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太祖八年,上元佳节。

    正月灯市的东都,一派火树银花的点缀,灯火不夜天的景色。沿河排列的两层小阁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红色绸缎挂在木制飞檐上,挂在高门口灯笼上的黄字亮过了月色。

    亭子里传来婉转悠扬的琴声,悬挂在苍老菩提树的祈福红带数以千计,随音飞舞。

    各种原木集坊沿着穿城而过的河岸排布,楼阁间飞舞着鲜红色的层叠帷幔。帷幔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欢声笑语洋溢在高挂在河边的数排灯笼下。橘黄的烛火摇曳,随着接连起伏的猜谜声,伴着道道喊彩,小二撑着钩子,将灯笼的谜底旋转而来。

    孩童的手中大多端着一份炒凉粉,抑或是捏着青瓷鸟型的哨子,围在少年少女拥挤的,空旷的蹴鞠台或投壶外面。缤纷的彩球有幸打进彩线勾织的九格网,哨声乍起,赢得一片叫好声。

    “元郎,等会再看,来放灯了!”

    灯市专为王公贵族雕砌了一座放灯的九瓣莲花台,延申至河内,推推搡搡的河边是挤满的人群。

    衣着华丽的美妇向岸上的儿子招手示意。她不过二十来岁,着紫黑相间的华丽襦裙,银纹雕琢锦绣双蝶,在裙尾振振而飞。身披挂坠银铃的黑灰色狐裘,头顶闹扫妆髻,嘴角点的两滴红痣是河灯的衬托中的瑰丽艳色。

    蹲在她身边的少妇看则起来格外素净。不着粉黛,发髻低攒,挽着的不过是几只毫无装饰的素簪。倘若对这身白衣细致端详,实则冗杂繁重,无色的纹路绣着暗蛟潜伏在大袖上,勾着头望向她指尖的花灯。

    她旁边的小儿不过三岁,安静地跪坐在母亲身旁。他也是素色的圆领窄袍子,粉雕玉琢的圆润脸蛋半遮在狐裘里,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歪着脑袋看向跪地虔诚祈愿的娘。

    “元郎,和娘一起把愿许了。”紫裙美妇拉住儿子的手:

    “许完愿别乱跑,记得去宴天下找你爹,要和叔伯打招呼,听到了吗。”

    唤作“元郎”的小儿不是汉人长相,肤色比他擦了脂粉的娘亲还要白细。在河灯照耀下,琥珀色的双瞳看向表弟,翻出自己的领口童声童气道:“表弟,我爹刚给我讨了个络索来戴着玩,给你看看。”

    一条串着红色玛瑙的项链,被刻着“远”的长命锁遮挡了个七七八八。

    元郎很不老实,母亲刚放了灯,他又溜到了那四方没有遮挡的蹴鞠台边。

    “这小子,”紫裙美妇叹口气,捏了捏外甥的小脸:“还是小殿下最乖了。”

    无人黑色的小巷,伸出的火舌卷上红色帷幔。

    “走水啦!!!”

    两位夫人刚刚踏上河岸,不知从何处穿来凄厉的惨叫声——抬头漫天的暗红色帷幔沉重地下垂,好像要向下滴水。火龙从最近的巷口钻出,沿着湿哒哒的帷幔席卷而来。

    一瞬间空气中蔓延开焦熟的恶臭,人群四处逃窜,本就不算宽敞的河岸一片混乱,几脚踩下着的,是不知谁掉落的风车和糖人。

    耳畔充斥着是妇女惨厉的喊叫,孩子们什么都看不见发出哀嚎痛哭,不断有人摔倒被踩在脚下,人们拼命地向河边挤去,哪怕推倒前面的人也在所不惜。

    河!

    人们拥挤着,争先恐后地向河岸奔赴,扎进水里,就能躲避身后滔天的火光,躲进水里,才有生的希望。

    “元郎!!!”

    紫裙美妇疯了一样扒开人群向蹴鞠台挤去,怎奈逆着潮水般的人群,她只能看着自己被越挤越远,各式发钗掉落,高高的发髻也半挂在脸庞。

    他们被扯散了。

    素裙少妇抱起儿子,随着人流试图往河边挤去。界限森严的九瓣莲花台上涌满了布衣,粗线黑发充斥着她的眼眶,她身姿纤弱,被激动的人群淹没,几次快要晕厥过去,唯有看着怀中的儿子,盯着前方肩背间透析出的光亮尽力猛钻,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被推搡到了岸边。

    她目光所到之处是无尽的,被火光点亮的帷幔,和尖叫流窜的人们。

    哪怕这时,她也是端庄沉稳地向高楼的方向挥手:“来人——”

    她的呼喊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但是在那片混乱的人中,她终于看到了姐姐——紫裙夫人的头顶上方的帷幔已经彻底烧着,火光四射,人群向周围流窜。白裙少妇用此生从未发出过的凄厉嗓音,冲着姐姐大喊:“阿姊,头上——”

    紫裙少妇鬓乱钗散,她在此时也看见了妹妹。陡然间,一双美目睁大欲裂,手指颤抖地指向妹妹的方向,说不出话来。

    妹妹回头,猩红色的原木从天而降。

    她捂住了幼儿的眼睛,拼劲全力将他揉进怀里,背后灼热的温度和刺耳的柴火声。

    灯市的大火蔓延了几个小时,直到十六日凌晨才刚刚殆尽。

    夜色终于漆黑,无云中,圆月堪堪褪去血色。

    坊间的帷幔几乎烧了个精光,雕栏玉砌被焚噬的面目全非,不少木柱倒塌彼此支撑着,摇摇欲坠,哪怕砸到地上漆黑的身体上,除了木材破碎的声音,没有其他声响。断壁残垣间是无尽的灰烬,空气中还未散去的恶臭,横七竖八乱堆的漆黑的尸体。

    早已残破不堪的屋檐上,成群的乌鸦停留驻足,发出惨切地哀叫。

    赶来认尸的家属哀声遍野,痛哭声响彻神都的天空。全城的郎中,府衙的官员得到消息。提着药箱举着火把赶来,尽力拯救着还能苟延残喘的伤员。

    一个不眠之夜。

    喧闹的一侧,斜背配囊的青衣女子飘然从无人的小巷中穿过,在哭天喊地中,她发现了躺在蹴鞠台脚,半阖着眼奄奄一息的小男孩。

    兴许是这一片太过空旷,没有什么建筑物的缘故,这小孩还算幸运,只是一张小脸被火烤的漆黑的,看着衣着的刺绣华丽,倒是哪家的小公子。

    “小孩,你还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家在何处?”

    小男孩垂在脸边的头发有些微卷,他害怕地蜷缩着,琥珀色的眼睛还没褪去昨夜的温度,映出一片金红来:“火,火。”

    “得了,可不是烧成了个傻子吧。”青衣女子单手轻松抱起他,另一只手从配囊中取出面巾给他擦了擦脸:“想起来也行,想不起来,也不是不行。”

    男孩紧紧地抓住脖颈的长命锁,将头埋在了女子怀里。

章节目录

长亭送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韦和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韦和堂并收藏长亭送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