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多虑
“现如今徐秀才就是咱们村里的夫子了,以后各家小孩上学的事,你们闲来无事可以问问他。他第一年做夫子不收银钱,但你们不要以为空着手就去找人家,给夫子的礼除了银钱外该有的,大家还是适当准备一点,省得别的村过来报名笑话我们。”
里正虽然语重心长的提醒,但毕竟各家有各家的家业,人家要给什么他管不着,就那么说一句,然后又提了一句,“私塾是庄园改进的,所以只开庭前院,二进院虽然有锁,但奉劝各位不要有什么好奇心,别想着用什么办法去看看。侧院是夫子住的,如今徐秀才一家住在里面,厨房在后院,每日午饭会有人送来前院。你们要提醒家里的孩子,侧院和后园就不要去了,那里不是学子该去的地方。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在私塾上学,首先要学会尊重夫子,这一点家里的长辈要教清楚。”
“放心吧里正,我们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不让去的地方就不能去,这一点还是知道的。小娃娃们从小也教过,哪里需要你特意说。”有村民起哄开玩笑。
里正也笑了,毕竟刚才说的话过于严肃,尤其是关于徐秀才的,这些村民生活辛苦,已经背负很大的压力,如果再给他们施压,怕是结果并不好。“还有,后院的大厨房是陆家大丫头负责的,徐秀才早在建私塾之前就跟她商量好了,平常如果大丫头没有农活或者请出去掌勺,那私塾的饭菜就是由她负责的,王婶和林婶是她的帮工。在私塾上工的其他人,希望也能给予适当的尊重,大丫头做饭大家都吃过,我认为是可以的。改建私塾她也出了不少主意,相信大家没什么意见。”里正顿了顿,“当然,有意见恐怕也没办法,私塾虽然在县上挂了名,说到底还是徐秀才个人牵头改建的,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
里正之后又说了些村里收成和上税的事,便是跟往年没什么差别了,大家也都知道。不过临了里正还是长叹了口气,“有些话我们私下说说,也就嘴上说的事,要是让我知道谁拿去外面说,我绝饶不了。现在外面不太平,尤其是边关,谁也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咱们这里一些年轻娃子也去了,但大多壮年汉子还能在家务农或是做工,说明打得没有那么差……一旦有什么……咱们村里一些年轻力壮的只怕也会有这么一天。大家在家时好好为家里打算,如果真到了那么一天……”
里正话没说全,但村里的汉子自然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上面第一次来募丁,只带走了一些年轻娃子,而且因为村子里依着山偏远,上面大概在别的地方招兵也招满了,所以对他们临山的几个村就比较放松。现在还没有来第二次招,说明边关打得还可以,但战场之事哪里说得准,万一有什么意外……
“所以现在是还没打完,还得继续?”村里的汉子一脸愁苦,“到底打得怎么样?”他们以为都快打完了。
“这咱们谁知道呢,听说是个什么拉锯战,好像大家都没动真格的,还说要先谈。我也是去县里时听人说起的,县上老爷让我们随时做准备,我们也不知道做什么准备……但他又说或许谈好了就没事了,出去的娃子也能回来了……”
陆七七在心里叹了口气,这年头哪里的日子都不好过,如果真要供军打仗,他们村怕是这点平和日子都没了,赋税加重,大家没日没夜干活就为了供养在外面打仗的……普通人的日子已经够难,如果真到那一步,只怕难上加难,还怎么吃一口饱饭?
散会后村民们一脸沉重,连嘴碎的婶子大娘都说不出来话了,她们平常顶多嘴碎些家常里短,可里正闲聊时说起的,却是她们往后的命运。人家一个决定一句话,就能决定千万人的命运。说来陆七七原本想打听一下这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如果是边境小国来犯,那自然不能姑息,但如果只是些奇奇怪怪的理由……那也只是借口。
自古战事起给的理由都千奇百怪,不过是为了掩饰当权者的野心罢了。可是普通人的普通日子,没有人计较。
徐秀才远远看着走在前面的陆七七,他觉得这姑娘大概是在想战争的事。他自然知道战事因何而起,但理由却是不可言说,也不能说。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这姑娘定有不同的见解,只是那又如何,她只是个姑娘。
私塾建好后里正和徐秀才又开始忙着布置学堂,把陆七七和她的两个帮工也叫了去,问他们后院的食堂需要怎么准备,单独避出来的一间饭堂怎么添桌椅板凳。陆七七她们三个既要给匠人们做饭,又要忙着私塾的事,她每天早早起床,连早饭都是自己在工地吃了,又急匆匆端一大碗回去给后园的大狗吃。晚上回得晚,狗子就守在门边听动静,听到她的脚步声老远就开始叫,大概也是担心她走夜路。
徐秀才和他娘依然每晚送她回去,等他进了后门他们再入侧院。慢慢的她跟徐婶子愈加熟悉,徐婶子有时候甚至想,大丫头这么好的人,又什么都会,好像还读过点书跟徐秀才聊得来,如果可以,徐秀才娶了她也没什么问题。她甚至跟徐叔也商量过,徐叔瞪了她一眼,说儿子以后离开村,离开县里,甚至离开州府,会越走越远,陆家大丫头还能跟得上吗?
