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刘宏早就猜到社学的建设进度因为受制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因素而不可能太快,但是真正来到雒阳社学的工地之后,刘宏却还是大失所望。

    不能说窦武和胡广等人不用心,因为广建社学这事儿多少都会关系到他们在士林当中的名声。

    所以,整个朝堂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吏们都在盯着社学的进度,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社学的进度延后而被骂。

    也不能说那些做工的役匠们不用心,因为早在开始动工之前,官府就已经明确告知他们,这所社学会招收百姓家里的孩子进学读书,说不定他们的孩子以后就会分到这所社学。

    为了保证社学的质量,或者说为了保证自家孩子以后能安心读书,那些个役匠们真是地基往深了挖,土往结实了夯,看其用心程度,估计他们修自家房子时都未必有如此用心。

    但是并没有什么鸟用。

    支撑房顶的大梁不是随便什么木头都能用,工匠们再怎么用心再怎么拼命也改变不了地基只能靠人工夯实的现实。

    更别说广建社学的诏令原本就是忽然发出,地方官府在事先也没能做好准备,所有需要用的砖、石、土、木都只能临时制备,进度就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而跟心里多少有些不爽的刘宏比起来,站在刘宏身旁的陈蕃却是不停的捋着胡须微笑,不说一张老脸笑成菊花一般灿烂,起码也是笑着不见眉眼。

    笑了半天之后,陈蕃忽然正色对刘宏说道:“敢问少君侯,普通百姓家中子弟该如何才能进学读书?”

    听到陈蕃的问题,刘宏不禁笑了笑,反问道:“陈师以为天下人人皆可为大儒耶?”

    陈蕃微微一怔,随即摇头道:“虽愿,实不可。”

    当然不可能。

    想要成为大儒,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识字,不识字就没办法看书。

    而在识字之后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明义,这一步就需要有人讲解指点,不是光识字就能行的。

    再然后还有治经。

    所谓治经,就是用心钻研一门学问,深入研究《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不说能达到什么特殊的高度,起码也得有自家之言。

    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大儒。

    很多人都卡在了第三步,穷其一生都未必能摸到大儒的门槛。

    这也是为什么大汉朝家学为官者甚众,大儒相对而言却很少的原因。

    刘宏笑着说道:“寡人并非盼着大汉人人皆成大儒,只要我大汉百姓都能识字、明理,便足矣。”

    陈蕃忍不住有些头疼。

    刘宏的要求高吗?

    不高。

    刘宏的要求正常吗?

    不正常。

    大汉百姓千千万,要求整个大汉的百姓都能识字、明理,这不是纯纯的扯蛋是什么?

    沉默了好一会儿,刘宏才接着说道:“我大汉千余县,寡人知道国库无力支撑千余县同时广建社学,更知道缺少愿意到社学当中教书的先生,因此便只能一所一所的慢慢修建。”

    “因此,让百姓家中子弟进学读书之事,便也不能急于一时,眼下也只能先可着军中遗孤先进学,其次才是让社学附近的百姓子弟进学。”() ()

    刘宏微微叹了一声,说道:“大浪淘沙,千军万马过独木,不外如是。”

    陈蕃微微点头,随即又开口问道:“敢问少君侯,待得三五年或是十余年后,天下便会多出无数读书人,不知少君侯将何以安置他们?”

    跟建好社学之后怎么招生的问题比起来,怎么安置以后的读书人也同样是一個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对于家学为官者而言,刘宏广建社学的举动固然会让他们多出无数竞争对手,可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其实在刨了家学为官者的根的同时,也会让大汉多出来无数的读书人。

    但是,大汉朝廷的官职数量是有限的。

    差不多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忽然多出来一大堆读过书的读书人却没有相应的官职给他们,这些个读书人能愿意?

    或者说,这些个读书人背后的亲族能愿意?

    那些个家里有钱有势的世家大族、豪商巨贾、地主豪强们倒还好说,因为他们原本就要培养家中子弟读书,多出来一个社学,对于他们的影响其实有限。

    可是对于那些个普通家庭甚至是穷苦百姓而言,可能一家人都得勒着裤腰带才能供状一个人读书,这也就意味着家里要缺少一个能干活的青壮,如果不能成功的当上官老爷,那受的苦岂不是就白受了?

    要是为此而增加官职数量……

    官员多了,往往就意味着朝廷会变得臃肿,效率会变低,俸禄支出会增加。

    反正是怎么看都不太划算。

    但是刘宏却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说道:“敢问陈师,如今官吏足用否?”

    陈蕃微微摇头,答道:“不足用。”

    刘宏嗯了一声,说道:“既不足用,便建社学,若是有好苗子,便让他们多读几年的书,若是足用,便可以为官为吏,总不至于埋没了他们。”

    “至于说三五年或者十年二十年之后……择其优者。”

    “总不能因为考虑到三五十年后读书人多了,官职数量没那么多,便不建社学了吧?”

    “若如此,天下的官吏便总是不足用,百姓也难以开智,明理。”

    终于从刘宏这里得到了几个问题的答案,陈蕃却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

    喜,是因为刘宏确确实实的在推进广建社学的事情,是实打实的宣扬教化,若是真被刘宏给做成了,陈蕃这个太傅也是与有荣焉,后世史书上也必然会有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忧,却是因为刘宏终究还是年幼。

    谁知道刘宏究竟能坚持多久?

    想当初孝桓皇帝登基之时,也能算得上是英明神武。

    后来呢?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陈蕃干脆不再去想,只一心陪着刘宏在工地上慢慢闲逛。

    反倒是刘宏,在闲逛了一会儿后忽然指着远处正在夯实地基的役夫们问道:“陈师且看,百姓们如此辛劳,可有办法能让他们轻松一些?”

章节目录

大汉之帝国中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天煌贵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煌贵胄并收藏大汉之帝国中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