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胡广和陈蕃反复提及的袁氏兄弟确实牛逼。
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连续四代人位居三公之位。
到了东汉末年,说出那句著名的“我剑未尝不利”的袁绍,还有当过几天皇帝的袁术,这兄弟俩动不动就是我家四世三公,出处就源于此。
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汉,像袁家一样“四世三公”的,也只有李傕、郭汜之乱时竭诚卫护献帝的杨彪杨文先家,除此以外,即便出过好几代皇后、太后的窦氏、霍氏等望族也只能说是显赫一时,离着袁、杨这种四世三公还有老大一截。
再加上孝光皇帝定都雒阳之后,关东士族集团就一直保持着对关西将门集团的压制,哪怕袁氏兄弟在面对窦武时表现的再怎么完美,关东士族集团出身的袁氏兄弟在面对关西出身的窦武时,依旧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但是。
窦武是人。
一样会因为袁氏兄弟不经意流露出的轻视而愤怒。
以前也就算了,毕竟是为了融入关东士族集团而不得不伏低做小。
可如今天子只是亲近重视儒家而不是特别亲近关东士族集团,窦太后也一直在劝说窦武远离关东士族集团,这就让窦武不想继续在袁氏兄弟面前逢迎作态。
再者说了,袁氏兄弟再怎么牛逼,袁氏一族再怎么牛逼,他们能够得到的消息也终究还是有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窦太后得到的消息更准确吧?
正是抱着这样儿的想法,窦武在酒席散去之后便急匆匆的向胡广和陈蕃告辞,直接去寻了窦太后。
“窦氏什么都不需要做,或者说窦氏压根就不需要去揣摩天子的意图。”
在听完窦武的来意之后,窦太后便直接说道:“天子要迁移百姓,窦氏支持。天子要遣使西域,窦氏还是支持。哪怕天子要父亲交出手中的兵权,父亲也只管支持便是。如此,窦氏不愁不兴。”
窦武傻傻的看了窦太后一眼,满脸的难以置信:“兵权?天子要为父交出兵权,为父还要支持?”
窦太后反问道:“父亲身为大将军,执掌兵权乃是分内之事,可是,是谁把兵权交给父亲的?是父亲生来便执掌兵权么?”
没等窦武回答,窦太后又接着追问了一句:“敢问父亲,倘若父亲与天子在兵权之事上有所争端,宫中宿卫也好,段纪明带去平羌的羽林军也罢,还有天子新近招募的三千良家子,这些人是会听从天子的诏令?还是会听从父亲的军令?”
连续两个问题,直接就把窦武给问醒了。
自己现在确实执掌大汉的兵权。
但是自己之所以执掌兵权,并不是因为自己在军中有多高的威望,而是因为天子册封自己为大将军。
倘若自己在兵权的事上与天子起了争端,那么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宫中宿卫向来只听从天子诏令,根本不会服从自己的军令,天子新近招募的三千良家子更是不会鸟自己这个大将军。() ()
就连段纪明带去平羌的那一万多羽林军也是一样。
除非天子亲征打了败仗。
但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天子亲征,一万多正儿八经的羽林军,再加上天子新近招募的三千良家子,去打区区一个东羌,不说是杀坤用牛刀吧,起码也是个狮子搏兔的局面。
打败仗?
窦武宁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一万多的羽林军会打不过区区几個东羌的杂兵。
正当窦武满脑子胡思乱想时,窦太后却又接着说道:“而且父亲放心,只要父亲不胡来,天子又何必夺了父亲手中的兵权?”
听到窦太后这般说法,窦武也总算是慢慢放下心来。
过了一会儿,窦武还是忍不住试探着问道:“依为父之见,段纪明平羌可以说是易如反掌,陛下又何必亲征?既然亲征,又何必要派人去出使西域三十六国?”
窦太后毫不迟疑的答道:“自然是为了安抚住那些个世家大族,好方便朝廷往陇西迁移百姓。”
窦武微微摇头:“不可能。眼下国库不丰,并不能支撑朝廷用兵西域,倘若天子只是为了方便朝廷往陇西迁移百姓,携大胜之威强压那些个世家大族便是,又何必多此一举?”
窦太后深深的瞧了窦武一眼,问道:“父亲是去见过胡师和陈师了?这些话,是胡师说与父亲听的,还是父亲自己想出来的?”
窦武讪然一笑,说道:“确实是见过胡师和陈仲举,不过这些话却不是胡师和陈仲举说与为父,而是为父自己想出来的。”
窦太后这才嗯了一声,说道:“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所谓恩出于上,威亦出于上。天子给臣子的,才是臣子的,天子不给臣子,臣子又如何敢伸手?”
窦太后站起身来,命令宫里伺候的宫女太监都离开后,一边慢慢踱着步子,一边说道:“自孝光皇帝定都雒阳,至今已百有余年。这百余年来,天下世家纷纷家学为官,上欺朝廷,下虐百姓,朝廷威望日丧,百姓生计惟艰,又有谁真个把天子当回事?”
“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倘若不是先汉后期的那些个世家豪强们胡来妄为,又何至于有王莽乱政之事?”
“如今天子要遣人出使西域,一则是为了改变朝廷的颓势,重振大汉雄风,二则是为了迁移百姓往陇西实边,三则却是敲打那些个得意忘形的世家,让他们知道恩出于上的道理。”
“只不过,天子行事向来出人意料,具体如何敲打,女儿却也猜不透。”
窦武微微一怔,问道:“连你也猜不透?”