徐婶子便没有再提,有时候还会提醒徐秀才一两句,“大丫头毕竟还是个闺女,虽然都知道娘跟你一起送她回家,可这时间长了,难免又会有人说闲话。而且她还在私塾做饭,你们走这么近,会不会……”
“娘,只是说几句话,怎么就近了?而且,陆姑娘大才,只可惜在村里,如果有机会让她出去,说不定如鱼入大海,会有大作为。”
“可问题是,她去不了大的地方,她只是个姑娘家,终究要嫁人,要相夫教子。那些不得已出去有作为的姑娘,到底还是去做什么当堂掌柜,或是去开个绣坊,也会被人说不是……”
徐秀才沉默,他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他只是觉得可惜了。可是,现实便是如此,他在县里不是没有看到过如他娘说的女掌柜,或是绣坊师傅,更有甚者,他还路过一些勾栏之地,那里的女子倒真的如鱼得水。可那些人年老会是什么下场,他不是猜不到。或者,她们到底能不能活到年老都是未知。
“你如今是秀才,以后还会考举人,甚至进士。你如今对她照应一二便可以了,如果走得近了,你便不说了,以后直接出了村,可她呢?还要在村里生活。娘知道你们没什么,只是聊得来,大丫头是个不寻常的,可她只是个姑娘。如果她与你一样,你们一起科考,哪怕做亲兄弟娘也不说什么,但你如果于她无意,你以后要走很远的路,并没有打算带着她,便还是远离些吧。”
徐秀才愣住了,他发现他真的低估了乡野村妇的智慧,先是大丫头,懂得太多他已经习惯了。再就是她娘的这段话,这是真的站在大丫头的位置上想的,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她儿子,而为他想。他娘又是哪里学来的这些道理?
其实徐婶子不过是这些事看多了,有了更多感慨,这十里八乡也不全是只会卖力气的农夫,也有那了不得的一看就非凡物的公子书生,哪怕在村里时他跟哪位姑娘再浓情蜜意,可一旦走出村子,走到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曾经与他们海誓山盟的姑娘便立刻被抛在脑后,那些人也不管她们命运如何,甚至从不曾回头看一眼……她不希望大丫头再有这样的遭遇,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就是那忘恩负义之人。
日子是自己过的,那浓情那誓言有什么用?如今大丫头正是说亲的年龄,而身为读书人的徐秀才,却正是考取功名的最佳时机,自己儿子自己清楚,他暂时没有说亲的打算,或许他有点欣赏甚至喜欢大丫头,可是如果不娶进门,那什么都是空的。他一年后说离开就离开,大丫头却要跟着耽搁一年甚至两三年,名声也传得不好,她要怎么生活下去?
“娘,我请陆姑娘只是帮我忙,寻常聊两句,也并没有过于……亲近……”
徐婶子一脸无奈,“那行吧,你以后注意点,娘也帮着留意点,尽快给大丫头说门亲事,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
“娘,或许陆姑娘暂时无意嫁人呢……”
“徐堇年!”徐婶子怒了,“我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但大丫头是要嫁人的,即便不嫁人,也该跟你保持距离,你明白吗?”
