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王朝还没有彻底没落,当一个皇帝手里还能掌握住一部分兵权,那么这个皇帝所能发挥出的能量就会是巨大的。
比如说,刘宏下令把被俘的羌兵全部拉去修路,凉州刺史部的各路官员们在刘恭的率领下积极响应,开始按照刘宏的命令去准备相关的资料和修路方案,预计以两万被俘的羌兵,修通武威郡到陇西郡的道路,并且开始准备养活这些羌兵的物资。
即便是在准备资料和修路方案的过程中,这些被俘的羌兵们也没能闲下来,而是直接被拉到了临洮,开始了他们的苦役体验。
所谓的苦役体验,就是把他们拉到临洮城外,沿着临洮通往临羌的旧路开挖地基。
刘宏站在城头,用手里那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望远镜打量了一番城下的工地,随后便把望远镜递给段颎:“段公且试一试。”
段颎学着刘宏的样子,眯起左眼,将右眼凑近望远镜的一端,再将另一端对准城下工地。
“这!”
段颎被吓了一跳,赶忙将望远镜移开,瞪大两只眼睛后仔细的看了看城下的工地,又仔细的看了看自己所在的城头。
这距离可不近!
站在城头上看城下的工地,那些羌兵劳工不说是跟小的像蚂蚁,起码也不会比树叶大多少。
可是有了望远镜,再看那些羌兵就不再像是树叶那般大小,而是跟离着丈余的距离看人差不多。
反复用望远镜往城下看了几遍之后,段颎不禁心头火热的望着刘宏,叫道:“陛下?”
刘宏笑了笑,问道:“若是将此物用于战阵,段公以为如何?”
段颎低头打量了望远镜一番,抬起头道:“回陛下,此物神妙至极,若是用于阵战,为将者可居高处而览全局,夜不收也可凭此物远远的打探敌情,堪称是神兵利器。”
想了想,段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若是此物落入他人之手,只怕后患无穷,若要装备军中,须严加保管,宁肯将此神物毁掉,也决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毕竟望远镜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加密手段,只要被人拿回去就能用。
再次瞧了望远镜一眼,段颎一边恋恋不舍的将手里的望远镜递向刘宏,一边可怜巴巴的问道:“只是不知此物产量如何?何时可以分到军中使用?”
刘宏再次笑了笑,说道:“这东西制造不易,两个镜片全靠大匠手工打磨,一时半会儿的可没办法大量生产,更不可能人手一個。”
“包括段公手中的这一支,朕原本是想着送给段公平羌之用,只是如今羌患已经平定大半,短时间内也不会再起什么烽烟,因此朕就想着将这一支也带回去,交给少府精心仿制一些。”
被刘宏这样一说,段颎顿感心痛,仿佛有人用刀剜去心尖的一块肉。
瞧着段颎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刘宏干脆也不再去接段颎手中的望远镜,反而笑着说道:“不过,在回雒阳之前,这支望远镜就先在段公手中保存吧。”
心尖儿的那块肉又失而复得,段颎整个人也原地满血复活,直接嘿嘿笑着说道:“谢陛下,臣一定好好保管,若有损伤,臣提头来见!”() ()
刘宏哈哈笑了两声,干脆带着段颎等人往羌人工地而去。
此时已近晌午,周围负责看管的汉军士卒已经开始轮换休息,被俘的羌兵们却依旧在奋力劳作,丝毫得不到喘息的时间,就连去厕所也要小步快跑。
刘宏左右打量一眼,却发现工地上根本就没有监工的身影。
也就是说,这些被俘的羌兵,在没有监工监督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想着逃跑,没有闹事,反而在老老实实的做工?
正当刘宏感到好奇时,却听得远处传来当当当几声钟响,工地上原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几乎是同时停下,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阵嘈杂的声音。
“放工了!”
“等下就要开饭了!”
