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姜含林吃完早饭就往外面跑。先是在附近转转,而后去更远的地方找景色。

    那天和樊阿姨吃完饭,简短地攀谈了几句后,姜含林背着她的黑色大包,绕进一条又一条的巷子里,一边漫无目的地找出口,一边左顾右盼,视野里出现一家一家紧密相连却又各自独立的房子,这些房子也很有特点,和远处的天空交相辉映,天空是鱼肚白,透着点儿蓝色。随意地观望,世界都是美的。

    姜含林忍不住拿起相机,短暂地录了几十秒的视频。

    奈何相机无法捕捉全部的美,越美的东西越是拍不下来。

    手机的导航上那个蓝色的点在缓慢的移动。

    走了一段路,姜含林的腿有些发痒,好在离目的地逐渐逼近。

    她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地方。

    眼里闯进了一位极美的女子,撑着油纸伞,扭动着腰肢向你走来,步步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穿行在烟雨中,水雾模糊了她的容貌,但美的是那通身的气质,自然且高贵,倘若你刻意模仿,怕是只能东施效颦,徒增烦恼。

    雨滴进了姜含林的眼睛,她有些看不清了,出了点儿眼泪才重又能睁眼。

    又下起雨了,但邂逅了伊人,却也没那么不堪。

    江南的美就这样闯进了姜含林的眼睛,震撼着她的心。

    白墙黛瓦,水墨晕染,河道占据两侧房子中央,水面平静,下雨后,河面泛起层层涟漪,水中点点翠色,彻底向旅人翻开了江南这幅图。

    旅人乘着河上的小船,船夫撑着杆,船顺着细细的小河缓缓行驶。

    行人络绎不绝,好生热闹。

    内心适从。

    有些人生来就适合城市,而有些人生来就属于这里,比如她。

    江南的美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用什么词句来比拟。姜含林已经顾不得漫天滴落的雨了,举起相机,记录下眼前这美丽的图景。

    雨模糊了相机的屏幕,但无关紧要。因为美景就在眼前,此刻,姜含林只想用眼睛捕捉这一刻的江南烟雨。

    今天她身上穿的这件墨绿色的旗袍淋了雨,好在里面的料子并未被打湿,因为这件衣服的纱线刚好防水。旗袍上绣着清一色的竹子,只是雨并未打落这青翠,反而让竹子显得更加娇艳欲滴。

    扎起的马尾彻底湿了,额前的碎发都沾在脸上。好不狼狈。

    当沈霁中午放学看到的就是这一幕,姜含林蹲在一家书店的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本书低头在看。一看就知道是在避雨。她的黑色大包还倚在墙上。

    她穿着绿色的、裁剪合身的旗袍,却随意地扎着马尾,她就蹲在书店外,店内亮着暖黄色的灯光,玻璃门上蒙上了一层水雾,看不清里面,但通过穿梭的人群知道里面很热闹。这家店他经常来,头一回看见蹲在外面的人。

    他有片刻地失神。

    后来的多年,不断地在脑海里翻阅,他才逐渐意识到,有些东西真的很美好。它们却只存在于记忆里。

    后来他在她的视频里记住了一句文案:一个寻常的午后,为多年后的恍惚,埋下了伏笔。

    视频里的内容是,她穿着无袖背心和短裤,坐在屋内的躺椅上,拿着蒲扇,吹着电风扇,窗外是绿色的田野和错落的村庄。窗台上放着一瓣西瓜。

    也许这是她童年的家,也许这是她此刻的家。

    也许这也曾是他的青春,因为在家乡小镇那个最年轻的他遇见了一个人……

    沈霁书包里正好有伞,他穿着宽大的黑色雨衣,骑车的时候还是打湿了裤脚。

    今天出门被母亲提醒带上伞,本来不想带的,但他知道母亲不希望他淋雨回家,便带上了。

    只是没想到姜含林会没带伞,又到处避雨。

    碰巧骑车回家的路上,毫不意外就看到了这个熟悉的人。

    也不知道她在这等了多久。沈霁在心里叹了口气。他对她心情有点儿复杂,意味深长地盯着始终低着头的人。

    本想直接骑车离开的,但还是没有这么做。

    叮铃叮铃,书店的门不断开合,伴随着门上的风铃清脆作响,姜含林竟不反感。

    也许是地方不同,心境也不同,有些东西如今看来也没有那么讨厌。

    头顶本就不多的亮光被彻底遮住,书上的字突然看不见了,一双鞋凑了过来,落在她身旁。她抬了抬眼,发现是一双蓝白相间的球鞋,鞋上落了泥泞。再一抬眼,是那张居高临下的脸,他的眼睛一直锁定着她,此刻漫不经心地移开眼。

    手上的书还打开在那一页,压在书上的手并没有打算移开。

    沈霁的视线落在她的书上。

    只听见一个淡淡的声音,“你有事儿吗?”