徐秀才被自己娘吼得一愣,他当然明白,他只是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尚且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可是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他是真的对陆七七有好感,他想要想得更清楚一些,而且他感觉陆姑娘对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很坦荡的跟他聊天。她跟其他姑娘都不一样,她似乎对自己也没有意思。自己明明还是个秀才,在她眼里跟其他人没有区别。
其实这一点徐秀才想岔了,在陆七七的眼里,徐秀才跟其他人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但也仅此而已。觉得他很特殊,似乎总是惋惜她的才学无用武之地,就好像知道她有腾飞之意,却无腾飞之机。难得这世上还有这么为她,为女子的将来着想的人,陆七七有时候甚至想,这家伙天生就是讨姑娘喜欢的,至少她就觉得他很特别。
但是有一点徐婶子以为错了,徐秀才的直觉是对的。当系统把他们的对话展现给她时,她甚至都想为徐秀才起立鼓掌。
她确实暂时没有嫁人之意,哪怕村里的婶子大娘再热心,她可能暂时无意嫁人。这一点徐秀才看对了,徐婶子多虑了。但是她也不好去找上徐婶子说明,毕竟人家并没有当着她的面说这些呢。徐秀才是她的老板,又经常为她着想,她倒是真不希望跟老板的关系因此疏远。
里正虽然语重心长的提醒,但毕竟各家有各家的家业,人家要给什么他管不着,就那么说一句,然后又提了一句,“私塾是庄园改进的,所以只开庭前院,二进院虽然有锁,但奉劝各位不要有什么好奇心,别想着用什么办法去看看。侧院是夫子住的,如今徐秀才一家住在里面,厨房在后院,每日午饭会有人送来前院。你们要提醒家里的孩子,侧院和后园就不要去了,那里不是学子该去的地方。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在私塾上学,首先要学会尊重夫子,这一点家里的长辈要教清楚。”
“放心吧里正,我们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不让去的地方就不能去,这一点还是知道的。小娃娃们从小也教过,哪里需要你特意说。”有村民起哄开玩笑。
里正也笑了,毕竟刚才说的话过于严肃,尤其是关于徐秀才的,这些村民生活辛苦,已经背负很大的压力,如果再给他们施压,怕是结果并不好。“还有,后院的大厨房是陆家大丫头负责的,徐秀才早在建私塾之前就跟她商量好了,平常如果大丫头没有农活或者请出去掌勺,那私塾的饭菜就是由她负责的,王婶和林婶是她的帮工。在私塾上工的其他人,希望也能给予适当的尊重,大丫头做饭大家都吃过,我认为是可以的。改建私塾她也出了不少主意,相信大家没什么意见。”里正顿了顿,“当然,有意见恐怕也没办法,私塾虽然在县上挂了名,说到底还是徐秀才个人牵头改建的,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
里正之后又说了些村里收成和上税的事,便是跟往年没什么差别了,大家也都知道。不过临了里正还是长叹了口气,“有些话我们私下说说,也就嘴上说的事,要是让我知道谁拿去外面说,我绝饶不了。现在外面不太平,尤其是边关,谁也不知道会打成什么样,咱们这里一些年轻娃子也去了,但大多壮年汉子还能在家务农或是做工,说明打得没有那么差……一旦有什么……咱们村里一些年轻力壮的只怕也会有这么一天。大家在家时好好为家里打算,如果真到了那么一天……”
里正话没说全,但村里的汉子自然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上面第一次来募丁,只带走了一些年轻娃子,而且因为村子里依着山偏远,上面大概在别的地方招兵也招满了,所以对他们临山的几个村就比较放松。现在还没有来第二次招,说明边关打得还可以,但战场之事哪里说得准,万一有什么意外……
“所以现在是还没打完,还得继续?”村里的汉子一脸愁苦,“到底打得怎么样?”他们以为都快打完了。
“这咱们谁知道呢,听说是个什么拉锯战,好像大家都没动真格的,还说要先谈。我也是去县里时听人说起的,县上老爷让我们随时做准备,我们也不知道做什么准备……但他又说或许谈好了就没事了,出去的娃子也能回来了……”
陆七七在心里叹了口气,这年头哪里的日子都不好过,如果真要供军打仗,他们村怕是这点平和日子都没了,赋税加重,大家没日没夜干活就为了供养在外面打仗的……普通人的日子已经够难,如果真到那一步,只怕难上加难,还怎么吃一口饱饭?
散会后村民们一脸沉重,连嘴碎的婶子大娘都说不出来话了,她们平常顶多嘴碎些家常里短,可里正闲聊时说起的,却是她们往后的命运。人家一个决定一句话,就能决定千万人的命运。说来陆七七原本想打听一下这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如果是边境小国来犯,那自然不能姑息,但如果只是些奇奇怪怪的理由……那也只是借口。
自古战事起给的理由都千奇百怪,不过是为了掩饰当权者的野心罢了。可是普通人的普通日子,没有人计较。
徐秀才远远看着走在前面的陆七七,他觉得这姑娘大概是在想战争的事。他自然知道战事因何而起,但理由却是不可言说,也不能说。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觉得这姑娘定有不同的见解,只是那又如何,她只是个姑娘。
私塾建好后里正和徐秀才又开始忙着布置学堂,把陆七七和她的两个帮工也叫了去,问他们后院的食堂需要怎么准备,单独避出来的一间饭堂怎么添桌椅板凳。陆七七她们三个既要给匠人们做饭,又要忙着私塾的事,她每天早早起床,连早饭都是自己在工地吃了,又急匆匆端一大碗回去给后园的大狗吃。晚上回得晚,狗子就守在门边听动静,听到她的脚步声老远就开始叫,大概也是担心她走夜路。
徐秀才和他娘依然每晚送她回去,等他进了后门他们再入侧院。慢慢的她跟徐婶子愈加熟悉,徐婶子有时候甚至想,大丫头这么好的人,又什么都会,好像还读过点书跟徐秀才聊得来,如果可以,徐秀才娶了她也没什么问题。她甚至跟徐叔也商量过,徐叔瞪了她一眼,说儿子以后离开村,离开县里,甚至离开州府,会越走越远,陆家大丫头还能跟得上吗?