“……”
想了想,刘宏干脆带着段颎等人往工地不远处的一个棚子走去。
棚子下,几口黝黑的大锅里正煮着“粥”,黑黄色的粥此时已经咕嘟咕嘟的冒泡,袅袅升起的烟雾中,散发着一股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米香味儿,闻着就知道不会多好吃。
刘宏凑近看了一眼,只见锅里的“粥”足够粘稠,而“米”却是乱七八糟好几种,除了早就已经开花的小米之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如高粱米、麦粒、雕胡米,甚至还有粟。
粟,去壳之后才叫小米。
也就是说,锅里煮的“米”里,有一部分是没有去壳的小米。
按照和绅和中堂的说法来看,大清朝连米糠都能喂给灾民,大汉朝把没去壳的小米喂给“劳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灾民和米糠能是一回事儿吗?
对于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地方官府而言,安置灾民的首要条件是维持稳定,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既不让灾民饿死,也不能让灾民吃得太饱。
但是对于“劳工”们而言,首要条件并不是不被饿死,而是能吃饱,能有力气干活。
想了想,刘宏干脆又往棚子里走去,让人唤过负责看管“食堂”的汉军士卒,问道:“除了这些粥,可还有其他的?”
汉军士卒直接答道:“回陛下,吃的还有饼子,菜有冬葵,饭后还有一碗骨头汤。”
听到骨头汤,刘宏顿时来了兴趣:“骨头汤?哪儿来的骨头?”
汉军士卒道:“回陛下,是贾先生吩咐臣等要常去山上打些野兽,让臣等将吃剩下的骨头拿给他们熬汤,也算是让他们见见荤腥,免得没有力气做工。”
听到这儿,刘宏不禁扭头瞧了贾诩一眼,招手唤过贾诩后夸赞道:“文和先生好计谋啊。”
贾诩提出来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毕竟这两万多的羌兵俘虏并不需要专门看管,只要有人指挥,让那些被俘的羌兵小头目们看管就已经足够,之所以要在他们附近驻扎军队,单纯的只是保证能在他们闹事的情况下进行弹压就行。
让驻扎在工地附近的汉军士卒去山里打野兽,既能从一定程度上练兵,又能让这些羌兵俘虏们喝上一碗骨头汤,倒也算得上是一举两得了。
比如说,刘宏下令把被俘的羌兵全部拉去修路,凉州刺史部的各路官员们在刘恭的率领下积极响应,开始按照刘宏的命令去准备相关的资料和修路方案,预计以两万被俘的羌兵,修通武威郡到陇西郡的道路,并且开始准备养活这些羌兵的物资。
即便是在准备资料和修路方案的过程中,这些被俘的羌兵们也没能闲下来,而是直接被拉到了临洮,开始了他们的苦役体验。
所谓的苦役体验,就是把他们拉到临洮城外,沿着临洮通往临羌的旧路开挖地基。
刘宏站在城头,用手里那支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望远镜打量了一番城下的工地,随后便把望远镜递给段颎:“段公且试一试。”
段颎学着刘宏的样子,眯起左眼,将右眼凑近望远镜的一端,再将另一端对准城下工地。
“这!”
段颎被吓了一跳,赶忙将望远镜移开,瞪大两只眼睛后仔细的看了看城下的工地,又仔细的看了看自己所在的城头。
这距离可不近!
站在城头上看城下的工地,那些羌兵劳工不说是跟小的像蚂蚁,起码也不会比树叶大多少。
可是有了望远镜,再看那些羌兵就不再像是树叶那般大小,而是跟离着丈余的距离看人差不多。
反复用望远镜往城下看了几遍之后,段颎不禁心头火热的望着刘宏,叫道:“陛下?”
刘宏笑了笑,问道:“若是将此物用于战阵,段公以为如何?”
段颎低头打量了望远镜一番,抬起头道:“回陛下,此物神妙至极,若是用于阵战,为将者可居高处而览全局,夜不收也可凭此物远远的打探敌情,堪称是神兵利器。”
想了想,段颎又补充了一句:“不过,若是此物落入他人之手,只怕后患无穷,若要装备军中,须严加保管,宁肯将此神物毁掉,也决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毕竟望远镜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加密手段,只要被人拿回去就能用。
再次瞧了望远镜一眼,段颎一边恋恋不舍的将手里的望远镜递向刘宏,一边可怜巴巴的问道:“只是不知此物产量如何?何时可以分到军中使用?”
