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贾兰的生辰宴,阵仗不算小,因贾政特意和王夫人叮嘱了,十岁是幼学之年,是个整生日。贾兰是二房的嫡长孙,万不可让他们母子觉得家里长辈不重视。再加上贾母也颇赞同,这场生日宴便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

    王夫人并非不疼爱自己的嫡孙,只是她当年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到嫡长子贾珠身上,一看到伶俐的贾兰便想起当年贾珠也是如此聪慧,再者她确实也看李纨不顺眼,不苟言笑,看起来木木呆呆的,却一肚子心眼,带的贾兰一点也不和自己亲近。

    宝玉也没长贾兰几岁,从小养在身边,聪明可爱又亲人,大大弥补了王夫人丧子的伤痛,王夫人的重心便偏到了宝玉身上。每每对贾兰有愧,要着意关心一番的时候,又因没太有回应而作罢。

    今日王夫人也是十分耐心地问候了贾兰几句,只是她问一句贾兰答一句,连个多余的语气词都没有。

    早点吃了吗?吃了。

    吃的什么?粳米粥并几个小菜。

    有什么想要的礼物吗?没有。

    这么来往几句,王夫人便觉得十分没意思,再加上今日客多,光亲王郡王的侧妃们都来了好几位,她便忙着招呼客人去了,没再留意贾兰的行踪。

    贾兰回到贾府的时候,筵席已经散了,并没有像贾敏担心的那般,大家发现他不见了,有人在四处找寻。

    和叔叔宝玉不一样,宝玉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众星捧月,是众人的焦点,贾兰在贾府的存在感,极低。

    一方面是父亲贾珠去世的早,贾兰敏锐地发现祖母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不太好,甚至互相有怨怼之情,祖母话里话外觉得母亲克夫。母亲虽不说,但听话音里面,仿佛父亲之死与祖母也有一点关系。

    另一方面就是贾兰早慧,他早就觉得贾府是一个花架子,一个纸老虎,一戳就破。他们这些人像泡在一锅温水里,如果放任自己和众人一样,用不了几年,他也会像几个叔叔一般,这辈子就是一个闲散公子了。

    这锅温水底下的木柴却是越用越少,不可持续的,如果贾府没有人能撑起门楣,已经被温水煮熟了的公子们,根本没有谋生的资本。

    至于撑起门楣的这个人,贾兰冷漠地想,反正不会是自己。他的愿望就是通过读书走出去,自立门户,把母亲也接出去。

    还好母亲与她们都不一样。

    正想着,贾兰远远望见李纨站在稻香村的正屋门前,仿佛是在等他。贾兰小跑了几步,直跑的李纨身边:“母亲久等了。”

    贾兰出门之前着人和李纨禀报过,所以李纨知道贾兰去林府了,只摸了摸贾兰的圆脑袋:“前面刚散了客,我才回来,略站了一会你就回来了。宴席上没吃好吧,咱们进屋,母亲再给你现煮一碗长寿面,吃了热乎乎地。”

    贾兰答应着,也问李纨:“母亲怎么没问我去林府有没有受冷待?”

    李纨笑了笑,基本没太有表情的脸庞,因为这一点笑容,变得灵动了起来:“你这位姑奶奶人最是温和,林家人也都厚道,不会为难你。

    说起来,你外祖父与林大人,也是旧识,他们兴趣相近,政见上也经常一致,当年还偶尔一起小酌。你的父亲...作为小辈也跟着去过,回来便说岳父和姑丈,真真是文官典范,他便想成为这种人...”

    贾兰很少听母亲提起父亲,不由得想多听一些关于父亲的事情。只是看到李纨的笑容又淡了,便停住脚步:“母亲,你不要伤心,我已经十岁了,也算长大了,待两年考童生、秀才、举人...母亲相信我,我一定会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的。”

    李纨看着小小的贾兰,人家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怜贾珠托生在富贵人家,虽然生活无忧,却也早早地为母子俩谋划起来了,读书这条路既看天赋又需勤奋,贾珠有天赋,但更加勤奋。三更灯火五更鸡,即使逢年过节,贾珠也不歇息。

    她能做的,就是听儿子的安排,不拖儿子的后腿。

    母子俩回屋,李纨亲手煮面,拿煨了许久的鸡汤煮了素面,卧了荷包蛋,出锅前又加了一把小青菜,青菜是稻香村自产的,揪下来洗洗就进锅了,十分新鲜。母子俩一人一碗,拌了两个小碟素菜,又说了些今日发生的事情,慢慢吃罢才去歇息。

    可怜天下父母心,只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平等地爱自己的孩子。

    同在大观园的探春,此时正在被赵姨娘纠缠,探春以为赵姨娘晚上来有什么急事,便让人请进来了,谁知闲聊了两句,还是不着调,“你还是听我一句劝,夫人自己有亲儿子亲女儿,她不会真的为你考虑,只有我才是你亲娘,才会为你好。”

