍雅笑着叫:“就是亲的!就是亲的!”又捧着对方的脸叹息:“”我要有个合适的兄弟,必要把你娶回我家去!”
罗云芷笑骂:“这妮子,说话也不脸红!”
那少女倒是爽朗,嘻嘻笑着:“我倒是愿意嫁到你家去!可惜我也没有合适的兄弟,不然收了你做我小姑子!”
笑闹间,大家进了荣宝堂。
这里甚是宽敞,有平常大厅的几倍大,倒像是个书画苑,到处挂着、吊着、铺着、摆着,诗词、字画,笔墨酣淋。
居中有一个巨长的长案,摆着一叠叠的宣纸,各式毛笔、各式砚台、各式镇纸,多有珍品孤品,比起外面的铺子也不遑多让。
旁边,则有各种乐器,琴、筝、笛、笙、萧,俱是佳品,但就那样随便在案上扔着,似乎供人随时拿起弹奏取乐。
还有几个案上,摆着几副晶莹透亮的玉棋子,有的还是残局,似乎刚刚还有人在此对弈。
除此之外,小案几上还准备着各类糕点糖果、水果蜜饯、香茗糖水,自取自足,各式各样。
看起来,倒有点儿酒池肉林的感觉。
屋里嘈杂纷扰,站立坐卧着十几个少女,叽叽喳喳,谈笑风生。
不过,这些少女自然地分成了两团,一团在居中长案前,另一团,聚在西边一角。
罗云华跟着她们进来,自然就去了西边一角,那边,自有姐姐妹妹揽着她说话。
紫衣少女带着她们来到长案前,嚷嚷着:“来了!来了!”
罗云芷很自然地承担起主家的责任,得介绍大家认识。
“这位就是镇南侯府的薛清,清妹妹,她在薛家行三,叫她三妹妹也行!”
众人纷纷“三妹妹”“清妹妹”地乱叫,唯有薛珍雅一撇嘴。
“这是我二叔母娘家的侄女,姚金枝,你也该叫姐姐!”罗云芷先介绍那个活泼张扬的紫衣少女。
罗家二爷,也就是二房,也就是袁氏的小叔子,乃是庶出,娶了妻子姚氏。
这姚金枝,就是姚氏哥哥的女儿。
薛清自然叫姐姐。
姚金枝刚要回礼叫妹妹,却被薛珍雅使劲捏了捏胳膊。
“这是袁姐姐,闺名美雯,是我大舅舅家的长女。”
这是袁氏哥哥家的女儿。
袁美雯神情有些清高,人也又瘦又高,矜持地点了点头。
罗云芷又特地把薛清引到了西边这一团。
这一团居中一个鹅蛋脸、长相出挑的少女正在咯咯笑着。
罗云芷介绍:“这也是姚姐姐。”
这少女明显是这一团的中心人物,听到罗云芷这样介绍,嘟着嘴抱怨:“什么这个姚姐姐,那个姚姐姐的,我没有名字吗?我叫姚金兰!”
那边,姚金枝听到了,立刻扬眉叫嚷:“叫你一声姐姐,那是给你面子!人家好歹也是镇南侯府的嫡女!”
姚金兰立刻反唇相讥:“嫡女怎么了?”
姚金枝冷笑,故意将右手腕露出来,显出一个红丹丹的珊瑚手钏:“这就是嫡女!你有吗?”
姚金兰嘿嘿怪笑:“这手钏,也无非就是代表生得好而已,要我说,本应有才有德者居之!不知道是谁,上不得夫子欢心,下不得姐妹敬重,要德无德,要才无才!比我大几个时辰出世,戴着个手钏子,就处处显摆!”
姚金枝大怒,她还没说什么,身边的薛珍雅连眉毛都立起来了:“你说什么呢?再说一遍!这要是在我家,庶女敢这样说道嫡女,早就送去庙里剪了头发当姑子了!”
她这一句话,西面这一团少女立刻都沉下脸来。
别的人也就罢了,这里毕竟是罗府,罗云华细细地嗓音道:“二姐姐这话说得忒难听了些。什么嫡庶,不都是府里的小姐?”
薛珍雅“嘿嘿”怪笑一声:“二妹妹,你可别乱替人出头,小心被人算计了去!听说楼家哥哥,可是夸了姚美兰的诗!”