刘宏再次笑了笑,说道:“这东西制造不易,两个镜片全靠大匠手工打磨,一时半会儿的可没办法大量生产,更不可能人手一個。”
“包括段公手中的这一支,朕原本是想着送给段公平羌之用,只是如今羌患已经平定大半,短时间内也不会再起什么烽烟,因此朕就想着将这一支也带回去,交给少府精心仿制一些。”
被刘宏这样一说,段颎顿感心痛,仿佛有人用刀剜去心尖的一块肉。
瞧着段颎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刘宏干脆也不再去接段颎手中的望远镜,反而笑着说道:“不过,在回雒阳之前,这支望远镜就先在段公手中保存吧。”
心尖儿的那块肉又失而复得,段颎整个人也原地满血复活,直接嘿嘿笑着说道:“谢陛下,臣一定好好保管,若有损伤,臣提头来见!”() ()
刘宏哈哈笑了两声,干脆带着段颎等人往羌人工地而去。
此时已近晌午,周围负责看管的汉军士卒已经开始轮换休息,被俘的羌兵们却依旧在奋力劳作,丝毫得不到喘息的时间,就连去厕所也要小步快跑。
刘宏左右打量一眼,却发现工地上根本就没有监工的身影。
也就是说,这些被俘的羌兵,在没有监工监督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想着逃跑,没有闹事,反而在老老实实的做工?
正当刘宏感到好奇时,却听得远处传来当当当几声钟响,工地上原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几乎是同时停下,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阵嘈杂的声音。
“放工了!”
“等下就要开饭了!”
“……”
想了想,刘宏干脆带着段颎等人往工地不远处的一个棚子走去。
棚子下,几口黝黑的大锅里正煮着“粥”,黑黄色的粥此时已经咕嘟咕嘟的冒泡,袅袅升起的烟雾中,散发着一股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米香味儿,闻着就知道不会多好吃。
刘宏凑近看了一眼,只见锅里的“粥”足够粘稠,而“米”却是乱七八糟好几种,除了早就已经开花的小米之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如高粱米、麦粒、雕胡米,甚至还有粟。
粟,去壳之后才叫小米。
也就是说,锅里煮的“米”里,有一部分是没有去壳的小米。
按照和绅和中堂的说法来看,大清朝连米糠都能喂给灾民,大汉朝把没去壳的小米喂给“劳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灾民和米糠能是一回事儿吗?
对于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地方官府而言,安置灾民的首要条件是维持稳定,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既不让灾民饿死,也不能让灾民吃得太饱。
但是对于“劳工”们而言,首要条件并不是不被饿死,而是能吃饱,能有力气干活。
想了想,刘宏干脆又往棚子里走去,让人唤过负责看管“食堂”的汉军士卒,问道:“除了这些粥,可还有其他的?”
汉军士卒直接答道:“回陛下,吃的还有饼子,菜有冬葵,饭后还有一碗骨头汤。”
听到骨头汤,刘宏顿时来了兴趣:“骨头汤?哪儿来的骨头?”
汉军士卒道:“回陛下,是贾先生吩咐臣等要常去山上打些野兽,让臣等将吃剩下的骨头拿给他们熬汤,也算是让他们见见荤腥,免得没有力气做工。”
听到这儿,刘宏不禁扭头瞧了贾诩一眼,招手唤过贾诩后夸赞道:“文和先生好计谋啊。”
贾诩提出来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毕竟这两万多的羌兵俘虏并不需要专门看管,只要有人指挥,让那些被俘的羌兵小头目们看管就已经足够,之所以要在他们附近驻扎军队,单纯的只是保证能在他们闹事的情况下进行弹压就行。
让驻扎在工地附近的汉军士卒去山里打野兽,既能从一定程度上练兵,又能让这些羌兵俘虏们喝上一碗骨头汤,倒也算得上是一举两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