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袁逢说要把该烧的东西都烧掉,袁隗不禁神色微变,拱手应道:“兄长放心便是,该处理的东西,都已经提前处理干净了。”
袁逢嗯了一声,随即便陷入了沉默当中,久久不语。
袁隗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袁逢再说些什么,便轻声问道:“兄长?”
袁逢回过神来,摆了摆手,说道:“你先去休息吧,为兄有些事情,还想的不是太明白。”
待袁隗离去之后,袁逢忍不住轻叹一声,背手站在门外,目光遥遥望向陇西方向。
“天子。”
“天子。”
嘴里轻轻嘟囔几声,袁逢又再一次长叹一声。
身为袁氏家主,袁逢看待朝政的目光,远比袁隗等人更为长远。
然而即便如此,袁逢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还是小觑了远在陇西的那位少年天子。
谁能想得到,一个刚刚十二岁的少年亭侯,在没有接触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之前,就能凭着一件冬衣,收买了护卫他上雒的羽林宿卫?
谁能想得到,一个刚刚十二岁的少年亭侯,居然宁肯耽搁上雒登基的时间,也要停留在高邑救助百姓,从而收买住高邑的民心,顺便还在民间捞取了一波声望?
谁能想得到,一个刚刚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居然在登基之后连颁三道登基诏书,利用永不加赋诏和求贤令在士林获取了巨大声望,紧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除王甫等阉宦,从而收买住清流士子?
谁能想得到,这位刚刚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居然能在拜将出征之后偷偷摸摸的溜出宫,亲自跑到陇西招募三千良家子?
而更加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当朝太后的窦妙,居然会选择放任天子胡来,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俩相处的比大汉那些有血缘关系的母子还要融洽。
在窦太后与天子的配合下,一连串违反常理的举动,直接就把整个大汉朝堂给打懵了!
没错,就是直接打懵了。
众所周知,大汉朝一直都是两宫制,即天子、太后两宫制度。
在天子年幼,未能亲政之前,整个帝国的权利是掌握在太后手中的。
这时候的太后,甚至拥有废立天子的权力。
而在天子元服亲政之后,太后一般都要还政于天子。
如果太后足够强势而皇帝又懦弱一些,还政的时间就会晚一些,皇帝受到的牵制也会比较多,两宫之间就会产生争斗。
如果太后不贪恋权势而皇帝也争气,还政的过程就会顺利一些,两宫之间的交接也会顺利一些。
现在窦太后不贪权,而且明里暗里都在帮着天子掌权,一直困扰着大汉历代皇帝的两宫相争问题,直接就不存在了!
如果说仅仅只是这样儿,袁逢最多也就是感叹一句天子命好,遇上窦太后这种不贪权恋势而且一心为帝国着想的太后,其他的倒也不会想太多。
毕竟大汉朝的权利结构并不仅仅只是两宫,朝堂上三公九卿所掌握的权利也不小,如果再有常侍配合,想要拿捏住天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
问题是那位少年天子折腾出来的那些破事儿!
那位少年天子折腾出来的那些破事儿,单看哪個都属于天子任性胡来,颇具高祖皇帝遗风。
但是串联到一起之后,尤其是天子在陇西招募三千良家子之后,所有的一切就都变了。
原本应该被轻松拿捏的天子,忽然变得无法拿捏了!
后宫?
常侍之耻曹节最先叛变,简直愧对他名字当中的节字!
朝堂?
有羽林宿卫效忠,有三千新招募的良家子,朝堂上三公九卿又能翻出什么浪花儿!?
有时候,袁逢都忍不住暗自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赞同刘鯈那个王八蛋提议刘宏做天子,更后悔没能在一开始就看破天子的意图!
一想到这些,袁逢就忍不住再次长叹一声。
或许,投效天子,可以借着天子的谋划,给袁家搏一场更大的富贵?
……
远在陇西的刘宏自然不知道雒阳的风云诡谲,更不知道曹节、胡广和陈蕃、窦武以及袁氏兄弟会把自己索要西域三十六国典籍文档,想要竖一个靶子的行为解读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深层含义”。
如果知道,刘宏一定会大声夸赞他们,表示“没错,朕就是这么想的,朕就是这么牛逼”。
只可惜刘宏并不知道这一切,反而正为了东羌的那点破事儿头疼。
正如刘宏所猜测的那样儿,东羌确实很好打。
而让刘宏感到头疼的,也正是东羌很好打。
或者说,是贾诩和程昱外加马腾、黄忠、王越以及公孙瓒、公孙度这些人加起来的破坏力实在太过于凶残。
首先,段颎让贾诩和程昱帮忙写招降文书。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意外,贾诩和程昱很快就搞出来一份花团锦簇的招降文书。
接着,段颎又让马腾去给先零东羌那边的首领们送招降文书。
段颎的这个决定也确实没有问题,因为在段颎那边的所有人当中,就只有马腾会羌人的语言,忽悠起来比较方便。
然后,马腾就去给先零东羌的首领们送招降文书。
这个过程也没有任何意外,先零东羌的首领们甚至还热情招待了马腾,并且表示早有投降之意,他们十分感谢马腾能给他们送来招降文书,他们马上就出去见段颎,商量投降的事情。
再然后,段颎和贾诩、程昱他们几个就彻底凌乱了——先零东羌各部的首领们如约去见了段颎,表示大家伙儿久闻段公威名,这次绝对是真心投降,绝不会再生反复。
这特么不是扯淡呢么!
段颎很想抓着那几个东羌首领的领子问问他们,身为祸害大汉边疆百余年的东羌,你们的骨气呢?你们的不满呢?
好嘛,一看到招降书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投降,那老子带领这一万多的羽林军是过来干啥的?
关键是你们都表现的这么乖巧了,你们让本校尉提前埋伏好的五百刀斧手怎么办?
