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定国公府的事,温竹卿全然不知。她正看着摇篮里的小婴儿,目光不自觉地变得柔软起来。
岁欢神情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了口,带着些劝说意味:“娘娘,二皇子的生母毕竟是令妃娘娘。就算如今抱到翊坤宫来养,以后也不一定会向着你。”
温竹卿头也不抬,摇着一个羊皮拨浪鼓逗弄着小皇子:“本宫何时说过要抢令妃孩子了?”
岁欢语塞,看着温竹卿那满脸喜爱的模样,有些不解。没这个打算,干嘛还将二皇子抱过来,这不是平白得罪人吗?估计令妃在心里都恨死贵妃了。
温竹卿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唇角勾起嘲讽的弧度:“本宫的存在,就是碍了别人的眼。得不得罪人,又有什么要紧的?”
难道她万事退让,那些人便会放过自己不成?
温竹卿就是听令妃那番话不顺耳,才要把二皇子抱走,让她长个教训。也好教后宫其他妃嫔知道,她可不是任人搓扁揉捏的软柿子了。再寻她的不痛快,就得掂量一点。
二皇子蹬着莲藕似的小腿,使出吃奶的劲,想唤回温竹卿的注意力。见没人理他,小嘴一瘪,竟是大哭了起来。
温竹卿眉头微蹙,她没抱过孩子,只能让岁欢哄着二皇子,语气有几分担忧:“他怎么哭了?是想母妃了?”
岁欢是受过训练的,哄孩子游刃有余,轻声解释道:“娘娘别担心,大抵是精力旺盛。令妃娘娘也不是亲自照顾二皇子的,奶娘也在我们宫里,不会出事的。”
温竹卿松了口气,有那么一瞬间,她都想把二皇子送回去了。
婴儿的啼哭声,慢慢地弱了下去。而坐在翊坤宫前殿的令妃,却是心揪不已,攥住了彩绘的手腕:“你听,是不是二皇子在哭?”
彩绘忍着疼点头,她其实什么都没听见,可自家主子都这么说了,她也只能跟着附和。
令妃倏然看向绿枝,她眼睛红肿,显然是哭过:“贵妃根本没生养过孩子,又怎么可能照顾好二皇子?皇嗣要是出了什么事,谁来担这个责?”
“令妃不也是头一次做母亲吗?”温竹卿踏进了殿内,比起令妃的失意,她的气色格外地好:“何况,陛下既然将二皇子交给了本宫,那便是相信本宫的。”
见温竹卿把皇帝搬出来,令妃只觉心酸又难堪,自打她入宫伴驾,就从没受过这样的委屈。每每同德妃淑妃对上,陛下总是会站在她这一边。
可此刻令妃才明白,原来不被偏爱的滋味,竟是这么让人难受。
令妃收敛起不甘的情绪,为了儿子,她愿意低这个头:“娘娘,是臣妾口无遮拦,言语之间多有冒犯。二皇子还那么小,怎么离得开亲生母亲?”
令妃是真的怕了,她也怨恨卫祯的狠心,就为了讨好温竹卿,便让她们母子分离。早知道,她昨天就不呈口舌之快了,温竹卿生不出孩子,就要来抢她的孩子。
温竹卿笑了笑,面上露出疑惑之色:“你一向得体,本宫也没觉得被冒犯到。”
令妃娇美的容颜浮现一丝裂痕,语气却依旧恭顺,还改了称呼:“贵妃姐姐,你既然进了宫,妹妹便不想着与你争了。只要把二皇子送回来,我就为姐姐马首是瞻。”
温竹卿似笑非笑地瞥她一眼,她可还记得令妃当初拉拢自己时的野心勃勃,只怕是志在皇位。
但眼下,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温竹卿语气含笑,又像是在琢磨什么:“端肃贵妃为何会香消玉殒,令妃也有所耳闻吧?本宫不用你马首是瞻,只要你再把传闻给闹开。”
她当初不想养岑归远的庶出子女,对于卫祯的皇子公主,她也没这个闲心。温竹卿就算无法生育,也从未打算抱养别人的孩子。
令妃神情惊疑,似是没想到温竹卿竟这般大胆,压低了声音:“端肃贵妃的事可没人敢提。”
当年,德妃就是因为谋害了端肃贵妃,一尸两命。可段家势大,平定边疆都还得靠段都护,德妃自然平安无事。但卫祯到底是力排众议,不肯让德妃为后,一直都是这个尴尬的位置。
温竹卿自是知道,不然怎么会要令妃去做呢,她也不着急,只是悠悠地喝了口茶:“就看在陛下和二皇子之间,妹妹如何取舍了。”
德妃被关了禁闭,淑妃不爱管事,后宫就剩令妃独揽大权,什么都要经她的手。
温竹卿虽位份比她高,但终究根基尚浅,很多事都做不成。不过,能指使别人,也就不需要自己动手了。
令妃明显不情愿,她行事再隐秘,也不可能逃过卫祯的眼睛。做这样一件会让卫祯不喜的事,就是老虎头上拔毛。
何况,温竹卿意欲何为?总不可能单纯只是想为难她吧?
