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接受
“以后离着她远些吧,你们两个的事,听说你们那书院里都有传的。”徐阿爷叹了口气,“堇年,你是秀才,以后还要考府试,会试,你会走得很远,有可能会去京都。不管你现在怎么想,陆丫头没法跟着你走,你明白吗?”
“你们……”徐秀才变了脸色,他没想到自己只有那么点小心思,居然都被家里人知道了,“谁跟你们说了什么?”
“你只要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对陆丫头有意思?以后她在你私塾做饭,一个在前院一个在后园,接触本来也不多,中午就回家吃饭吧,你娘每天做好饭在家等你。”
“呵。”徐堇年笑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以后一定会在京都娶一个官家小姐?你们不会觉得是陆姑娘一心粘着我吧?”
“那不会,你娘观察你们挺久了,发现其实陆丫头没那个意思,但你偶尔却会盯着人家看。所以我才说,多给陆丫头结些钱,那是个好姑娘,如果你一直在村里,你要娶她我们没有意见。可你也不能一直在村里,徐家整个家族都指望你。堇年啊,你没有别的选择。”
“你又怎么知道,她不可能跟上我的脚步?”
“她学厨,靠手艺吃饭,难道这门手艺能让她在京都也混得开?以后你很可能是官身,哪位官家夫人是做厨子的?”
徐堇年一时无言以对,因为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自己的心意,虽然跟陆七七约定过以后怎样,陆七七没当真,他也有些迷糊。他们之间到底还是少了那么点感情,或者说,没有机会培养感情。
他只是依然觉得她特别,有时候会觉得可爱。但更多时候,他觉得人家对她并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他想慢慢来,以后他们都会去县里,也许慢慢就能更加坚定自己的心意。哪知道自己家人全都知道了,他表现得很明显?
“爷爷,你们是不是想太多?咱们家什么出身,都是乡下人。好,她现在是厨子,谁说她一直会是厨子的。那我之前也是个乡下小子,如今也只是个考了个秀才。岂能以现在的身份揣测以后,人的身份总会变的。”
徐堇年说这一大通,倒是把徐家几个人说愣住了,读书人的道理总是一堆一堆,以往家里人觉得理所当然,但现在怎么看怎么感觉,这是在强词夺理吧?
“这是,你是想说,你跟陆家丫头,以后很可能会成真?”徐阿爹一脸的不可置信,他之前还劝过徐阿爷,觉得自己儿子这么多年都只知道读书,对那丫头可能只是同情。如今看来,倒是他想错了?
“以后的事谁说得清楚,你顺我有什么用呢,人家还不愿意呢。”
“所以,陆丫头到底为什么不愿意呢?”徐阿婶忍不住问。
徐阿奶默了默,原本想要呵斥儿媳妇几句,这话问得就好像他们已经答应陆家丫头进徐家,结果又被人家嫌弃一样。但想起徐阿爷私下跟她说的,孙子的很多事他们其实已经做不了主了,尤其孙子的婚姻大事。其实如果孙子喜欢陆丫头也挺好的,那丫头一直都很勤快,现在也有些本事,家里除了继母妹妹有些古怪,家世清白他们从小看着长大,是个不错的姑娘。她之前就跟老头子提过,但当时因为流言深重,又遇到陆家姑奶奶非让他们家孙儿先纳妾,他们自然不会同意。
如今孙儿提的,可是往正妻位置说的,如果孙儿喜欢,她是没什么意见的。
“谁知道呢,兴许,是流言太多,她刻意避嫌吧。”
“无事,如果你愿意……”
“你闭嘴吧。”徐阿爹突然开口,看了徐阿爷一眼,“这些事是你能做主的?”
“儿子喜欢,陆丫头也不错,有什么不能做主的?总比以后真的到了府城,到了京都,去高攀一个咱们攀都攀不上的官家小姐好。”因为儿子有出息,徐婶子说话也硬气了,“何况陆丫头我们从小看着长大,是个好姑娘,如果她愿意,那也没什么不好。”
徐阿爷一时无语,原本瞒着徐堇年四位大家长都通过气了,本意是不赞成徐堇年这么早成亲,待过了府试再说。结果现在倒好,他娘他奶突然就都赞同了,什么意思?如果他爷他爹再反对,显得他们特别不近人情。合着他们就是拿来衬托的?
“那我也没什么意见。”徐阿爹迅速接话,儿子大了,在县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可不愿意做那个恶人。
徐阿爷一时无语,叹了口气,“行吧,既然大家都觉得于堇年仕途无碍,我也没什么意见。只是咱们跟陆家都是一个村的,堇年,你做好了决定,就不能反悔。不能有一天负了陆丫头,咱们也不讲纳妾那一套。你要考虑好。”
“我知道的,爷爷。”徐堇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家里说话的分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之前他做的一些决定跟家人的决定基本没有冲突,所以在家里他说了算其实他并没有太实际的感受,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任何决定即便家人跟他有偏差也不会太大,不会有分歧。但这次不一样,这次他明显感觉到,家里人跟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相反的。但他们到最后还是亲生了他的决定,尤其在他们看来,他的因缘是徐家极大的大事。
他们居然就这样同意了他想娶陆七七这件事,如果有一天陆七七同意,他能娶到的话。
“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在人家陆丫头没有答应你,咱们没有下聘之前,你不可有任何轻慢她的言行。你以后是要去更大的地方,守更大的规矩。这点小规矩你要先守住了,陆丫头有心跟着你走南闯北便罢了,如果无心,你们有一天面临分离,你也要妥善安排。”
陆家人一旦接受了这件事,便彻底站在了两个小辈的立场。他们两个的流言在村里传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虽然少了,但如果以后他们真的走到一起,徐家人不希望有一天陆七七因为徐堇年的态度而被人诟病。
“你们……”徐秀才变了脸色,他没想到自己只有那么点小心思,居然都被家里人知道了,“谁跟你们说了什么?”