罗云华咬着唇,红着脸,低头不语。
楼家哥哥,那就是楼氏的弟弟喽。
两团人谁说话也不好听,一会儿就乱糟糟吵成一团。
薛清看明白了,这两团,一团都是嫡女,一团都是庶女,自然分了阵营。
原本,在北朝时,嫡庶等级严格,嫡尊庶卑。
但是从北朝到南朝,多少世家贵族家破人亡,人口凋零,家族不兴,妻离子散,家财败落,百年世家,顷刻化为齑粉。
因此,但凡能延续家族,振兴家族声望,嫡庶也就不太分明了。
混乱中,罗云芷胡乱又替薛清介绍了几个少女,彼此互相“姐姐”“妹妹”一顿乱叫,也不知道怎么排的,反正最后只论年纪就好。
然后罗云芷一副头疼的样子,把薛清拉到一边解释。
这姚金枝,和姚金兰,一嫡一庶,简直就像天生的对头。
她们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姚金枝比姚金兰早出生了两个时辰,且是夫人肚子里出生的,就成了嫡长女。
姚金兰是姨娘肚子里出生的,又晚了两个时辰出生,就成了庶次女。
可是姚金兰从小聪慧过人,摸样出众,深得姚老爷喜欢,所以,从小来说,虽然是庶女,供养不比嫡女差,而且,还更得宠一些。
这里还有一点儿其他的故事。
姚家,原本是北朝大姓,可是南迁时,遭逢了大难,姚金枝的母亲夫人,和姚金兰的母亲姨娘,在南迁途中,同时殒命了。
当时只剩下一个婆子,护着两个还不懂事识人的小姐,逃到了南地。
据那个婆子说,原本姚金兰的母亲姨娘,是可以逃出生天的,可是她偏偏为了搭救姚金枝的母亲夫人,这才搭上了一条性命。
所以,姚老爷感动之余,对姚金兰,那更是爱屋及乌,吃喝住行、首饰衣服、自小教导,都是两个女儿一模一样,动不动还让姚金枝让着妹妹。
这样,两个姑娘能没有矛盾吗。
就这么说话间,两团人马,已经叫上号了。
最后,商定以游戏分胜负,这游戏,便是“宝盒开谜”。
很简单,各出谜面谜底,以诗句为谜面,谜底可以是人名、可以是物、可以是花鸟鱼虫,什么都可以,但谜底要安放在盒子里,待到对方猜出,当场开盒,确定对错。
当然了,你要说谜底是李白,总不能把李白放盒子里,放个李白的名字或者诗句即可。
你要说谜底是马,也不能把马放进盒子里,里面纸笺画一匹马就好。
不过要是谜底是朵牡丹,放一朵牡丹在盒子里,就显得很风雅了。
所以,这个游戏,一来考究诗词,二来谜底的呈现方式,也考究风雅。
比如谜底是马,你当然写个“马”字也是可以的,但若是丹青如神,画出一匹神驹,那也是虽败犹荣。
这个游戏,她们常常玩,道具都是现成的。
商议好之后,各自都思索筹划起来,力图各有巧思。
罗云芷拉着薛清的手,边走边聊,温柔大方,言语怡人:“三妹妹,是第一次来江陵府吗?”
薛清点头称是。
罗云芷笑道:“那改日,要带妹妹好好逛一逛了!”
身后的薛珍雅不屑道:“别说江陵府了,你这几日能把这罗家花园逛明白就不错了!别迷了路,显得没见识,给薛家丢人现眼!”
薛清就像没听见一样,充耳不闻。
薛珍雅旁边的罗云华离了大房主宅,立刻显得活泼起来,笑着说:“别的路也就罢了,三妹妹只需记得往荣宝堂的路就行,这几日我们都在那玩儿!”
“荣宝堂的路不太好走,三妹妹要小心脚下!”