令妃试探着开口:“这都陈年往事了,娘娘怎么突然想起?若是为了对付德妃,这事陛下也是知晓的。”
不照样没把德妃怎么样嘛,男人的爱比草都轻贱,她倒要看看温竹卿能得意到几时。
温竹卿勾了勾唇,并没有回答,只是下了逐客令:“本宫乏了,令妃先回去吧。二皇子在翊坤宫,一切都好。”
令妃软肋被人拿捏,还能说什么?只得笑着退下。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气氛窒息得让老狐狸裕得福都心惊肉跳的,恨不能去捂陆大人的嘴。
“陛下,你封温氏女做贵妃本就不妥”陆易行一脸义正言辞,甚至有些痛心疾首,不明白英明神武的陛下怎么就糊涂起来了:“如今还将二皇子交给了她,明日朝堂之上,段氏一党定然会借题发挥。”
樊蒙正闭了闭眼,只觉得要死。
卫祯神情不渝,眼神幽沉地看着陆易行。他很少对忠心的臣下发怒,可那并不代表陆易行就能如此放肆。
“温贵妃要是明事理,便该低调行事,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就撺掇陛下把二皇子抱给她养”陆易行甩了甩樊蒙正来扯自己衣袖的手,语气愤然,掷地有声。
他对温竹卿遇人不淑的遭遇深表同情,可在陆易行眼中,黎民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眼下可是扳倒段氏最为关键的时候,段啸和博陵王已然是在集结兵马,他们大可借着陛下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事。
乱臣贼子和师出有名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段啸那边说不定会士气大振。想要拿下,谈何容易。
“陆卿,你逾矩了”卫祯语气不重,却透露出一股上位者才有的压迫:“等卫苏带着信到了洛阳,便直接将博陵王拿下。他不足为惧,主要还是防着段啸的那十万精兵。”
陆易行眉心蹙起,觉得自己只是在尽一个臣子的本分。但到底还是正事要紧,他拱手禀报:“卫苏公子前两日才启程,大概还要半个月才能抵京。就怕这段时间,他们便会有动作了。”
“这有什么好怕的?”樊蒙正拍了拍他的肩,语气轻松:“博陵王手下就五千多号人,和段啸的兵一起上,都不带怕的。”
陆易行可没他这么乐观,段啸费劲心机地筹谋,可不是为了给他人做嫁衣。博陵王还真当段啸会助他荣登大宝不成?
“侯爷,段啸有多少可用的精兵?”这是陆易行最关心的问题。
樊蒙正想了想,报出一个数来:“三万两千多人,都是这贼小子偷偷从边境调回来的。从他回京后,每月都调人回来,走的路还五花八门的,就怕被察觉出来。”
陆易行有些担忧,叹了口气。如今边防空虚,要是让匈奴人发现不对劲,趁机攻打,那就糟了。
“铁矿那边都办妥了吧?”卫祯恢复了往日的温和,询问起另一桩事来。
樊蒙正松了口气,立刻保证道:“陛下尽管放心,段啸铸造兵器所用的铁,大部分都被替换成了劣等品。上了战场,铁定不堪一击。”
“嗯”卫祯满意地点点头,挥手让两人退了出去,自己则批起了奏折。
樊蒙正出了御书房,才像是活了过来。他方才可是紧张得要死,从没见过陛下那般黑脸过。
还好他很有先见之明地与岑三小姐退了婚,不然说不准是个多大的麻烦。
陆易行回到尚书府,依旧是愁眉不展。李孟宜看丈夫这副样子,摸了摸儿子的脑袋,问他:“你这是怎么了?被陛下训了?”
陆易行摇了摇头,将今日的事说了,语气犹带不满:“陛下如此宠信贵妃,连皇嗣都是她想要便要。”
李孟宜却是不赞同他的想法,柔声开口:“夫君,若是婆母劝你纳妾,你当如何?”
陆易行面上露出烦躁之色,让侍女把儿子抱下去,才握住了妻子的手:“娘又来烦你了?我回去和她讲,我不纳妾的。”
李孟宜莞尔一笑,摇头道:“你瞧,你尚且对母亲要你纳妾一事心生厌烦。更何况陛下呢?你还在他面前说贵妃的不好。陛下没把你赶出去,都是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
“可,陛下不一样,他乃是一国之君”陆易干巴巴地行辩解道。
李孟宜挑挑眉:“哪里不一样?一国之君也有七情六欲。易行,你就是管太多了。”
岁欢神情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开了口,带着些劝说意味:“娘娘,二皇子的生母毕竟是令妃娘娘。就算如今抱到翊坤宫来养,以后也不一定会向着你。”
温竹卿头也不抬,摇着一个羊皮拨浪鼓逗弄着小皇子:“本宫何时说过要抢令妃孩子了?”
