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不相信,但是真的,我爱她,我真的爱她,我从来没想要害死她,我只是想活下去,想活下去有什么错?”
——“那昏呢?昏就不想活下去了吗?”
纽特的满头白发如他的话语般尖锐,锋芒刺穿了莉塔的心
“你不能把现实强行灌注予她的悲剧,扭曲作宿命,这根本就不是她的宿命,她的人生本远不止于此——莉塔·斯莱特兰奇!你根本不懂昏!她不想死!不想死啊——你别再自欺欺人,别再用宿命这样拙劣的借口推脱现实的责任了!你推脱的不只是你的背叛,还有魔法部为政绩的不择手段,霍格沃茨的失责,和上位者对民众的草菅人命!这样的麻木不仁正是昏最不愿看到的!”
“……她从没说过你会主动反击那两个人,她只说过你像一只不知道自己有壳的小乌龟,一碰到未知就猛的缩回壳中,这已经成为你本能的防御机制,她不能粗暴的将壳剥离你的身体,因为你与壳已浑然一体。她想保留你的壳,想要你多探出头看看美好,想要你自信,想要你快乐,想要你现实的伤痛能够被充满理想的灵魂治愈,还想要你爱你自己
她知道,了解,理解你的一切,却仍选择信任”
纽特没有再多言,也许是不肯让自己的泪在旁人眼前流下
在昏之后,莉塔再也没有见过纽特的眼泪,他将真情限制在唯有自己知道的眼眶之内,还未落下就用手悄悄擦去,不允许任何人窥见、探寻
他永远失去了那个能让他毫无顾忌全然托付脆弱的人
就像在纽特之外,莉塔从未见过昏那双外表柔软却永远坚强的浅绿色眼眸对谁掉过眼泪。
他们总是这样
总是拥有着将他人排除在他们二人世界之外的独一无二的气场
这一点,哪怕记忆被修改
漫长的十四年,也未能改变。
“我理解你挣扎不过人性,为生存不顾一切的本能”
纽特冰冷的侧望着莉塔那开始升起希冀的眸
“可是我没有原谅的资格,唯一能够原谅你的人,已经死了
被你杀死的。”
纽特利落的转身走开
莉塔的心随之一沉,眼中希冀的光被掐灭了
——她的昏一个又一个的离开她。
她好像总要拼命的爱点什么才能够活下去,她用疯狂的爱意维持生如浮萍的生命,用爱去牢牢扒住一个人,好像这样就能使自己不再随波逐流,停泊下来,有一个港湾可以依靠,可以借以分担自出生起便与她如影随形的一切苦厄
从前的她依靠着昏,像菟丝花,以爱紧紧缠绕着昏汲取生存的营养;昏死后,她又转而攀附、依靠着像昏一样、太阳般的忒休斯的热烈与强大;像昏一样、月亮般的纽特的坚定与温情
也许有一天他们能够凑成昏
可昏就是昏,没有人能够完全的代替昏
昏填补了她生命里母亲的空缺
她从小到大无数次在心中构建成的最完美的母亲的幻想,在昏出现在她生命里之后有了具体的形象
她的家里,从没有人爱她,她只能在孤单中幻想她那个早逝的母亲,很爱很爱她,只是她还没有记忆时母亲便死了,顺带把整个家里对莉塔的善意与爱都带进坟墓里去了
在昏之前她满世界寻找着母亲的影子,在昏身上 她苦苦寻求的爱得到了满足,从此昏死后她满世界寻找着昏的影子
而现在,远处那道背影是这世上最后与昏相似的人,他们是彼此的初心,承载着彼此的灵魂,她只能透过那越走越远的背影,寻求一丝曾经昏留下的温暖,她太渴望昏能宽恕她,让她耳边聒噪的杜鹃尖叫得以平息,虚浮躁动的灵魂得到慰藉
——“如果昏知道我会……那样做,她还会救我吗?”
纽特沧寂的背影顿住了
过了许久,最少也有一个世纪,他缓缓开口
“她会提醒你小心脚下”
莉塔吊紧的心稍稍放下了
可纽特接着近乎残酷的冷冷落下一句
——“然后,平安出了禁林,与你就此别过。”
莉塔被这决绝的反应刺痛,一瞬间几乎马上要将尖叫着把心底疯长的阴暗通通咆哮出来——“你凭什么指责我?你凭什么站在一个爱昏的人的角度指责我?你是爱昏吗?不,你是在迷恋那个拯救你的人,可以帮到你的,为你提供情绪价值的,让你不再孤单的对你有用的人,可以是昏,是其他人,甚至是一个性感的台灯,你对她所谓的爱有多少是出自这种被拯救的幻想情怀,又有多少是出自心灵相通的相互吸引?你根本不比我更爱她,你把爱她当作一种时尚单品对吗?一个可以显现出你的深情,无辜,这一切脆弱的美德以谋利的绝佳借口!你爱的根本不是昏,是昏可以带给你的一切!那些人通通死了,不见了,不需要你做些什么给昏报仇了,你松了一口气是吗?你遗憾不是遗憾昏死了,而是在遗憾你没有了弥补当初的过失,放过自己,轻松度过余生的机会!你和我一样自私,无情,虚伪,是个俗气又可悲的骗子!”
可她悲伤的再也没有力气,再也无力发泄,也无法发泄
她再清楚不过,她为缓解自身负罪感企图指责的那个人,完全不符合她咄咄逼人中的任何一项
那么她的这些话最应该指责谁?最符合谁的过错?