    见他半天不说话,她也没想继续问下去,又低下头看手上的书。

    他好像总是慢吞吞地不说话。

    “嗯,你在这干嘛?”

    “避雨。”姜含林这次头也不抬了,目不暇接地盯着书上的内容。

    停顿了一会儿,她听见他又说:“你需要伞吗?”

    “你有多余的伞吗?”

    “嗯。”

    “那你给我吧!”

    一把黑色的伞递到她眼前,被修长的五指握着。

    “谢谢。”她接过并道了谢。

    “不用谢。”

    她放心地低下头,没打算走。

    “你不走吗?”

    沈霁疑惑地问道。

    “过一会儿再走。”她还是盯着书上的文字。

    听到球鞋踏水而去的声音,姜含林才抬起头。他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视野里。只有对面那扇敞开的大门,依稀能看见那家院子里的样子。

    她折了书的一角,而后合上。将它放进黑色大包里。再把相机拿出来挂在身上。

    起身的时候,腿着实蹲麻了。她站着稳了稳,才背上背包。

    拿起放在脚边折好的伞,撑开这把伞,发现还挺大,应该是他的伞吧?看起来很新,没怎么用过的样子。

    姜含林走下台阶,忍不住回头重新看了书店一眼,没有竖牌匾,很古朴的样子,应该存在了很久,店里还坐着一些客人,大概这附近的人都是来这儿看书的吧!

    对于多年后的姜含林来说,她很庆幸那时的自己记住了这家书店。

    因为多年后的故地重游,姜含林在这个石子道上重新邂逅了年少的人。

    那时店还是和以前一样,古朴的实木建筑,不过却加了些蓝色,比如某块蓝色的墙皮,某些蓝色的摆件,以及屋外那块用蓝色字体写的牌匾——“北海之舟”。

    那是顾北的店,因为也是在这家书店,顾北回家时偶然看见夏友晴留下的便签上的表白。后来他们确定了关系。再后来这家书店要被转卖,是顾北买下了它,并保存了它原有的风格,加上了一些新的风格。

    这家书店也成了两人爱情的美好回忆。

    当然那都是很后面的事了!

    当姜含林走进书店的时候,正好是顾北接待了她,他的旁边就站着夏友晴。

    她点了一杯咖啡,恰恰在书架最外侧最醒目的地方看见了很久以前她看的那本书,和那时摆放的位置一样。她还在那本书的旁边看见了那本熟悉的绿色封皮的书,那是她写的书——《江南遗梦》,再旁边摆着一本没有见过的书,叫《思念你的雨季》。

    她隐隐有些好奇,于是她越过了那本曾经看过的书,拿起那本《思念你的雨季》,封面“作者”二字旁的“霁”字着实刺眼。她翻开白色的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他写的诗集。

    她坐在书店里读完了那本诗集才发现字里行间似乎在写她。

    原来自己真的这么令他难忘吗?

    她以为生活会被新的人和事物取代,原来他会怀念那么久一个早就离开了的人。

    等抬起头才发现天阴了。

    多情的江南又下起了雨,她又没有带伞。滂沱大雨阻止了她的去路。

    等她走到屋檐下,看着漫天大雨,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仿佛这江南的雨是为了极力地留住她。

    果不其然,她在雨里看见了一道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曾出现在她的梦里。

    也许她真的会为了这个人留在江南呢?

    因为他早就在江南等了她好久好久。

    撑着伞走回家,才发现樊阿姨一直在等她,看见她回来,才放下心来。

    她看着放在锅里保温的饭菜,鼻子有点儿酸。

    樊阿姨打开锅盖,查看饭菜凉了没有,忙说:“饭菜凉了,我给你热午饭!”

    “下次记得带伞出门,我们这说不准什么时候下雨的。”

    “你看沈霁那孩子,我问他看见你怎么不等你一起回家……”

    等吃完饭,回到房间,已经是下午了。

    外面的雨还在下,她知道不能出去了。索性拿出在书店买的那本书。

    那本书叫《北平的日子》,是本散文集。

    她觉得写的很好,很有寓意。

    闲暇时候,得一本书,饮一壶茶,好不惬意。

    我愿意浪费时间,前提是在这种地方。

    虽然手边并没有茶,但烧一壶白开,以水代茶,也能品出另一番风味。

    夜晚,姜含林将今天拍的素材剪辑了一下,再加上前几天来时的素材。

    总共剪进去了一分多钟。

    刚好可以用。

    她将它上传到短视频平台。

    再配上文案。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

    下楼的时候,看到沈霁正从房间里出来。

章节目录

我在雨季思念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简筱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简筱君并收藏我在雨季思念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