    赵姨娘眼见探春要发火,也许是碍于晚上安静,怕拌两句嘴,动静大一些说不定被人听到,面上过不去,生生按捺住了。赵姨娘抓紧说:“这可是王公子弟啊,若不是纳妾,咱们等闲攀不上的,倘若有个一男半女的,之后都是能入族谱的。”

    探春坐在花梨大理石大案后的圈椅上,背后墙上挂的书画都是名人真迹,价值白金。赵姨娘越看越眼热,只恨探春不肯从手指缝里漏一点给她,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越是这样想,赵姨娘越不住地说豪门世家才能为探春提供更好的生活。

    探春气极反笑:“说吧,跟我说这些是谁指点你的,又给你什么好处。”

    赵姨娘三指向天:“三清在上,我有什么好处?一听到这个好事,我便找你了。我是一心一意,全为了你...你们姐弟俩,你有个好归宿,待收拢住夫婿,坐稳了位子,到时候为你弟弟谋个好差事,你弟弟有个好前程,成家立业立住了,他可就是你的依靠。至于我,你嫁了人也不用管我,不管在哪里,贾府或者环儿那,总归有我一口饭吃就行。”赵姨娘说着,还有些感动,觉得自己一片慈母之心,都是为了子女谋划。

    “姨娘,你看你做了半辈子姨娘,坐稳位子了吗?我叫你一声姨娘是给你面子,你若自己不放尊重,再屡屡生事挑衅,被逐出府去也是我向夫人告一状的事,半点不费事。姨娘若放着现在的日子不过,想回赵家,和你那些只知道吸血的亲人一起,尽管和我胡言乱语。”探春原想继续放狠话,灭了赵姨娘不该有的心思,无意中瞥见赵姨娘脚上碎缎子拼就的鞋面,又心软了一些。

    赵姨娘和自己不一样,她本就是个小丫鬟,大字不识一个,靠着年轻、容貌、小意体贴和运气成为了姨娘,便觉得靠当人家姨娘,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惠及娘家。可是直到她生的一双儿女都快长大成人了,她还在王夫人跟前打帘子,布菜,在地下伺候。又因外头赵家时时让她补贴,人情往来也多,她到如今手里攒的银子,说不定照着一等丫鬟都差了一截。

    不过...若是赵姨娘聪明些,王夫人说不定容不得她,正是赵姨娘粗鄙,作威作福,才让王夫人安心,想起来骂两句,一点也不顾及自己和贾环的面子。

    想到此,探春也不欲再与她歪缠,只说道:“我再和姨娘最后说一次,我这辈子,只做正妻,不做妾,别说郡王妾室,后宫妃子我也不做。你是过惯了看人脸色的日子,我可不想自己的子女和我一样,天天为有这么一个亲生母亲感到羞耻。”说完,也不管赵姨娘听没听懂她的影射,转身便去内间了。

    留下赵姨娘,也没像往常一样哭喊,只呆立了好一会,扶着小丫鬟吉祥慢慢挪回王夫人的院子里去了,赵姨娘和周姨娘一样,不曾有自己的院子,两人依附着王夫人而居,方便随叫随到地伺候,有时王夫人和老爷生气了,也会拿她们出气,因为赵姨娘育有子女,王夫人每每拿她开刀,周姨娘只沉默寡言。

    所以也不怪探春看不起自己,只是探春出色,贾环却资质平平,若是做母亲的不替贾环筹谋,贾环更没有出头之日了。可是赵姨娘哪有什么有用的筹码,也不过一个出色的女儿罢了。

    赵姨娘大晚上才从秋爽斋回院子的消息,自有人来告诉王夫人,此时贾政也在正房,正准备歇息,看到金钏儿和王夫人嘀嘀咕咕的,也不在意。

    倒是王夫人有些不忿,径直坐到了贾政身边:“老爷,不是我说,赵姨娘也太不像话了。今儿白天又见了赵家的人,不知哪里的消息,说东平郡王正妻久未生育,有意寻高门贵女纳为良妾,待生了孩子就抬为平妻。赵姨娘信了也就罢了,刚刚竟然去找探春说这事,还撺掇她试一试,赵姨娘真是空长年纪,又蠢又坏。”

    贾政皱眉:“她脑子向来不清楚,倒也没太有坏心。而且探春懂事,必然骂过她了。”

    王夫人虽对贾政不附和有些不乐意,但对探春却是比较满意的:“三丫头虽是庶出,确实明事理,不枉我疼她。东平郡王的妾室,哼,别的不说,让元春在宫里也蒙羞。”

    空长年纪的赵姨娘,却自此消停多了,以前同小丫头们争闲气惹人笑话,现在却有些稳重的样子了。不过,即使这样,探春也没有主动和赵姨娘搭话。

章节目录

红楼之穿成林姐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一口芝麻月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口芝麻月饼并收藏红楼之穿成林姐姐最新章节