何出此言?不过是比起纽特,她更了解自己。
所以她只能将这些未能挣扎出唇齿的只言片语咽下去,像咽下无数锋利的镜片,破碎的镜片刮伤了喉咙,顺汹涌的情绪而下沉进胃里,鲜血淋漓,最后全部积蓄在心中,默默千万遍咀嚼、翻滚,把自己划的遍体鳞伤
而她在其中得到了一种快感,一种意犹未尽的快感
心在撕裂,这种被划伤的快感令她着迷,内壁被尖锐的镜片划开,像被羽毛尖轻轻抚过,瘙痒,令人忍不住发笑
她为此笑了一下,觉得自己这么想真傻,这么做真傻
“傻瓜……”
她摩挲着手死死扣着的衣角,微笑着轻轻说。
“你才是傻瓜……”
记忆里忽然跳出的昏躺在血泊中,浅绿色的眼眸在一片刺目的鲜红中宁静的闪烁,昏微笑着,充满包容的、温柔的望着她
昏毫无血色的脸,昏紧紧抓着魔杖而泛白的指关节,昏胸前闪烁着金光的渡鸦吊坠
昏一切的一切,只要她想,犹在眼前
莉塔忽然抽噎了一下,冰冷的悲伤漫上来堵满了喉咙,眼泪倾盆而下,淹没了勉强提起的唇角
是啊,她是傻瓜
她就是傻瓜
她从不为自己当时为了不让自己进阿兹卡班的急中生智感到羞愧
她只恨自己太傻,她真的太傻,没能想出让昏不用赴死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她怎么能抛弃昏啊——
那可是昏啊!那可是在所有人都排斥她时挺身而出的昏啊!是在她孤立无援时朝她伸出手的昏啊!是在她迷茫不安时为她排忧解难的昏啊!是在她胡作非为时循循善诱还为她兜底的昏啊!
在昏之后,谁还会懂她?
在昏之后,谁还会爱她?
莉塔狠狠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背脊抵着冰冷的墙慢慢下滑,双臂环住双膝,抱住了自己
地面的瓷砖上,随即出现了一个隐隐绰绰的女人的影子,模模糊糊的蜷缩作一团,像被埋葬在黑夜之下的,迷失的魂魄
莉塔伸手,再没有一只温暖的手握住她,指尖之下,一片冰凉
“昏……我错了”
纽特的背影越来越远,再也没有停留,直到消失在尽头的拐角
直到拐角的黑暗彻底吞没了远处那道单薄的黑影,空寂的脚步声也不再从冰凉的地面传来
昏离开了,彻底离开了。
莉塔将脸埋进双臂间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
——“忒休斯,你爱过我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一直在爱昏。”
这是忒休斯与她的最后一次对话。
莉塔有时在深夜回想起这次对话,会不无刻薄的想,也许在几个瞬间,他真的爱过,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也不想让自己知道,因为他一直以为那是昏,他一直在爱昏,他只爱昏,只能爱昏。
莉塔是被迫生来现实的,忒休斯是由理想走向现实的,纽特是不愿磨灭理想只能委身于现实中挣扎的
只有昏,只有他们记忆中的昏,那个年轻,鲜活,通透,永远不会变的昏,是绝对理想的,更是超越理想的,他们都想成为昏,可身处现实的他们永远成为不了昏,所以他们永远爱昏,永远怀念昏,像怀念那个曾经活过,挣扎过,最后在现实的海中沉沦,放弃,同化,活的不像自己的自己
昏是永远在他们心底的,不会被染指的角落
昏如今在他们心中的含义早已超越了那遥远的、短暂的三四年共处经历的曾经
昏不是一个人,是一种精神,一个过程,一次契机
在他们心里,昏已经不是昏了,而是那个被现实挟持着与昏一同死去的,理想化的、青春时的自己
他们只能一直向前走
而昏永远停留在那儿
停留在过去,停留在他们还意气风发,未被现实的重压击溃理想被迫卑躬屈膝的少年时
昏代替他们,成了他们理想中的自己。
记忆中的昏已被他们抹去所有个性,被信仰成为一尊象征过去的理想的他们的永不堕落的神
一个不屈的,反抗不公,讥讽丑恶,推翻黑暗,带着一点桀骜少年气的扁平的神
以祭奠他们逝去的理想与青春。
他们无比缅怀地爱着曾经的自己,却误以为这是在爱昏;
或者说,在如今现实社会的挤压下生存的他们被迫虚伪,顺从规则
社会需要受控而统一的思想为上所用
所以,哪怕在拉雪兹公墓的黑火前,曾经心中最纯粹的初心就站在他们的面前,现实的惨剧被戳破,鲜血淋漓,理想浴火重生觉醒,他们却仍只能假装自己所怀念的只是昏
只能是昏。
……
1928年,巫师莉塔辞去魔法部的工作,此后行踪成谜
同年,伦敦的一家麻瓜孤儿院迎来了一位新看护。
夏日的阳,秋日的风,冬日的雪,伦敦唯独没有春天。
其他护工们总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又一批,没人愿意待在这个年代久远,破旧不堪,阴气森森,毫无前途的孤儿院,只有改名换姓的莉塔一直驻守在原地,身边无数过客匆匆流转,只有她一人坚固的像磐石,数十年如一日,等待一个永不再来的春天。
几年过去,这位在职最久的看护成了这家孤儿院的院长。
十年后,1937年,当邓布利多接走孤儿院里一个名叫汤姆·里德尔的特殊孩子时,再次见到了这位避世绝俗的“科尔夫人”,这也是这位科尔夫人与魔法世界的最后一次接触。
后来,这家昏曾生活过的麻瓜孤儿院因伏地魔的崛起在魔法世界声名远扬,可惜那时为这所孤儿院尽心尽力、忙忙碌碌度过余生的院长科尔夫人已经与世长辞多年了
未能看到这个同样拥有黑色头发,绿色眼睛,瑰丽容颜的天才巫师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而结出的恶果。
……
莉塔余生从不间断用麻瓜相机记录下孤儿院门口大自然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阳光穿过雨后未散的水汽留下光的轨迹,天空中云朵之上的彩虹在人间留下浪漫的七彩影子,夏日的阳,秋日的硕果,冬日的雪,清晨的雾,午后的树影,黄昏的万丈霞光……
每一个进过院长办公室的人都会率先看见院长办公室与隐隐从门缝中漏出一些的院长寝室满墙怡人的风景照
院长喜欢大自然,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啊!