窦太后嗯了一声道:“猜不透,也不需要去猜,毕竟天子出征之前就已经定下许多事情,无论西域之事如何,这些事情总是要慢慢落到实处的。等到这些事情都落到实处,天子的意图自然也就显露无遗。”
被窦太后这么一说,窦武顿时想起来许多事情。
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连续四代人位居三公之位。
到了东汉末年,说出那句著名的“我剑未尝不利”的袁绍,还有当过几天皇帝的袁术,这兄弟俩动不动就是我家四世三公,出处就源于此。
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汉,像袁家一样“四世三公”的,也只有李傕、郭汜之乱时竭诚卫护献帝的杨彪杨文先家,除此以外,即便出过好几代皇后、太后的窦氏、霍氏等望族也只能说是显赫一时,离着袁、杨这种四世三公还有老大一截。
再加上孝光皇帝定都雒阳之后,关东士族集团就一直保持着对关西将门集团的压制,哪怕袁氏兄弟在面对窦武时表现的再怎么完美,关东士族集团出身的袁氏兄弟在面对关西出身的窦武时,依旧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但是。
窦武是人。
一样会因为袁氏兄弟不经意流露出的轻视而愤怒。
以前也就算了,毕竟是为了融入关东士族集团而不得不伏低做小。
可如今天子只是亲近重视儒家而不是特别亲近关东士族集团,窦太后也一直在劝说窦武远离关东士族集团,这就让窦武不想继续在袁氏兄弟面前逢迎作态。
再者说了,袁氏兄弟再怎么牛逼,袁氏一族再怎么牛逼,他们能够得到的消息也终究还是有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窦太后得到的消息更准确吧?
正是抱着这样儿的想法,窦武在酒席散去之后便急匆匆的向胡广和陈蕃告辞,直接去寻了窦太后。
“窦氏什么都不需要做,或者说窦氏压根就不需要去揣摩天子的意图。”
在听完窦武的来意之后,窦太后便直接说道:“天子要迁移百姓,窦氏支持。天子要遣使西域,窦氏还是支持。哪怕天子要父亲交出手中的兵权,父亲也只管支持便是。如此,窦氏不愁不兴。”
窦武傻傻的看了窦太后一眼,满脸的难以置信:“兵权?天子要为父交出兵权,为父还要支持?”
窦太后反问道:“父亲身为大将军,执掌兵权乃是分内之事,可是,是谁把兵权交给父亲的?是父亲生来便执掌兵权么?”
没等窦武回答,窦太后又接着追问了一句:“敢问父亲,倘若父亲与天子在兵权之事上有所争端,宫中宿卫也好,段纪明带去平羌的羽林军也罢,还有天子新近招募的三千良家子,这些人是会听从天子的诏令?还是会听从父亲的军令?”
连续两个问题,直接就把窦武给问醒了。
自己现在确实执掌大汉的兵权。
但是自己之所以执掌兵权,并不是因为自己在军中有多高的威望,而是因为天子册封自己为大将军。
倘若自己在兵权的事上与天子起了争端,那么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宫中宿卫向来只听从天子诏令,根本不会服从自己的军令,天子新近招募的三千良家子更是不会鸟自己这个大将军。() ()
就连段纪明带去平羌的那一万多羽林军也是一样。
除非天子亲征打了败仗。
但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天子亲征,一万多正儿八经的羽林军,再加上天子新近招募的三千良家子,去打区区一个东羌,不说是杀坤用牛刀吧,起码也是个狮子搏兔的局面。
打败仗?
窦武宁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一万多的羽林军会打不过区区几個东羌的杂兵。
正当窦武满脑子胡思乱想时,窦太后却又接着说道:“而且父亲放心,只要父亲不胡来,天子又何必夺了父亲手中的兵权?”
听到窦太后这般说法,窦武也总算是慢慢放下心来。
过了一会儿,窦武还是忍不住试探着问道:“依为父之见,段纪明平羌可以说是易如反掌,陛下又何必亲征?既然亲征,又何必要派人去出使西域三十六国?”
窦太后毫不迟疑的答道:“自然是为了安抚住那些个世家大族,好方便朝廷往陇西迁移百姓。”
窦武微微摇头:“不可能。眼下国库不丰,并不能支撑朝廷用兵西域,倘若天子只是为了方便朝廷往陇西迁移百姓,携大胜之威强压那些个世家大族便是,又何必多此一举?”
窦太后深深的瞧了窦武一眼,问道:“父亲是去见过胡师和陈师了?这些话,是胡师说与父亲听的,还是父亲自己想出来的?”
窦武讪然一笑,说道:“确实是见过胡师和陈仲举,不过这些话却不是胡师和陈仲举说与为父,而是为父自己想出来的。”
窦太后这才嗯了一声,说道:“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所谓恩出于上,威亦出于上。天子给臣子的,才是臣子的,天子不给臣子,臣子又如何敢伸手?”
窦太后站起身来,命令宫里伺候的宫女太监都离开后,一边慢慢踱着步子,一边说道:“自孝光皇帝定都雒阳,至今已百有余年。这百余年来,天下世家纷纷家学为官,上欺朝廷,下虐百姓,朝廷威望日丧,百姓生计惟艰,又有谁真个把天子当回事?”
“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倘若不是先汉后期的那些个世家豪强们胡来妄为,又何至于有王莽乱政之事?”
“如今天子要遣人出使西域,一则是为了改变朝廷的颓势,重振大汉雄风,二则是为了迁移百姓往陇西实边,三则却是敲打那些个得意忘形的世家,让他们知道恩出于上的道理。”
“只不过,天子行事向来出人意料,具体如何敲打,女儿却也猜不透。”
窦武微微一怔,问道:“连你也猜不透?”
窦太后嗯了一声道:“猜不透,也不需要去猜,毕竟天子出征之前就已经定下许多事情,无论西域之事如何,这些事情总是要慢慢落到实处的。等到这些事情都落到实处,天子的意图自然也就显露无遗。”
被窦太后这么一说,窦武顿时想起来许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