薛珍雅阴阳怪气道,然后,歪头对着身边的罗云华,用口型,无声地示意了两个字“大脚”。
罗云华年纪小,一时没憋住,“哧”地笑出了声。
谁都知道,肯定是嘲笑薛清呢。
罗云芷担心地抬眼看了看薛清,看她跟没事人一样。
罗云芷又不满地回身,狠狠瞪了罗云华一眼。
再怎么说,这两个姓薛的姑娘,都是侯爷府千金,她们互相怎么闹,那都是薛家的事,怎么也轮不到罗家女儿来笑话。
小心惹恼了薛清,闹起来,当下不给罗家脸。
那就谁都没脸了。
出了二进,往旁边拐,就是荣宝堂。
这荣宝堂,说是一个堂屋,其实,是一个园中园。
在罗家花园里,占地不小,别树一帜。
一进门,就是一大片竹林,种着各种竹子,四季竹 、罗汉竹 、黄槽石绿竹、 金镶玉竹、 长叶苦竹 、孝顺竹、 紫蒲头石竹,竟然共计45种之多。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碧竹掩映,芭蕉婆娑,竹林居中有羊肠小道,曲折前行。
待到堂前,有一汪碧水,名唤洗墨池,这是一池活水,可以在此浣笔洗砚,风雅之极。
旁边,有一棵百年青檀树,遮天蔽日,古意盎然,老远就有一股异香袭来。
这青檀树,便是在整个南朝,都实属罕见,在罗家花园,也就只有这一棵而已。
围着荣宝堂,还引进了一股活水,犹如溪流潺潺流动,汩汩而响,内中有红色小鱼游动,不时跃出水面,甚为雅趣。
几人还没进荣宝堂,就有紫衣少女笑嚷着迎出来:“来这么晚!要罚要罚!”
薛珍雅快步扑过去,直接抱住那少女的腰撒娇:“姚姐姐,我都想你想得不行了!”
罗云芷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你亲姐姐呢!”
薛珍雅笑着叫:“就是亲的!就是亲的!”又捧着对方的脸叹息:“”我要有个合适的兄弟,必要把你娶回我家去!”
罗云芷笑骂:“这妮子,说话也不脸红!”
那少女倒是爽朗,嘻嘻笑着:“我倒是愿意嫁到你家去!可惜我也没有合适的兄弟,不然收了你做我小姑子!”
笑闹间,大家进了荣宝堂。
这里甚是宽敞,有平常大厅的几倍大,倒像是个书画苑,到处挂着、吊着、铺着、摆着,诗词、字画,笔墨酣淋。
居中有一个巨长的长案,摆着一叠叠的宣纸,各式毛笔、各式砚台、各式镇纸,多有珍品孤品,比起外面的铺子也不遑多让。
旁边,则有各种乐器,琴、筝、笛、笙、萧,俱是佳品,但就那样随便在案上扔着,似乎供人随时拿起弹奏取乐。
还有几个案上,摆着几副晶莹透亮的玉棋子,有的还是残局,似乎刚刚还有人在此对弈。
除此之外,小案几上还准备着各类糕点糖果、水果蜜饯、香茗糖水,自取自足,各式各样。
看起来,倒有点儿酒池肉林的感觉。
屋里嘈杂纷扰,站立坐卧着十几个少女,叽叽喳喳,谈笑风生。
不过,这些少女自然地分成了两团,一团在居中长案前,另一团,聚在西边一角。
罗云华跟着她们进来,自然就去了西边一角,那边,自有姐姐妹妹揽着她说话。
紫衣少女带着她们来到长案前,嚷嚷着:“来了!来了!”
罗云芷很自然地承担起主家的责任,得介绍大家认识。
“这位就是镇南侯府的薛清,清妹妹,她在薛家行三,叫她三妹妹也行!”
众人纷纷“三妹妹”“清妹妹”地乱叫,唯有薛珍雅一撇嘴。
“这是我二叔母娘家的侄女,姚金枝,你也该叫姐姐!”罗云芷先介绍那个活泼张扬的紫衣少女。
罗家二爷,也就是二房,也就是袁氏的小叔子,乃是庶出,娶了妻子姚氏。
这姚金枝,就是姚氏哥哥的女儿。
薛清自然叫姐姐。
姚金枝刚要回礼叫妹妹,却被薛珍雅使劲捏了捏胳膊。
“这是袁姐姐,闺名美雯,是我大舅舅家的长女。”
这是袁氏哥哥家的女儿。
袁美雯神情有些清高,人也又瘦又高,矜持地点了点头。
罗云芷又特地把薛清引到了西边这一团。
这一团居中一个鹅蛋脸、长相出挑的少女正在咯咯笑着。
罗云芷介绍:“这也是姚姐姐。”
这少女明显是这一团的中心人物,听到罗云芷这样介绍,嘟着嘴抱怨:“什么这个姚姐姐,那个姚姐姐的,我没有名字吗?我叫姚金兰!”