每个人看到那一张张构图独特的美丽照片都会情不自禁的这样感慨
夜晚,当孩子们都上床入睡,一切事务都安顿好后,莉塔洗出今天的胶片,凝视着今日被记录下的美景,轻抚相片
许久,她落下一吻
昏,今天的你,也很美。
……
莉塔余生的最后几天,总是午夜梦回年少时的霍格沃茨
越到风烛残年之时,脑中从不停歇杜鹃越不再鸣叫,随之而来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蝉鸣
蝉鸣一直在响,像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渠道
蝉鸣一直在响,浓郁的树荫在风中轻摇,少年的她与昏双双倒在树影中,惬意的倾听着树荫上的鸟叫
昏忽然起身一闪,把她吓了一跳
“怎么了?”
她紧张的问,对着昏看看右看看,急切的确认昏有没有哪里受伤
“你看”
昏张开手,手心躺着一只还没长出羽翼的、细弱的幼鸟,近乎透明的胸口猛烈的耸动,虚弱的连叫声都无法发出
“我把它送回鸟巢吧!”
她自告奋勇
昏摇了摇头
“你看上面”
昏说。
于是她顺着昏示意的方向看去,一只大鸟正从狭小的鸟巢中探头探脑地注视着树下的二人和昏手中的小鸟
“它是这只小鸟的父母吗?它们长得好像不太一样?”
莉塔不解
“不,这是喜鹊,那是杜鹃。”
昏又稳又快的给手心奄奄一息的雏鸟施加着施救的咒语,一边回她道
“杜鹃怎么会在喜鹊的巢里?”
莉塔瞅了瞅那只比起瘦弱的雏鸟简直如巨人般巨大、羽翼丰满,歪着头一脸凶相的大鸟,深怕它气急败坏的下来给昏添乱,防备的瞪着它,举起了魔杖
“杜鹃鸟不会自己筑巢,所以把蛋生在喜鹊的巢中,喜鹊会将破壳的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而杜鹃会抢夺小喜鹊的食物和资源最后将小喜鹊推出巢杀死,鸠占鹊巢。”
昏的魔杖一挥,一方干净的手帕飞来,昏小心翼翼的将雏鸟包裹在其中,与轻柔的手法对比强烈的,是其难得冷冰冰的话语
昏讨厌这只杜鹃鸟。
莉塔想
但这就是自然。
昏不可能不明白,但昏一定会在脑中激烈的反驳
难道可以以天性为理由开脱恶行吗?难道存在就是合理的吗?难道一直如此便是对的吗?难道不能变得更好吗?
如果鸠占鹊巢的存在是合理的,恃强凌弱难道是合理的吗?以大欺小难道是合理的吗?不惩罚霸凌者的视而不见难道是合理的吗?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剥削难道是合理的吗?
不,这些都不是合理的。
存在,并不代表着其合理。
不合理,就应该改变它。
哪怕其再权威,历史再悠久
都应该被打破、改变。
那时莉塔想对此说点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终究没有说,于是气氛沉默下来,昏救治好手心奄奄一息的小喜鹊,说要把它和那只渡鸦一样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话题又回到了杜鹃鸟,其他都已经忘记,她只深刻的记得昏说过
“以前我爸爸对我说过,在中国,杜鹃鸟也被称为子规鸟,是思念的象征,因为杜鹃的叫声像极了盼望归人还乡的思念,所以母亲用它盼望孩子的归家,爱人用它盼望所爱之人的归来。”
那时的莉塔在奇怪,昏明明不喜欢鸠占鹊巢的杜鹃鸟,却还将杜鹃说的这么美,在叙述“子规”这一别名与含义时,昏冰凉的浅绿色眼眸低垂着,融化作春水,荡漾开一圈又一圈波光粼粼的涟漪
那时的莉塔不知道那是乡愁,是昏从未回去也再也没能回去的故乡留给昏为数不多的精神思乡之土,也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已写好了脚本,只是她还太愚钝,没能参悟这鸠占鹊巢和无归的故事中对应着她人生悲凉基调的注脚。
从前莉塔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她在期待,她总在期待暑假快点过去,昏站在车站的路口,和纽特不知道在谈些什么,笑的灿烂
很多个漫长的假期过去,那两道总在车站前的身影,昏的下巴越抬越高,纽特的背脊越倾越下,他们说说笑笑,物理上的距离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因为他们的心永远是交融在一起的
昏,她的昏,她总是笑语盈盈的昏,总是在她还没靠近时就立刻发现她,昏总是会先悄悄对她挥挥手,然后拉拉纽特的衣袖,他们一齐转过身,背着光,模糊的像纸剪的的幽灵
“莉塔!过来呀!”