“你只要实话实说,你是不是对陆丫头有意思?以后她在你私塾做饭,一个在前院一个在后园,接触本来也不多,中午就回家吃饭吧,你娘每天做好饭在家等你。”
“呵。”徐堇年笑了,“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以后一定会在京都娶一个官家小姐?你们不会觉得是陆姑娘一心粘着我吧?”
“那不会,你娘观察你们挺久了,发现其实陆丫头没那个意思,但你偶尔却会盯着人家看。所以我才说,多给陆丫头结些钱,那是个好姑娘,如果你一直在村里,你要娶她我们没有意见。可你也不能一直在村里,徐家整个家族都指望你。堇年啊,你没有别的选择。”
“你又怎么知道,她不可能跟上我的脚步?”
“她学厨,靠手艺吃饭,难道这门手艺能让她在京都也混得开?以后你很可能是官身,哪位官家夫人是做厨子的?”
徐堇年一时无言以对,因为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自己的心意,虽然跟陆七七约定过以后怎样,陆七七没当真,他也有些迷糊。他们之间到底还是少了那么点感情,或者说,没有机会培养感情。
他只是依然觉得她特别,有时候会觉得可爱。但更多时候,他觉得人家对她并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他想慢慢来,以后他们都会去县里,也许慢慢就能更加坚定自己的心意。哪知道自己家人全都知道了,他表现得很明显?
“爷爷,你们是不是想太多?咱们家什么出身,都是乡下人。好,她现在是厨子,谁说她一直会是厨子的。那我之前也是个乡下小子,如今也只是个考了个秀才。岂能以现在的身份揣测以后,人的身份总会变的。”
徐堇年说这一大通,倒是把徐家几个人说愣住了,读书人的道理总是一堆一堆,以往家里人觉得理所当然,但现在怎么看怎么感觉,这是在强词夺理吧?
“这是,你是想说,你跟陆家丫头,以后很可能会成真?”徐阿爹一脸的不可置信,他之前还劝过徐阿爷,觉得自己儿子这么多年都只知道读书,对那丫头可能只是同情。如今看来,倒是他想错了?
“以后的事谁说得清楚,你顺我有什么用呢,人家还不愿意呢。”
“所以,陆丫头到底为什么不愿意呢?”徐阿婶忍不住问。
徐阿奶默了默,原本想要呵斥儿媳妇几句,这话问得就好像他们已经答应陆家丫头进徐家,结果又被人家嫌弃一样。但想起徐阿爷私下跟她说的,孙子的很多事他们其实已经做不了主了,尤其孙子的婚姻大事。其实如果孙子喜欢陆丫头也挺好的,那丫头一直都很勤快,现在也有些本事,家里除了继母妹妹有些古怪,家世清白他们从小看着长大,是个不错的姑娘。她之前就跟老头子提过,但当时因为流言深重,又遇到陆家姑奶奶非让他们家孙儿先纳妾,他们自然不会同意。
如今孙儿提的,可是往正妻位置说的,如果孙儿喜欢,她是没什么意见的。
“谁知道呢,兴许,是流言太多,她刻意避嫌吧。”
“无事,如果你愿意……”
“你闭嘴吧。”徐阿爹突然开口,看了徐阿爷一眼,“这些事是你能做主的?”
“儿子喜欢,陆丫头也不错,有什么不能做主的?总比以后真的到了府城,到了京都,去高攀一个咱们攀都攀不上的官家小姐好。”因为儿子有出息,徐婶子说话也硬气了,“何况陆丫头我们从小看着长大,是个好姑娘,如果她愿意,那也没什么不好。”
徐阿爷一时无语,原本瞒着徐堇年四位大家长都通过气了,本意是不赞成徐堇年这么早成亲,待过了府试再说。结果现在倒好,他娘他奶突然就都赞同了,什么意思?如果他爷他爹再反对,显得他们特别不近人情。合着他们就是拿来衬托的?
“那我也没什么意见。”徐阿爹迅速接话,儿子大了,在县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可不愿意做那个恶人。
徐阿爷一时无语,叹了口气,“行吧,既然大家都觉得于堇年仕途无碍,我也没什么意见。只是咱们跟陆家都是一个村的,堇年,你做好了决定,就不能反悔。不能有一天负了陆丫头,咱们也不讲纳妾那一套。你要考虑好。”
“我知道的,爷爷。”徐堇年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家里说话的分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之前他做的一些决定跟家人的决定基本没有冲突,所以在家里他说了算其实他并没有太实际的感受,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任何决定即便家人跟他有偏差也不会太大,不会有分歧。但这次不一样,这次他明显感觉到,家里人跟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相反的。但他们到最后还是亲生了他的决定,尤其在他们看来,他的因缘是徐家极大的大事。
他们居然就这样同意了他想娶陆七七这件事,如果有一天陆七七同意,他能娶到的话。
“不过有一点你要记住,在人家陆丫头没有答应你,咱们没有下聘之前,你不可有任何轻慢她的言行。你以后是要去更大的地方,守更大的规矩。这点小规矩你要先守住了,陆丫头有心跟着你走南闯北便罢了,如果无心,你们有一天面临分离,你也要妥善安排。”
陆家人一旦接受了这件事,便彻底站在了两个小辈的立场。他们两个的流言在村里传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虽然少了,但如果以后他们真的走到一起,徐家人不希望有一天陆七七因为徐堇年的态度而被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