那边,姚金枝听到了,立刻扬眉叫嚷:“叫你一声姐姐,那是给你面子!人家好歹也是镇南侯府的嫡女!”
姚金兰立刻反唇相讥:“嫡女怎么了?”
姚金枝冷笑,故意将右手腕露出来,显出一个红丹丹的珊瑚手钏:“这就是嫡女!你有吗?”
姚金兰嘿嘿怪笑:“这手钏,也无非就是代表生得好而已,要我说,本应有才有德者居之!不知道是谁,上不得夫子欢心,下不得姐妹敬重,要德无德,要才无才!比我大几个时辰出世,戴着个手钏子,就处处显摆!”
姚金枝大怒,她还没说什么,身边的薛珍雅连眉毛都立起来了:“你说什么呢?再说一遍!这要是在我家,庶女敢这样说道嫡女,早就送去庙里剪了头发当姑子了!”
她这一句话,西面这一团少女立刻都沉下脸来。
别的人也就罢了,这里毕竟是罗府,罗云华细细地嗓音道:“二姐姐这话说得忒难听了些。什么嫡庶,不都是府里的小姐?”
薛珍雅“嘿嘿”怪笑一声:“二妹妹,你可别乱替人出头,小心被人算计了去!听说楼家哥哥,可是夸了姚美兰的诗!”
罗云华咬着唇,红着脸,低头不语。
楼家哥哥,那就是楼氏的弟弟喽。
两团人谁说话也不好听,一会儿就乱糟糟吵成一团。
薛清看明白了,这两团,一团都是嫡女,一团都是庶女,自然分了阵营。
原本,在北朝时,嫡庶等级严格,嫡尊庶卑。
但是从北朝到南朝,多少世家贵族家破人亡,人口凋零,家族不兴,妻离子散,家财败落,百年世家,顷刻化为齑粉。
因此,但凡能延续家族,振兴家族声望,嫡庶也就不太分明了。
混乱中,罗云芷胡乱又替薛清介绍了几个少女,彼此互相“姐姐”“妹妹”一顿乱叫,也不知道怎么排的,反正最后只论年纪就好。
然后罗云芷一副头疼的样子,把薛清拉到一边解释。
这姚金枝,和姚金兰,一嫡一庶,简直就像天生的对头。
她们两个,同年同月同日生,姚金枝比姚金兰早出生了两个时辰,且是夫人肚子里出生的,就成了嫡长女。
姚金兰是姨娘肚子里出生的,又晚了两个时辰出生,就成了庶次女。
可是姚金兰从小聪慧过人,摸样出众,深得姚老爷喜欢,所以,从小来说,虽然是庶女,供养不比嫡女差,而且,还更得宠一些。
这里还有一点儿其他的故事。
姚家,原本是北朝大姓,可是南迁时,遭逢了大难,姚金枝的母亲夫人,和姚金兰的母亲姨娘,在南迁途中,同时殒命了。
当时只剩下一个婆子,护着两个还不懂事识人的小姐,逃到了南地。
据那个婆子说,原本姚金兰的母亲姨娘,是可以逃出生天的,可是她偏偏为了搭救姚金枝的母亲夫人,这才搭上了一条性命。
所以,姚老爷感动之余,对姚金兰,那更是爱屋及乌,吃喝住行、首饰衣服、自小教导,都是两个女儿一模一样,动不动还让姚金枝让着妹妹。
这样,两个姑娘能没有矛盾吗。
就这么说话间,两团人马,已经叫上号了。
最后,商定以游戏分胜负,这游戏,便是“宝盒开谜”。
很简单,各出谜面谜底,以诗句为谜面,谜底可以是人名、可以是物、可以是花鸟鱼虫,什么都可以,但谜底要安放在盒子里,待到对方猜出,当场开盒,确定对错。
当然了,你要说谜底是李白,总不能把李白放盒子里,放个李白的名字或者诗句即可。
你要说谜底是马,也不能把马放进盒子里,里面纸笺画一匹马就好。
不过要是谜底是朵牡丹,放一朵牡丹在盒子里,就显得很风雅了。
所以,这个游戏,一来考究诗词,二来谜底的呈现方式,也考究风雅。
比如谜底是马,你当然写个“马”字也是可以的,但若是丹青如神,画出一匹神驹,那也是虽败犹荣。
这个游戏,她们常常玩,道具都是现成的。
商议好之后,各自都思索筹划起来,力图各有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