徐婶子便没有再提,有时候还会提醒徐秀才一两句,“大丫头毕竟还是个闺女,虽然都知道娘跟你一起送她回家,可这时间长了,难免又会有人说闲话。而且她还在私塾做饭,你们走这么近,会不会……”
“娘,只是说几句话,怎么就近了?而且,陆姑娘大才,只可惜在村里,如果有机会让她出去,说不定如鱼入大海,会有大作为。”
“可问题是,她去不了大的地方,她只是个姑娘家,终究要嫁人,要相夫教子。那些不得已出去有作为的姑娘,到底还是去做什么当堂掌柜,或是去开个绣坊,也会被人说不是……”
徐秀才沉默,他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他只是觉得可惜了。可是,现实便是如此,他在县里不是没有看到过如他娘说的女掌柜,或是绣坊师傅,更有甚者,他还路过一些勾栏之地,那里的女子倒真的如鱼得水。可那些人年老会是什么下场,他不是猜不到。或者,她们到底能不能活到年老都是未知。
“你如今是秀才,以后还会考举人,甚至进士。你如今对她照应一二便可以了,如果走得近了,你便不说了,以后直接出了村,可她呢?还要在村里生活。娘知道你们没什么,只是聊得来,大丫头是个不寻常的,可她只是个姑娘。如果她与你一样,你们一起科考,哪怕做亲兄弟娘也不说什么,但你如果于她无意,你以后要走很远的路,并没有打算带着她,便还是远离些吧。”
徐秀才愣住了,他发现他真的低估了乡野村妇的智慧,先是大丫头,懂得太多他已经习惯了。再就是她娘的这段话,这是真的站在大丫头的位置上想的,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她儿子,而为他想。他娘又是哪里学来的这些道理?
其实徐婶子不过是这些事看多了,有了更多感慨,这十里八乡也不全是只会卖力气的农夫,也有那了不得的一看就非凡物的公子书生,哪怕在村里时他跟哪位姑娘再浓情蜜意,可一旦走出村子,走到更广阔的天地,那些曾经与他们海誓山盟的姑娘便立刻被抛在脑后,那些人也不管她们命运如何,甚至从不曾回头看一眼……她不希望大丫头再有这样的遭遇,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就是那忘恩负义之人。
日子是自己过的,那浓情那誓言有什么用?如今大丫头正是说亲的年龄,而身为读书人的徐秀才,却正是考取功名的最佳时机,自己儿子自己清楚,他暂时没有说亲的打算,或许他有点欣赏甚至喜欢大丫头,可是如果不娶进门,那什么都是空的。他一年后说离开就离开,大丫头却要跟着耽搁一年甚至两三年,名声也传得不好,她要怎么生活下去?
“娘,我请陆姑娘只是帮我忙,寻常聊两句,也并没有过于……亲近……”
徐婶子一脸无奈,“那行吧,你以后注意点,娘也帮着留意点,尽快给大丫头说门亲事,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
“娘,或许陆姑娘暂时无意嫁人呢……”
“徐堇年!”徐婶子怒了,“我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但大丫头是要嫁人的,即便不嫁人,也该跟你保持距离,你明白吗?”
徐秀才被自己娘吼得一愣,他当然明白,他只是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尚且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可是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他是真的对陆七七有好感,他想要想得更清楚一些,而且他感觉陆姑娘对他也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很坦荡的跟他聊天。她跟其他姑娘都不一样,她似乎对自己也没有意思。自己明明还是个秀才,在她眼里跟其他人没有区别。
其实这一点徐秀才想岔了,在陆七七的眼里,徐秀才跟其他人还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但也仅此而已。觉得他很特殊,似乎总是惋惜她的才学无用武之地,就好像知道她有腾飞之意,却无腾飞之机。难得这世上还有这么为她,为女子的将来着想的人,陆七七有时候甚至想,这家伙天生就是讨姑娘喜欢的,至少她就觉得他很特别。
但是有一点徐婶子以为错了,徐秀才的直觉是对的。当系统把他们的对话展现给她时,她甚至都想为徐秀才起立鼓掌。
她确实暂时没有嫁人之意,哪怕村里的婶子大娘再热心,她可能暂时无意嫁人。这一点徐秀才看对了,徐婶子多虑了。但是她也不好去找上徐婶子说明,毕竟人家并没有当着她的面说这些呢。徐秀才是她的老板,又经常为她着想,她倒是真不希望跟老板的关系因此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