她背着行李快步的往前奔跑,直到拉住昏的手,昏宁静的手,她的心跳平稳下来,心也平稳下来,知道自己回家了,在漫长、无聊、没有昏的假期之后终于到家了
对她来说,家不是极尽奢华的房子,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家是昏,是永远在她身边让她得以从残忍的现实中解脱的昏
昏是她可以依靠温暖的港湾,昏是她过尽千帆的归处,昏就是她的家
——可是昏死了。
现在,她没有家了。
她回不去了。
她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回去。
后来的莉塔在鸠占鹊巢之后再怎么啼哭泣血也等不回自己的所爱之人,她是困在青春回忆中的无归鸟,被思念扎透了喉咙仍在妄想着倒数爱人永不再来的归期
她狠狠堵住双耳仍隔绝不了记忆中杜鹃的哀鸣与尖叫
直到很多年在孤儿院磨过的粗粝时光马上要将一辈子都消耗殆尽,一个垂垂老矣的夏夜,半梦半醒间蝉鸣突兀的响起,盖过了杜鹃永无止境的尖叫
窗外的蝉鸣一直响
邓布利多教授的黑魔法防御课,她克服不了对过去的恐惧,在博格特化作的缓缓沉没的白色绸带包裹的死婴前夺门而逃
阳光灿烂,树影婆娑,懒洋洋的轻柔哼唱带起纤细指尖在发间穿梭,死亡的裹尸布在昏的手下成了她精致发辫上流光溢彩的蝴蝶结
护树罗锅树前,昏和纽特背对着她,肩并着肩,欢声笑语,与护树罗锅们游戏
“昏——”
她大喊道,好想告诉昏,她刚刚在课堂上好害怕好害怕,可是在冲出教室时,她恍惚间坐在昏的身前,坐在昏的怀抱里,被久违的春天环绕,于是她心中恐惧的深海被阳光填满,再也不会被往事的冰凉冻的瑟瑟发抖
纽特和昏循声一齐转过身,一个白色婚纱,瀑布似的白玫瑰自其手中倾泻而下,头纱在风中没有边际的飘扬向远方,美的神圣、轻盈,不可方物;一个白色西装,十指相扣,牢牢牵着身边人的手,他注视着他的新娘,往常内敛的脸上此刻洋溢着幸福的爱意,温柔、可靠,整洁肃穆。
莉塔屏住了呼吸,不舍得打破这唯美恬静的一幕,本想朝昏奔去的脚步戛然而止
“莉塔——”
昏背着光,挥舞着捧花,朝她笑着喊道
“过来呀!捧花是留给你的!”
啊,是如此生动的昏啊
是还没有死去的昏啊
是她姗姗来迟的,远在余生之外的,终于降临的,最后一次春天
莉塔忍住眼泪摆摆手
“不,我不过去了。”
我就不过去了,不再打扰你的幸福,远远的看着你就好
昏和纽特本该是这样的结局啊。
没有她的打扰,他们都会很好,昏不会死,纽特不会孤苦一生。
昏,我走了,再见。
我把幸福还给你。
把本就属于你的人生,属于你的爱,都还给你。
昏的世界如果没有她,一定会更好吧。
她最后深深看了一眼穿着婚纱、浑身散发着天使般圣洁的光芒的昏,艰难的转身,拖动着沉重的脚步离开
可很快,她又止住脚步,回头
她想,这是最后一句,就问最后一句
她问,“昏,你还愿意爱我吗?”
昏摆摆手,不知是否定还是道别
莉塔转身离开,使劲提起唇角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倾盆,淹没了苦涩的嘴角
她知道
这不是现实。
痛彻心扉的悔恨使她一直醒着
余生从未真正熟睡
现实中,直至如今,纽特仍无时无刻不在惧怕那场夏夜将至未至的暴雨
而昏,还困在暗无天日的禁林中跌跌撞撞的徘徊。
十四年后,昏从偏激中醒来,回归了她理想而正直的道路;
纽特从现实中醒来,找回了他自由而独特的本性;
忒休斯从权欲中醒来,重回了他干净而蓬勃的意气;
而她也从迷茫中醒来,开启了她漫长而孤寂的赎罪。
只有魔法部还没有醒来,在半死不活中不择手段的争权逐利,在物欲横流中随波逐流的持续腐朽
霍格沃茨也没有醒来,在千年亘古不变的僵化中麻木不仁,在未来日新月异的世界外泥古不化
整个社会都没有醒来,在一个年轻而身怀伟大的巫师,一个干净而满腹理想的少年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学校中无辜枉死,甚至没有其他人路见不平为她发出一声怒吼
整个社会麻木的对黑暗习以为常,在层层叠叠的重压下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这场潦倒的苦夏悲歌,会在死不悔改的未来永不停息的回响
生于1896年,死于1913年的昏绝不是第一个,也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她
莉塔·莱斯特兰奇
是这场悲剧中揭开序幕的推手
对不起……
对不起,昏
你这一生,全都被我毁掉了。
——“那昏呢?昏就不想活下去了吗?”