岁欢语塞,看着温竹卿那满脸喜爱的模样,有些不解。没这个打算,干嘛还将二皇子抱过来,这不是平白得罪人吗?估计令妃在心里都恨死贵妃了。
温竹卿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唇角勾起嘲讽的弧度:“本宫的存在,就是碍了别人的眼。得不得罪人,又有什么要紧的?”
难道她万事退让,那些人便会放过自己不成?
温竹卿就是听令妃那番话不顺耳,才要把二皇子抱走,让她长个教训。也好教后宫其他妃嫔知道,她可不是任人搓扁揉捏的软柿子了。再寻她的不痛快,就得掂量一点。
二皇子蹬着莲藕似的小腿,使出吃奶的劲,想唤回温竹卿的注意力。见没人理他,小嘴一瘪,竟是大哭了起来。
温竹卿眉头微蹙,她没抱过孩子,只能让岁欢哄着二皇子,语气有几分担忧:“他怎么哭了?是想母妃了?”
岁欢是受过训练的,哄孩子游刃有余,轻声解释道:“娘娘别担心,大抵是精力旺盛。令妃娘娘也不是亲自照顾二皇子的,奶娘也在我们宫里,不会出事的。”
温竹卿松了口气,有那么一瞬间,她都想把二皇子送回去了。
婴儿的啼哭声,慢慢地弱了下去。而坐在翊坤宫前殿的令妃,却是心揪不已,攥住了彩绘的手腕:“你听,是不是二皇子在哭?”
彩绘忍着疼点头,她其实什么都没听见,可自家主子都这么说了,她也只能跟着附和。
令妃倏然看向绿枝,她眼睛红肿,显然是哭过:“贵妃根本没生养过孩子,又怎么可能照顾好二皇子?皇嗣要是出了什么事,谁来担这个责?”
“令妃不也是头一次做母亲吗?”温竹卿踏进了殿内,比起令妃的失意,她的气色格外地好:“何况,陛下既然将二皇子交给了本宫,那便是相信本宫的。”
见温竹卿把皇帝搬出来,令妃只觉心酸又难堪,自打她入宫伴驾,就从没受过这样的委屈。每每同德妃淑妃对上,陛下总是会站在她这一边。
可此刻令妃才明白,原来不被偏爱的滋味,竟是这么让人难受。
令妃收敛起不甘的情绪,为了儿子,她愿意低这个头:“娘娘,是臣妾口无遮拦,言语之间多有冒犯。二皇子还那么小,怎么离得开亲生母亲?”
令妃是真的怕了,她也怨恨卫祯的狠心,就为了讨好温竹卿,便让她们母子分离。早知道,她昨天就不呈口舌之快了,温竹卿生不出孩子,就要来抢她的孩子。
温竹卿笑了笑,面上露出疑惑之色:“你一向得体,本宫也没觉得被冒犯到。”
令妃娇美的容颜浮现一丝裂痕,语气却依旧恭顺,还改了称呼:“贵妃姐姐,你既然进了宫,妹妹便不想着与你争了。只要把二皇子送回来,我就为姐姐马首是瞻。”
温竹卿似笑非笑地瞥她一眼,她可还记得令妃当初拉拢自己时的野心勃勃,只怕是志在皇位。
但眼下,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温竹卿语气含笑,又像是在琢磨什么:“端肃贵妃为何会香消玉殒,令妃也有所耳闻吧?本宫不用你马首是瞻,只要你再把传闻给闹开。”
她当初不想养岑归远的庶出子女,对于卫祯的皇子公主,她也没这个闲心。温竹卿就算无法生育,也从未打算抱养别人的孩子。
令妃神情惊疑,似是没想到温竹卿竟这般大胆,压低了声音:“端肃贵妃的事可没人敢提。”
当年,德妃就是因为谋害了端肃贵妃,一尸两命。可段家势大,平定边疆都还得靠段都护,德妃自然平安无事。但卫祯到底是力排众议,不肯让德妃为后,一直都是这个尴尬的位置。
温竹卿自是知道,不然怎么会要令妃去做呢,她也不着急,只是悠悠地喝了口茶:“就看在陛下和二皇子之间,妹妹如何取舍了。”
德妃被关了禁闭,淑妃不爱管事,后宫就剩令妃独揽大权,什么都要经她的手。
温竹卿虽位份比她高,但终究根基尚浅,很多事都做不成。不过,能指使别人,也就不需要自己动手了。
令妃明显不情愿,她行事再隐秘,也不可能逃过卫祯的眼睛。做这样一件会让卫祯不喜的事,就是老虎头上拔毛。
何况,温竹卿意欲何为?总不可能单纯只是想为难她吧?