彼汝娘之!
袁逢嗯了一声,随即便陷入了沉默当中,久久不语。
袁隗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袁逢再说些什么,便轻声问道:“兄长?”
袁逢回过神来,摆了摆手,说道:“你先去休息吧,为兄有些事情,还想的不是太明白。”
待袁隗离去之后,袁逢忍不住轻叹一声,背手站在门外,目光遥遥望向陇西方向。
“天子。”
“天子。”
嘴里轻轻嘟囔几声,袁逢又再一次长叹一声。
身为袁氏家主,袁逢看待朝政的目光,远比袁隗等人更为长远。
然而即便如此,袁逢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还是小觑了远在陇西的那位少年天子。
谁能想得到,一个刚刚十二岁的少年亭侯,在没有接触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之前,就能凭着一件冬衣,收买了护卫他上雒的羽林宿卫?
谁能想得到,一个刚刚十二岁的少年亭侯,居然宁肯耽搁上雒登基的时间,也要停留在高邑救助百姓,从而收买住高邑的民心,顺便还在民间捞取了一波声望?
谁能想得到,一个刚刚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居然在登基之后连颁三道登基诏书,利用永不加赋诏和求贤令在士林获取了巨大声望,紧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诛除王甫等阉宦,从而收买住清流士子?
谁能想得到,这位刚刚十二岁的少年天子,居然能在拜将出征之后偷偷摸摸的溜出宫,亲自跑到陇西招募三千良家子?
而更加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当朝太后的窦妙,居然会选择放任天子胡来,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俩相处的比大汉那些有血缘关系的母子还要融洽。
在窦太后与天子的配合下,一连串违反常理的举动,直接就把整个大汉朝堂给打懵了!
没错,就是直接打懵了。
众所周知,大汉朝一直都是两宫制,即天子、太后两宫制度。
在天子年幼,未能亲政之前,整个帝国的权利是掌握在太后手中的。
这时候的太后,甚至拥有废立天子的权力。
而在天子元服亲政之后,太后一般都要还政于天子。
如果太后足够强势而皇帝又懦弱一些,还政的时间就会晚一些,皇帝受到的牵制也会比较多,两宫之间就会产生争斗。
如果太后不贪恋权势而皇帝也争气,还政的过程就会顺利一些,两宫之间的交接也会顺利一些。
现在窦太后不贪权,而且明里暗里都在帮着天子掌权,一直困扰着大汉历代皇帝的两宫相争问题,直接就不存在了!
如果说仅仅只是这样儿,袁逢最多也就是感叹一句天子命好,遇上窦太后这种不贪权恋势而且一心为帝国着想的太后,其他的倒也不会想太多。
毕竟大汉朝的权利结构并不仅仅只是两宫,朝堂上三公九卿所掌握的权利也不小,如果再有常侍配合,想要拿捏住天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
问题是那位少年天子折腾出来的那些破事儿!
那位少年天子折腾出来的那些破事儿,单看哪個都属于天子任性胡来,颇具高祖皇帝遗风。
但是串联到一起之后,尤其是天子在陇西招募三千良家子之后,所有的一切就都变了。
原本应该被轻松拿捏的天子,忽然变得无法拿捏了!
后宫?
常侍之耻曹节最先叛变,简直愧对他名字当中的节字!
朝堂?
有羽林宿卫效忠,有三千新招募的良家子,朝堂上三公九卿又能翻出什么浪花儿!?
有时候,袁逢都忍不住暗自后悔,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赞同刘鯈那个王八蛋提议刘宏做天子,更后悔没能在一开始就看破天子的意图!
一想到这些,袁逢就忍不住再次长叹一声。
或许,投效天子,可以借着天子的谋划,给袁家搏一场更大的富贵?
……
远在陇西的刘宏自然不知道雒阳的风云诡谲,更不知道曹节、胡广和陈蕃、窦武以及袁氏兄弟会把自己索要西域三十六国典籍文档,想要竖一个靶子的行为解读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深层含义”。
如果知道,刘宏一定会大声夸赞他们,表示“没错,朕就是这么想的,朕就是这么牛逼”。
只可惜刘宏并不知道这一切,反而正为了东羌的那点破事儿头疼。
正如刘宏所猜测的那样儿,东羌确实很好打。
而让刘宏感到头疼的,也正是东羌很好打。
或者说,是贾诩和程昱外加马腾、黄忠、王越以及公孙瓒、公孙度这些人加起来的破坏力实在太过于凶残。
首先,段颎让贾诩和程昱帮忙写招降文书。
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意外,贾诩和程昱很快就搞出来一份花团锦簇的招降文书。
接着,段颎又让马腾去给先零东羌那边的首领们送招降文书。
段颎的这个决定也确实没有问题,因为在段颎那边的所有人当中,就只有马腾会羌人的语言,忽悠起来比较方便。
然后,马腾就去给先零东羌的首领们送招降文书。
这个过程也没有任何意外,先零东羌的首领们甚至还热情招待了马腾,并且表示早有投降之意,他们十分感谢马腾能给他们送来招降文书,他们马上就出去见段颎,商量投降的事情。
再然后,段颎和贾诩、程昱他们几个就彻底凌乱了——先零东羌各部的首领们如约去见了段颎,表示大家伙儿久闻段公威名,这次绝对是真心投降,绝不会再生反复。
这特么不是扯淡呢么!
段颎很想抓着那几个东羌首领的领子问问他们,身为祸害大汉边疆百余年的东羌,你们的骨气呢?你们的不满呢?
好嘛,一看到招降书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投降,那老子带领这一万多的羽林军是过来干啥的?
关键是你们都表现的这么乖巧了,你们让本校尉提前埋伏好的五百刀斧手怎么办?
彼汝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