纽特的满头白发如他的话语般尖锐,锋芒刺穿了莉塔的心
“你不能把现实强行灌注予她的悲剧,扭曲作宿命,这根本就不是她的宿命,她的人生本远不止于此——莉塔·斯莱特兰奇!你根本不懂昏!她不想死!不想死啊——你别再自欺欺人,别再用宿命这样拙劣的借口推脱现实的责任了!你推脱的不只是你的背叛,还有魔法部为政绩的不择手段,霍格沃茨的失责,和上位者对民众的草菅人命!这样的麻木不仁正是昏最不愿看到的!”
“……她从没说过你会主动反击那两个人,她只说过你像一只不知道自己有壳的小乌龟,一碰到未知就猛的缩回壳中,这已经成为你本能的防御机制,她不能粗暴的将壳剥离你的身体,因为你与壳已浑然一体。她想保留你的壳,想要你多探出头看看美好,想要你自信,想要你快乐,想要你现实的伤痛能够被充满理想的灵魂治愈,还想要你爱你自己
她知道,了解,理解你的一切,却仍选择信任”
纽特没有再多言,也许是不肯让自己的泪在旁人眼前流下
在昏之后,莉塔再也没有见过纽特的眼泪,他将真情限制在唯有自己知道的眼眶之内,还未落下就用手悄悄擦去,不允许任何人窥见、探寻
他永远失去了那个能让他毫无顾忌全然托付脆弱的人
就像在纽特之外,莉塔从未见过昏那双外表柔软却永远坚强的浅绿色眼眸对谁掉过眼泪。
他们总是这样
总是拥有着将他人排除在他们二人世界之外的独一无二的气场
这一点,哪怕记忆被修改
漫长的十四年,也未能改变。
“我理解你挣扎不过人性,为生存不顾一切的本能”
纽特冰冷的侧望着莉塔那开始升起希冀的眸
“可是我没有原谅的资格,唯一能够原谅你的人,已经死了
被你杀死的。”
纽特利落的转身走开
莉塔的心随之一沉,眼中希冀的光被掐灭了
——她的昏一个又一个的离开她。
她好像总要拼命的爱点什么才能够活下去,她用疯狂的爱意维持生如浮萍的生命,用爱去牢牢扒住一个人,好像这样就能使自己不再随波逐流,停泊下来,有一个港湾可以依靠,可以借以分担自出生起便与她如影随形的一切苦厄
从前的她依靠着昏,像菟丝花,以爱紧紧缠绕着昏汲取生存的营养;昏死后,她又转而攀附、依靠着像昏一样、太阳般的忒休斯的热烈与强大;像昏一样、月亮般的纽特的坚定与温情
也许有一天他们能够凑成昏
可昏就是昏,没有人能够完全的代替昏
昏填补了她生命里母亲的空缺
她从小到大无数次在心中构建成的最完美的母亲的幻想,在昏出现在她生命里之后有了具体的形象
她的家里,从没有人爱她,她只能在孤单中幻想她那个早逝的母亲,很爱很爱她,只是她还没有记忆时母亲便死了,顺带把整个家里对莉塔的善意与爱都带进坟墓里去了
在昏之前她满世界寻找着母亲的影子,在昏身上 她苦苦寻求的爱得到了满足,从此昏死后她满世界寻找着昏的影子
而现在,远处那道背影是这世上最后与昏相似的人,他们是彼此的初心,承载着彼此的灵魂,她只能透过那越走越远的背影,寻求一丝曾经昏留下的温暖,她太渴望昏能宽恕她,让她耳边聒噪的杜鹃尖叫得以平息,虚浮躁动的灵魂得到慰藉
——“如果昏知道我会……那样做,她还会救我吗?”
纽特沧寂的背影顿住了
过了许久,最少也有一个世纪,他缓缓开口
“她会提醒你小心脚下”
莉塔吊紧的心稍稍放下了
可纽特接着近乎残酷的冷冷落下一句
——“然后,平安出了禁林,与你就此别过。”
莉塔被这决绝的反应刺痛,一瞬间几乎马上要将尖叫着把心底疯长的阴暗通通咆哮出来——“你凭什么指责我?你凭什么站在一个爱昏的人的角度指责我?你是爱昏吗?不,你是在迷恋那个拯救你的人,可以帮到你的,为你提供情绪价值的,让你不再孤单的对你有用的人,可以是昏,是其他人,甚至是一个性感的台灯,你对她所谓的爱有多少是出自这种被拯救的幻想情怀,又有多少是出自心灵相通的相互吸引?你根本不比我更爱她,你把爱她当作一种时尚单品对吗?一个可以显现出你的深情,无辜,这一切脆弱的美德以谋利的绝佳借口!你爱的根本不是昏,是昏可以带给你的一切!那些人通通死了,不见了,不需要你做些什么给昏报仇了,你松了一口气是吗?你遗憾不是遗憾昏死了,而是在遗憾你没有了弥补当初的过失,放过自己,轻松度过余生的机会!你和我一样自私,无情,虚伪,是个俗气又可悲的骗子!”
可她悲伤的再也没有力气,再也无力发泄,也无法发泄
她再清楚不过,她为缓解自身负罪感企图指责的那个人,完全不符合她咄咄逼人中的任何一项
那么她的这些话最应该指责谁?最符合谁的过错?