令妃试探着开口:“这都陈年往事了,娘娘怎么突然想起?若是为了对付德妃,这事陛下也是知晓的。”
不照样没把德妃怎么样嘛,男人的爱比草都轻贱,她倒要看看温竹卿能得意到几时。
温竹卿勾了勾唇,并没有回答,只是下了逐客令:“本宫乏了,令妃先回去吧。二皇子在翊坤宫,一切都好。”
令妃软肋被人拿捏,还能说什么?只得笑着退下。
与此同时,御书房内,气氛窒息得让老狐狸裕得福都心惊肉跳的,恨不能去捂陆大人的嘴。
“陛下,你封温氏女做贵妃本就不妥”陆易行一脸义正言辞,甚至有些痛心疾首,不明白英明神武的陛下怎么就糊涂起来了:“如今还将二皇子交给了她,明日朝堂之上,段氏一党定然会借题发挥。”
樊蒙正闭了闭眼,只觉得要死。
卫祯神情不渝,眼神幽沉地看着陆易行。他很少对忠心的臣下发怒,可那并不代表陆易行就能如此放肆。
“温贵妃要是明事理,便该低调行事,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就撺掇陛下把二皇子抱给她养”陆易行甩了甩樊蒙正来扯自己衣袖的手,语气愤然,掷地有声。
他对温竹卿遇人不淑的遭遇深表同情,可在陆易行眼中,黎民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眼下可是扳倒段氏最为关键的时候,段啸和博陵王已然是在集结兵马,他们大可借着陛下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事。
乱臣贼子和师出有名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段啸那边说不定会士气大振。想要拿下,谈何容易。
“陆卿,你逾矩了”卫祯语气不重,却透露出一股上位者才有的压迫:“等卫苏带着信到了洛阳,便直接将博陵王拿下。他不足为惧,主要还是防着段啸的那十万精兵。”
陆易行眉心蹙起,觉得自己只是在尽一个臣子的本分。但到底还是正事要紧,他拱手禀报:“卫苏公子前两日才启程,大概还要半个月才能抵京。就怕这段时间,他们便会有动作了。”
“这有什么好怕的?”樊蒙正拍了拍他的肩,语气轻松:“博陵王手下就五千多号人,和段啸的兵一起上,都不带怕的。”
陆易行可没他这么乐观,段啸费劲心机地筹谋,可不是为了给他人做嫁衣。博陵王还真当段啸会助他荣登大宝不成?
“侯爷,段啸有多少可用的精兵?”这是陆易行最关心的问题。
樊蒙正想了想,报出一个数来:“三万两千多人,都是这贼小子偷偷从边境调回来的。从他回京后,每月都调人回来,走的路还五花八门的,就怕被察觉出来。”
陆易行有些担忧,叹了口气。如今边防空虚,要是让匈奴人发现不对劲,趁机攻打,那就糟了。
“铁矿那边都办妥了吧?”卫祯恢复了往日的温和,询问起另一桩事来。
樊蒙正松了口气,立刻保证道:“陛下尽管放心,段啸铸造兵器所用的铁,大部分都被替换成了劣等品。上了战场,铁定不堪一击。”
“嗯”卫祯满意地点点头,挥手让两人退了出去,自己则批起了奏折。
樊蒙正出了御书房,才像是活了过来。他方才可是紧张得要死,从没见过陛下那般黑脸过。
还好他很有先见之明地与岑三小姐退了婚,不然说不准是个多大的麻烦。
陆易行回到尚书府,依旧是愁眉不展。李孟宜看丈夫这副样子,摸了摸儿子的脑袋,问他:“你这是怎么了?被陛下训了?”
陆易行摇了摇头,将今日的事说了,语气犹带不满:“陛下如此宠信贵妃,连皇嗣都是她想要便要。”
李孟宜却是不赞同他的想法,柔声开口:“夫君,若是婆母劝你纳妾,你当如何?”
陆易行面上露出烦躁之色,让侍女把儿子抱下去,才握住了妻子的手:“娘又来烦你了?我回去和她讲,我不纳妾的。”
李孟宜莞尔一笑,摇头道:“你瞧,你尚且对母亲要你纳妾一事心生厌烦。更何况陛下呢?你还在他面前说贵妃的不好。陛下没把你赶出去,都是看在你忠心耿耿的份上。”
“可,陛下不一样,他乃是一国之君”陆易干巴巴地行辩解道。
李孟宜挑挑眉:“哪里不一样?一国之君也有七情六欲。易行,你就是管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