何出此言?不过是比起纽特,她更了解自己。
所以她只能将这些未能挣扎出唇齿的只言片语咽下去,像咽下无数锋利的镜片,破碎的镜片刮伤了喉咙,顺汹涌的情绪而下沉进胃里,鲜血淋漓,最后全部积蓄在心中,默默千万遍咀嚼、翻滚,把自己划的遍体鳞伤
而她在其中得到了一种快感,一种意犹未尽的快感
心在撕裂,这种被划伤的快感令她着迷,内壁被尖锐的镜片划开,像被羽毛尖轻轻抚过,瘙痒,令人忍不住发笑
她为此笑了一下,觉得自己这么想真傻,这么做真傻
“傻瓜……”
她摩挲着手死死扣着的衣角,微笑着轻轻说。
“你才是傻瓜……”
记忆里忽然跳出的昏躺在血泊中,浅绿色的眼眸在一片刺目的鲜红中宁静的闪烁,昏微笑着,充满包容的、温柔的望着她
昏毫无血色的脸,昏紧紧抓着魔杖而泛白的指关节,昏胸前闪烁着金光的渡鸦吊坠
昏一切的一切,只要她想,犹在眼前
莉塔忽然抽噎了一下,冰冷的悲伤漫上来堵满了喉咙,眼泪倾盆而下,淹没了勉强提起的唇角
是啊,她是傻瓜
她就是傻瓜
她从不为自己当时为了不让自己进阿兹卡班的急中生智感到羞愧
她只恨自己太傻,她真的太傻,没能想出让昏不用赴死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她怎么能抛弃昏啊——
那可是昏啊!那可是在所有人都排斥她时挺身而出的昏啊!是在她孤立无援时朝她伸出手的昏啊!是在她迷茫不安时为她排忧解难的昏啊!是在她胡作非为时循循善诱还为她兜底的昏啊!
在昏之后,谁还会懂她?
在昏之后,谁还会爱她?
莉塔狠狠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背脊抵着冰冷的墙慢慢下滑,双臂环住双膝,抱住了自己
地面的瓷砖上,随即出现了一个隐隐绰绰的女人的影子,模模糊糊的蜷缩作一团,像被埋葬在黑夜之下的,迷失的魂魄
莉塔伸手,再没有一只温暖的手握住她,指尖之下,一片冰凉
“昏……我错了”
纽特的背影越来越远,再也没有停留,直到消失在尽头的拐角
直到拐角的黑暗彻底吞没了远处那道单薄的黑影,空寂的脚步声也不再从冰凉的地面传来
昏离开了,彻底离开了。
莉塔将脸埋进双臂间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
——“忒休斯,你爱过我吗?”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一直在爱昏。”
这是忒休斯与她的最后一次对话。
莉塔有时在深夜回想起这次对话,会不无刻薄的想,也许在几个瞬间,他真的爱过,只是他自己不知道,也不想让自己知道,因为他一直以为那是昏,他一直在爱昏,他只爱昏,只能爱昏。
莉塔是被迫生来现实的,忒休斯是由理想走向现实的,纽特是不愿磨灭理想只能委身于现实中挣扎的
只有昏,只有他们记忆中的昏,那个年轻,鲜活,通透,永远不会变的昏,是绝对理想的,更是超越理想的,他们都想成为昏,可身处现实的他们永远成为不了昏,所以他们永远爱昏,永远怀念昏,像怀念那个曾经活过,挣扎过,最后在现实的海中沉沦,放弃,同化,活的不像自己的自己
昏是永远在他们心底的,不会被染指的角落
昏如今在他们心中的含义早已超越了那遥远的、短暂的三四年共处经历的曾经
昏不是一个人,是一种精神,一个过程,一次契机
在他们心里,昏已经不是昏了,而是那个被现实挟持着与昏一同死去的,理想化的、青春时的自己
他们只能一直向前走
而昏永远停留在那儿
停留在过去,停留在他们还意气风发,未被现实的重压击溃理想被迫卑躬屈膝的少年时
昏代替他们,成了他们理想中的自己。
记忆中的昏已被他们抹去所有个性,被信仰成为一尊象征过去的理想的他们的永不堕落的神
一个不屈的,反抗不公,讥讽丑恶,推翻黑暗,带着一点桀骜少年气的扁平的神
以祭奠他们逝去的理想与青春。
他们无比缅怀地爱着曾经的自己,却误以为这是在爱昏;
或者说,在如今现实社会的挤压下生存的他们被迫虚伪,顺从规则
社会需要受控而统一的思想为上所用
所以,哪怕在拉雪兹公墓的黑火前,曾经心中最纯粹的初心就站在他们的面前,现实的惨剧被戳破,鲜血淋漓,理想浴火重生觉醒,他们却仍只能假装自己所怀念的只是昏
只能是昏。
……
1928年,巫师莉塔辞去魔法部的工作,此后行踪成谜
同年,伦敦的一家麻瓜孤儿院迎来了一位新看护。
夏日的阳,秋日的风,冬日的雪,伦敦唯独没有春天。
其他护工们总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一批又一批,没人愿意待在这个年代久远,破旧不堪,阴气森森,毫无前途的孤儿院,只有改名换姓的莉塔一直驻守在原地,身边无数过客匆匆流转,只有她一人坚固的像磐石,数十年如一日,等待一个永不再来的春天。
几年过去,这位在职最久的看护成了这家孤儿院的院长。
十年后,1937年,当邓布利多接走孤儿院里一个名叫汤姆·里德尔的特殊孩子时,再次见到了这位避世绝俗的“科尔夫人”,这也是这位科尔夫人与魔法世界的最后一次接触。
后来,这家昏曾生活过的麻瓜孤儿院因伏地魔的崛起在魔法世界声名远扬,可惜那时为这所孤儿院尽心尽力、忙忙碌碌度过余生的院长科尔夫人已经与世长辞多年了
未能看到这个同样拥有黑色头发,绿色眼睛,瑰丽容颜的天才巫师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而结出的恶果。
……
莉塔余生从不间断用麻瓜相机记录下孤儿院门口大自然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阳光穿过雨后未散的水汽留下光的轨迹,天空中云朵之上的彩虹在人间留下浪漫的七彩影子,夏日的阳,秋日的硕果,冬日的雪,清晨的雾,午后的树影,黄昏的万丈霞光……
每一个进过院长办公室的人都会率先看见院长办公室与隐隐从门缝中漏出一些的院长寝室满墙怡人的风景照
院长喜欢大自然,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啊!
每个人看到那一张张构图独特的美丽照片都会情不自禁的这样感慨
夜晚,当孩子们都上床入睡,一切事务都安顿好后,莉塔洗出今天的胶片,凝视着今日被记录下的美景,轻抚相片
许久,她落下一吻
昏,今天的你,也很美。
……
莉塔余生的最后几天,总是午夜梦回年少时的霍格沃茨
越到风烛残年之时,脑中从不停歇杜鹃越不再鸣叫,随之而来的是令人头晕目眩的蝉鸣
蝉鸣一直在响,像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渠道
蝉鸣一直在响,浓郁的树荫在风中轻摇,少年的她与昏双双倒在树影中,惬意的倾听着树荫上的鸟叫
昏忽然起身一闪,把她吓了一跳
“怎么了?”
她紧张的问,对着昏看看右看看,急切的确认昏有没有哪里受伤
“你看”
昏张开手,手心躺着一只还没长出羽翼的、细弱的幼鸟,近乎透明的胸口猛烈的耸动,虚弱的连叫声都无法发出
“我把它送回鸟巢吧!”
她自告奋勇
昏摇了摇头
“你看上面”
昏说。
于是她顺着昏示意的方向看去,一只大鸟正从狭小的鸟巢中探头探脑地注视着树下的二人和昏手中的小鸟
“它是这只小鸟的父母吗?它们长得好像不太一样?”
莉塔不解
“不,这是喜鹊,那是杜鹃。”
昏又稳又快的给手心奄奄一息的雏鸟施加着施救的咒语,一边回她道
“杜鹃怎么会在喜鹊的巢里?”
莉塔瞅了瞅那只比起瘦弱的雏鸟简直如巨人般巨大、羽翼丰满,歪着头一脸凶相的大鸟,深怕它气急败坏的下来给昏添乱,防备的瞪着它,举起了魔杖
“杜鹃鸟不会自己筑巢,所以把蛋生在喜鹊的巢中,喜鹊会将破壳的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而杜鹃会抢夺小喜鹊的食物和资源最后将小喜鹊推出巢杀死,鸠占鹊巢。”
昏的魔杖一挥,一方干净的手帕飞来,昏小心翼翼的将雏鸟包裹在其中,与轻柔的手法对比强烈的,是其难得冷冰冰的话语
昏讨厌这只杜鹃鸟。
莉塔想
但这就是自然。
昏不可能不明白,但昏一定会在脑中激烈的反驳
难道可以以天性为理由开脱恶行吗?难道存在就是合理的吗?难道一直如此便是对的吗?难道不能变得更好吗?
如果鸠占鹊巢的存在是合理的,恃强凌弱难道是合理的吗?以大欺小难道是合理的吗?不惩罚霸凌者的视而不见难道是合理的吗?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剥削难道是合理的吗?
不,这些都不是合理的。
存在,并不代表着其合理。
不合理,就应该改变它。
哪怕其再权威,历史再悠久
都应该被打破、改变。
那时莉塔想对此说点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终究没有说,于是气氛沉默下来,昏救治好手心奄奄一息的小喜鹊,说要把它和那只渡鸦一样养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话题又回到了杜鹃鸟,其他都已经忘记,她只深刻的记得昏说过
“以前我爸爸对我说过,在中国,杜鹃鸟也被称为子规鸟,是思念的象征,因为杜鹃的叫声像极了盼望归人还乡的思念,所以母亲用它盼望孩子的归家,爱人用它盼望所爱之人的归来。”
那时的莉塔在奇怪,昏明明不喜欢鸠占鹊巢的杜鹃鸟,却还将杜鹃说的这么美,在叙述“子规”这一别名与含义时,昏冰凉的浅绿色眼眸低垂着,融化作春水,荡漾开一圈又一圈波光粼粼的涟漪
那时的莉塔不知道那是乡愁,是昏从未回去也再也没能回去的故乡留给昏为数不多的精神思乡之土,也不知道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已写好了脚本,只是她还太愚钝,没能参悟这鸠占鹊巢和无归的故事中对应着她人生悲凉基调的注脚。
从前莉塔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她在期待,她总在期待暑假快点过去,昏站在车站的路口,和纽特不知道在谈些什么,笑的灿烂
很多个漫长的假期过去,那两道总在车站前的身影,昏的下巴越抬越高,纽特的背脊越倾越下,他们说说笑笑,物理上的距离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因为他们的心永远是交融在一起的
昏,她的昏,她总是笑语盈盈的昏,总是在她还没靠近时就立刻发现她,昏总是会先悄悄对她挥挥手,然后拉拉纽特的衣袖,他们一齐转过身,背着光,模糊的像纸剪的的幽灵
“莉塔!过来呀!”
她背着行李快步的往前奔跑,直到拉住昏的手,昏宁静的手,她的心跳平稳下来,心也平稳下来,知道自己回家了,在漫长、无聊、没有昏的假期之后终于到家了
对她来说,家不是极尽奢华的房子,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家是昏,是永远在她身边让她得以从残忍的现实中解脱的昏
昏是她可以依靠温暖的港湾,昏是她过尽千帆的归处,昏就是她的家
——可是昏死了。
现在,她没有家了。
她回不去了。
她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回去。
后来的莉塔在鸠占鹊巢之后再怎么啼哭泣血也等不回自己的所爱之人,她是困在青春回忆中的无归鸟,被思念扎透了喉咙仍在妄想着倒数爱人永不再来的归期
她狠狠堵住双耳仍隔绝不了记忆中杜鹃的哀鸣与尖叫
直到很多年在孤儿院磨过的粗粝时光马上要将一辈子都消耗殆尽,一个垂垂老矣的夏夜,半梦半醒间蝉鸣突兀的响起,盖过了杜鹃永无止境的尖叫
窗外的蝉鸣一直响
邓布利多教授的黑魔法防御课,她克服不了对过去的恐惧,在博格特化作的缓缓沉没的白色绸带包裹的死婴前夺门而逃
阳光灿烂,树影婆娑,懒洋洋的轻柔哼唱带起纤细指尖在发间穿梭,死亡的裹尸布在昏的手下成了她精致发辫上流光溢彩的蝴蝶结
护树罗锅树前,昏和纽特背对着她,肩并着肩,欢声笑语,与护树罗锅们游戏
“昏——”
她大喊道,好想告诉昏,她刚刚在课堂上好害怕好害怕,可是在冲出教室时,她恍惚间坐在昏的身前,坐在昏的怀抱里,被久违的春天环绕,于是她心中恐惧的深海被阳光填满,再也不会被往事的冰凉冻的瑟瑟发抖
纽特和昏循声一齐转过身,一个白色婚纱,瀑布似的白玫瑰自其手中倾泻而下,头纱在风中没有边际的飘扬向远方,美的神圣、轻盈,不可方物;一个白色西装,十指相扣,牢牢牵着身边人的手,他注视着他的新娘,往常内敛的脸上此刻洋溢着幸福的爱意,温柔、可靠,整洁肃穆。
莉塔屏住了呼吸,不舍得打破这唯美恬静的一幕,本想朝昏奔去的脚步戛然而止
“莉塔——”
昏背着光,挥舞着捧花,朝她笑着喊道
“过来呀!捧花是留给你的!”
啊,是如此生动的昏啊
是还没有死去的昏啊
是她姗姗来迟的,远在余生之外的,终于降临的,最后一次春天
莉塔忍住眼泪摆摆手
“不,我不过去了。”
我就不过去了,不再打扰你的幸福,远远的看着你就好
昏和纽特本该是这样的结局啊。
没有她的打扰,他们都会很好,昏不会死,纽特不会孤苦一生。
昏,我走了,再见。
我把幸福还给你。
把本就属于你的人生,属于你的爱,都还给你。
昏的世界如果没有她,一定会更好吧。
她最后深深看了一眼穿着婚纱、浑身散发着天使般圣洁的光芒的昏,艰难的转身,拖动着沉重的脚步离开
可很快,她又止住脚步,回头
她想,这是最后一句,就问最后一句
她问,“昏,你还愿意爱我吗?”
昏摆摆手,不知是否定还是道别
莉塔转身离开,使劲提起唇角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倾盆,淹没了苦涩的嘴角
她知道
这不是现实。
痛彻心扉的悔恨使她一直醒着
余生从未真正熟睡
现实中,直至如今,纽特仍无时无刻不在惧怕那场夏夜将至未至的暴雨
而昏,还困在暗无天日的禁林中跌跌撞撞的徘徊。
十四年后,昏从偏激中醒来,回归了她理想而正直的道路;
纽特从现实中醒来,找回了他自由而独特的本性;
忒休斯从权欲中醒来,重回了他干净而蓬勃的意气;
而她也从迷茫中醒来,开启了她漫长而孤寂的赎罪。
只有魔法部还没有醒来,在半死不活中不择手段的争权逐利,在物欲横流中随波逐流的持续腐朽
霍格沃茨也没有醒来,在千年亘古不变的僵化中麻木不仁,在未来日新月异的世界外泥古不化
整个社会都没有醒来,在一个年轻而身怀伟大的巫师,一个干净而满腹理想的少年作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学校中无辜枉死,甚至没有其他人路见不平为她发出一声怒吼
整个社会麻木的对黑暗习以为常,在层层叠叠的重压下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这场潦倒的苦夏悲歌,会在死不悔改的未来永不停息的回响
生于1896年,死于1913年的昏绝不是第一个,也远不会是最后一个
而她
莉塔·莱斯特兰奇
是这场悲剧中揭开序幕的推手
对不起……
对不起,昏
你这一生,全都被我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